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101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滚!”

  宫女怕惹怒了惠明,吓得忙出去。

  宫女出去后,惠明和林从才松了一口气。

  “小叔,你怎么来了?”惠明忙问。

  “今天下午凤翔传来八百里加急,朝廷大军败了,你爹领大军来京了。”

  惠明眼睛一亮,惊喜地说,“我爹赢了?!”

  林从却没有丝毫喜色,直接说:“你就别高兴了,你爹是没事了,你却危险了!”

  惠明听了也冷静下来,“是啊,朝廷现在败了,新帝想必恼羞成怒,反应过来,说不定就一刀砍了我了。”

  “算你还不愣,好在现在陛下刚得知消息,正忙着宣两个枢密使,还没顾得上你,现在你快跟着我走,咱们找个地方躲藏起来,撑到你爹来。”林从就要来拉惠明。

  惠明却缩回手,摇摇头,“不行,小叔,这样会连累你的,我爹现在还在凤翔,凤翔离京城几百里,就算他来的再快,也得好几天,你现在带我走,不用一个时辰,外面宫女就会发现我失踪,到时很快新帝就会知道我失踪了,到时追查起来,会连累到你和太妃的。”

  “可是你在这明天说不定就被皇帝咔嚓了,而且我早就准备好了后路了,你不用担心。”

  “小叔你不用哄我,从宫里送个人出去,哪这么容易!”

  林从看着惠明,突然有些无力,怎么七年前他劝不动李从审,七年后,他又劝不动惠明,他口才,真就这么差么?

  还是他李家人一个个天生就是犟驴!

  林从抬手指着上面的三清图,问:“这是什么?”

  惠明转头疑惑,“三清图啊……”

  惠明转头的瞬间,林从一记手刀,敲晕了惠明。

  林从抱起惠明,看着眼前的三清图。

  “三清道祖,弟子七年前最后悔的,就是没直接把大哥打晕,把他丢在京郊的庄子里,今天弟子做了,您保佑弟子成功哈!”

第126章 林从初登政治舞台! 林从进宫护驾!……

  “郎君, 您怎么把郡主打晕了!”郭威接过惠明郡主,很是无奈。

  林从面无表情,“这样更好带走!”

  郭威心道您就瞎说吧, 背着个人跑哪有她自己跟着跑容易, 不过看林从的脸色,郭威没敢再说什么,老老实实背起惠明。

  两人趁着夜色掩饰,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听雨轩。

  离开听雨轩后,林从和郭威一路绕开宫中侍卫,朝宫中偏僻的地方走去。

  惠明其实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就是一旦她失踪,被上报后, 皇帝肯定会派人搜索宫里,到时一旦查出,势必会牵连很多人。

  不过好在林从在一开始, 就考虑了这个问题。

  他这次去劫惠明,从头到尾,除了郭威,都没有惊动别人, 也没有和别人商量, 到时他只要把惠明找个地方藏好, 让李从厚的人找不到, 那惠明逃出听雨轩的事, 就谁都联想不到他。

  至于把惠明藏到哪, 林从早就想好了。

  张全义当初建皇宫时,是仿着唐朝的皇宫建的,虽然因为钱财的缘故, 规模有些缩水,不过宫殿数目不少。

  昔日李存勖入住后,为了充实空荡荡的皇宫,还特地采选了一次宫女,后来他后爹李嗣源时,因为后宫人不多,许多宫殿没人住浪费,就锁上了,再后来李从厚登基,他虽然有一些嫔妃,可也只是住了几个宫殿,所以许多偏远的宫殿,最少已经好几年没人住过了。

  而这些长期上锁的宫殿,别说宫女太监,就算宫中侍卫,都几乎不来。

  再没有比这更好藏人的地方了。

  林从领着郭威一路摸黑到了一座上锁的宫殿,林从悄悄拿出早已配好的钥匙,打开,两人溜进去。

  两人背着惠明一路来到宫殿一间不起眼的耳房,林从掏出火折子照着打开门,两人进去,屋里,炕床上已经放了一床被褥和一些食物水。

  郭威把惠明郡主放到炕上,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笑着说:“郎君弄的这地方不错啊!”

