种田养老养娃日常 第362章

作者:苏佑蓁 标签: 时代奇缘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了解,唐兴博“哦”一声,十几岁的学生能干多少活,启阳伯又开始做好事了。

  江峰听了说:“现在学费要好多钱,初中一个学期要两三百块,高中一个学期要五百块,还有学杂费,以前才几块几十块,真读不起书。”

  张二柱说:“你怎么不说八零年时工资二三十块,你现在工资两百六,涨十来倍。”

  凌国丰和黄宗全默默干活,没有加入谈话,他们以前非常羡慕城里人,后来了解更多后发现城里很多人日子也不好过,有些甚至不如农村。

  唐启阳砍下竹尾说:“这些年什么都涨价,感觉今年涨得更快。”

  几人点头。

  竹子修整好后捆成捆,扛下山堆放在大棚下。

  徐老几个在池塘边钓鱼,不经意瞧见唐启阳他们扛竹子下山,徐老开口:“小唐砍竹子,不知又在折腾什么?”

  方老说:“谁知道,我看有几只能杀的肉牛,我去问问他什么时候杀。”

  好几个月没有吃到农场的牛肉,还是农场的牛肉好吃。

  陈老接话:“老方,你现在脑子里只有吃的。”

  “你不也一样?昨天还念叨小唐啥时候做烤鸭。”

  “你俩半斤八两。”

  “……”

  快中午,竹子砍够,徐兰和唐启阳悠哉向竹楼走去,四月底中午的阳光微热,走在阳光下很舒服,路边小小野花盛开,蝴蝶飞舞。

  两人欣赏美景,走得更慢,在看到前面像在等他们的方老,两人加快脚步。

  “方老”,夫妻俩走近各喊一声,见他脸上不急切说明不是急事。

  方老说:“你们走路磨蹭的,我来问你们什么时候杀牛?”

  唐启阳笑回:“端午节前一天。”

  方老得到确定的日期满意,又说:“你们砍竹子做什么?要我们帮忙吗?”

  唐启阳笑:“盖竹楼,不用。”

  方老听说他盖竹楼便问他:“做民宿?”

  唐启阳和他说不是,然后说盖竹楼是给给勤工俭学的学生住的,方老听后看夫妻俩一眼说:“我还以为你要做民宿,我给你们介绍客人。”

  唐启阳说:“忙不过来,真没想要做民宿。”

  方老说:“行吧,你们早回去做饭。”

  夫妻俩的午饭简单,煮冻的饺子煎后吃,他们吃完没多久,兴博便带有关汽车的书过来。

  唐启阳先带他上吉普车给讲吉普车构造,等他记住再上面包车,然后小货车,这么一讲,一个下午便过去。

  管理庄稼和疏果时期比较轻松,之后徐兰和唐启阳的生活比较悠闲,农场里的活员工干不完便向外招人干,把活安排下去,他们不再像以前从早到晚亲自带头干。

  唐启阳每天下午花一个多小时教兴博了解汽车构造,零件,让他上手拆下发动机,重新安装。

  每周有一天傍晚带食材去店里做饭,和小六一起吃饭,周日休半天时中午接他回来,傍晚送他回城。

  唐启阳又和容校长接触两回,补充几条协议,签订合约。

  夫妻俩久不久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小五的电话最多,她在电话里和他们报告地皮平整情况,建材准备情况。

  五月中旬,徐兰和唐启阳一起去徽州,主持工厂动工奠基,和孩子们聚一餐后便回农场。

  他们喜欢窝在农场里。

  盛国栋兄弟见唐启阳来徽州又马上回家,追到农场。

  唐启阳招待他们喝茶后带他们去转农场,从竹楼前转起,桃园,葡萄园,池塘,小溪,前山人工溪,看花开灿烂的蔷薇花带,上到前山山顶看牛羊问他们:“我家农场不错吧。”

  盛国栋承认:“是真的很好。”

  盛国梁点头,怪不得唐启阳要开始养老,真会享受。

  唐启阳手指向白色的绵羊群说:“走,我们去抓一只羊,晚上请你们吃吃烤羊腿和羊肉串,喝羊杂汤。”

  盛家兄弟晚上吃香喷喷的烤羊腿,烤羊肉串,鲜美的羊杂汤,第二天早上离开时还把冰箱里剩一点羊骨羊肉刮走,上车前还不忘和唐启阳交待:“我们订的羊不能匀给别人!”

  兄弟俩走南闯北多年,看到洋房住的老头老太太们便发现他们不是普通的退休老人。

  唐启阳笑:“行,不匀给别人。”

