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50章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标签: 种田文 穿越重生

  再说回腊月中旬的这个午后,杜教授从家里给珍卿打电话说的事,起因就是薛桂枝一家最后选房子,她老抱怨剩下的房子离河近潮气大,又惦记把那一百五的安家费要到手。不但代族长杜玉珪不理会她,珍卿和杜教授、杜太爷都不理会她,她免不了在家咒骂珍卿祖孙三代,被杜氏族里一个好事之徒传给杜太爷听。

  杜太爷前天跑到乡下薛桂枝家门外,拿着珍卿送他的阴沉木龙头拐杖,把薛桂枝家的大门打得梆梆响,薛桂枝吓得躲在房里不敢出来。

  也真是杜太爷辈分大词汇多,肆无忌惮地把薛桂枝骂得狗血淋头,连带着把其他人也敲打一遍,说他们家珍卿一小太过慈善,只受了有些人针鼻儿大的好处,那就跟诸葛亮遇见了刘玄德,活活快把他们妮儿累掯死了。为了给他们操这些狗屁倒灶的闲心,妮儿生了保堂该保养没好好保养,累病了这半年都在床上躺过来,还有不得好死的下流秧子天天烦累她。杜太爷扬言谁敢再拿鸡毛蒜皮的事烦她,就用这龙头拐杖打断他的狗腿。

  周遭的土著街坊听得也是稀奇,虽说禹州话听得半懂不懂的,也晓得这老头是来骂薛桂枝的。然后吧,族里族外的人都在传薛桂枝的闲话,甚至有人说她把自己丈夫克死的。

  杜太爷浑不吝的名声族中皆知,若他没有珍卿父女为依仗的话,也就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糟老头。可这老头子没本事却有福气,养个儿子是个大学教授,娶个儿媳妇是高门富豪,孙女跟孙女婿更加了不得,老头儿这背后阖家的人物谁也惹不起。所以别说他堵着你门口骂你,就是冲进你家里打你个人仰马翻,难道你敢真生他的气真治他的罪?

  结果就在昨天,薛桂枝闹了一出上吊自杀的戏。杜教授打电话来问珍卿的意思,看要不要他们父女出面慰问一下。

  珍卿才画了一幅慕先生的肖像画,感受心情的恢复和身体的春机,很不耐烦搅缠到那些琐事中,叫杜教授最好也别去。

  珍卿知道薛桂枝也是念过书的,小时候在明堂侄子家看的弹词传奇、西洋小说,多是薛桂枝买来打发辰光的。也许是明堂侄子做丈夫太好,从来没有叫她操过多余的闲心吧,纵容了她性情中有缺憾的方面。可她身边毕竟还有三个儿女。

  珍卿找时间跟她的好儿女谈了,说给他们家没脸面是不得已的事,毕竟不按下出头鸟代族长就是摆设,以后族人不受约束更容易出乱子。她告诉玉瑚和佩华经济上若是拮据,私下里尽管向她开口,只是不可以叫他们母亲和其他人晓得。

  之后,珍卿就按部就班地放大“梦境系列”,三哥看她身体和精神好了不少,难得出了一趟远差。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5-10 20:23:18~2023-05-11 20:16: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padd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9章 山水新园容旧人

  三哥出差的某一天中午, 杜太爷、寿康、杜保堂等都睡了,娇娇在珍卿房里看她的素描,珍卿在看三哥从蜀州的来信。三哥说在蜀州遇到失去音讯的唐经理, 他那一大家子南下时有死伤和走失的,好在唐经理小家里都还健在。三哥欣悦之情溢于行间, 言道叫唐经理还给他做经理。

  不单是唐经理的事让三哥高兴, 三哥和岳先生在梁蜀两地的日用工厂, 虽说难免受苛捐杂税的影响, 也确实养活不少本地的闲置劳力。三哥这次出差不知谁传他过生日, 厂子里的工友凑钱买肉买蛋并采蘑菇,给他做了一碗丰盛的寿面。也许是他们往寿面里放的东西太庞杂,三哥吃完那碗寿面闹了一天肚子。可他说他的心里是和暖的, 有人向他证明他做的事有意义,即便头顶悬着失败的噩运他也认了。

  娇娇在一张张翻着珍卿的素描本,她好玩地用食指、拇指快速翻页时, 然后又惊喜地跟珍卿演示:“小姑, 你看这样翻看就像动画片, 听说动画片就是画许多图,一张张拿摄像机拍下来的。真有趣, 小姑, 你画这么多张都放大吗?”

