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36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但有些招数私下用可以,拿到明面上来就不太体面,所以郑青云才会费劲心思,让仙乐县县令主动招供。

  “你确定你的事情已经交代完了?如果有隐瞒不报的情况,责罚可能会加重。你看一眼,要是没问题的话,就签字画押吧。”

  仙乐县县令都快被郑青云搞得心理崩溃了,完全没有隐瞒,交代得清清楚楚。

  等到自己签字画押,事情尘埃落地的时候,仙乐县令反倒还松了一口气。

  仙乐县的县令和农官虽然是主使,但其他官员也不干净,郑青云离开的时候,把县丞、县尉都抓走了。

  主官不在,但干活的胥吏还在,靠着衙门里固有的规矩,短时间内,还能照常运行。

  仙乐县的这群官员犯了错,自然没有什么好待遇,全部坐上了囚车送往都邑。

  “你说你们怎么就这么想不开?贪图那点钱呢?”负责赶车的马夫,有些感慨的说道:“幸好咱们这段路是水泥路,否则就这路上的颠簸,也能要了你们的半条命。”

  被郑青云收拾了一番,仙乐县县令整个人的精气神就被掏空了,坐在角落里,悠悠的说道:“什么半条命不半条命的,去了都邑,早晚没命。”

  “是啊,我也不奢求自己能活,只求不连累家人罢了。”农官跟着说道。

  “哎!都是这条水泥路害了我。”县令的表情十分懊悔。

  “水泥路这么好的东西,你居然还能怪上它?”马夫的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仙乐县令理直气壮的说道:“正是因为县里有了水泥路,来往的商贾才变多的。以前仙乐县哪会有那么多商人,我就算有棉花种子也卖不出去。”

  各国的商人趋利避害,他们运送大批货物,最怕的就是盗匪,其次是雨天路况不好,有了水泥路。大部分的商人就只愿意走水泥路了,方便、快捷,还能减少损耗。

  以前各地都是土路的时候,对比还不明显,现如今大峰郡到都邑的这段路,直接成了姜国最繁华的路段。

  若是其他地方的水泥路,不能及时的修建起来,大部分的财富都会被水泥路周边的郡县吸走。

  一直贫瘠的那些郡县,还没什么感觉,但像仙乐县这样原本非常贫穷,但靠着水泥路发展起来的地方,感受非常清晰。

  以前仙乐县县令就算想捞油水,也没什么可捞的,不像今年,处处都是发财的机会,但他发财之后的后果也挺严重,现在直接坐在囚车里面了。

  没到都邑的时候,哪怕坐在囚车里,仙乐县的官员们在车里待得也还不错,但一到都邑,看热闹的百姓就多了起来,甚至还有朝他们砸烂菜叶的。

  “哟,这就是仙乐县的那群官员?贼眉鼠眼的,看着就不像好人。”

  “倒卖种子的商贾都被砍头了,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吗?怎么还敢违反王上的政令。”

  “贪心呗,通敌卖国的玩意儿。过两天又有砍头的热闹看咯~”

  等离开了菜市的那条街道,百姓们手里没扔的东西了,囚车里的这群人才松了口气。

  “都怪北通侯!要不是他,我今日怎么会这么狼狈。”仙乐县县令忍不住埋怨。

  “怪什么北通侯,就怪你!要不是你怂恿,我也不会跟着你犯错……”

  连命都要没有了,其他几位官员说话就肆无忌惮起来,疯狂的吐槽起了县令。

  若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脸面,他们大可以在仙乐县就自我了结,不用来都邑受审。

  证据确凿,他们也认罪了,没什么好狡辩的。

  但是为了家人,他们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老实的坐在囚车里任由郑青云安排。

  “等死的日子,还真是煎熬。”

  “咱们都是小官,王上不会见我们,应该是到了时间,就送我们去菜市砍头。”

  “要最知道有今天,县令就算说得再好听,我也不该跟着他干的……”

