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45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李嗣源可不知道,还觉得自己爱妃果然心里时刻惦记着自己,今晚一定得抽空过去。

  林从看着李嗣源满桌堆的奏章,摊开最上面一份,是奏请选相的,林从趴在桌上,指着奏章,“爹爹,林儿认识这上面的字!”

  李嗣源顿时夸道:“林儿这么厉害么,来读给爹爹听听。”

  林从就一字一句读起来,很快,林从就读完了。

  李嗣源就考着林从玩:“那林儿知道读得什么意思么?”

  “知道,这上面说奏请爹爹选宰相。”林从仰着头,一副你快表扬我。

  李嗣源摸摸林从头,“我儿果然聪明,你先生教的不错。”

  林从却看着奏章,“爹爹要选宰相吗?”

  “对啊,爹爹需要人辅佐爹爹打理朝政,所以就要选宰相。”李嗣源随口说。

  “那爹爹打算选谁做宰相?”林从好奇。

  李嗣源顿时头疼,“刚刚宰相和枢密使推举了李琪和崔协,可双方都不同意对方不选,当着朕的面争执起来,吵得朕头疼,朕就让他们回去了,也不知道他们商量出来了么。”

  林从听了,好奇地问:“爹爹,李琪和崔协是谁啊?林儿怎么没听说过,选宰相为什么没有先生啊?爹爹,你让冯先生当宰相吧!”

  李嗣源一愣,看着林从,“你为什么会这么说?是有人教你么?”

  “没有人教林儿啊,林儿见爹爹好忙,都没有时间回后宫陪我和我娘,之前先生每次帮爹爹处理政务后爹爹都好清闲,都有空陪我玩,所以林儿想让先生做宰相,这样爹爹就能回后宫陪我娘和我了。”林从天真地说。

  李嗣源听了顿时笑了,戳戳林从的鼻子,“都这么大了,还天天想着玩,羞不羞。”

  林从瘪瘪嘴。

  李嗣源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冯先生确实比李琪和那个什么崔协适合,可两个宰相和枢密使怎么也没提呢?”

  林从在旁边心里嘀咕,冯道是先帝心腹,这些人看着你用他还以为你是为了安抚李存勖那些旧臣装装样子,等安抚完,就丢一边了,他们怎么会提。

  李嗣源想到冯道之前给李存勖做掌书记时,李存勖从来就没为钱粮政务的事操过心,心里顿时有了倾向。

  于是,宫外在郑珏和安重诲劝架下,任圜和孔循好点达成一致,不再内耗,四人回到兴圣宫,面见李嗣源,打算把入相的两人定下来。

  却不想还没等四人开口,李嗣源已经先说:“你们既然对人选都不满意,朕来举荐一个吧!”

  四人顿时面面相觑,按制度一般是宰相和枢密使庭推,皇帝点头,这皇帝亲自庭推,这还叫庭推么?

  李嗣源也知道这有点显得自己内定,有违规矩,可想到林从说的没错,冯道帮自己处理政务,他真的轻松太多了,他选宰相就是为了打理朝政,为他分担的,他干嘛要死守着规矩,选个能力差的,累自己。

  不过李嗣源知道自己出声肯定会遭到阻碍,李嗣源就耍了个心眼,“朕在藩镇时,易州刺史韦肃待朕甚是亲厚,他也出身韦氏名门,不如选他当宰相怎么样?”

  四人一听懵了,刺史,什么时候刺史也能来选宰相了?

  四人立刻出声反对,安重诲说:“陛下若觉得他亲厚,赏他个节度使也就是了,这宰相一位事关朝廷安稳,韦刺史他并无京官经历,只怕朝中许多事并不熟悉……”

  李嗣源听了有些不悦,“让你们选宰相,你们自己选不出人选,朕说了,你们又不同意,要京官经历是啊,那不如选先帝的学士冯道吧,若论资历论能力,论对朝政熟悉程度,没有比得上他的,就让他入相好了。”

  四人顿时傻眼了,这才知道被李嗣源套进去了。

  不过对于冯道入相,四人也是服气,毕竟论资历论能力,冯道确实比他们推荐的人能力高一大截,身为昔日李存勖身边第一人,冯道如果不守孝,本来早就应该进政事堂的,这是朝廷公开的秘密,大家心里都清楚,他们之前不推荐,无非是怕李嗣源膈应,如今李嗣源自己不介意,他们又和冯道无愁无怨,何必阻人前途,枉做坏人。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很快,四人就意识到另一个问题,两个空缺,如今冯道填了一个,那只剩下一个。

  只剩一个的情况下,李琪和崔协谁上?