  珍卿闻言否定道:“全部放大上色旷日持久,这个学期总要给学生带课, 若艺专也并进来事更多, 若讲哲学还须自己编讲义, 事太烦人太累了。”

  娇娇便理解地点点头, 把下巴搁在小姑肩膀上, 满脸思虑的痕迹, 思虑过后又闲谈道:“小姑,我听涣洁说,她们同寝的人结伴上课、自习、阅读,还常常谈论家乡和经历,嗯,还议论跟男孩子的交往。小姑,我是否也该合群一些,搬到大寝室跟她们住?”

  珍卿看娇娇认真向她寻求建议,只问了一句:“你觉得涣洁怎样?好相处吗?”娇娇匀净的嫩脸又生思虑,然后冲珍卿点点头:“好相处,她的天真是真实的天真,伶俐也是真实的伶俐,她哥哥性格很像仲礼,都挺好相处。”珍卿摸摸她绑辫子的粉纱巾,微微笑道:“我听说女寝室床位空得多,若涣洁寝室有空闲,我看你不妨先跟她住一起。”娇娇就温婉可爱地笑了。娇娇说涣洁有真实的天真,也许是不满自己的心思重吧。

  将要过农历新年的时候,三哥安排好一切从蜀梁边界回来了。

  一天午饭后散步完,珍卿跟三哥一块午睡,睡醒俩人躺在床上谈一点事情。三哥说,南洋华侨赈灾爱国会的曹惠祥先生,说准备向国内捐献大批急用物资。三哥一听就敏锐地想到一问题:

  “大宗物资以货船运进国内,分流运往各地就很难了。航空运输只管军方政府的紧要物资,陆路运输上铁路和公路是大动脉,但多少地方还没有通铁路呢,汽车、卡车就是公路运输不可缺的红细胞,可是中国目下紧缺汽车司机,还有会修汽车的技术工人。我跟曹惠祥先生提议过,应该先建一个汽车学校,培养汽车司机倒无须太久,汽车技师耗时自然久些。现在西南涌入大量青壮劳力,多少人没有职业不能养家糊口,上了汽车学校一旦出师也算就业了。建汽车学校是一举数得的事。”

  珍卿爬起来惊叹地看着三哥:“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忧国忧民,精准务实,还属三哥最厉害。”然后,她抱着他脑袋亲了三口,颇像杜保堂平常亲人的架势。

  这种亲昵把三哥哄得很高兴,起来给她倒了一杯温蜜水,坐在床沿看着她喝慢慢喝,抚着她揉乱的头发歉然道:“只是,若是如此我又不能在家陪你,今年你也要忙起来,还是要自己照顾自己。”

  珍卿慢慢喝了半杯蜜水,笑道:“三哥,如此时局之下,我们能做的事尽力去做,做到俯仰无愧是毕生追求。虽说难免夫妻分别,只要不是长久的,相比多少人已是万幸。三哥,你要做事安心去做,家里这么多人陪着我,娇娇寿康他们也当用了,你也不必太挂心我。”

  说起来,他们多少亲戚和相识去了港岛、美国,他们谢公馆却无一人战时离开中国,并非他们没有条件去,而是不愿意离开母亲之国,去到他乡做人家的二等公民。别人也许能安心在异国隔岸观火,他们怎能跑到他乡高卧享福,寻常地议论自己的同胞有多不幸?

  今年过年吴祖兴从港岛来信,难得有点做儿子做兄长的样儿,盛邀他们所有人去港岛避难。不过大家最终都是婉拒的,连最不喜欢梁州生活的四姐,都因担心丈夫没接吴祖兴这一茬。

  四姐如今为人处事好得多了,跟夫家的公婆妯娌相处得也算不错。只是经历不同难免观念不同,多少还是会有一点不愉快。譬如四姐某次穿镂空连衣裙,再穿一件很时尚的人字呢大衣,就要美美地出门逛荡去,她婆婆和做管的姨婆婆死活拦住不让出门。两拨观念不同的人争来争去,其实谁也说服不了谁。四姐脾气惹急了是很厉害的,大过年竟当着亲戚给婆婆难堪了。