  知道自己要死了,一群人就懊悔上了。

  他们不是姜蓁上任之后才培养出来的新人,家里都是当地有头有脸人物,明明不缺钱花,偏偏就是没忍住。

  和仙乐县官员一样,怀有侥幸心理的人不少,出去的蓝河卫陆陆续续的带了不少人回来。

  五十个被重点怀疑的区县,四十个有问题。

  论起罪行来,这次要斩首的的官员有一百出头。

  虽然都是基层官员,但没了他们姜国也会玩不转,所以姜蓁对郭凡和左相等人催促道:“赶紧把那群实习科举生的评价给我,急着用呢。”

  时间紧任务重,姜蓁忙着安排新任官员,对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犯了事的官员,直接大手一挥,说道:“审完全都一起斩了。”

  等仙乐县县令上刑场的时候,转了转脑袋,发现四面八方都是人,忍不住惊呼:“好多人啊~”

  底下看热闹的百姓,也被惊住了,“好多人头啊~”

第148章

  人才储备丰厚

  上百名犯官等着被斩头, 都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热闹过了,许多百姓都围在下面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不只是百姓围观,很多读书人也忍不住过来看。

  之前被砍头的是商贾, 都邑的文人听过之后也就笑笑, 但这次的官员却很容易让他们带入自己。

  尤其是看到刽子手手起刀落, 猩红的血迹从邢场上缓缓流出来的样子,让好些人都皱紧了眉头。

  “姜王过于严苛。台上的这些人,有些不过是犯了点小错,革去他们的官职也就罢了, 为何一定要砍头。”

  “读书不易, 为官也不易, 姜王此举, 不知道要让多少姜国官员寒心。”

  大学里那群出身贵族的学生, 是最爱来刑场看热闹的, 听到周围有人这样说话, 立马就忍不住反驳,“他们的罪都是依照姜国的法律来判的。罪不至死的官员, 可不会被推到这个断头台上来。”

  “按照姜国律法判的又如何?姜国律法本就严苛, 若是在宋郑齐三国, 这群官员的下场绝不至于这么惨。”

  这名读书人没提卫国, 因为卫国的律法比姜国还不讲情面。

  不提他国还好,一提另外几个国家,这群学生就直接膨胀了起来, 阴阳怪气道:“是是是,你说得是, 这群犯官钥要是去了宋郑齐三国, 都得被当成宝供起来, 哪像咱们姜国,该杀就杀,不留废物。”

  “毕竟另外四国不像咱们姜国,大佬遍地走,读书人多如狗,那些官员品行差点就差点,反正他们也找不到更好的来代替了。”

  被这群学生损了一顿,批评姜国的那位文士脸直接涨成了猪肝色,忍气说道:“等着吧,你们早晚也有做官的那一天,等刀落到你们脖子上,你们就知道疼了。”

  “嘁~我们以后当然会做官了,但我们脖子可不会疼~”

  “就是,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会去从庶民口袋里去掏那三瓜俩枣,才不会怕姜国的律法呢。”

  “你这人这么替这群犯官说话,不会也是想以后做贪官吧?!”

  这位文士有做官之后靠权利改善生活的想法,但却不敢承认,只轻蔑的说道:“我可不会留在姜国做官,我以后是要回宋国的。”

  “回宋国?回宋国好啊。你这样的人才,就该回去造福乡里。”

  另一位同学补刀,“没通过姜国的科举考试,入不了大学,想做官可不得回宋国嘛。姜国哪有官给他们做。”

  “郑青云师姐他们这批人,王上应该快用起来了吧……”

  “估计就是这两天的事了,右相这两天下午一直在宫里和王上商议。”

  一群学生勾肩搭背的说着话离开,把那位宋国的读书人甩在了身后。

  姜蓁这副随意的对待犯官的态度,不仅让都邑的读书人议论纷纷,也让他国的君王忍不住心里泛酸。

  “姜国的人才已经泛滥到这种地步了吗?姜王随心所欲地处置完那些官员之后,立刻就能有人替补上。”宋王的语气里,全都是羡慕。他也想要!