  送走盛家兄弟,唐启阳和徐兰第二天便带员工们在宿舍楼厨房后面平出一块空地,搭建一个八十多平的竹楼,上下两层,楼上楼下各三个房间,房顶铺瓦片。

  二楼地面用水泥抹平,水泥地干后装上玻璃窗,买来架子床组装,每个房间三个床。

  这些准备好几天后便进入雨季。

  雨下太多太大,在建的服装厂停工,晓雯回家,她现在自己开一辆进口面包车。

  因为下着大雨,蒯华明开车送她回来,李国丰几个在工地守着,蒯华明回徽州也没事,送晓雯回来便在农场住下。

  晓雯回来放松,吃了躺,没几天脸圆一圈,她也不在意。

  时间一晃而过,雨季结束,晓雯返回徽州,各个学校考试。

  农村双抢开始,徐兰和唐启阳仔细看过半山村三个队的稻谷,发现稻穗和去年大小、饱满度一样。

  他们也不确定这种子是不是已经进化到最好,基因是不是已经稳定。

  现在全国缺粮食还是很严重,夫妻俩私下商量后觉得还是继续蕴养种子。

  农场一天收完水稻,开始收玉米。

  学校放假,农场接收T县中学十八个勤工俭学学生,十二个男孩,六个女孩,最小十三岁,最大十七岁,都很瘦。

  容校长和两个老师带他们来,唐启阳和徐兰跟校长老师们交接谈话,认识学生们后带他们去安置。

  六个女孩住二楼,男孩住一楼。

  容校长和老师们看学生们住的地方宽敞明亮,心里高兴。

  陈小红和丹丹奶奶在大厨房负责午饭,农忙时除了徐兰一家,大家都在大厨房一起吃。

  午饭时,农场的员工和学生们相见,农场员工们对学生充满善意,保国和小六招呼同龄人,丹丹也和小姐姐们说话,给她们介绍农场。

  还没走的容校长和两个老师见农场员工们的善意,也见伙食不错,心里更满意,午后放心回去。

  学生们年纪还小,午饭后没有立即工作,午后三点,阳光还是很猛烈。

  徐兰和张保国来竹楼,十八个孩子已经拿着放在房间里的草帽,忐忑在屋檐下等。

  徐兰向他们微笑说:“走吧,不用紧张”,她指着张保国说:“保国和你们一样做暑假工,以后由他带你们工作,有什么事你们都可以问他。”

  高大、脸上青涩的张保国挺不好意思,向大家笑笑,十八个少年少女好奇看向张保国。

  徐兰说:“走吧。”

  徐兰和张保国带十八个孩子走去仓库,阳光太热,走到仓库走廊都一身汗,风扇一吹喝下薄荷水舒服一些。

  张保国安排十八个同学每人拿一个竹筐装半筐玉米棒子,坐在走廊前教他们脱玉米粒。

  这活很简单,一学就会,十八个少男少女觉得干活简单,但过半个多小时,搓玉米的手火辣辣时才觉得不简单。

  第二天清早天刚亮便去掰玉米,掰玉米也难受,手臂被玉米刮出红痕,浑身痒,挠痒痒后更痒。

  徐兰没有让学生们掰玉米太久,不到九点便叫保国带他们去仓库前喝水,吹风扇脱粒玉米。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5-07 11:36:18~2023-05-08 11:44: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南风、如 10瓶;雪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67章 休息

  吹着风扇坐着脱玉米粒, 身上不难受了但手疼。

  十三岁半的钱长青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家在离县城不远的农村,是家里老大, 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母亲身体不好,时常买药吃, 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 加上弟弟和妹妹是超生, 交他们的超生费时借不少钱, 钱还没还清钱长青开始上学。

  小学在村里读还好, 考进T县中学读初中要住校,学费和住宿费生活费是一大笔开支,下面弟弟妹妹也要读书, 他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初中毕业。

  在班主任在班里说兰阳农场招勤俭工后马上报名,兰阳农场他知道,爹也知道, 兰阳农场每年冬天只在周围两三个村招工, 远一点的不要, 爹常羡慕半山村和黄家湾的人。

  他拿家长同意书回去给爹签名,爹听说是在兰阳农场打工, 马上签名同意。

  十八个学生原本不熟, 经过昨天半天和早上接触,大家熟悉起来, 基本信息互通过。

  小六的前排同学杨文问钱长青:“钱长青, 你家是农村的, 我听说农村人每年卖花生挣很多钱。”

  来农场的同学都是家境很困难的, 钱长青坦荡说:“我们村的人多, 分的水田和地都少, 我家种花生的地只有两亩,没有足够农家肥,每年卖花生的钱只有一千出头,这几乎是家里整年的收入,我还有弟弟妹妹也读书。”

  母亲要吃药,还有油盐开支。

  杨文“哦”一声看一眼张保国,小时候他知道张保国这个人,也知道他家的事,大人谈到他家时叹气他大伯一家不做人,狠心。

  后来听说张保国他爷爷奶奶去一个农场工作,带张保国兄妹走了,之后再没有见过他,偶尔听大人说他们过得不错。

  是真过得不错,他们一家居然是在唐兴晏家的农场工作,张爷爷和张奶奶一点不显老。

  班里几乎就没有不羡慕唐兴晏的,不仅仅是他家有钱,还是有对很好的爸妈,不会催他学习,给他很多自由的爸妈。

  杨文脑子里刚想到人,便看见唐兴晏踩三轮车过来。

  小六踩三轮车停在走廊前喊:“西瓜来了,吃西瓜。”

  十八个学生吃完西瓜,很自觉重新干活,手疼也没有人想偷懒,不到十一点张保国带和他们宿舍休息等吃午饭。

  有些男孩下旁边的人工水溪游泳,张保国也游泳边看他们。

  人工水溪水虽然不算深,但徐兰和唐启阳还是担心学生们出事,交待保国和兴博轮流照看他们。

  午饭时学生们见伙食和昨天差不多,三个菜,两个菜里有肉片,菜里油水足。

  杨文打饭后端着大海碗去张保国坐的长凳坐下吃饭,边小声问他:“保国,以后伙食都这样?”

  张保国点头咽下饭说:“是,有时会加餐。”

  这饭菜已经很好,对面长凳上的同学问:“加餐是加什么?”

上一篇:他如此热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