  谢董事长和吴二姐都不惯她的脾气,说老一辈生活习性已经养成了,便是事有不对话有难听的,也不要当众跟长辈对嘴对舌地争执,有些龃龉纠葛不当众撕撸开来,双方感情就有转寰的余地,让老人当众难堪怕会积下矛盾的。

  一大家人在梁州过头一个农历新年,大家难免也念叨起国外的元礼、仲礼和小庄。仲礼前年差点害了小叔小姑,据说近年性格沉稳了很多。元礼来信说准备在美国结婚,对象就是宾大的那位女学生顾问——大元礼九岁的班克曼女士。

  小庄医学院毕业就想回国来,他的密友许怡珩小姐也愿同行,可赵姐夫觉得国内兵荒马乱,而小庄一直嚷着想当军医,赵姐夫便跟大家一起配合着哄小庄,说国内疫病横行、战场伤员累万,多少小伤病的人就因缺少医药,就白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却小庄借着国外的好环境好实验室,多研究一些利国利民的平价药。

  ————————

  乐笙自述:

  我跟易先生的渊源开始很早。譬如孩提时候姑姑乐嫣在培英女中,学了中西歌谣回来便乐意教我,我至今仍能哼唱那些忧郁或轻扬的曲调。但我幼时只以为西洋人才有情趣又懂感情。

  念初中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才晓得多少脍炙人口的歌谣,都是从易先生所在的谢公馆流出,听闻易先生与其夫兄常爱作新词谱新曲。自此热衷于听易先生的曲子,也广泛阅读易先生的文章作品。

  包括易先生留学时的一切作品,国内报纸只要转载我都要做成剪报,困顿自苦时常诵读于枕下灯前,如此我在沉闷可憎的旧式家庭中,才未堕落得像父母一样吃鸦片烟。

  我对于人间真善美的体会,亦跟易先生的《葫芦七子》有关。我收集的各版本《葫芦七子》,最初总愿拿出跟我的小朋友分享交换,这种自发的愉快是下意识的选择。

  我家原来的门房做过木匠,他用木楔给我组合一套葫芦七子,我觉得他待我比亲祖父还好。有年冬天他风湿病严重得难以走路,我就用零花钱买活络油和五加皮酒给他,他高兴得喜极而泣,并夸赞我将来必定有出息。我在这种夸奖中拿起大娃、二娃,天真地告诉他,活络油和五加皮酒就是凡间的神瀵之泉……

  我在艺术审美上的追求,亦受易先生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少年时就懵懂地感觉到,易先生对一切艺术形式的追求,都教人以务实的态度看待世界与人,她的文章和绘画始终关注广大的底层人——在人们眼里隐形的劳苦大众。

  十一岁时,我经历了家庭的改朝换代,家里财权由继祖母把持着,在年节的零花钱也少得可怜,可是还要节衣缩食买易先生的作品。

  我十四岁那年,易先生之父为她出版《易氏留美文集》,国内每出一版即被抢购一空。市面上的翻印品泥沙俱下,然而销量皆可谓惊人。我曾闻易先生不喜人翻印她的书画,便不惜花光所有的零花钱,等候许久买了正版的《易氏留美文集》。

  后来,易先生的新写实主义画册运回国,我学校有家境优渥的同学抢先购得。我观那画册用色鲜丽逼人,构形浑然天成,人物栩栩如生,情感呼之欲出,精良得让人生出强烈的拥有欲望。我省下两月早餐钱终于够买了,可那样精美的画册才回国就销空。我为此躲在房中哭泣不止,祖父便说我号丧咒他而打我。姑姑乐嫣为我跟祖父大吵一架离家了,数月后给我寄来易先生的画册,虽非崭新的也是我的爱物了……

  海宁八二二事变的时候,我的家乡成了人间的炼狱,易先生在《葫芦七子》中描绘的邪神鬼姑,与现实中的东洋侵略者的佞行合而为一了。当时祖父母狠心抛下我走了,我数次欲凭一己之力冲出海宁,最终还是求到了鼎鼎大名的易先生眼前。

  (作者补叙:后来才知此时谢公馆已出售,售给有名的华侨酒商王元良先生,惜乎五年后又被东洋人强占,后来亦为公民党高官私邸,建国后由政府主持简单修缮,成为新一届区政府的所在地,八十年代区政府搬离此处,谢公馆成为易先生一家的纪念馆。)

