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67章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标签: 种田文 穿越重生

  政府、社区、亲友、专业人士,都是一个人的社会支持。

  当一个人失去大部分“社会支持”,她多半会往绝路上走的。

  施祥生看不到希望了,唯一向着她的姐姐,也不能给她任何希望。

  施祥生又缓缓睁开眼,拉着珍卿说:

  “珍卿,我从来到这世上,我觉得……自己……好冤枉。可是,又不知……该向何人诉冤……我母亲走得太早了……”

  说着,她的眼角边上,无声淌出两滴眼泪。

  她深深地吸一口气,看着珍卿,微笑着流泪:

  “珍卿,我真喜欢你……你念书好,交际也好,做什么都能做好……你像早晨的太阳,光芒万丈,让我向往……。

  “我却像墙角的苔藓,黑暗阴潮的地方,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地狱……

  “我一次次,鼓起抗争的勇气,一次次被打散了……”

  施祥生笑容更大,泪水也更密集,她认命一般地说:

  “我是个没用的人,我养活不了自己……我摆脱不了他们……我活着也是行尸走肉……倒不如干净去了,免受这浊世的玷污……”

  她姐姐哭得更厉害,劝她不要把心放得太窄,好死不如赖活着,等有了孩子就有盼头了。

  施祥生推开她姐姐,惨淡的面容上,露出一点微弱的期冀:

  “珍卿,把我的事写出来吧。

  “古人出征之时,都要宰杀牺牲祭旗,你把我当做祭旗的牺牲,去讨伐那些杀人的父母,还有父母之命的婚姻……

  “若能以我之鲜血,警醒于后来人,我的人生,总算还遗留一丝光亮……”

  说着,施祥生握着珍卿的手,缓缓地阖上了眼。她愈加惨白的脸上,不绝地淌出泪水,呼吸已渐渐地弱了。

  珍卿觉得,施祥生的脉搏没那么弱。她忽然问施姐姐:

  “吞生鸦片自尽的人,虽然未必能够速死,但没听说,能超过一两天而不死的。施祥生为什么这样呢?”

  施姐姐揩着眼泪,解释说:“这几个月,小生有胃疾,早就吃不下饭了,勉强吃下去也要吐,要不然,怎么瘦得这样?她吞进去的生鸦片,吐出了不少。

  施祥生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她孱弱地苦笑着说:“此时此境,这还重要吗?”

  珍卿郑重其事地说:

  “自然重要。常人都说,尽人事,听天命。你尽人力去死,却并没有死成,你不想一想,这难道不是天意,不是命数?”

  珍卿指一指天花板,神神叨叨地给她讲:

  “我亲戚住的村子南边,有一方浅浅的水沟,水还不及人的小腿深。

  “人人在那里来去自如,连酒鬼掉在沟里,在水里睡了一夜,也一点事情没有。

  “有个外村人到村上防亲,不慎脚底下踩空,扑跌进了水沟里,就莫名给他呛死了。”

  施祥生无言地看珍卿,憔悴苍白的脸上,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珍卿意味深长地说: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两只脚走着来访亲,至于有什么急病呢?可是浅浅的水沟,就把他淹死了。

  “施祥生,有人那么爱惜自己,偏偏命运不济,一招不慎说死就死了。

  “可你吞食了生鸦片,天意,命运,却给你一线生机,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中国女人九成八,都是大字不识的,你命运再悲惨,却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那么多出身卑微的女人,干着最劳累繁重的活计,还吃不饱一顿饭,可是她们就是要活,死神根本降伏不了他们。

  “可你不过婚事不顺,却来寻死觅活的,你不及她们多矣,你这样软弱,可谓不配自命为读书人……”

  施祥生神情怔怔地,垂泪说道:“我摆脱不了他们,什么事都不由自主,我就是活下来,于人于己何益呢?……我是注定活不成了”

  可是珍卿看得出来,她这一会儿说话也连贯了;她的眼神,不完全是死气沉沉的了。

  珍卿觉得自己的到来,大概是她新的“社会支持”吧。

  紧接着,珍卿不厌其烦地,给施祥生讲她所知的悲惨故事——都是关于睢县女人的。

  不知不觉之间,施祥生听故事听住了,听着听着忽然腹作雷鸣。

  施姐姐却大喜过望地问:“小生,你好些天没吃东西了,我去给你拿点吃的来。”

  忽然房门从外面打开,杜教授带着一个外国医生进来,那外国医生很温和地对施祥生说:

  “你肚子饿,说明心绪放开了点,这是好消息。

  “你现在脾胃太弱,不宜大量进食,我先给让护士给你输液……”

  施祥生的态度还是抗拒,她恹恹地阖上眼,威胁医生说,如果强行给她治疗,她现在就一头碰死。

  听这外国医生跟施的对话,珍卿这才恍然大悟,施祥吞食生鸦片及时吐出许多,病情没有那么严重。

  但她又立志绝食自杀,禁食数日身体很虚弱,所以看着要死了一样。

  珍卿淡漠地对施祥生说:

  “你说你长在黑暗潮湿的地方,被逼得软弱无能,看不到希望。

  “可是我的身世,也很不堪,我也努力到了今日。我听了你的身世,你想不想听一听我的?”