  任圜抢先说:“李琪才思敏捷,为相者,决断第一,臣觉得以李琪为相佳。”

  孔循一听,心里火气蹭得一下就上来了,立刻说:“宰相乃百官之首,品德淳厚最为重要,应为百官之典范,李琪做事首鼠两端,如何让百官信服,臣觉得还是崔协为相佳。”

  任圜顿时急了,“崔协就是无字碑,朝廷有咱们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就行了,难道还再来一个,李琪孬好是才子,处理政务也更得心应手。”

  天地良心,任圜这句话绝对是实话实说,也是为了国家,可他忘了一件事,这殿内学问不好的太多了,尤其主位做的那个,才是真正大字不识几个的。

  李嗣源一时间脸色有些不好,你们几个宰相枢密使吵架,内涵他干嘛!

  好在李嗣源还分得清轻重,虽然觉得任圜说得有些刺耳,可道理还是有的,李嗣源就打算任李琪为相。

  孔循本来就很擅长察言观色,一看李嗣源的表情,就知道李嗣源被说动了,顿时故意生气地说:“你任圜好生霸道,选两个,你非让李琪上,选一个,你又非让李琪上,感情你任圜说什么是什么,那还庭推什么!”

  说完,孔循一甩袖子走了。

  这下轮到李嗣源和三个大臣目瞪口呆,风中凌乱。

  第二次庭推,以孔循当庭甩手离去结束。

  孔循出了宫,也没有回枢密院,而是直接回到家中,称起了病。

  本来众人还没当回事,可很快,安重诲坐不住了,枢密院虽然是安重诲说的算,可干活的可是孔循,孔循一不干活,安重诲的枢密院直接歇菜了。

  枢密院一歇菜,连李嗣源都惊动了,李嗣源本来还对孔循那日在宫里发脾气离开有些不满,可如今一看安重诲弄不动枢密院,也只好不追究,同时暗示安重诲快去哄哄,政务要紧。

  安重诲只好去孔循府上好言相劝,哄孔循回来干活。

  可孔循闹脾气为的是什么,于是孔循放下狠话,除非他死了,否则绝对不允许李琪入政事堂。

  安重诲无奈,只好去政事堂找任圜,希望任圜退一步。

  可任圜此时脾气也上来了,凭什么孔循闹就得依着他,任圜也放下狠话,入政事堂,非李琪不行!

  安重诲简直被两人快整疯了,不就选个宰相么,用得着这样么,然后李嗣源那边还派人来催,让安重诲快点去叫孔循去枢密院,别耽误正事。

  安重诲实在没有办法,为了自己,只好选择帮孔循。

  至于方法,安重诲选择走后门。

  第二天,任圜和安重诲又因为选相的事在宫里争论起来,扰得李嗣源不胜其烦。

  任圜的大嗓门吵得李嗣源头蒙蒙地疼,李嗣源只好挥挥手,让两人离开。

  等两人离开后,王氏就端着十全大补汤款款而来。

  “爱妃来了?”李嗣源有气无力的扶在案上。

  王氏看到李嗣源这样,忙问:“陛下怎么了?”

  “宰相和枢密使争论宰相人选,宰相声音太大,吵得朕头疼!”李嗣源痛苦地说。

  王氏把汤给旁边大太监,过来替李嗣源揉着太阳穴,不满地说:“臣妾听闻前朝时宰相在皇帝跟前奏事都是谦逊有礼的,哪有像这样的,也太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

  李嗣源听了若有所思。

  王氏帮李嗣源揉完,又哄着李嗣源喝完十全大补汤,在殿内陪着李嗣源小憩一会,这才扭着腰离开。

  ……

  王氏回到后宫,正碰上林从下学回来,当林从得知他娘因为当年安重诲说媒之情,接了安重诲的请托,跑去前面吹了个枕边风,把另一个宰相也定下了。

  林从无语望天:

  她们娘俩,这吹风的技能有点高啊!