  我为生存第一次来到谢公馆,我平生最敬仰爱戴的易先生,缩在廊上哭得像寻常小姑娘。此后方知伟大人物未尝不会脆弱,只不像寻常人那么长久的脆弱,或者被脆弱打倒以致一蹶不振。我常因自己家庭的惨淡生活,觉得人生的痛苦无日不如是。可是有同样经历的易先生,挺过了人生中的诡谲黑暗……

  常听闻谢公馆是慈善门庭,我总疑心有沽名钓誉的情形,然易先生跟她家姊吴女士皆亲善,且是对佣人、听差和保镖都有的亲善,而她们家世、能力、才貌、成就,样样不输于我这种自作聪明的人。我与她们坐同一架飞机离开海宁,在机上亲见不止一人来献殷勤,易先生跟吴女士疲惫凝重,勉强应付,依然不失礼貌风度。我平生最厌恶对所厌者保持风度,这又是我这自视甚高者不及她们的了。

  到楚州往星汉团结大学报到后,易先生带我住在裴树炎先生家,为我置办了两件新衬衫、裤子和皮鞋,还将他丈夫陆浩云先生的冬衣,分出三套给我说是有备无患。

  我当时想起姑母销声匿迹便无提,问易先生姑母为何忍心抛下至亲消失,易先生热忱宽慰我并平淡地推测,说姑姑必有不得已的情形。我心里莫名其妙地好受多了,我想这是因为说话的是易先生。

  易先生在星汉先忙应酬后则休养,还寻隙关心我生活和学习上的事。她很快就发现我挑食厉害,最初在饭桌上就不吭声。有天晚上我跟她一起散步,她先问了我学习上的得失和经验,忽指着院里的一棵古老榕树,问我晓不晓得为何榕树比人长寿。

  我自来最厌恶生物,自然不知道。她说长寿的榕树永远努力向下扎根,所以遇到雨水不足的年份,它的庞大根系能吸收到深远的地下水,而那些淫雨太盛的年份,它发达的根系就像给洪水分流的小河,能使这棵榕树忍受两三个月的淹涝。

  讲完这榕树的故事她就笑:“人生的起伏顺逆,就像自然界的干旱与洪涝,树木抵御天灾靠发达根系,发达根系却是平常默默长起来。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少年人要有聪明的大脑,同时也必须有健壮的身板,这两样就仿佛是榕树地底下的发达根系……”

  其实家人也劝我不许挑食,我听得耳朵生茧也不愿改,即便八二二时我被家人甩在海宁,挑食的少爷脾气依然不愿意改。可是易先生这样会循循善诱,我就觉得非改掉这坏毛病不可了。我父母数年后再见到我,我的个性变得他们都认不出,他们总感叹社会真能磨炼人……

  易先生还笑评我是完美主义者,一件事若条件和能力做不到完美,我宁愿不做也不愿做得“差不多”。她不急于批评我而建议我读名人传记,特意从裴先生书房寻了数本给我。我读完名人传记便明白先生用意:每个婴儿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人的技能跟思想都是从环境中得来的,只有不断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做事中不断学习、反复纠错,做事才有可能接近完美。所以说,因为做不到完美便不做是愚蠢的,盲目追求完美容易变成眼高手低、碌碌无为的人。

  易先生外表像是我的同龄人,我心理上却将她视作亲长,觉得她比我的真亲长样样都强得多,怪不得我姑姑乐嫣往日念培英总爱提她。若是世间再多些她这样的能人,多些她丈夫跟她姑姐这样的人,我方信这里还是真善美的人间,若不然,这就只是妖鬼横行的恶世了。

  可惜易先生他们稍后由星汉南下梁州,我还在星汉团结大学里念书。他们一离开我总觉得太孤独,好像谁在思想上都不能与我匹敌似的。

  在星汉团结大学的头一学期,我除了学习上独占鳌头,性情上也改造了不少。我从前因家庭琐事苦闷难纾,有时脾气急躁常易给人难堪,放在往年便是自知错了也绝不低头。可是想起易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我自己举一反三地想,健康和智慧是我地下的根系,群众关系自然也是我的根系,我总不可以孤僻到自绝于群众吧。于是我跟人冲突后若自觉是我错多,便主动跟别人说话,对方若原谅我便是我的朋友,若不原谅我也不能再低头了。我的老同学们都惊讶得不行,说我这种傲慢狂人也变得温良恭俭让了。

