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72章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标签: 种田文 穿越重生

  一个真正愚钝木讷的人,连语言也是寡淡乏味的。眼前的这个小妹,显然不属此列。

  她平常里沉默寡言,只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假象,她心里很多想法和态度,碍于某些缘故,不会轻易表露出来。

  陆三哥笑了一下,跟她说:

  “听说你喜欢画画,三哥一位画家朋友,明日要办个人作品画展,三哥带你去看看,好不好?”

  珍卿立时眼睛一亮,画画这种事儿,本来就要多学多看多练习

  。

  看画展她是求之不得,连忙高兴得谢过三哥。

  从很多小事上看来,珍卿感觉陆三哥对她,尽的是哥哥和父亲的责任,

  而吴二姐,尽的好像又是母亲和长姐的责任。

  继兄继姐这么细心和善,珍卿那警惕不安的心情,不觉间渐渐得到了安抚。

  陆三哥笑着摸她脑袋,摸完了才觉得不该摸,该给她新洗的头发上,染上烟味儿了。

  他自失地摇了摇头,说:“明天看完画展,若无别事,我叫乔秘书带你,到处逛一逛,想不想看电影?”

  珍卿摆摆脑袋,很干脆地说:“不想。”

  陆浩云讶然地问:“为什么?”

  珍卿的一对眉毛,为难地动了一动,想一想说:“里面人太多,我不喜欢人多。”

  才不是因为这个呢!

  这时候的电影院,放的无声电影就不说了,卫生状况糟糕也不说了。

  就说这观众的观影习惯很奇葩,坐在里面不好好看电影,却在那高声谈笑,不少人还喜欢走来走去。

  观影习惯不好就算了,男女观众的座位分开,竟然还有二流子调戏妇女……

  现在的这电影院,简直是修罗场模式,再也不想去第二回 。

  和陆三哥说完了话,珍卿就回到房里睡觉,不一会儿,就呼呼地睡着了。

  夜里突然降温之后,先来风后来雨,那不大不小的雨,就淅淅沥沥地下到天明。

  他们一吃完早饭就要出发了。

  阿永举了一把大伞,把珍卿和陆三哥,都罩在里面,兄妹俩一起往外走。

  珍卿低下头,看见湿黑的路面上,起落着她的黑色浅口皮鞋,还有陆三哥锃明瓦亮的黑皮鞋。

  陆三哥腿长步子大,却配合着她一双小短腿儿的步幅,走得比较轻缓从容。

  他光净明面的鞋面上,只偶尔会落上一点雨滴,没有落上一个泥点子。

  珍卿默默地想,真是一个精致boy。

  珍卿坐到汽车里面,捏了捏自己的鼻子。

  她昨天睡觉开着窗,谁知夜里突然降温,后半夜又是风又是雨的。

  她可能有点着凉了,早晨起来头有点闷,鼻子也有点囔囔的。

  等汽车出了别墅区,珍卿坐得虽然板正,却也注意看外面的景象——来海宁以后,这是她头一回下雨天出门。

  草木多的地方,是连绵的墨绿色,地上浮着一层烟霭——有一种诗意而安静的气氛。

  走到更热闹的街道上时,各种声音就丰富起来:

  有汽车的喇叭声,有洋车的铃铛声,还听到红头巡捕,在用蹩脚的英语喊着什么。

  有报童在屋檐下躲雨,还在殷勤地向行人兜售报纸……

  街市上打伞的行人也多了起来,人们手里拿的伞,颜色也很丰富了,黑□□蓝红橙,色色都有。

  但有的伞,感觉比后世小得多。

  乞丐们也在避雨,有的躲在街前的屋檐下,有的缩在街角的破棚子里……

  珍卿看到街对面有一个乞丐,站到一个身穿蓝旗袍的女人面前。

  那乞丐不知道做了什么,那女人吓得举起手尖叫一声,给乞丐丢了两个铜角,然后就很仓皇地跑走了。

  等到那乞丐转过脸,珍卿看见,他手里好像拿的是碎瓷片,他被雨水冲干净的脸上,流出一道血迹。

  珍卿有点骇然地想,这乞丐莫非是用自残的方式来乞讨?

  那个脸上流血的乞丐,在车子后面走远了,珍卿没有扭脸去继续看他。

  等她稍微缓过神来时,看见街上一些穿制服的男女学生,手里举着小旗,喊着口号,断断续续地跑过去,还有学生在路口散发传单。

  这外面的雨不算很大,但下得也挺细密,可这些学生们,几乎都不打伞,情绪很激昂的样子。

  陆浩云见她一直看外面,眼睛里的神情,与其说是新鲜好奇,倒不如说是一种沉静的审视。

  他不由心里一动,想起她昨天跟惜音吵架,说屎壳郎起早贪黑,就是为了过好日子。还说惜音推不好粪球。

  这些话固然孩子气,听起来很好笑。

  但通过这件小事,他对这个小五妹,观感更加好了不少。

  通常意气用事的人,脾气一上来,就要跟人大吵大闹。

  吵得头脑发热,该说不该说的话,都一股脑地倒出来,污言秽语也会倾泻而出,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攻击别人。

  惜音无故欺负五妹,不是一天两天;惜音看的那些书,也没法拿到台面上说。

  惜音每日不事生产,还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做人又稀里糊涂,不辩忠奸,仗势欺人。

  可这五妹跟惜音吵架,竟然忍得住一句不提。

  她只拿屎壳郎这小虫子,指责惜音不尊重生命;借她推不好粪球,暗指她没有做事的能力。

  与其说这个小五妹圆滑、心机深,陆浩云倒觉得,她的性情也许本就不那么尖刻。

  若不然,一个十五六岁的乡下孩子,也不是个逆来顺受之人,她哪来那么大的自制力?

