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139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林从看着挺高兴地,这起码说明这几年郭威跟着他混的不错。

  郭威的夫人柴氏已经在大门相迎,看到林从到了,就前来行礼。

  “见过郎君!夫君说郎君今日来,就让妾身前来等候,他自已去请郎君要见的人,等下就来。”

  林从笑着扶起柴夫人:“有劳夫人了。”

  林从看着柴夫人身后高挑俊朗的少年,有些不大敢认,“这个可是你内侄柴荣?”

  柴夫人笑着说:“正是,不过妾身和夫君久无子,已经收了阿荣为养子,如今是郭荣了。”

  林从听了笑着说:“原来是这样,郭威这家伙,竟然也没给我说这事,差点失礼了。”

  林从从身上摘了个玉佩,递给柴荣,“你爹八成忘了说,呐,这个给你做见面礼,郭威既然跟我,你也算我家儿郎了。”

  柴荣上前双手接过,“多谢郎君赏赐。”

  林从拍拍柴荣,开心地说:“我当初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你和你爹好像父子一般,如今果然倒真成了父子,这真是个好事。”

  柴夫人听了也很高兴,“郎君说的是,当初我一见阿荣,就觉得十分亲切,后来养得久了,实在不舍得让阿荣离开,这才和夫君商量收了阿荣做养子。”

  林从听了点点头,问:“那阿荣现在干什么,之前听老郭说阿荣想学茶道,可如今你们既然收养了阿荣,那老郭身为武将,子承父业,是不是得改改。”

  柴夫人点点头,“夫君也这么说的,阿荣小时候本来大哥想让他学做茶商,他小时候做了阵茶童,后来又跟着茶商去南方贩茶,竟然小小年纪就赚了不少钱,不过后来我和夫君收了他做儿子,夫君就有意让他入军中,所以如今就不做生意了,这两年在家中习武,夫君的意思是等军中有空缺,给他花钱补一个。”

  林从听了有些惊讶,“他那么小,就会做生意了?”

  柴夫人有些骄傲,“阿荣对经商有些天赋。”

  林从听了啧啧称奇,难怪这家伙有财神爷一说。

  “那他既然有到军中的打算,我正好过些日子要去河东做北京留守,手下正有空缺,不如让他跟我到军中历练一阵,到时无论进入军中也方便。”林从提议道。

  柴氏听了大喜,“要是能跟郎君真是再好不过了,妾身之前还曾央求夫君,打算让夫君向郎君求个空缺,只是夫君说他在郎君身边已经够被厚待了,怎么能再多求别的,妾身这才想花钱给他在军中补个缺,要是郎君愿意让阿荣跟着,那真是阿荣的造化。”

  柴氏忙拉着柴荣来谢恩。

  林从忙扶起柴氏,笑着说:“我当年一看到阿荣就觉得和阿荣有缘,我这次去河东正需要帮手,阿荣能来我也很高兴。”

  柴氏和柴荣喜气洋洋,忙拥着林从往里走。

  路上,林从问柴荣这两年都学了什么,柴荣回道:“学生每日跟着父亲习武,平素看些兵书什么的。”

  林从听了有些满意,看来郭威是自己教儿子的,那肯定不会私藏,柴荣应该学得不错。

  几人说着话到了正院,柴氏和柴荣两人奉了茶,林从就一边和柴氏柴荣聊天,一边等郭威带人来。

  聊天中,林从发现柴荣这少年虽然长大,但性子还和小时候差不多,稳重老实,没什么咋咋呼呼的行为,更是喜欢,就打算等去了河东,让柴荣做自己贴身护卫。

  郭威虽然是林从亲卫,但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而且等到去了河东,想必会事物繁多,郭威要帮着掌兵,肯定很忙,不可能天天跟着他,而柴荣就没这个问题。

  就在屋里几人说着话时,郭威已经带着范质来了。

  “郎君,我带范先生来了。”郭威一进来就说。

  林从听了抬起头,就看到郭威身后跟着一个青年,青年一袭青衫,头戴方正巾帽,气质素雅,浑身也没佩戴什么繁琐奢华之物,看着很是干净利索。

  林从暗暗点头,如今京城奢靡之风很胜,许多世家子恨不得挂满身,林从虽然觉得这是个人爱好,他没权力置喙,但来给他干活的,他还是希望干净利索一点。

  毕竟说到底,他招的是秘书,是要干活的。

  林从笑着说:“范先生是吧,请坐吧!”