  当星汉市也遭遇东洋人的轰炸,而团结大学又须向南搬迁时,整个大学生南下的旅行队中,身体弱的男学生跟女学生可以坐车,我因锻炼得当竟被列入身强体壮之列,加入了痛苦不堪的徒步旅行队。也正是因为我的群众关系大改,徒步时有同学愿意关心我、帮扶我,我这样的坏脾气在受够徒步的苦头,想着买火车票回老家闽州时,幸而有不止一个朋友劝止了我。

  我跟旅行大队徒步到中期时,身体疲劳不堪、精神濒临崩溃,睡的环境糟糕吃的食物不洁,身心的力量都绷到了极限了。忽然一天晚上,我发疯似的绕着简陋的下等旅馆又哭又喊,说什么不肯再继续走下去,想要步前面放弃者们的覆辙。先生们不能一直守着我一个,就靠着我在大学交的三个好朋友,按着我不叫我一直乱跑乱喊,免得伤损了神经耗尽了体力,真若如此我就可能真的要放弃求学,以后的人生际遇就要大改了。

  我也庆幸自己听了易先生话,在星汉市上心饮食、留意锻炼,不像有些徒步旅行队的同学,因为太过辛苦憋闷竟致一病不起,或在这次艰苦旅行中留下病根,以后因身体衰败中断学业甚至盛年早夭。

  后来才知,易先生跟陆先生、吴女士他们,曾在饮食医药上补贴大学生旅行队,叫他们沿途的友人给我们提供饮食、药品、住宿,不至于一路上总叫人露宿荒野,或是挤全是臭虫虱子的下等旅馆。再加上其他慈善人士的关照和爱护,我跟同学先生竟能坚持完这次徒步。

  等大家走到梁州的望城之时,沿途都是捧着鲜花和食物的人,把鲜花和食物塞给徒步而来的旅行队员。我是后来才晓得,给我递食物和水的人中就有智美。不过我那时心思全在我本来的心上人那,其时尚未留意到智美。后来跟智美认识了,她提起此事还笑得了不得,说她见我盯着一个女学生死瞧,手里有水不晓得喝有食物不晓得吃,所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望城,我才恍悟了《葫芦七子》中的诸种深意,原来漫画中妖鬼横行的末世已来,人民水深火热,居不知所止,饥不知所食,寒不知所衣,死不知何时,零零落落的幸存者们,惶惶不可终日地苟存性命。漫画中苟且偷生的华夏遗民们,从绝望的故土中发现一抹新绿,没有干净的水源就用眼泪浇灌,这抹绿意给黑暗的震旦大地带来希望。我这时才明白一切被国家民众供养的人,都是这支万年葫芦藤上结的葫芦娃儿,注定要为中华大地斩妖除魔,涤浊荡秽。我头一次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

  我在日记中写下这些话,改编后拿到并校大会上演讲,听说易宣元先生听了感动异常。

  其实南迁的星汉团结大学,最初没有跟梁州文理等学校合并,后来当局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开支,建议星汉团大和海宁艺专统一并入梁州文理,存续八年的梁州团结大学自此正式宣告成立。

  五所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扩建教室跟宿舍等的经费和工程,基本全是易先生夫妇跟家人上心。

  后建的学生宿舍不如原先的舒适,有一些新宿舍逢雨必漏、遇风必灌,便有谣言攻讦陆先生甚至易先生,道他们中饱私囊、践踏学生。我有时路过这些恶言议论者的宿舍,听他们浊臭不堪、以怨报德的言论,强忍下来便气得辗转反侧怒气填膺,一忍再忍终于有天忍不住冲进去骂他们。当时已经预备好跟他们打群架,谁晓得这些人全属外强中干的,被我骂得回应几句就气弱了,何曾有一个人敢于跟我动手?

