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131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63章 范延光结局 洛阳河阳拿回来了,将……

  洛阳河阳拿回来了, 将士们的心才算稳了。

  毕竟谁的一家老小还在敌方手里,还有心思打仗。

  如今,好在这个问题没有了。

  既然后顾之忧没了, 那就回来接着打范延光。

  此时朝廷这边,杨光远的军队已经到了滑州。

  说来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 杨光远的军队到达滑州,正值滑州之乱刚结束, 后面又听到洛阳河阳沦陷, 杨光远手下的将领就对杨光远说, 既然大家都反了, 咱也反吧!

  这位在河东杀了张敬达, 杀主投降的,此时却精明了一回, 大概也是自从河东之事, 众人对他的态度让他意识到当初那事干得草率了, 此时义正言辞地说:“昔日晋阳投降,乃形势所迫, 今若为之,就是反贼了,而且天子岂是我们这些人可以随意当的,以后不要说这样的话了!”

  又伸出胳膊,“自古岂有折臂的天子!”

  杨光远曾在以前打仗中伤过手臂。

  众将士听了, 顿时不敢再说这事。

  消息传到汴京,石敬瑭感动地要命,要是杨光远在洛阳沦陷时也趁机反了,那他真是四面楚歌了,除了逃往河东真没别的办法了。

  石敬瑭对杨光远大加褒扬, 直接授杨光远魏博节度使,意思是你打下魏博,就是你自己的。

  魏博可是中原少有的富裕大镇,李存勖当年打天下,称帝时,还曾用了魏州做了一下过渡的京都,可见其繁华。

  这一个大饼下来,杨光远如何能不卖命,所以接到圣旨后,杨光远就磨刀霍霍向冯辉张锐两人。

  一路上玩女人的孙锐和名不见经传的冯辉如何能够抵挡杨光远,杨光远人品虽然不能保证,可人家之前就凭战功做到节度使,实力是不掺假的,杨光远派人诱使两人率兵渡黄河,渡到一半时,杨光远率军杀出,一通下来,孙锐和冯辉麾下将士在黄河中死伤大半,孙锐和冯辉只能带着剩余残军逃回魏博。

  而杨光远随即率大军跟上,包围了魏博的主城邺城。

  如此一来,范延光算是被困在城中,彻底出不来了。

  按理说,这仗到这差不多打完了,等着城被攻破或者范延光投降就行。

  而范延光见到自己被围,也知道外无援兵,没啥希望了,就派人从城池上夜缒而出,到了汴京,想要投降,并且愿意献上邺城,不过希望石敬瑭能宽宏大量,赦免他。

  石敬瑭一听怒了,好家伙,他两个儿子,一个连襟都死了,回去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媳妇,和媳妇的堂妹义宁公主,结果现在你投个降,献个城,就想我赦免你,哪有这样的好事。

  石敬瑭直接把使者扣下,下令杨光远攻城,务必捉住范延光。

  然后杨光远这一攻,就是大半年。

  可大半年过去,半年前杨光远在城外,半年后,杨光远还是在城外。

  是杨光远不够努力么,当然不是,石敬瑭可是已经把魏博节度使封给他了,眼前这可是他的藩镇,他只要攻破邺城,他就可以进去做名正言顺的魏博节度使了,这种情况下,杨光远怎么会不出力。

  杨光远身为主帅,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冒着城墙上的石头枕木亲自率军登城攻城,可即便这样,面对不低于城高墙厚的邺城的还是无能为力。

  强攻不成,杨光远甚至还让人写了缴文,抄了二百份,让人射到城中,想让有人反抗范延光,趁乱献城,可依旧没有奏效。

  就这样,一直折腾了大半年,依旧无法攻下邺城,而此时攻城的将士已经十分疲乏。

  消息传到汴京,朝中不少人建议皇帝同意接受范延光投降,石敬瑭自然也知道邺城有多难攻破,昔日李存勖登基能选邺城,看中的可就是邺城的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而其后,几代皇帝也一直把邺城当成副都,这样的城池,除非你一直围困到他城里无粮,才可能攻破。

  邺城如今粮草充裕,范延光要是知道没有活路,死守了一年是不成问题的,而朝廷大军要想围困一年,光这粮草转运,就可能拖垮他刚建立的晋朝。

  可问题是,他可是死了两个儿子啊!不宰了范延光,他怎么甘心!