  范质向林从一揖见礼后,和郭威在旁边坐下。

  柴夫人拉着柴荣,以准备饭菜先退下了。

  等柴夫人走后,林从就开口道:“先生欲来我这,想必是知道我将要启程去河东,不知先生有什么提点在下?”

  林从没有面试属下的经验,而且他前世也不是做hr的,所以对这个也不熟,林从索性就直接问了最现实的问题。

  范质显然有些准备,听了林从问这么实际的问题,也没有面露难色,沉吟一下,就说道:“下官以为,将军去镇北京,首先难在河东本身,河东乃前朝和我朝起家之地,乃是朝中大多数将领的老家,朝中官员和河东,虽然看似联系不多,实则关系匪浅,将军若去,将军非河东人士,又非晋军原来将领,只怕……”

  林从:“你直说就好。”

  范质拱手说:“只怕将军难以融入河东。”

  林从手指敲了敲桌子,他之所以没有一接到任命就去河东,其实就是担心这个问题,他不是河东人,又从小不曾在河东长大,以前那些到河东镇守的宗室、皇子、大将,对于去河东,人家那是回老家,回去养老,而林从,却是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这个他天生就是劣势。

  所以他才在京城搜集人手,打算作为自己心腹班底。

  “那不知先生可有什么计策教我?”

  范质没有回答,反而先问:“不知将军对河东是什么打算,是打算去攒点资历后回京,还是欲在河东真心镇守?”

  林从笑道:“自然是在河东真心镇守,我若只是要点资历,没必要去河东,去旁边的河阳不是更便利么。”

  范质听了这才说:“既然将军是真心镇守,那想必还想掌控河东,如此,将军就得真正融入河东,下官这有三条,还请将军看中意否。”

  “你说。”

  “这第一条,将军去后,先亮出先帝养子身份,处处以李家人自居,遇到李家宗室,必以亲戚相待,遇到晋军旧部,当提先帝功绩,借此拉拢将士。”

  林从听了莞尔,指着范质笑道:“我本来就打算这么做的,只是如今从你嘴中说出,倒显得我有些没脸没皮了。”

  范质笑道:“是下官嘴直,让将军见笑了。”

  “本将军就喜欢有话直说,先生请继续……”林从笑着示意。

  “这二条,就是河东势力错综复杂,尤其作为昔日晋军老巢,更是不可轻举妄动,下官建议将军去后先莫要轻举妄动,等熟悉后,再抽丝剥茧,徐徐图之。”

  林从点点头,只是对这点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他本来也打算徐徐图之,林从有些失望,这两点他都想到了,这范质三条说了两条,都没什么太惊艳的计策,难道是太年轻了,还没经历打磨,没后面的能力。

  范质大约也看出林从兴致缺缺,便咳了一下,说道:“下官要说的最后一条,就是太监。”

  “太监?”

  “不错,将军不知是否记得,昔日朱温灭唐,又觉得唐之灭亡,都是太监坏事,就打算杀尽太监,当时不少太监逃往京外藩镇,而原来藩镇就有许多太监做监军,尤其河东,昔日老晋王李克用和河东监军张承业交好,不但保下了张承业,还收留了不少来投奔张承业的太监。

  张承业也对老晋王感激不尽,后来张承业辅佐庄宗,尽心尽力,世人皆知,而昔日庄宗征战天下,张承业坐镇河东,不但掌管河东大小事务,更是镇守河东,所以若论北京留守,张承业才是第一任,而也因为这个原因,河东还有一股势力,就是这些太监,他们久在河东,熟悉河东政务。

  将军若去河东,其他势力错综复杂,又和当地联系太深,将军何不考虑下这股势力。况且郎君自小长在宫中,又是太妃之子,天生在身份上就对这些从宫里出来的太监有震慑力,收拢起来也比别的势力要方便的多。”

  林从听了用手敲敲桌子,这还真是打破河□□破口的一个好方法,只是用太监这事,有利有弊,不过只是对河东这事,确实是利大于弊。

  林从笑着说:“先生劝我用太监,这可不符合你读书人的身份。”