  后来,妄议陆先生和易先生的其中一人,冬天淋雨忽然就得伤寒死了,先生们和学生自治会组织吊唁,我却没有去,我想这人死了也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很不必装模作样地假装同情哀悼他。

  这时我家里的情况也向好转变了。我的父亲母亲被祖父母摧残压迫,之前多年碍于孝道不能反抗,忍在心里怄成了疾病,又自暴自弃染上了大烟。直到祖父母狠心将我抛弃在海宁,父亲才始幡然醒悟,带我母亲分家另谋生计去了。我们到达梁州筹备团结大学时,父亲已经在朋友的矿场做起会计,加上祖母和母亲的嫁妆,已够我们一家三口宽裕度日。

  我在梁州团结大学安定下来后,正赶上易先生的“梦境系列”大型画展,很多评论家说易先生开创了中国独有的意识流画风,跟她早些年的新写实主义也不是一类。

  确实,易先生用神乎其技的手段引人入于神圣。这些画中明明是怪诞离奇的死亡境界,却让人着了魔似的天天都想去看,那些轮廓、色彩、线条、情感,像是被赋予了无界的魔力跟神力,能把你的精神吸入画面中,如葫芦七子中神瀵之泉的水,帮助人们洗涤心中的污浊、黑暗、惊恐、疑忌。

  早年我在报纸上看到海外报道,说西洋人当年追捧慕先生的画作,传说能够治疗失眠、抚平心伤,说她是被神握着画画的少女,后来还有外国人研究她的构图、赋色、线条,试图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推证其间的道理,就把易先生传得真如神人一般。

  但我当年看过易先生留美作品的画册,虽然也觉得极好却不觉得有神力,那时总觉得外国人神神叨叨的名堂多,猜测易先生只是艺术手段高明罢了,未必能够治疗失眠、抚平心伤。

  真正看了易先生的“梦境系列”大作,方知大幅的原作跟画册根本不是一种审美品。我亲身体验了易先生画作的神奇魔力,亦愿意相信易先生的人格类于神格,无疑正是被神捉住手的天才画家了。

  我们这些学生都非常崇拜易先生,觉得她非但是女界的天才楷模,在整个学术界也是最耀眼的恒星。但她讲课时说没必要过分神化她,她即便有天赋并得了各位恩师的教诲,也在绘画上做了大量枯燥的技术训练,也通过大量阅读和体验生活积累不少写作素材,没有什么能力和技术是凭空得来的。即便易先生努力去除自己神圣化的光环,我们也认为多数人再努力也做不到像她那样。

  如我一般每日观看“梦境系列”的人,包括学校师生、机关职员、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展出期间多少中外的阔人出高价要买画,我听易先生意思要先在国内巡展,国内展完了再送出去作世界巡展,借此到国际上募集资金、宣传抗战,为抗战和民生贡献力量……

  我在梁州又得易先生一家关照,生活上和学业上更似如鱼得水。我原来的心上人跟人订婚了,我又爱上话剧团演朱丽叶的朱兰兰,整日魂牵梦萦不能自已,常在想象跟她如何偶遇并搭讪,如何邀她郊游或偕她游泳。

  可我头脑中的计划很多,迟迟都不敢付诸行动——对上一个心上人也是常年的单相思,直到她订婚了也不知我爱慕过她。直挨到这年的端午节假期,朱兰兰放假回家我便悄悄跟着他,跟到她家也不敢走上去搭话,只好回来偷偷地写匿名信约她,说端午节那天某时某刻在某地见面。我特意换了新衬衫采了鲜花去等她,她却一整夜都没有来赴约,也没来告诉我她不想理我。

  翌日,我在魁星图书馆跟朋友严达抱怨,说我自己的身材、相貌、学业、趣味、家业、年龄,究竟哪一点配不上我的心上人朱兰兰,她竟然白白让我空等了一夜。不防我跟严达说一点私话,却被易先生的侄女谢智美听见,若只是她听见也就罢了,不料爱多事的郭寿康也在,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萧涣贤跟她妹妹也在。

  谢智美却主动提出要帮我的忙,帮忙问我的心上人朱兰兰为何不赴约也不回信。我的好友严达也说死也要做个明白鬼,不能稀里糊涂被人晾住了。谢智美寻机在图书馆跟朱兰兰聊了几句,竟然轻易就套出事情的原委。原来,昨日是朱兰兰哥哥帮她取的信,大约她的管家公哥哥发现我的情信给扔了。

