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77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太女要重修国道?怎么没听到这个消息。”陪在陈冬旁边的县令,殷勤的和陈冬搭话。

  陈冬解释道:“征集民夫的事还早着呢。我要先来看看,什么地方最适合修建水泥作坊。”

  “太女想修水泥路?”县令当即惊了一瞬,然后自告奋勇的说道:“我们县最合适啊,去哪儿都近。而且县里的百姓都是老实人,干活从不偷懒,他们修补的路,几年都不坏……”

  想要富先修路,虽然是姜蓁耳熟的口号,但姜国的百姓并没有这个意识,修不修路,都不影响他们种地,比起修路,他们还是更期待能治理水患。

  就连县令也不喜欢修路,愁着征民夫的事,要是因此引起民乱,那就是官员的罪过。

  这县令原先还以为这次修路又是个苦差事,没想到还有个甜头吊在前面。

  蓝河县的水泥路,大家都有所耳闻,为了水泥,这地方的县令对陈冬发挥自己极致的热情。

  但水泥作坊的位置需要综合考虑,陈冬在县内转了一圈,也没给个准话,淡定的拍拍屁股就走了。

  姜蓁本就是大臣们关注的对象,她还没上奏章说治水修路的事,就有臣子在朝堂上提了。

  “前段时间听说陈大人在大河上下巡察,惹得百姓议论纷纷,都猜太女是否要支持陈冬治水。怎么现在陈大人又跑到大峰郡去了?”

  郭凡说道:“治水是肯定要治的,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路修好,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夯实的土路,和水泥路根本就不能比。要是马车上载着重物,雨天就会陷进泥坑,寸步难行。

  先修路,反倒能节省大坝的工期。

  “国道每年都在修补,以前能用,以后也能用,倒是大河急需治理。太女一次性办两件大事,会不会太急了些。”

  郭凡一脸淡定,“也不算是两件事一起办。先修路,后治水,是太女早就订好了的。”

  若不是事关自己的家乡,他也不会那么着急,提出此事的臣子叹了口气,说道:“可陈大人去大河走了一遭,许多乡民就已经主动开始伐木、取石,以备陈大人取用,陈大人这一走……”

  硬碰硬的争论,姜蓁就没输过,但这位大臣一开始打苦情牌,姜蓁就有些心疼百姓了,耐心的解释道:“大峰郡的那条路是必须要先修的,等那条路修好,马上就修大河周边的路,花不了多长时间,不会让百姓空等。”

  得到了姜蓁的回答,那位臣子就没没在纠缠,淡定的站回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朝堂上的诸位臣子,除了对两件大事一起办有点担忧,提反对意见的人一个都没有。

  连姜王都和姜蓁统一了战线,其他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早朝的时候姜王没提意见,但私下和姜蓁开小会的时候,姜王就说道:“这段时间棉花和治水的事闹得大,短期内又看不到效果,你在农庄培训的那群农官,还有大学里的医者,是不是可以放下去了。”

  有些事情期待得久了,就变味了,还是需要先给大家一点甜头尝尝。

  “农官还得缓一缓,但医者应该是学得差不多了。”姜蓁说道:“等我回回去问问医丑的进度。”

  医丑对自己的那六百个学生,并没有很自信,被姜蓁问起的时候,他坦然的说道:“学了两个多月,他们会翻书了,也会照着书本用药,还会用针缝合伤口。但除了那几个巫者,没一个学生亲自给人治过病,接过生。现在派官,有点早。”

  听到这个回答,姜蓁头疼了一瞬,“第一批医者,可以说是我们培养班的招牌,若是出手就把人给治死了,那就不好收场了。”

  “虽然我很想救活病人,是病人死了是他的命不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医丑无所谓的说道:“许多病连我都治不好,别说这群刚入门的学生。”

  【医丑的话虽然冷酷,但也不是没有道理。都星际时代了,还有那么多治不好的绝症,更别说古代。】

  【古代能治好的病才是稀少的。医者的心若是不大一点,很可能病人没治好,还把自己搞抑郁了。】

  【两三个月的学习时间确实太短了,连书都还没吃透,更别说亲自给人看病。】

  【要练手的话,可以义诊,既能帮人治病,又方便了学生。】

  【这主意不错,阿蓁可以试试,义诊就是……】

  这是个好主意,姜蓁没有一丝犹豫,直接和医丑商量起了义诊的事。

  医丑的表情惊喜,说道:“这是个好办法。就是有些浪费药材。只能多用砭术。”

