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12章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标签: 种田文 穿越重生

  “是只有我晓得的事,别人都不知道,他们也无从想起……”

  三哥看她磕自己脑袋,连忙扶正她的脖子,笑着安慰:“不重的事才易忘却,你想不起来,也许是因为它不重要。”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07-14 23:51:35~2021-07-15 23:02: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咕咚来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米 30瓶;17377517 10瓶;宴霜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9章 脚踏实地的女孩

  三哥跟珍卿说, 不重要的事才易忘却。

  珍卿看着三哥苦笑,说:“三哥,你觉得你有时候, 待我,还有四姐是太惯着了……我想记起来的, 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早知道, 早知道……”

  陆浩云拉开她相互掐的手, 低着头笑得温柔:

  “早知道什么?”

  珍卿摇头不说话了。

  禹州是个北方大省, 早些年人口流动性不大,珍卿没听过省里有大规模疟疾流行。

  她自己打小是病秧子,还就没得过这个“打摆子”的病, 杜家庄也“打摆子”的也少有。

  她两辈子都是文科生,上辈子对医学成就也不关注,压根不晓得疟疾是怎么回事, 更不晓得怎么治它。就从电视剧里晓得, 金鸡纳霜这种药能治疟疾。

  所以来这里近十五年, 她没太琢磨过,可以帮此间的人摆脱这种流行病。

  她当然记得屠呦呦, 老太太得了诺贝尔的某某奖, 而且跟俩外国人一道得的,得奖有一个关键词是“疟疾”。

  珍卿上辈子对这事, 也许听说过什么关键信息。

  但她一穿过来就是病秧子, 发烧昏迷那是家常便饭, 记忆不深刻的事早忘光了。

  她模糊记得一回在外头吃饭, 电视里碰巧播放一个综艺节目, 主持人提到屠呦呦的名字, 念了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她对老太太的名字记忆犹新。

  但她随后的日子,就没心思多了解这件事。她忙着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奔波。

  自从作为养母的姑姑去世,她的亲生父母,惦记上姑姑留给她的房子。

  她忙着跟他们斗智斗勇,不惜把家事暴给电视台,还写一些帖子在网上发,把这俩人名声搞得臭大街;还把那个傻子一样的弟弟,整进了少管所里头。

  她花了不少精力在原生家庭,留下了让“亲人们”刻骨铭心的伟业。

  她老家就在一县城里头,把名下的房产租出去收租,租钱就够一年两季的学费。

  她不想过抠抠缩缩的日子,所以生活费必须得自己挣,不免要打点工改善生活。

  而且为了搞点奖学金,既要好好学习还要参加活动,跟院系领导、辅导员打好关系。

  她整天忙得狗獾子一样,觉得与己无关的事,基本不关注。、

  早知道要穿越,那么多发明发现,她死记硬背也要背下来啊。

  说起来,她穿越那天也没出啥事故,还遇到平生难得的一件喜事呢。

  自从念了大学以后,她把姑姑的忌日作为号码,连续买了一年多的福彩、体彩,这天正好知道中了两千块钱,算一算早就回本了。

  她当时感觉她跌宕的人生,总算是要否极泰来了,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她兴奋得不能自己,她是含着笑入睡的。

  可是她就睡了一觉,说穿越就穿越了,没有一点戏剧性的征兆。

  她穿的时候才二十岁,她这么年轻,难道会是因为太过兴奋,以至于心脏骤停吗?

  回想她的前世今生,一时间百感交集啊。

  珍卿跟三哥瞎聊天,说起《新林报》上的颜将军之死,不觉说起江南的疟疾疫情。

  珍卿问三哥,为什么有地方的人患疟,病情是反反复复的,发烧打摆子时也很凶险,但症状一下去,这种人也能正常吃喝干活,有的吃一阵药就好了。

  可是有些地方的人染疟,症状发展得那么快,两三天内病情急剧恶化,人说死就死了。

  那位颜将军的死亡情形,很莫名地,让珍卿想起钱明珠药死的几个乞丐。

  陆三哥讲传染病,没有吴二姐那种专业人士精到,他带珍卿跑到二姐的屋子,找到一本医院出的疟疾防治宣传册。

  俩人回房一起读宣传册,了解此时的疟疾分三个类型,有两种间隔性的有症状,虽然会复发但不至于那么严重。

  最后一种恶性疟疾,就非常可怕了,短时间内可造成严得后果。

  珍卿总结道:“那位颜伯达将军,如果真生的是疟疾,想必是第三种了。”

  陆三哥读过之后,反应却有点古怪,他古怪在好一会若有所思,但啥也没有跟珍卿说。

  珍卿想承担点社会责任,想写一篇防治疟疾的宣传单。

  她还没来得及跟荀学姐说,荀学姐已经想在头里,说珍卿家里既然是开医院的,就找专业人士请教一下。

  荀学姐说,这个疟疾防治宣传单写好了,除了大家到街上散发,还可随《新女性报》免费送。

  ——————————————————————————

  这天晚上吴二姐晚归,她母亲大人为了等她,一直没有睡下。

  谢董事长关上女儿房门,看她今夏瘦得快脱一层皮,脱了衣服累得没功夫洗澡,就坐在椅子上靠着养神。

  金妈送了饭菜进来,吴二姐也没有说话,坐下来呼噜噜地吃,这吃相像个生猛的小猪。

  她的大女儿这么能干,谢董事长在人前备感自豪,但也同样觉得心酸。

  吴二姐喝过半碗冬瓜汤,舒爽地出了一口长气,跟谢董事长说:

  “妈妈,我快要累死了。干田野调查真不容易,给疫区的人宣讲卫生习惯,真不是一步到位的事……”

  这时忽听谢董事长说:“祖怡,你该找个人结婚,让他好好照顾你。”

  吴二姐脸色一臭,随手抛掉汤匙,看似风轻云淡地说:

  “妈妈,我不干涉你,你也不要干涉我,什么年纪结婚,跟谁结婚,你都不能干涉。你我母女一场,连这点默契都没有吗?”

  谢董事长观察她神情,她就是安静地吃饭,没什么特别的外露情绪。

  谢董事长克制地长叹,有点委屈似的:

  “我也不是干涉你,你这么优秀,好男人一抓一大把,总不该叫个没念书的女人,跟咱们家耀武扬威,又到亲戚面前说三道四吧……

  “多少人给我推荐人选,都是品貌俱佳的青年才俊。

  “……义赈会的龚老先生说了,他龚家的子侄里头,成年而未成婚的,你看上哪个就跟哪个结婚。龚家子弟的品性没得挑,你可以考虑一下……

  “还有,你外祖这边的远房亲戚,就是警备司令部叫翟俊的,他是粤州军校的高材生,年年轻轻就做到中校营长。

  “他前途光亮倒是其次,我跟他接触了两回,他是个满腔热忱,还能做到人情练达的人……你跟个明白人过日子,什么时候都不必你操心……”

  吴二姐火气蹭蹭朝上,霍然站起来冷笑:

  “哟,谢董事长,你跟三个不明白的人,过了三场不明白的日子,现在晓得,跟明白人过日子好。到我面前现学现卖来了?!

  “你以为沾了个‘妈’字,就能对我为所欲为吗?!我想结婚的时候你不让结,不想结婚了,你倒牛不喝水强按头。

  “谢董事长,你是法西斯吗?

  “你觉得给了我生命,给我一点产业,就可以操控我的人生吗,那你是看错我吴祖怡!……”

  说着她直接丢下筷子,拿着衣服包袋就要走。

  谢董事长扯住女儿:

  “祖怡,就算妈妈做错了,就算当初依了你——

  “但东洋人是狼子野心,他的家族那么好战,你嫁了他,你没有想过怎么收场吗?

  “你叫你找个人结婚,并非是出于旧思想,想着女大当嫁。

  “我是想,该有一个人照顾你,安慰你。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是再好的管家佣人,都无法替代的一个角色,妈妈是过来的人……”

  吴二姐在门口停住脚,背对母亲听她说话,但最终没有任何回应,还是摔门离去了。

  秦管家过来收拾东西,什么也不敢问,什么也不敢说,忽然听谢董事长喃喃自语:

  “我看将来,倒是小五最叫我省心吧!”

  秦管家附和了一句,说:“太太说得极是,五小姐伶俐又乖巧,四小姐有时找她说话,说完以后,四小姐倒像冷静一些。”

  ——————————————————————————

  珍卿收到睢县来的电报,杜太爷终于从睢县出发了,禹州、徽州两地的铁路,之前两位督军乱战时,破坏了不少地方的铁轨,好久说要通车还没通起来。

  没奈何,只好叫杜太爷他们坐船来。

  英国太古公司有个货轮,从北边运货往南边来,会经停鲁州的一个港口。

  谢董事长托朋友买二等舱,叫杜太爷他们赶到邻省滨海市,到了以后直接取票上船。

  其实,只要走完路上的行程,坐船比坐火车快得多,那船票当然也贵得多。

  谢董事长本要买头等舱,珍卿极力劝阻之下,才买了条件也不错的二等。

  在一个星期之内,有望等来暌违一年的杜太爷了。

  ——————————————————————————

  自从过了末伏之后,早晚间温度适宜了一些。萧老先生身体大好,开始来给珍卿补课了。

  萧老先生叫珍卿读《圣经》。

  他说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你只学习常用的词汇、语法,并不能真正学会道地的外语。

  而《圣经》可谓西方文明之基础,它里面的语言、内容、思想,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语言也不例外。

  萧老先生告诉珍卿,他上教会学校的时候,早早地皈依了天主,他长久地纯熟地朗诵,到最后已能背诵《圣经》,学外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萧老先生以亲身经历,告诫珍卿重视对务必《圣经》的学习,先读德语版的《圣经》,读过一段时后,再把英语版的《圣经》,对照着德语版的内容看。

  他说,她只要坚持这样做,用不了多久,就能发现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并省悟学习西语的奥妙。

  当然,萧老先生也明确表示,这只是一种学习方法,没有拉珍卿信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