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92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林从看着符彦卿笑道,“四哥,这种朝廷大事,你来问我,我怎么知道?”

  符彦卿抱着胳膊,“你小子别打滑头,这事别人可能不清楚,你天天在宫里,会不清楚。”

  林从装无辜,“这事我真不清楚啊!”

  符彦卿见林从不见兔子不撒鹰,挑眉,“西北边关党项那边最近有点动作,听说党项被关外其他部落和契丹挤压,有意归顺朝廷,朝廷打算派人去招揽,我打算去接这差事,不过嘛,我觉得还是我爹这事更重要,要不我干脆留在京中等结果,不去了……”

  艹!林从心里暗骂一声,他如今已经在在禁军两年了,在军中也有一定声望了,如今正打算升一下,符彦卿手下的骑兵他确实眼馋好久了,而且也知道符彦卿肯定在京中待不久,这家伙看出他心思,故意来问他。

  不过好在符彦卿也只是想来找他询问一下,想让他剧透一下,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明说。

  “你什么时候打算动身去党项?”林从问。

  符彦卿吊儿郎当说:“这不还没确定么?”

  林从笑道:“那你过两天去吧!”

  符彦卿一愣,随即大喜,笑着拍拍林从胳膊,“好,我过两天就去!”

  说完,符彦卿笑着走了。

  郭威过来,疑惑地问,“符将军怎么这么高兴,好像升官了一样。”

  林从笑了笑,心道他没升官,他死去的爹就要升官了。

  林从也学着符彦卿拍拍郭威,“好好干!”

  郭威一头雾水,“啊?”

  “符彦卿要跑了,你主子我要升官了!”林从笑着说。

  郭威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惊喜地说:“符彦卿手下的兵要归咱了!”

  林从嘿嘿一笑,拉着郭威,“走,回宫!”

  *

  林从带着郭威一路回到宫里,林从就直接去了他娘那。

  只是到了他娘殿外,林从放轻了脚步,走到门外,林从伸头看了看,就听到他后爹断断续续地咳嗽声。

  林从叹了一口气,走了进去。

  进了屋,他后爹正躺在里间床上,他娘王氏正陪着他爹小声说着话,画面很是温馨。

  只是看到他后爹苍老的面容,林从心中一痛,他后爹从今年年初就身体有些不大好,天气一有点变化,就时不时有个头疼脑热,人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御医看过,意思是年轻时打仗太过拼命,如今年纪一大,各种伤病都找上来了。

  人为什么要老呢,林从心里不是滋味,脸上却扬起一丝笑容,脚步轻松地走过去。

  “爹,娘,我回来了!”

  “林儿来了!”王氏回头,看到回来的儿子很开心,“今儿回来这么早!”

  “去京郊一趟,没什么事我就回来了。”林从笑着说,走到床前,关心地问:“爹,今天感觉怎么样?”

  李嗣源前几天染了风寒,这两天不起烧了,只是还是有些咳嗽,不过已经好多了,就笑着说:“不碍事,感觉快好了。”

  林从在床前坐下,看了看他爹,果然气色好了些,放心下来,就对他娘说:“娘熬梨给爹,我听着爹有些咳嗽,应该是痰还没清干净。”

  王氏听了笑道:“还用你提醒,我早给你爹炖上了,只是你爹不爱喝,嫌甜不拉几的,”王氏对李嗣源笑着劝,“你看孩子都知道咳嗽得喝个梨水,你偏生不吃,还不爱吃药,就在这硬抗。”

  李嗣源听了,只好笑着说:“好好好,我吃。”

  王氏顿时高兴了,忙让人把炖的梨汤端来。

  丫鬟端来梨汤,王氏亲自服侍李嗣源吃了一盅。

  这梨汤是太医院精心配的,李嗣源喝完,果然觉得嗓子舒坦了些。

  舒坦的李嗣源精神大好,就和王氏林从聊起了天。

  屋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聊了大约半个时辰,李嗣源有些累了,林从和王氏不敢让李嗣源劳累,王氏就打算陪着李嗣源休息一会,林从见状,很退了出去。

  出了屋,林从想着事看来得有空再找他娘说,结果林从刚出门,就看到联袂而来的两个枢密使。

  “朱使君,冯使君!”林从和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打招呼。

  “小郎君好!”两个枢密使笑着点头,朱弘昭还开口问,“陛下在里面可有空?”

  林从说:“我和娘刚刚陪着爹说了会话,爹有些乏了,我就出来了,现在爹应该休息了,两位枢密使可有急事?”

  两枢密使一听,忙摆摆手,“既然陛下乏了,那我们就等晚会再来,并不是什么急事。”

  “那两位使相一个时辰后再来吧,我看爹应该就是歇一会。”

  “多谢小郎君告知。”

  两个枢密使听了,就要回去。

  林从突然想起他打算升职的事也用不着找他爹,找眼前两个就行,反正他要的也不多,林从就叫住两个枢密使。

  “两位使相稍等。”

  枢密使朱弘昭、冯赟停下回头,“小郎君何事?”

  林从走过去,笑着说:“听说党项有意归附朝廷?”

  朱弘昭、冯赟不明白林从怎么会突然问这事,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机密,冯赟就笑着点点头,“是有这事,朝廷已经准备派人去招抚。”

  “是派符彦卿吗?”林从问。

  冯赟笑着说:“是有这个打算,小郎君怎么提起这个事?”