  后来,谢智美、郭寿康和萧家兄妹,就兴致勃勃地要帮我追求朱兰兰,谢智美说朱兰兰晓得我成绩好,谈论我时像是对我还有好感。于是,智美告诉我追女孩子不能说的话和不能做的事,一旦犯了这些忌讳好感就会败光。郭寿康不但懂得梳妆打扮,还会泡咖啡、可可茶,做各种取悦女孩的鲜甜点心,我这样挑食的吃了都觉得极好。郭寿康做的好吃食我吃了多半。还是谢智美及时提醒我,说吃胖了脸圆圆的显得太幼智,女孩子不想跟小男孩子一起玩的。而涣贤、涣洁在校中交友广阔,不久便帮我把情敌摸得一清二楚……

  我如愿跟朱兰兰偶遇搭讪、郊游跳舞,还找机会教她游泳,和她同到教室上课,到图书馆看书。还把跟郭寿康学的一点手艺用显摆出来,使她格外对我刮目相看了,说没想到我如此细腻体贴、心灵手巧。她跑八百米我给她拿衣服,男青年都艳羡地看着我,我自然得意洋洋,走路都生风……可惜,后来她家里安排她到美国去留学,我跟朱兰兰的交往也无疾而终了。

  我当年也不过十八岁而已,在智美他们的改造下伪装性情,不愿意侍候人也装着愿意侍候人,虽然享受到了跟心上人交往的甜蜜和风光,但也不觉得喜欢了女孩非要如何不可。

  这似乎也不算是真正的恋爱,我跟朱兰兰也只是拉过手而已。我也没准备好担负家庭的重任,去做人家的丈夫跟父亲。故对朱兰兰的感情很懵懂,分别后的伤痛也容易恢复。当我不觉间爱上谢智美时,求而不得的痛苦就强烈得多,面对情敌的嫉妒心也噬人得多。

  ——未完待续

  ————————

  南下梁州的翌年春天,梁团大的校长庄宜邦先生,副校长董南轩先生,平京大学校长郑余周先生,津门大学校长李泰俊先生,冀州国立大学校长范景晖先生,海宁艺专校长吴质存先生等,跟珍卿两口子讨论并校事宜有半个月。

  珍卿和三哥主要负责聆听,有时候提出疑问或建议,确定并校后梁州团结大学的上层架构,由这些大学原本的校长等继续管理教务和行政。珍卿和三哥作为梁大的校董,会在这国立、私立并存的团结大学中,分担部分庶务和部分教务。

  这是珍卿和三哥斟酌后的上策,国立大学的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份量很重,其中免不了有党派官僚之争,贸然参与进去将来是自找麻烦。

  而合到一处的各学校校长和教授们,又希望珍卿夫妇多参与校中事务。梁州文理大学原副校长董南轩先生,特意邀请珍卿夫妇游览本地名胜,在名胜间说了一些发自肺腑的话语。

  董先生说陆先生创办了这所大学,他对陆先生夫妇苦心孤诣地教育救国、保种存薪,表示非常地震撼而感佩。所以他一直视他们夫妇为同道中人,现在北方中原学界人士流寓梁州的望地,学界名流荟聚此处难免有争执,正要借相识满天下、资深又望重的珍卿夫妇,稳住整个梁州团结大学的大框架,以为民族存续输出更多的人材。

  其他学人也有类似董先生的表态,珍卿夫妇倒也无法太过推脱拒绝,原则上还是不担任太具体的行政职务。梁州团结大学成立的前夕,天南海北的精英合作时难免有龃龉,珍卿和三哥也作了不少调停工作,这所合并大学终于顺利成立。

  珍卿也开始在中文系、外文系、艺术系教课,中文系教的是《中国哲学》,外文系教的是三年级翻译,艺术系教的是《中国画》,数门课程排得相对较满,不过有助教处理杂务尚好。

  珍卿《中国哲学》开学第一课,她的教室内外依然人满为患,她按惯例先向大家自我介绍,然后书写头一课演讲的题目——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

  平京大学早年便将哲学作为通才课程,要求修习文、理、工、医、机电的学生都学习,我至今视此策为深谋远虑的创举,希望中国所有高等学校皆能施行之。

  那么,我们为何非要学哲学不可?进一步讲,我们为何非要学中国哲学不可?

  我把哲学大约分为以下几种: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修养论、政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