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50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郑国修史,用自己的历法,自己的文字,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的扩大自己的各国的影响力,算得上是一种文化侵蚀。

  郑国以前也阔过,吸引了大量的文人。以文化同化各国,也是郑国某位先王的主意,只是郑国现在落魄,疆域比起当初减少了一半,当初的雄心也早就消磨没了。

  “公主想和郑国抢生意?也修史?”

  “修啊,怎么不修。不过那都是附带的。最重要的是我有纸和印刷术。”姜蓁说出这话的时候,只觉得心里畅快。

  这宝贝她捏在手里已经很久了,但地位不够,她从来没想过拿出来用,现在差不多也是时候了。

  “纸和印刷术是什么?不会又是你老师教给你的吧!!”郭凡整个人都服气了,忍不住嘟囔道:“你倒是换个借口啊。”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用纸来写书,一本书可以抵一车竹简。如果有人想要读书,想要读很多书,除了学我姜国字,他们别无选择……”

  姜蓁的眼神充满了自信,规划道:“若是我定下规矩,想要在姜国为官的人,必须要通过考核,考核的题目是由简化字所出,他们想不学都没办法……”

  【而且造纸术和印刷术是独家技术,想产出多少纸张,想在书上印什么内容,全都是我们说了算。】

  【想看书认字,就得接受我们的思想,颤抖吧!古人们!】

  【如果能培养出千千万万的阿蓁这样的人才,那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绝对能飞起来。】

  姜蓁瞄了一眼弹幕,心里暗道:我可不是你们培养起来的。

  但她心里和直播间的观众有同样的期待,天下涌现的人才越多,时代发展就越快。

  郭凡已经被姜蓁描绘的景象勾引得做美梦了,眼巴巴的问道:“公主,你说的纸在哪里?书又在哪里?”

  “咳咳~蓝河县的作坊正在做,还没弄出来。”姜蓁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说道:“快了,作坊都已经弄出草纸来了,很快就能达到我的要求。”

  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郭凡冷静下来了,分析道:“若公主所说的纸真那么厉害。想要完成公主口中的计划,至少也得花十年时间。”

  “差不多吧。毕竟咱们要先顾着姜国的百姓。”姜蓁掐着手指算了一下,觉得贵郭凡说得也不差。

  【瞧不起谁呢。想想上一个五年计划,咱们才花多长时间。】

  【这次的十年计划,有我们在,肯定能早早完成。】

第52章

  换质求和

  一张纸得来得并不容易, 以竹纸为例,砍好的竹子,至少要在水塘里浸沤三个多月, 然后还要脱去青皮, 捶洗捣烂, 蒸煮几日后,用草木灰水、石灰水浆洗……

  人力物力,姜蓁可以加大投入,但时间却是省不了的, 整套流程下来, 制一批纸需要花四个月的时间。

  不过姜蓁早就做了准备, 让人提前挖了池子浸沤原材料, 给了作坊里的人许多试错的机会。

  在重奖之下, 第一批合格的纸张, 终于放在了姜蓁的案头。

  想到自己以后可以不用每天批阅几十斤奏折练臂力, 姜蓁没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提笔就想在纸上写几个字。

  一个字都还没写完, 姜蓁脸上兴奋的笑就僵住了。

  “这墨怎么这么黏?”

  她现在用的墨, 在竹简上写字倒没觉得有什么, 放在纸上写, 手感立马就变得很奇怪。

  “还得让匠人调试一下墨水的配方才行。”姜蓁把笔放下,丧失了写字的乐趣。

  【墨的配方发给你了,不用谢。】

  【毛笔制作技术也发你了, 不用谢。】

  【桌椅图纸发给你了,不用谢。】

  时代的每一点进步, 背后都有无数的技术创新, 姜蓁和直播间的人想揠苗助长, 就不能只单单扶持一样技术。

  卫蝉替姜蓁抱来一堆竹简,看着书案上洁白如玉的纸,问道:“难道作坊这次产出的纸还不算合格?”