  六百个学生光是吃穿消耗就不是个小数目,更别说纸笔和药材,还免费义诊,要是不控制量的话,再多的药材都不够用。

  姜蓁说道:“六百个人,一个县能安排两到三个人不等,总有人为主,有人为副,而且还要挑选留在都邑的医官,义诊就是个考察的好机会。”

  姜国也没有医馆,只有隔离疫者的疠所。在姜国,医者不坐堂看诊,他们和巫者一样,都是在家里等病人去请,请有名的巫者和医者出手,代价都很高,普通庶民承担不起。

  培养班那边义诊的告示一发出去,第二天城外义诊的那块空地外头,就排起了长队,城卫兵还会帮忙维持秩序。

  六百名学生分成三十组,每二十人负责一个长队,手忙脚乱的问诊。

  姜蓁去视察的时候,就看到学生一号询问了患者一号的症状之后,就就把人拉到一边,开始翻书,找药方。

  然后学生二号给患者二号看病,学生三号给患者三号看病……

  患者也不着急,看学生翻书看得津津有味,还好奇的问道:“我这病怎么样,书上有写吗?”

  “没写,你应该没救了?”学生的表情苦涩。

  【???书上没写的病就是没救了。】

  【咱们养的不会都是庸医吧?!】

  姜蓁猛然间听到这个,忍不住驻足多观察了两秒。

  【我刚刚听了这个患者的情况,初步判断是癌症,确实没救了。】

  因为有六百名学生,义诊的效率还挺高,只是看起来有点混乱。

  “我治不了,抬回去吧。”

  “我给你扎一针,呀~出血了!”

  “老师,你能帮我看看这个病人吗?”

  【这画面看得我想掐人中,给我看病的医生要是现场翻书给我治病,我立马转身就跑。】

第81章

  画大饼

  这场景, 别说直播间的人看不下去,连姜蓁都看得头皮发麻。

  医丑却全程都很淡定,瞄了一眼姜蓁的神色, 解释道:“有些治不了的病, 用青霉药能治好。但就算把府里所有的青霉药拿出来, 也救不了都邑这么多病人。”

  不止是医丑很坦然的面对死亡,就连患者也是一样,听到说自己没救了,脸上也什么惊慌的表情, 还说道:“治不了也没关系, 我全身都痛了好久了, 早就想死了。”

  比起后世, 这个时代的绝症太多。

  有个学生连续接诊了三个自己不懂怎么治的病, 当场眼睛都急红了, 可怜兮兮的转头四处找老师。

  医丑见了, 忍不住叹了口气,主动上去帮忙, 检查完症状之后, 说道:“他这是寒滞肝脉, 需要温静缓肝, 用茱萸、橘核……你不要着急,书上没有的东西,你就结合自己的理解下诊断, 以后你离开都邑,我可帮不上你。”

  学生老实的点头, 看着自己面前的患者, 忍不住有些心虚。

  但患者却觉得自己赚到了, 医丑可是姜国第一名医,一般人请不到他出诊,他来看病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医丑会出手。

  哪怕面前的学生没能能诊断出自己的毛病,患者也安慰道:“没事儿,我们都知道你们这些学生才学三个月,等再过两年,你肯定能跟上你老师。”

  这学生原本还能忍住不哭的,被这么一安慰,立马忍不住眼泪狂飙,等把眼泪擦干,她又开始接待下一位患者。

  学生们的那一系列操作,在姜蓁眼里都是不靠谱的,但排队求医的群众却一点也不在意。

  他们要是有钱,早就请医者或者巫者给自己治病了,义诊的学生们虽然技艺生疏,但好歹是免费的,他们一点也不挑。

  病重的患者,学生们基本都束手无策,但轻症的话,学生们翻着书,还是能治的。

  姜蓁站在不远处看了好长一段时间,忍不住深深的叹了口气,对医丑说道:“他们要想有你一半的本事,没有三五年怕是不成。”