第56章 李嗣源社死现场

  宫外, 此次意外频出的选相最终以冯道和崔协两人入政事堂落下了帷幕。

  先不管宫外大臣对此是什么反应,宫内,林从却有点小心虚。

  虽然外人都不知道他和他娘在这次事中起的作用,可他自己心里清楚, 林从总觉得他和他娘做的有点像历史上被口伐笔诛的奸妃和宠子行为。

  吹枕边风, 私下进言, 他娘好像和他一件都没少干。

  唯一心里安慰的是, 冯道确实是历史上经过时间检测的好宰相, 林从对自己的推荐表示绝对问心无愧。

  但即便如此,林从还是不能不心虚。

  心虚之余,林从又觉得这事也不能完全怪他和他娘,所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和他娘只是说, 听进去的却是他后爹。

  这事他后爹责任也很大好不好!

  要是他后爹不听, 这事他和他娘也玩不转嘛!

  不过林从也很奇怪, 他后爹咋这么容易就被说动呢?

  于是林从就注意观察了一阵他后爹,结果这一观察不要紧, 林从发现了一个很意外的事实:

  他后爹, 一直就是个歪屁股的!

  因为之前选相的事,事后任圜虽然不知道安重诲做了什么, 但也知道肯定是安重诲在里面捣的鬼,所以就有些看安重诲不顺眼。再加上安重诲比较强势, 喜欢争权,宰相和枢密使虽然是一文一武,但涉及到朝廷官员任命,一些钱财支出,安重诲因为更得他后爹宠信, 常常越权包办,这就引得任圜更加不满。

  因此任圜就常常因为政务的事和安重诲争论,甚至多次争到他后爹面前,但无一例外,他后爹最后都偏向安重诲。

  弄得任圜前几天气得直接辞官回老家了。

  而且不仅如此,其他的事,他后爹很多时候也很喜欢人不对事,他喜欢的人,哪怕没理,他也会偏袒,完全做不到一视同仁。

  甚至,他后爹还喜欢拉偏架,任圜之所以气得辞官回家,就是一次在和安重诲争吵中被他后爹当中拉了偏架,才一气之下辞官的。

  林从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后爹做皇帝,完全没有他以前书上听得那些明君例如广听言路,明辨是非等优良作风,而是完全具备了昏君偏听偏信,宠信亲信等让人诟病的毛病。

  林从都有些恍惚,史书上记载的开创后唐盛世,使百姓小康的后唐明宗,真是他后爹么?

  不过很快,林从就发现,这并不矛盾,因为无论是唐朝还是后唐,真正打理朝政的其实是宰相,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要能良好的运转,其实压根没皇帝什么事。

  在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前,其实皇帝是不用亲自打理朝政的,是宰相把所有朝政处理完,最后向皇帝汇报一下就行。

  而且唐朝皇帝也不像后世明清那样得天天上朝,唐朝皇帝按照制度,只要初一、十五上朝,其他时间,如果比较勤勉,也可以每五天召见一次群臣开个小朝会,不过据林从刚刚学的太宗起居注,唐太宗李世民都没达到这个勤勉程度。

  所以说,唐朝、后唐时,国家能不能安稳,其实和皇帝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执政的宰相,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毕竟宰相是皇帝任命的。

  因此,他后爹其实贤明一点,昏庸一点,其实影响也不大。

  当然,林从发现他后爹虽然耳根子软,屁股歪,还喜欢拉偏架,但大是大非还是明白的,知道抓着兵权,任命的冯道和安重诲,冯道不用说,安重诲虽然喜欢揽权,但是确实有一定能力,能帮他后爹看好军队,压制武将。

  所以目前看,也没多大问题。

  既然没太大问题,林从也不用杞人忧天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去了。

  很快,就有另一件和林从相关的事到来了,那就是后宫册封。

  李嗣源登基了,也替李存勖守完孝了,自然就得大封功臣和大封后宫。

  大封功臣是宫外的事,和林从关系不大,林从也不太在意,大封后宫的事,和他娘有关系,林从自然很是关注。

  果然,他后爹在前朝大封群臣没多久,就有使臣到后宫传旨,册封曹夫人为曹皇后,册封他娘王淑妃,册封李从珂为潞王,册封李宁为永宁公主,册封李平为兴平公主。

  另外还追封了李从珂的生母魏氏为鲁国夫人,追封李从荣李从厚生母夏氏为晋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