  “合格了,可以让他们按照这个方法加大产量。”

  除了纸之外,姜蓁又下发了一系列的研发任务,准备再另起几个作坊。

  卫蝉提醒:“刘县令来的密信里说,最近蓝河县多了许多可疑人士,企图靠近公主的作坊,尤其是那个时常发出巨响的炸药作坊。刘县令想建议公主把作坊都搬到都邑来。”

  不单是炸药,青瓷、水泥、精铁、纸……每一样对姜蓁来说都很重要。作坊里干活的人,是姜蓁买来的奴隶,作坊外也都有重兵把守。

  在蓝河县这个地盘,有蓝河县的百姓帮忙监督,那些作坊都还算安全,可要是搬到都邑,那闲杂人等就多了去了。

  而且不管是纸、水泥、还是精铁,都需要利用蓝河县的水利资源,搬到都邑来,成本反而还会增加。

  生产上的事,姜蓁没让县令他们插过手,他们不了解情况也理所当然。

  炸药在卫国发了威,不止卫国会来打探,其余各国也都会派探子过来,为了自己老巢的安稳。

  姜蓁干脆的说道:“在蓝河县的城外划一个工业区出来,除了炸药作坊,其余的作坊都搬进去,这个工业区,要派重兵把守,不许闲杂人等进出。”

  “可炸药作坊才是探子最多的那个。”卫蝉小声提醒。

  “炸药太危险,不能在人多的地方做实验。”姜蓁淡定的说道:“把炸药作坊搬到都邑来,我亲自的盯着,我不信他们能在我眼皮子底下拿到东西。”

  作坊里安排的流水线作业,不仅能提高效率,对生产工艺的保密也有很大的作用,除了几个统筹全局的大师傅,其他人都知道得很少。而那几个大师傅的家人,都生活在姜蓁的地盘,他们不敢背叛姜蓁。

  等把炸药作坊搬到都邑,姜蓁才亲自见识到各国探子的疯狂。

  “这是掉进作坊后山的陷阱里的?”

  “是的公主,他想在山顶观察作坊内的情况。”

  “那这个呢?”

  “夜间翻墙被狗咬的……另一个是躲进粪车……还有一个想花钱贿赂匠人的妻子,被举报了……”

  【怪不得蓝河县令晚上慌得晚上睡不着,这么多人惦记的,他不慌才怪。】

  【这群探子真敬业,还真是啥招数都想出来了。】

  【炸药配方唉,谁不稀罕啊。连姜王都忍不住好奇来作坊围观过,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姜蓁的其他作坊,在众人眼里,不过就是挣点钱而已,虽然看着眼馋,但重要性不高。

  可炸药就不一样了,攻城利器,杀伤力巨大。事关一国未来,没人敢小瞧,哪怕填进去再多人命,他们也想把炸药的配方拿到手。

  有炸药作坊在前面吊着,蓝河县那边的工业区都没人觊觎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都邑。

  炸药作坊的护卫队长有些头疼的说道:“公主,作坊周围不止有刺探情报的人,今日凌晨,还有人企图点燃作坊。他们用的是火箭,应该是卫国人做的。”

  以地下天然涌出的石油做燃料,火苗不易熄灭,要是把院子点燃,再引燃炸药,作坊里的人说不定都得完蛋。

  “卫军还真是不甘心,明明败局已定,还要垂死挣扎。”

  姜蓁吐出心口的浊气,沉默了两秒,到底还是顾忌作坊内工人的性命,说道:“重新在深山里选个地方,悄悄把作坊里面的人转移,城外的作坊就留着当靶子好了。”

  【炸药算什么,大炮才是永远的神。】

  【遇上炸药这群人就疯成这样,要是大炮出现,他们不知道得癫狂成什么样。】

  炸药奇袭的套路失效后,屠将军攻城的速度立刻就慢了下来,和卫军对峙了两个月,才艰难的夺下一城,现在双方又进入了对峙阶段。

  有大炮的话,攻城一下就变得简单多了,哪怕是几米厚的城墙,几轮精准炮击下来,也会被轰炸到垮塌。

  但现在姜国不过是和卫国小打小闹,还用不着大炮出马。只靠大炮,是赢不了几场战役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姜国的基础,等到姜国人强马壮的时候,就是大炮出山的时候。