  这孩子反驳惜音时,问惜音怎么不知道,现在某一个推粪的屎壳郎,上辈子不是哪个公馆的小姐。

  惜音只觉得这话是在骂她,陆浩云却能感觉到这小孩儿,对身在富贵之中,而不知道体恤弱者的人,有一点不以为然。

  而她对弱于她的生命,却有一种难得的同情和体谅。

  半大不小的女孩子,能有这样一份心境,很是难能可贵。

  陆浩云看她眼睛里的光,黝黑而温润,好奇而沉静。

  他摸摸她的脑袋,笑问:“小妹,在想什么?”

  潮湿的天气里,陆三哥的温润声音,好像也蒙上一种湿润的清透感。

  这是陆浩云头一回,问珍卿在想什么。

  也许是时间久了,关系不再那么生疏,兄妹俩可以交流一下想法。

  也许是对她印象转变,对她的内心生出好奇,不由自主地问出来。

  珍卿扭过头来,指着车窗外面,问:“三哥,那些穿制服、拿小旗的,他们干什么去?”

  陆浩云摸着她脑袋说:“港口有一艘英国船,据说装的是茶叶和棉花,但是有人举报说,船上还有大量来自印度的洋土,特意走私到中国来贩卖。

  “学生联合会、劣货检查会,还有海宁的一些商会,听说以后非常愤慨,要求检查船上货物,不然,就不许那艘英国船卸货。”

  珍卿想起上一回,无意间听到陆三哥的商会议事。

  他们就说过要办一份报纸,可以针对一些涉外事件,专门发新闻、发社论,鼓动社会各界的情绪——尤其是学生的情绪。

  这些学生,针对英国船的行动,跟他们有没有关系呢?

  他们的报纸,应该没这么快办起来吧?

  其实,珍卿最近看报纸多,要说到宣传爱国主义,鼓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很多报纸都在这么做。

  陆三哥的秦州路商会,反倒像是落后一步,拾人牙惠似的。

  前面司机徐师傅听见,也凑话说:

  “不只这样,听说有学生商计,如果这艘船真的走私洋土,就要一把火把英国船烧了,让洋人知道中国人的厉害。”

  这徐师傅说着直咂嘴,很是感慨地说:“这些个洋人在中国干尽坏事,是该有人治治他们。

  “可这烧一艘鸦片船容易,要是把洋人惹急了,他们跟华界的官府连成一气,又要关人、打人、杀人,不晓得几多人要丢掉小命喽。

  “现在,南边的gé mìng党不也立了个新朝廷,现在说要跟那些个大帅们和谈,要把南边北的朝廷合并。

  “我们盼着朝廷大发神威,把洋鬼子赶回老家,把那些兵啊匪的收拾老实,让老百姓别再过得猪狗都不如……”

  珍卿听得沉默,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多数患有恐洋症,这司机没有盲目推高洋人,已是难得的明白人——可是说到底,还是恐洋。

  珍卿扭头看向陆三哥,见他安之若素,神情很是沉着,没有对此事再发议论的意愿。

  珍卿有点好奇:“三哥,英国人经常走私烟土吗”

  陆三哥看着她,有点懵懂的眼神,他默了片刻,说道:

  “我们国家,法律上禁止运售吸食鸦片,但是抽鸦片的人多,鸦片中有暴利,政府统治无力,而又谄惧洋人,走私就屡禁不绝。”

  三哥的嘴角微微扬着,露出一丝讥讽的笑。

  珍卿在公民课上听过,鸦片在民国也不合法。但因为各种原因,针对鸦片的禁令,却几乎形同虚设。

  一些军阀甚至把种植罂粟,作为他们的生财之道,不但鼓励农民种鸦片,还把鸦片当作军饷发给士兵。

  珍卿感觉得到,陆三哥对这种现象,很看不惯,甚至可以说是暗暗痛心。

  她那个时空的鸦片流毒,也是建国以后才解决的。这里要禁烟,也不是哪个人,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

  珍卿短暂地惆怅一下,对陆三哥很铿锵地说一句:“三哥,早晚有一天,一定能够玉宇澄清,天下太平——”

  陆三哥扯着嘴角,笑了一下,说了一句:“但愿吧。”

  车子走了大半个小时,就到了南城一个旧图书馆里——三哥朋友的画展就在这里开,来观展的人不算少,也不算少。

  陆三哥的这位画家朋友,名叫郑湘,他学的是主要油画,但也能画中国画——此番画展,他把中国画和西洋画作品一同展出。

  郑湘先生的中国画水平,自然比不过珍卿的李师父。

  但李师父没有深入研究过油画,珍卿也没太接触过西画——珍卿对西洋油画,也算是门外汉吧。

  她看郑湘先生的油画,就是根据自己学画的经验,看他画作的主题、布局和技法,还有西洋颜料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