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5章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标签: 种田文 穿越重生

  向渊哥这样的人,在封建伦理教育中长大,天然很重亲情和族人。

  不管是否高兴,他觉得对这位小叔爷,都有一份责任在吧。

  珍卿在心里,向各路神佛许了愿,希望它们保佑向渊哥一家人,还有姑奶奶一家人。

  这满天下的人,坏人一抓一大把,不好不坏的人也多,就是好人稀缺,如果真有神佛,还请保佑这些稀缺物种吧。

  她继续向南村东边走——杜玉理住在那个方向。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1-03-26 19:29:40~2021-03-27 20:02: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兰de蓝 34瓶;潇潇暮雨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章 少年人齐发善心

  话说珍卿病愈之后,到南村拜谢病中探望过她的人,从玉琮家里出来之后,继续往玉理家里走。

  拐过一道弯子后,听见有人“呜呜呜”地哭,珍卿逡巡了一圈。

  见西边有个小孩子,坐在柴堆旁边,捂着脸哭得很压抑。

  他身边还有一个大藤框。

  珍卿本来不想管,听着这个声音,怎么觉得这么耳熟?

  她小心走过去,问:“陈学礼?”

  陈学礼哭得声音泛哑,抬起眼泪狼藉的脸,冻得嘴唇都青了,嗫嚅了半天,张嘴只喊了珍卿的名字,却说不出话来。

  珍卿问他:“你怎么坐这儿哭?你头发这么湿!”

  陈学礼哭得抽抽,大概也是冻坏了,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地说:

  “我娘说,说,说要下雪,柴不够烧……叫我去捡柴回来……我捡回来,我捡回来……遇到胖虎……把我的柴禾筐子,都扔到桥底下去……我下水去捞,可是柴禾都湿了……”

  珍卿蹲下身子,摸摸陈学礼的裤角,再摸摸他的鞋子,湿沱沱的都要结冰了。

  她大叹一口气,严肃地跟他说:“你这样不行,会冻坏的。”

  说着赶紧把陈学礼拉起来,不由分说,拉着他“噌噌噌”赶紧走。

  走了小一会儿,珍卿才一拍脑袋,问陈学礼:“你家在哪儿呢?”

  陈学礼冻得嘴都青了,弱弱地说:“在那边。”珍卿看看他指的方向,呃,反正大概其就在东南方面。

  珍卿就拉着他的袖子,急促往那个方向走。

  这次没走几步,忽听背后有人喊她,就见玉琮喘嘘嘘地跑来。

  玉琮走完亲戚刚回家,听说珍卿来过家里,又往玉理家来了,他就赶紧过来追她。

  听说她送陈学礼回家,玉琮就跟她一起,往陈学礼家里去。

  到了陈学礼家里,珍卿才见识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他们家连张像样的椅子都没有。

  陈学礼湿哒哒回到家,他的父母,一个蹲在一边发呆,一个神情麻木地,靠着墙壁缩着。

  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他们连最基本的寒暄也没有。

  外间的炕上,他们家两个女孩儿,也痴痴愣愣地坐在上面,没有跟客人打招呼的意思。

  最小的那个女孩儿,竟然连裤子也不穿,下雪的天气,光着腿脚,盖着一个脏兮兮的被子。

  他们这家里,简直冷得像冰窖一样。

  珍卿看那最小的女孩儿,露在外面的腿和脚,像是被烫伤的,反正惨不忍睹。

  看过第一眼,就不敢再看第二眼。

  玉琮也不太到穷人家里,这里的景象,看着触目惊心,就拉着珍卿说:“咱们走吧。”

  珍卿也没有多做什么,就是送给玉理的点心,她悄悄放在陈学礼的柴筐里了。

  她可不敢轻易管闲事,杜太爷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教训她的。

  等两个孩子走离那一片,一直没吭声的玉琮,忽然说:“那个小妮儿,腿跟脚都烂了,珍卿,你看像是冻的吗?”

  珍卿皱眉摇头:“看着不像,倒像开水烫的。”

  穷人家里,既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钱治病。她每回遇到这样的事,就觉悟到,她托生到杜太爷家里,其实已经算幸运了。

  珍卿本来不想管,可是现在,已经看不到陈家的景象,她心里还觉得沉甸甸的。

  玉琮也是一样,珍卿看着玉琮,问他:“村里古大夫住哪儿?”

  玉琮蓦然眼睛一亮,拉着珍卿说:“我们找大夫,给那小妮儿治治?”