  “我听符彦卿说起的,那他走后,不知他麾下原来的八千骑兵交给谁?”林从也没绕圈子,开门见山的说。

  枢密使朱弘昭、冯赟秒懂,朱弘昭立刻笑着说:“小郎君和符将军交好,又在禁军中,自然是交给小郎君,小郎君又在禁军多年,也是时候升个指挥使了。”

  林从没想到朱弘昭这么上道,忙客气,“也不必如此,我年纪还小,居高位也不合适。”

  朱弘昭忙说:“龙武军指挥使年纪大了,有意引退,正好有缺,再说昔日陛下的大皇子,也是十二三岁就自领一军,为金枪指挥使,小郎君如今领一军,也算恰当。”

  林从听得很是心动,不过还是狠心拒绝了,“还是副指挥使吧,领一军,确实有些过了。”

  枢密使朱弘昭见林从如此,也暗叹林从小小年纪就已经知分寸,明白贪多爵不烂,就笑道:“那既然小郎君既然坚持,就副指挥使好了,那龙武军指挥使年纪大了想退的事,老臣就帮着压下,顺便劝老将军再多干些日子。”

  林从听了顿时高兴起来,龙武军指挥使年纪大了,不大爱管事,他若能继续在正职上干着,他做了副指挥使,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比换别人强多了,忙对朱弘昭道谢,“多谢朱使君,从林会好好尊重老将军,多听老将军教诲。”

  枢密使朱弘昭见林从明白了自己的用心,笑着和林从说了两句,就和冯赟一起离开了。

  过了几日,林从果然升上了龙武军副指挥使。

  而符彦卿也在李存审配享太庙后,就去了西北招抚党项,并且得驻守西北一阵子。

  符彦卿走后,林从凭着龙武军副指挥使,顺利掌控了符彦卿留下的骑兵。

  林从终于在自己十二岁时,有了自己的一军兵马。

  而此时,已经是他后爹登基的第六年了!

第116章 李嗣源病重

  冬去春来, 转眼间,到了他后爹登基的第七年。

  林从也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小小年纪, 已经开始在禁军中崭露头角。

  而他娘王氏, 这两年因为他后爹不再住在兴圣宫,而是更多的在后宫, 又和两个枢密使联手, 无论后宫还是前朝,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只是林从和他娘虽然势力大增, 却丝毫不见喜色, 因为李嗣源从去年冬天,身子就开始直转急下。

  去年冬天过年前最后一次的封笔大朝会, 李嗣源都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主持,结果朝廷一片哗然, 谣言纷起,好在等过了年第一次大朝会,他后爹身子好些, 硬撑着露面见了群臣, 朝廷才谣言稍止。

  而自此,他后爹除非大节日去前朝露个面, 就已经上不了朝了。

  幸好前朝政务有宰相处理, 军务有枢密使处理,倒也没发生什么乱子。

  只是朝野上下,各种猜测不断, 时常京中有传皇帝已驾崩秘不发丧的谣言,弄得人心浮动。

  一直到了春天,天气渐暖, 李嗣源身子好歹好了一些,宰相冯道带着群臣到后宫问安,李嗣源又撑着出去参加春蚕礼,群臣和百姓见皇帝尚在,谣言不攻自破,朝廷和京中这才终于又安稳下来。

  只是这是天气暖和了,很快,夏天一过,秋天一来,他后爹又病了,这次却是起起落落,御医折腾了一个月,他后爹才稍微见好。

  王氏宫中

  王氏小心的把李嗣源的手放回被子中,旁边诊完脉的御医已经轻车熟路的自动到旁边去开方子。

  王氏守在床边,看着昏昏沉沉的李嗣源默默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御医过来,奉上药方,“娘娘,这是臣和其他御医新拟的方子。”

  王氏接过方子,看了看,久病成医,她如今也能看出点门道了,发现用药轻了许多,王氏松了口气,把方子还给御医,“去抓药吧!”

  “是,”御医们退下。

  御医往外走的时候,林从正巧从外面进来,看到御医,点点头,就进来了。

  林从走到床前,看着睡着了的李嗣源,轻声问,“娘,爹今日怎么样了?”

  王氏叹了一口气,“昨晚上又大半夜咳嗽胸口闷睡不着,今儿五更,才困意上来,服了药歇了。”

  林从听了,看着他娘眼底的青色,知道他娘定然又是一宿没睡,就忙说:“娘,我在这守着,您去先歇一会吧,可别熬坏了身子。”

  “我不困。”王氏摇摇头。

  林从劝道:“娘您还是歇歇吧,万一累垮了,岂不是又多躺下一个。”

  王氏听了,这才松口,“那我去隔壁睡一会,等你爹醒了记得叫我!”

  林从点头,“放心,我这这看着呢!”

  王氏起身打着哈欠去了隔壁,林从就在床边坐下,守着他后爹。

  林从坐在凳子上,看着床上正睡得有些不太安稳的李嗣源,看着他后爹散开的头发有些乱,有一缕刺到了脖子,林从轻轻帮着理了下。

  看着他后爹的白头发,林从有些心酸,两年前,他后爹还是身子骨棒棒的健硕老人,可仅仅两年,他后爹的身子就垮了,头发也白了,脸上也干瘪的没肉了,精气神一下子消了大半。

  而这一切,不过是他后爹年纪大了,身子骨不行了。

  林从第一次真切的明白,人老了意味着什么。

  因为知道历史,知道后面的走向,林从还曾纠结要不要阻止李从荣逼宫,甚至想着,如果阻止李从荣逼宫,李从荣死不了,是不是他后爹就不会因为李从荣的死受刺激,在病中病逝。

  可到了现在,林从才明白,先不说李从荣那个和别人脑回路不一样的神经病,他压根就不可能预测他想什么,更别提提前阻止,就说这整件事,其实重点就不在李从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