  “能治点小病就不错了,不是人人都能有我和师兄的天分的。”医丑淡定的陈述事实:“进入培养班之前,他们基本什么都不会,能有现在这个本事,不止我努力了,他们也都努力了。”

  在姜蓁给医丑喂饭之前,医丑就已经是在宫里任职,确实称得上是有天分,培养班里的那六百人,跟医丑是没法比的。

  看姜蓁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医丑说道:“太女培养的这批医者,是给庶民用的,本就不需要多高的医术。能照着书治头疼和肚子疼,就已经够用了。”

  “我知道这个道理,就是看到这么多人无药可医,我心里总希望医者能更厉害一点。”姜蓁有些无力的说道。

  她不可能真花四五年的时间,把这几百人培养成名医,她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三个月期满就派官,让这群学生以后自学。

  就算这群学生的医术再差,也比什么都不懂的普通百姓好,治不了大病,治点头疼脑热,就能直观的提升姜国的人口。

  姜国这情况,有医者就不错了,轮不到姜蓁挑拣,也轮不到百姓挑拣。

  【这个时代的医术本来就还在开拓阶段,医者和患者都挺不容易。】

  【虽然这群学生们的医术不咋地的,但这医患关系是真和谐。】

  【这群学生派官之前,还是多义诊一段时间吧,太菜了,不练练手就送下去,有点丢人。】

  都不用等义诊结束,等到中午加餐补充体力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emo了,叹气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

  今天上午大家的表现不好,但姜蓁也没批评他们,反而还给他们灌鸡汤,“现在不会没关系,多看多学。今天你们才看几个病人,等到了县里,看的病人更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五年之后,你们的医术说不定比医丑还厉害。”

  等离开都邑,这群学生就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医丑也是鼓励的态度,免得骂凶了,以后这群学生以后不敢开方治病。

  姜蓁当着诸位学生的面,还能笑得温和的给大家灌鸡汤,转头却忍不住唉声叹气。

  【青涩版本的医者看起来是有点头痛。】

  【眼不见心不烦,等过段时间,这群学生再成熟一点,咱们再来验收。】

  【提醒一下医丑,让他教教这群学生们的话术。那几个巫者出身的学生就不错,别把话说太死,给人留点希望。】

  【确实,什么‘没救了,抬走吧’之类的话,听着太伤了。】

  【这个没必要吧,这个时代的死亡率高,大家对死亡都还是很淡定的。上次齐国太子生病,齐巫不也说齐太子没救了嘛,还是咱们姜国太医出手把人救好的。后面那齐巫好像也没什么惩罚。】

  连齐太子都是这样的待遇,更别说普通庶民。巫者收钱没治好病,庶民也不能拿巫者怎样,甚至还怕自己态度不好,会让巫者诅咒自己。

  巫医同源,医者的待遇同样也高。

  这群医学生培养的成果,没达到自己的期待,姜蓁离开之后,忍不住对卫蝉吩咐道:“不回宫了,转到去农庄,我想看看那群农官是怎么学的。”

  【确实该去看看,培养班的学生不过是免食宿和学费,农官们可是拿着俸禄在学习。】

  【看完了医学生治病的现场,我已经提前开始慌张了。】

  培养班的那边的医术,可以一本书走遍天下,但农官却不一样,各地的农作物和特产有差异,不适合从都邑挑人再分派下去,只能让各地的官员来都邑的农庄进修。

  农庄关乎姜国的粮食产量,虽然见效最慢,但姜蓁在农庄的投入极大,连玻璃大棚都让人给安排了两个,就为了大家能不按照农时学习。

  一颗种子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四季,姜蓁不可能用一年的时间,让农官们慢慢的耗,所以只能把玻璃大棚搬了出来。

  姜蓁来的时候,一部分农官在上文化课,一部分农官在上实践课,在姚春的指导下,亲自给桃树嫁接,看到姜蓁,一个个的赶紧起身行礼。

  【亲自在动手,应该有谱。】

  【这群人也蛮敬业的,人人的胸口都放着一本书。】

  见到大家在办实事,姜蓁的态度还算温柔,对大家关心道:“和第一次跟你们见面比起来,诸位都沧桑了不少,最近在农庄学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