  珍卿重重地点头,她刚才还在祈求神佛,请他们保佑杨家人和杜家人。

  做一件好人好事,如果真有神佛,他们也能看得到吧。

  两人就手拉着手,往古大夫的家里走去。

  这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找到古大夫的家里,在前院的医馆里,说请他去村东南的陈家,给那个陈家小妮儿,治一治腿脚上的烫伤。

  这古大夫一听,反应不太热络,摆手说:

  “老陈家啊,我晓得他们家的事。

  “天太冷了,孩子们都冻得不行,陈家的五妮儿,把七妮儿的脚,伸进灶囊子给她烤。

  “七妮儿太小,不知道说话,脚又冻僵了,烤火烤得没知觉,等发现的时候,小脚丫和小腿儿,都给烧烂了。”

  珍卿就问:“那你老怎么没给治治?”

  老大夫苍凉地叹:“玉琮少爷,大小姐,不是我老儿心狠。治烫伤烧伤的药,要管用,那都得是贵药,我哪儿发得起这个善心?”

  珍卿问,是什么药,要花多少钱。

  老大夫瞅了珍卿一眼,问:“大小姐,老陈家跟你沾亲带故?”

  珍卿说“不是”,继续问他是什么药,花多少钱。

  老大夫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瓶子,但里面已经空了,指着它给珍卿说:

  “这种治烫伤烧伤的药粉,是夏阳县徐家的秘制偏方,用的都是冰片、香油、黄柏、大黄等名贵药材。

  “我光进他这一小瓶子,就要二块银洋,一次最多进两瓶子,我都是用完了再去进。大小姐,您说说,我发得起这个善心吗?”

  珍卿就问:“还有多少,都拿出来,我们全买了。”

  那老大夫愣一下,说不巧的很,最近天冷,总有烫伤烧伤的,药已经卖完了。

  玉琮又说:“我们先付你定金,你去进几瓶回来,回来了付你全款,绝不会赖你。”

  这个古大夫又推托,到夏阳来回要走两三天,现在寒天大雪的,他可不敢轻易出门。

  总之,这古大夫显然怕沾惹此事,反正药没了也不想去进药,就只有这个态度。

  看这两位少爷、小姐,明摆着要动怒了。

  老大夫不紧不慢地说:

  “再说,未必要用这么贵的药,把狗油炼了,拿来抹伤也一样。除了狗油,像什么猫油、獾油、蛇油也都得用。

  “可怜七妮儿爹娘心狠,连这点儿东西,也舍不得给她用……”

  珍卿算是看明白了,这老大夫就是不想管。

  世道艰难,大家都过得不易,确实不敢轻易发善心。

  真是拿他没办法,就问这古大夫:

  “你刚才说,狗油、獾油、猫油、蛇油都行,你这里卖得有吗?”

  老大夫就大摇其头,说:“老头儿我这里只卖药粉药膏,这些个偏方的东西,我都是现用现做,现在可没有。”

  珍卿又问:“哪里能得着呢?”

  古老大夫跟她说:

  “就在村东南,有几个光棍儿最爱吃狗肉,总见他们杀狗吃,他们那准有狗油。

  “大小姐,我老儿好言劝你,你就算发善心,也别太低了身段,跟那帮光棍去说话。

  “在家里找个长工,拿着你的钱,帮你买了狗油,给老陈家送去,这就省了许多麻烦……”

  珍卿和玉琮一块出来,玉琮跟珍卿说:

  “那老头儿虽说站干岸儿,不愿意管闲事儿,他说的还是有理。

  “珍卿,这事儿你别管了,我在家找个长工,买了狗油,直接给陈家送去,告诉他们怎么用就行了。”

  珍卿想了想,点点头,说:“我回家拿钱去。”

  玉琮说他有,珍卿摇头,说:

  “事是我们一起揽的,不能叫你既出力,还出钱,你跟我回家一趟吧。我刚把给玉理的点心,留在陈家了,等会儿还要去玉理那。咱俩一块儿。”

  两人又手拉手,小跑着回到珍卿家里,珍卿就开始找她的扑满——就是存钱罐。

  珍卿虽然亲戚不多,但数得着的亲戚,过年都给她发大红包。

  而杜太爷,见她压岁钱多用来托人买书,又有姑奶奶和三表叔的劝说,就准她存一些零花钱。

  把存有钱的扑满找出来,珍卿虽说舍不得,还是狠狠心给他砸碎了。

  没料到杜太爷就在外面溜达,听见动静问:“珍卿,你弄啥嘞?啥东西打碎了?”

  珍卿暗叹倒霉,刚才明明看见杜太爷出门逛去了,没想到这么快回来了。

  珍卿伸伸脖子,大声说:“祖父,我不小心把尿罐子打了,你别进来。”

  尿罐子这种私密物,又有味道的,杜太爷果真没有进来看。

  给了玉琮两块钱后,珍卿又多拿了一些钱,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她又悄悄叫大田叔,给她从库里又找了一个扑满,把其余的钱重新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