  姜国今年因为打仗,抽调了不少青壮去前线,哪怕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也不高。

  唯有蓝河县是特例,今年的粮食亩产高到超出众人的预料。

  因为姜蓁有钱,连带着而蓝河县也变得富裕,百姓可以跟官府租用铁质的新农具,还有耕牛,减少了壮劳力不在家的影响。

  但这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陈冬所在的农庄,推出的新的种地方法,良种、育苗、粪肥……甚至连种地的时间,农庄那边估算得都比普通人更精确。

  今年初春的时候天气寒冷,很多地方都推迟了水稻栽种的时间,导致后期减产,只有蓝河县的百姓,跟着农庄的步伐走,获得了大丰收。

  当初为了推广粪肥,农庄一直都对外开放,各乡都能派人来学。

  刚开始大家还心有疑虑,见识过农庄的几次丰收之后,现在蓝河县的乡民,都紧跟了农庄的步伐。

  陈冬说这几日该种豆了,那各乡就会跟着种豆,陈冬说这段时间该沤肥了,那各乡就会跟着沤肥……

  蓝河县的农庄,靠实力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让蓝河县的百姓今年都获得了大丰收,名声一下子就扩大到了全国。

  有这么一个典型在,连推广粪肥都变得容易了许多。

  至少在都邑的街道上,姜蓁已经看不到牲畜的粪便了。

  做出这样的成绩,陈冬当然不会谦虚,赶紧上奏章鼓吹大坝和水渠的功劳。

  “蓝河县的粮食产量,之所以能翻两倍甚至三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坝蓄水,水渠灌溉……”

  “姜国的良田不比宋国少,若是能把大河的水患治理好,全国的粮食产量都能翻个两三倍,到那个时候,我姜国就再无饥民……”

  “现在不比从前,有炸药可以采石,有水泥可以修坝,可以不用征召大量民夫服役……”

  陈冬在议事大殿上侃侃而谈,说得连姜王都忍不住心动,侧头对姜蓁问道:“陈冬说的,可是真的?”

  其余大臣的目光,也都对准了姜蓁。

  淡化其他因素,重点提水渠,是姜蓁和陈冬的共识,所以姜蓁一脸淡定,“我可以为陈冬作保。今年蓝河县的亩产,确实翻了三倍。”

  有姜蓁作保,其余的大臣也忍不住心动了。

  “老百姓一年能积累三年的财富,长此以往,我姜国必然领先各国。修渠确实是我姜国的百年大计。”

  “真这么厉害?可我老家挨着溪水的良田,产量也不见得有多高,这是怎么回事?”

  陈冬正经的反驳:“那应该你家的佣耕不会种田。你可以派人去蓝河县的农庄免费学习。”

  三倍的产量太让人心动,只要是心有姜国的人,都忍不住会关心。

  左相问道:“能不修大坝,只让各郡县自己组织修水渠吗?治理大河,修建大坝,需要大量的钱粮和民夫,国库快没钱了,要是再和卫军对峙几个月,三年内姜国都动不了这样的大工程。”

  陈冬一脸无语:“你砍树难道只砍枝丫,不砍主干?只有治理好了大河,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刚刚左相说得有理,刚打完仗,就又征召民夫,难道不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而且你那大坝一旦开始修,至少要拖累姜国十年。”右相抬起眼皮瞄了一眼姜蓁,无情的说道:“反正国库里是没钱的,除非太女愿意拿自己的私库支撑。”

  扯到姜蓁,姜王就开口了,“虽说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但以后姜国可百年无忧,治水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若是人够多,钱够多,水泥和炸药够多,几年的功夫就够了。”陈冬淡定反驳。

  右相:“你这话说得好没意思。若是国库里有足够多的钱,身为姜国臣子,我们又岂会阻你?”

  “那就等有钱的时候再修吧。”陈冬没有强求,把手拢在袖子里,默默的退了。

  不过今日在大殿上和群臣争论了一番,陈冬治水的官职也定了下来,以后有机会,他就可以直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