  而此时范延光又陆续派使者来请降,虽然如今范延光看着可以撑的住,可他外无援军,要真撑到最后,那就是一点生路都没有了,所以这次范延光姿态比较低,只要能饶他一命,他就愿意放弃邺城,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

  但石敬瑭还是咬牙不想松口。

  直到宗正丞石昂来到石敬瑭面前,请求石敬瑭接受范延光请降。

  “石老让朕饶了那范贼!”石敬瑭愤怒地看着石昂。

  石昂叩首,“老臣知道那范贼曾害两位皇子……”

  “石老知道还提,”石敬瑭悲愤地说:“我那老二老三,年方弱冠,朕与皇后亲自抚养,才刚刚长大,就被他们害了,两人何其无辜,朕身为人父,若不能替他们报仇,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有何颜面去见皇后。”

  石昂只好再叩首,“臣等知道陛下受丧子之痛,心有不甘,可如今将士疲乏,粮草不继,陛下登基日浅,若是将士久在外不归,心生怨恨,再出事端怎么办,小不忍则乱大谋,陛下,如今天下不稳,不能再生波折了,陛下难道忘了,那范贼在的是哪,是魏博,魏博发生的乱子还少么?”

  石敬瑭悚然一惊,魏博,可是兵变圣地,最擅长以下克上。

  他岳父当年,不就是在魏博被将士胁迫兵变的么,而这次杨光远,手下的将士也有这个意图,只是杨光远没有应许。

  想到如今杨光远在魏博城外久攻不下,将士疲乏,又粮草转运艰难,石敬瑭也明白,再下去,只怕会出乱子。

  只是,让他放过害死他儿子的仇人,他哪里甘心。

  石昂看到石敬瑭已经有些松动,就说道:“万事来日方长,何必只看这一时,范贼造下这样的孽事,不会有好报的。”

  石敬瑭长叹一口气,“只是我就算现在肯同意他降,只怕他心中顾虑,也不会轻易降。”

  石昂立刻说:“只要陛下同意,老臣愿意自己出使邺城。”

  石昂说到这个程度,石敬瑭只好松口,只要范延光愿降,他可以既往不咎。

  ……

  石昂得了石敬瑭松口,就自己驾车去了邺城,到达邺城城外,石昂对城墙上的范延光说了皇帝同意他归降,并许诺他归降之后,既往不咎,并且之前封的王位可以给他保留,不过降级一等,由临清王,降为东平郡王。

  如此一来,轮到范延光这边纠结了。

  城墙上

  范延光心神不宁,来回踱步。

  他是真的想降,毕竟如今外无援军,城中粮草虽有,可总有吃完的一天,可要真降,他又担心,毕竟他可是宰了皇帝两个儿子,让皇帝都绝嗣了。

  所以范延光现在简直都纠结死了。

  甚至有些埋怨张从宾下手怎么这么狠,张从宾是直接死了,干净利索了,而他,却得在这承担后果。

  纠结不定的范延光,只好找人商量,不过这次他可没再找冯辉孙锐两人,而是同自己的副将商量。

  副降给他出主意,“若是皇帝亲口承诺,则可降。”

  范延光听了,就在城上把此要求告诉石昂。

  石昂忙派人回汴京上奏石敬瑭。

  既然松口,石敬瑭也不再拿乔,直接说:“既然同意了你归降,那归降后自然不会杀你,要杀了你,朕如何服众。”

  使者又从汴京赶到邺城,把石敬瑭的话传给范延光。

  范延光的副将听了,就对范延光说:“皇帝敦信明义,既然许诺不死,那就不会死,可以降。”