  范质拱手,“朝中冯相曾说过,‘做事要务实’,下官这法子是有诟病之处,但只要好用,下官就会用。”

  林从听了哈哈大笑,“好一个‘务实’。”

  林从起身,走到范质面前,范质也站起来,林从笑着说:“先生若不嫌弃,从林此去河东,还缺一掌书记,不知先生可否愿意屈就。”

  范质听了,笑着一揖到底,“范质见过主公。”

  林从亲手扶起范质,“以后与君共勉之。”

第174章 初到河东,乱七八糟的河东 初到河东……

  洛阳城外, 一片仪仗前,王氏正拉着林从的手不舍地叮嘱:“到了河东一定记得来封信给娘, 平日注意安全, 当心身子,千万莫要为娘担心。”

  “娘,您放心, 我都晓得。”林从重重握着王氏的手,“您在宫里也要当心身子,千万莫要操劳, 要有什么事, 一定记得通知儿子。”

  旁边郭威走来, “郎君,时候不早了。”

  林从拍拍王氏的手, 退后一步, 给王氏行了个大礼, “娘,儿子走了,您多保重!”

  王氏忍不住落泪,“你也多保重。”

  林从起身, 翻身上马, 对众人说:“启程!”

  身后浩浩荡荡地一队人马同时开拔,朝官道驶去。

  走了一段路, 林从忍不住回头, 就看到他娘的仪仗依旧还在原地, 他娘想必是打算看着他离开,林从眼中一酸。

  他往日虽然也出去,可不过是出个差, 最多时间长一些,可这次,却是相当于就藩,以后非圣旨不能归京。

  想到这,林从就心里难受,这还是他在这一世真正的离家,离开父母。

  林从忍不住闭上眼。

  就在这时,范质骑着马溜达溜达过来,笑着说:“京中繁华,又有太妃在,所谓父母在不远游,郎君要实在想家,过两年调回来就是了。”

  林从睁开眼,看着范质,笑道:“你这是在试探我么,京中虽然繁华,可雏鹰要想高飞,非得有个广阔的天地不行,此去河东,我既然去了,那几年后,河东节度使之位,我势在必得。”

  范质听了顿时放下心,拱拱手,笑着骑马到后面去了。

  林从笑了笑,京城虽然繁华,可以后必然是多事之地,河东虽然偏远,但可以避开京城纷争,等他在河东站稳脚跟,大不了到时想办法把他娘接到河东养老好了。

  想到这,林从不再纠结,扬声道,“走,趁着天色好,咱们赶路!”

  ……

  十五天后

  林从一行人终于赶到了河东,而一进去河东境内,在驿站,河东的官员已经悉数到齐,等着林从一道驿站,一群官员已经围了上来。

  “河东长史率领河东官员拜见留守。”一群人哗啦行礼。

  林从坐在马上,看着领头清瘦的官员,再看看后面品级不同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官员,淡然说:“有劳各位相迎,各位先在院中歇歇,本官更衣后设了香案,先迎了圣旨再和各位相叙。”

  “是,属下等晓得。”河东长史领着人站在一边。

  林从直接带着人进了驿站,驿站中,已经有驿馆的官员前来侍奉,林从让准备屋子几人换衣裳,又让人去准备香案,等会预备接旨。

  驿馆官员就把林从等人领到一个干净的屋里,然后送来水。

  林从带着郭威范质柴荣进去。

  屋里

  林从脱下骑马的骑装,洗漱了一下,柴荣就端来紫色的官袍。

  北京留守是正二品,他又是正一品国公,所以这次外放,石敬瑭特地又御赐了一件官袍、玉带、金鱼袋给他,以示尊贵。

  林从穿上官袍,柴荣帮林从系上玉带,郭威帮他挂上金鱼袋。

  郭威看着一袭紫袍,贵气逼人的林从,笑着说:“除了祭典,少见郎君穿的如此正式。”

  林从笑了笑,郭威这话说得还真不错,其实这种按制的官袍真的很少穿,古代并不像后世影视剧上似的,官员上朝都是官袍皇帝上朝都是龙袍,其实除了重大节日庆典或者祭祀,或者特殊场合,这种全套官袍,几乎很少穿。

  而一旦穿,就是为了显示身份,震慑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