  林从关上门,点起旁边桌上的一个油灯,“这个宫殿我挑了许久,离兴圣宫最远,近十年没人住过,平日连个人影都没有。”

  林从看了炕上睡着的惠明和旁边充足的水和食物,觉得没什么缺的,就对郭威说:“潞王打到京城还得几天,只要躲过这几天,惠明就安全了,这几天你就在这看着她,同时注意周围,千万别叫人发现这里。”

  “我在这看着郡主?”郭威惊讶地说。

  林从无语,“你不看着她难道我在这看着,我要是不回去很快就会被人发现,你又没人在意。”

  郭威哭丧着脸,“可她是郡主,等她醒了哪有卑职说话的份,卑职怎么看得住她。”

  “这个放心,惠明不是刁蛮任性的性子,她这些年跟着一路从晋阳到汴京到洛阳,她虽然年纪小,可该懂的都懂,等她醒了,她自然会安安静静待在这里的,你不用担心她闹起来。”

  “那卑职家里,卑职要突然几天不回家,家里娘子只怕担心。”

  “我明天白天去你家一趟,给你媳妇说我派你出去公干了。”

  郭威这才放心下来,笑嘻嘻地说:“那您千万记得去给卑职娘子说。”

  “忘不了!”林从摆摆手,消失在夜色中。

  ……

  林从一路摸回自己院中,发现外面还没有什么动静,就如往常一样睡了。

  第二天清早,还没醒,就听到外面嚷嚷的。

  林从起来一看,果然是御林军在找人。

  只是由于宫里住的都是太后太妃皇后或者是妃子,御林军也不敢随意搜索,只敢每宫问问,林从见状,也没再担心,而是像往常一样出了宫,去禁军中练兵,还顺道去了郭威家一趟,告诉柴夫人他把郭威派出去公干几天。

  等到中午林从再回宫时,宫里搜索的御林军已经不见了。

  而此时,宫里已经有别的风声了。

  原来昨日李从厚得到消息朝廷大军兵败,就急招两个枢密使进宫商量对策,可两个枢密使对此却没什么办法。

  毕竟这次看着只是朝廷大军败了一场,可打过仗的都知道,有个词叫“兵败如山倒”,越重要的战役,一旦败了,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就例如官渡之战,明明只是一场大败,袁绍败后还有十几万大军,人数比曹操还多,可从官渡之战后,就一泻千里。

  因此打仗这事,士气真的很重要。

  而这次朝廷大败,就是李从珂一方士气大涨,而朝廷这边士气大落,这时候,如果能出现一位将领力挽狂澜,也还成,不过显然,两个枢密使没这本事。

  所以昨天晚上李从厚急招两个枢密使,据说也没商量出什么。

  而今天早晨大朝会,李从厚和一群朝中重臣商量如何抵御李从珂,朝中重臣也意见不一,甚至许多重臣闭口不谈,气得李从厚在朝堂上大骂:

  “先帝驾崩时,朕还在藩镇,是诸位重臣立朕为嗣,让朕进京登基为帝,朕登基以来,因为年幼,诸事都是公等处置,朕也不曾说什么,这次兴兵讨伐凤翔,诸位无不自夸,称平叛不足为虑,可如今弄成这样,诸位就没什么能说的吗?”

  听说两个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无言以对,羞愧不已。

  而散朝后,这事就传遍了皇宫,宫中都觉得李从厚可能要守不住洛阳,更是人心惶惶。

  林从看着太妃宫里惶恐不安地宫女太监,让人把太妃宫大门关上,这几日由健壮的太监守门,没事不要随意出入,就去了他娘那里。

  到了他娘殿里,王氏也有些不安,看到林从来了忙招手让他过来,问:“外面怎么了,我怎么听到风声说有些不好?”

  林从扶着王氏到榻上坐下,拍拍王氏的手,“娘不必担心,还有我呢!”

  王氏松了一口气,“外面到底怎么了,怎么突然就不好了?”

  林从在下首坐下,“朝廷的大军在凤翔大败,杨思权归顺了潞王,王思同被俘,张虔钊带剩下残军逃到了西南,整个联军几万兵马,现在全都落入了潞王之手,以潞王领兵的能力,不用几日就会收编完这些大军,领着大军来洛阳。”

  王氏捂嘴,“前几天不还打得好好的么,天天捷报,怎么战局突然到了这样?”