  施祥生讶然地看着她。

  珍卿淡淡地说:

  “你打上一点药,好好地听我说。若听完以后,你还要寻死,我就听你自便,再不会理你。

  “我也不会写你的故事,因为你是自寻绝路,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光亮。”

  最后,施祥生虽没说话,也是听任医生护士摆布了。

  听完了珍卿的身世,施祥生良久无言,她私心里几疑珍卿是编来哄她的。

  但珍卿的身世,还是让她受到触动了。

  珍卿那么乐观顽强,开朗自信,她以为她必定父母恩爱,家庭幸福,没想到——

  施祥生还是恹恹的,但她眼中的思绪多了。

  珍卿说她所怕的,无非是摆脱不了魔鬼样的父母。

  就请施祥生好好观望情势,看她怎么联合同/志之人,把她的人面兽心的父母,从海宁赶出去。

  施祥生没给珍卿任何许诺,她只是开始接受治疗了。

  除了生鸦片和绝食的危害,她长久的抑郁还引发了厌食症。

  珍卿叫施姐姐好好照顾着。临走问施祥生,介不介意,她写点新闻、评论,向社会大众曝光她的悲惨经历。

  施祥生还是漠然无情绪,叫珍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珍卿这天回到谢公馆,叫三哥的随从阿永,帮她打听一下,爱神路开搪瓷厂的施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第二天一早上,阿永就告诉珍卿施家的情况。

  施祥生之父施良铮,原跟亲戚合开搪瓷厂,本来是专做搪瓷马桶的,生意做得也很兴旺。

  后来他们扩大业务范围,不幸做亏损了,施家欠了银行不少钱,只好把那厂子清算还债。

  施良铮被施太太影响,双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下面还有三个孩子上学,渐渐地欠了不少债务。

  现在的情形是,施良铮欠了十屁股债,才只还了九屁股,还有一屁股债没还呢!

  施良铮又染上了烟瘾,已经丧失了斗志,他没有别的出路,肯定会像蚂蝗一样叮死施祥生的。

  怎么样才算釜底抽薪呢?

  哼,要把海宁变成他们的地狱,让他们想回来也不敢回来。

  这就非得请三哥帮忙了,珍卿叫阿永请示下三哥,看这件事能不能做。

  没过几天,施祥生的父亲施良铮,就被她的亲家岳氏打上门。

  岳家说他二女儿既然死了,就要把给他们的聘礼,原封不动地还回来,不然就叫施家好看的。

  施良铮声声解说,说她二女儿就在医院,好生生地喘着气,他昨天还去看过呢!

  两下里谁也说不服谁,大家就去惠慈医院,验证施祥生是死是活。

  让施家人没想到的是,施祥生真的没气了……

  施良铮和她太太,对已死的人又踢又踹,也没把死人变活喽,反叫施家姐姐哭得不得了。

  其后,施、岳两家撕撸了一两天,岳家找了流氓来填场示威,吓得施家不得不还了聘礼。

  岳家不再是施家靠山,施家其他的债主纷纷上门逼债,甚至跑到施祥生弟妹的学校捣乱,不择手段地逼着施家还钱。

  施家不得不仓皇搬家了,但只是搬到华界去了,还没有搬出海宁城。

  珍卿和杜教授,都开始针对施祥生的自杀,向各大报纸去投稿。这件事也开始引来记者的调查采访。

  荀淑卿学姐立志办报,现在已寻到建社地点了。

  这地方位于麦特林路,离培英女中比较近。

  礼拜天的时候,她们这些创社者,在租好的地方开头一次的碰头会。

  原本该有八位创社者,不过因上回招生事件,乐嫣和米月被家里下了禁令,现在来不了了。

  创社元老只剩下六人,荀学姐和珍卿,还有同班的裴俊瞩、熊楚行,算是同一个来处的。

  还有一位劝业中学的俞婉,从前是荀学姐在圣音校报的同事,一位白梅是女子师范的大姐姐。

  她们第一个议题,是最终议定报刊名。

  合伙人们各有想法,有的诗意浪漫——如“玲珑女儿”,有的直抒其意——如“妇女进步报”,还有比较飒爽的名称——《女青年》。

  提出《女青年》的熊楚行认为,此时妇女识字率很低,她们要启发唤醒的对象,就是识字的青年女性。

  而荀学姐有不同意见,她提议叫《新女性报》。

  荀学姐说,此时识字的青年女性,至少有一半人,并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追求什么先进思想。

  她们更关心世俗的生活,比如衣服首饰、潮流时尚、八卦闲闻、新奇小说,成了亲的,就再多关注家务育儿之类。

  如果取名叫“女青年”,受众的范围就狭窄了。

  经过一番争辩和讨论,因珍卿也支持荀学姐,小报最终就叫《新女性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