  大臣回道:“科举之法,确实替姜蓁选拔了大量的人才。”

  “宋国也有招贤令和聚贤台,为何就是没有人来?”

  “因为……他们都去了姜国。”身为臣子,说起这事的时候,不止自己尴尬,还替宋王尴尬,没有大贤愿意前来投奔,确实是他们做得不到位。

  被大臣说的这个话扎到心肝了,宋王立刻闭嘴,不想说话,沉默了两秒之后,才感叹道,“不知道宋国什么时候才能开启科举。”

  郑王瞎搞的科举已经成了大家口中的笑话,另外三国没有谁敢轻举妄动,都怕成为下一个笑话。

  举办科举考试虽然麻烦了一点,但凭各国的实力,也不是弄不出来,最怕的是,他们举办了科举,却没多少人参考。

  一名大臣提醒道:“郑国吸取了教训,正在推行姜国的简化字,我国是不是也应该如此?”

  只有识字的人变多,基数变大,从里面挑人才会更加容易。

  教孩童认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诸位大臣已经研究过,姜蓁拿出来的简化字确实是最实用的。

  新中国几亿老百姓都用这个扫盲,宋国这群官员想弄出个更厉害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姜国正在飞速前进之中,时间不等人,宋国也等不起。

  宋王犹豫不决之间,他高薪挖来的那几个大学科举生,态度坚决的劝道:“王上,姜国所有最新的知识,都用简化字印刷,与其让国内的人自学,还不如直接官方推行。”

  “哪怕王上你没说要让大家使用姜国字,但您看看朝着的大臣,哪个不识姜国字。”

  别说宋国大臣,宋王自己也会简化字,因为它最简单易学,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很快就能学会。

  宋王最想学的,是姜国的新法,但折腾一通过后,能改变的,就只有简化字之类的细枝末节的东西。

  早就知道自己干不过国内的贵族,但路也是一步一步走的,宋王考虑了一番,还是说道:“就依你们之见,以后的国内的公文,也全都换成简化字。”

  准备自己拿来用之后,他们也不再一口一个姜国字,非常默契的改口叫简化字,努力的去除姜国带来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本来就是潜移默化的,又哪是那么容易去除的,尤其是直播间里人编写出来的课本,只要学过,就会对姜国有一个好印象。

  姜国举办科举的时候,那么多他国人士跑来凑热闹,那些课本居功甚伟。

  他国学生的忠心还需要慢慢考察,但能力却是实打实的。

  姜蓁这次斩了一百多个犯官的头,空出了很多位置,和郭凡商量了两天,姜蓁很快就把那群实习的科举生安排了下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次出问题的官员,大多是都邑通往大峰郡这一段通了水泥路的周围,郑青云也被姜蓁安排在了仙乐县。

  交通便利,官员上任也方便,姜蓁的任命一颁发下去,大批的科举生就带着行李,开开心心的去就任

  他们来姜国科举,图的就是做官。

  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只能从基层做起,不能留在都邑朝廷。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机会,曾经的蓝河县县令,如今的桑泽郡郡守刘耘,现在已经在都邑置办好了新宅子,正在安置新家具,明年就会升调回都邑。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从县令做到郡守,然后回都邑朝廷的做官流程,诸位科举生们都准备以此为目标。

  眼看着科举生被安排明白了,其他地方的官员也悄悄的松了口气,觉得年底的考核他们应该会很安全。

  不止底下的官员这么想,姜蓁和直播间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这都已经查了四十多个县了,剩下的有问题的县应该已经不多了吧?】

  【有这一百多颗贪官的人头打底,还敢贪的,都是猛人。】

  【砍了一批官员,剩下的官员,应该能过个好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