  “打仗这事,本来就是瞬息万变,尤其战局紧要时,一仗就够定乾坤的了,如今朝廷因为兵败方寸大乱,两个枢密使平日在朝廷上呼风唤雨,可真打仗,指望不上这两个,听说潼关的将领也都没抵抗,朝廷如今又派不出兵,我看是不用指望了。”林从面对王氏,也没说什么客套话,就直接把现在朝廷面临的情况说了。

  王氏听了震惊地说不出话,“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不过娘您也不必太担心,说到底是李从厚和李从珂两人争天下,都是爹的儿子,谁上位都和咱没关系,娘昔日对李从珂也不错,李从珂就算打到京城,当了皇帝,对娘您也没什么影响。”林从安抚道。

  王氏拍拍胸口,“这倒也是,只是从厚这孩子平时也不错,谁能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林从知道这一世他娘和李从厚之间没了王司衣的事,关系还不错,毕竟李从厚无论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在明面上对两宫太后太妃都很尊重,他娘现在同情李从厚也在情理之中。

  “这件事,说到底是李从厚和两枢密使操之过急,削藩这事,不是不能做,可宜晚不宜早,李从厚如果等自己登基七八年,掌了朝中大权,帝位稳住了,再动手,李从珂不过是一藩镇节度使,还不是想怎么揉搓怎么揉搓,说到底,他心太急了,也太容不下人,才有今日之祸。”

  王氏听了也感慨不已,“你说得是。”

  “不过这几日宫中肯定动荡不安,有些心思不纯者,更是会趁乱下手,娘这几日你一定要紧锁宫门,让健壮会武的太监守门,不要轻易外出,还有等会让人把秦才人和小公主还有张婕妤和四皇子也都接来,这种乱的时候,她们宫中没有太多人手,容易遭灾,至于太后那里,等会我亲自去一趟,让太后也紧闭宫门。”林从安排道。

  王氏此时也反应过来,点点头,“林儿你放心,娘明白,娘也不是没经过风浪的,我等下就安排太监开始值守。”

  “我这几日会去坐镇禁军,只要儿子手中有兵,就算过几日京中乱了,那些作乱的也会忌惮,不敢轻易动咱们娘俩。”林从握着王氏手,“娘您在宫中一切小心。”

  王氏也知道这时候手中有兵才最能震慑宵小,拍拍林从的手,“你快去吧,不用担心娘,要宫里真乱起来,娘也好带人跑你那去。”

  林从点点头,起身离开。

  ……

  林从先去了一趟曹太后宫中,曹太后虽然平时不管事,可年经时也曾跟着李嗣源守过城墙,经过大风大浪的,林从隐晦一说,曹太后就明白了,也让宫中紧闭宫门。

  林从还告诉曹太后他要去京郊骑兵营。

  林从记得历史上李从厚是带人从宫里逃跑的,如果现在和历史一样,那到时宫中无皇帝,定然会宫中大乱,能发教令的就是曹太后和孔皇后,孔皇后不用指望了,曹太后就可以下教令调动兵马。

  要是宫中真有危险,曹太后就可以下旨让他带兵进宫守卫宫廷。

  所以林从特地把自己的动向来告诉曹太后。

  曹太后虽然不知道历史,不过对于林从现在去禁军坐镇很赞同,毕竟宫中真有什么事,林从可以带兵来援。

  给曹太后报备后,林从就去了京郊骑兵营。

  ……

  其后几天,京中的情况果然急转直下。

  大朝会上,李从厚把群臣骂了一通后,等下朝冷静后,知道事情还得解决,就派人去河东宣召石敬瑭,想让石敬瑭来京领兵抵御李从珂。

  毕竟这时候能抵抗李从珂,也就石敬瑭了。

  可石敬瑭远在河东,来得大半个月,等到那时,说不定潞王都打到京城了,所以这时候还得派人去抵挡潞王,或者去拖住潞王。

  而派谁去,李从厚犯了难,此次京城还能拿的出手的兵马就是禁军,而禁军统领是康义诚和朱洪实,李从厚就派人把两人找来,禁军正统领康义诚主张率禁军出城抵御李从珂,而禁军副统领朱洪实主张率禁军死守京城。

  其实如今这种人心惶惶,动乱之时,死守京城是最保险的,因为在京城中,皇帝还稍微有点威严,大家虽然有小动作,还不敢大动,可军队一出京城,就未必再跟谁姓了。

  而康义诚和朱洪实其实都明白这道理,可康义诚原来是跟李从荣,后来两枢密使弄死李从荣扶持李从厚上位,让康义诚牺牲了个儿子,康义诚本来心里就有想法,而且现在明瞅着京城守不住,康义诚早存了去投降李从珂的心了,所以才叫着要出城迎敌。

  于是两人就在李从厚面前争执起来,都说对方要投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