  范延光想了想也再没办法,就打开邺城城门,降了。

  范延光降后,石敬瑭赐范延光可免死罪的丹契铁券,改封为高平郡王,移镇天平。

  不过范延光不敢去天平军任节度使,生怕在外被别人下了暗手,就上书请求致仕,回京养老。

  于是石敬瑭下旨准范延光致仕,加封太子太师,让他随驾回京。

  如此,此次叛乱终于落下帷幕。

  ……

  后来,范延光在京城养老一年多,逢年过节,范延光参加宫宴,石敬瑭看到范延光,面上和对其他大臣没有什么不同,心里却实在不愿意看到范延光。

  宫中大太监看出皇帝的心思,就去了范延光府中,劝他回老家养老。

  然后范延光就上书请求回老家养老。

  石敬瑭准了。

  范延光于是就带上美妾和财宝,回老家了,可因为带的财宝过多,车辙过深,被杨光远看在眼里。

  杨光远自觉范延光这些东西都是从魏博带出来的,而他如今是魏博节度使,觉得范延光拿了自己的钱,再加上之前杨光远攻打邺城,和范延光也算结了仇,杨光远也怕范延光以后会报复自己的子孙,就在范延光带着财宝渡黄河浮桥时,下暗手,把范延光推进了黄河。

  然后杨光远吞了范延光的财宝,上奏范延光过河自己不小心溺水而亡。

  石敬瑭虽然知道八成应该是杨光远下的手,但也没有追查,只是辍朝一日,追封范延光为太师。

  如此,这个事就算过去了。

第164章 冯道出使契丹 时隔半年,林从终于……

  时隔半年, 林从终于再次回到洛阳。

  “娘!”一回到宫,林从就先到了他娘这。

  王氏看到半年没见的儿子,几乎瞬间泪崩, “我的儿,可想死为娘了,快让娘看看……瘦了!”

  林从安抚他娘:“哪有瘦了, 最多一路晒黑了些, 捂两天就回来了,娘不用担心。”

  王氏却不依,让环儿快让小厨房做些好吃的给林从补补, 然后拉着林从去了榻上坐下, 开始问林从这几个月的事情。

  林从都一一回答。

  等问完,王氏松了一口气,拍拍胸口,“听你大哥说这次邺城之乱险的很, 娘天天提心吊胆,好歹现在没事了。”

  “其实儿子一直跟着陛下在汴京还好,反倒是洛阳,之前儿子听说洛阳沦陷,才差点被吓死, 娘可还好, 没被乱军吓到吧?”

  “娘还好,虽然京城乱了一阵, 不过叛军当时忙着去汜水关, 并没有在京中停留太久,听着内库那边被叛军洗劫了,宫里这边倒也没什么影响, 只是……唉,你大姐姐病了。”王氏叹气。

  林从也忍不住叹气,那是两个亲生儿子啊!这当娘的怎么受得了。

  “找御医看了么,御医怎么说?”林从问。

  “看了,御医说是伤心过度,好在往日你大姐身子不错,倒还抗得住,只是太后那,身子有些不大好了。”王氏说道。

  林从忙问曹太后怎么样了,王氏叹息,“姐姐本来就年事已高,这一年来身子本来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如今两个外孙都去了,怎么受的这个刺激,只是好在姐姐还心疼女儿,才硬撑着,我前些日子去侍疾,姐姐拉着我手说了好一阵话,听着有些不详。”

  林从听了也叹息不已,今年曹太后已经七十多了,这十年来,经历丈夫过世,庶子一个个死亡,多次宫变,如今又经历两个外孙被杀,老太太还能撑着一口气,已经是极限了。

  “娘要有空,还是多陪陪太后吧!”林从说道。

  王氏感慨,“这个不用你说,我这些日子有空就坐坐,毕竟,见一面少一面了。”

  ……

  因着林从回来,整个太妃宫喜气洋洋的,王氏也来了劲头,又是整这个又是弄那个,忙的一点都不肯歇。

  当然也只是在太妃宫里,在外面,大家就很收敛,毕竟两位皇子去世,皇帝皇后都还沉浸在丧子之痛,宫里还在低气压。

  不过石敬瑭自从回京,得知妻子病后,除了处理政务,就在宫中陪着李宁,两口子虽然伤心,但相互扶持,倒也相互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