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16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有些话,说出去不好听,但直接照搬姜蓁的做法,确实是最简单最有用的。

  看着诸位大臣的反应,郑王叹了口气,无奈的自我安慰道:“姜王天纵奇才,她拿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好的,既然学她变法,那就学个彻底吧。”

  “王上英明。”

  诸位大臣都是能屈能伸的好料子,还对郑王劝道:“姜蓁是个明主,但未来的姜王可不一定,咱们且看她嚣张一时,以后总有我郑国找回面子的时候。”

  郑王和诸位大臣商量好了方向,忍住了自己心里那种奇怪的憋屈感,把姜蓁的来信又捡起来,仔细的研究了一遍。

  姜国有官报和学报的存在,各县的官员和文士也都养成了看报的习惯,只要看了报纸,他们就能快速的了解姜国当前的政策。

  姜蓁既然在官报上说了8月会有一场考试,那么全国的文人和学子都会知道这件事情。

  郑国可没有这样的优势,面对姜蓁的提醒,郑王也把宣传的事情放在了心上,没有任何犹豫,勒令各县县令,召集乡老通知此事。

  至于姜蓁的说的,预防考题泄露、学生作弊,郑王也跟着照做,从都邑挑选老师和护卫,去各县监考。

  姜蓁还说了,宁缺毋滥,全国几百万人,挑选三百个学生,再简单不过,县内考试不合格的,就别把人带到都邑了,参加最后一场考试的学生,一定要是精英中的精英。

  所以郑王也对监考的老师和护卫们吩咐道:“尽量严格一些,我宁愿只要一块美玉,也不愿意要三百颗石头。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臣等明白。”众人答应得干脆利落。

  郑王忙活了许久,才把监考的这批人送走。

  这个时候,郑王才忍不住偷偷和近侍埋怨,“没想到,不过就是个考试,居然这么麻烦。”

  不单单是考试这一件事情惹人烦,郑国还在修路,国内还有一大批官员在闹事……郑王如今是肉眼可见的消瘦了。

  “也就忙这段时间,很快就能见到结果了。”近侍安慰道:“听说这荔枝罐头滋补,王上再开一罐补一补?”

  “最后一罐晚昨被王后拿去了。”郑王一脸无奈。

  荔枝罐头不仅在姜国畅销,在郑国也是一样,甚至因为路途遥远,价格还贵得离谱。

  这不是蓝河县出产的东西,郑王甚至都没办法骂姜蓁抢钱。

  只是这个荔枝罐头,也让郑王颇为感慨,“姜国以前虽富,但只靠盐铁,每年还要从宋国买粮,算不得太大的威胁。可如今姜国不靠盐铁就能富起来,实在是令人担忧。”

  “王上莫急,我郑国很快也会如姜国一样的。”

  “希望如此吧。”

  郑国就算学,也学不了那么快,诸如医官、农官之类的,郑王还没腾出手来培养,但郑王却让各县改进了种植方法,使用粪肥和新农具,修建养殖场……

  对郑王的命令,有的县官执行得很好,有的县官却连动都不动一下,有恃无恐。

  正是因为郑国官员的难以管理,郑王把希望放在了这次的科举考试上面。

  郑王满怀期待,在都邑等着那群老师带着学生来都邑,参加最后一场考试。

  在他的期待中,这次来都邑的,怎么也得有个几百上千人。

  但各县考完,老师们一共就领了一百多个学子回来。

  郑王忍气问道:“怎么才这么点人?”

  “各县识字的人少……”

  “没错,王上,读书识字的人,哪甘心待在乡下,都会往都邑跑。大批的学子还等着都邑的第一场考试呢。”

  都邑也算一城,户籍在这里的,自然会选择在都邑考试。

  郑王一想,这个道理也没错,没有任何拖延,立刻就安排了起来。

  但出乎郑王预料的,连都邑参考的学子也寥寥无几,还多是法家人士。

  “又是他们使坏!气煞我也!”郑王在宫里气得摔了桌子。

  ‘郑王无能,不堪辅佐’这几个字,对郑王的杀伤力,超乎想象的大,郑国的九成文人都不愿意来捧场。

  远在姜国的姜蓁,接到郑国的情报,眼神也变得同情了起来。

  【这场面,我真是替郑王尴尬。】

  【大费周章的折腾了那么久,结果却被人借机打脸,好惨。】

  【本来我对姜国的科举信心满满的,看了郑国,我忽然心态就不稳了。】

  【你要这么想,咱们再差还能比郑国差?】

第127章

  算你倒霉

  郑王这波操作, 不止被姜蓁看了笑话,另外三国的君王,看热闹的同时, 也心有余悸。

  尤其是宋国和齐国, 这两个也把科举提上日程的国家, 一看郑国这熊样,都默默的取消了科举选才的主意。

  “国内如今也挺好的,不缺能人,没必要再从民间挑人。”

  “姜王强行推广简化字, 又兴办图书馆和学堂, 读书识字的人比往年翻了好几倍。我国不比姜国, 认字难, 求学难, 民间哪有遗留的人才等我们去发掘。”

  “举行考试倒是不难, 难的是选出那优秀的三百人。若是大费周章的在全国寻摸, 然后就挑出三百歪瓜裂枣,那岂不是跟郑王一样丢人。”

  郑王提前举行科举考试, 原本是想抢姜蓁的风头, 没想到风头没抢成, 反倒是丢了个大脸。

  郑国的前任右相, 此时已经在姜国都邑隐居,听说了郑国的消息,忍不住又叹道:“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生搬硬套姜国的法子,只会害了郑国。”

  有郑国做前车之鉴, 其余三国反倒是认清了自己, 把科举选材的事, 直接搁置,然后就都把目光移向了姜国。

  郑王科举失败,成了天下人的笑话,姜国八月的那场考试,可会重蹈郑国的覆辙?

  “他们都没动静了?”姜蓁问起此事的时候,表情失望。

  “卫宋齐三国内却是没动静,但却派了人来姜国都邑搅混水。”秋月非常敏锐的说道:“最近大学里莫名出现了一些生人的面孔,论台那边的风向也不对。”

  郑国的科举虽然失败,但郑国失败的原因,也让其他人心思浮动,琢磨着那一套能不能用在姜国身上。

  他们也很想看姜国的笑话呢。

  “论台那边如今都是怎么说的?”姜蓁问道。

  “有人在论台那边怂恿,说王上喜用出生普通的庶民,打压君侯和贵族士大夫,那就该让王上看看,没有他们这群士大夫帮忙治国,姜国可还运转得起来?”秋月说着,脸上就露出了冷笑。

  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大家世代遵守的规则。

  越过士大夫阶层直接向民间捞人,这是在蚕食姜国贵族的根基。

  姜蓁之前选拔医官的时候,挑选的人中有奴隶和庶民,但医官的官职不大,且姜蓁培养医者,贵族也能享受到好处,所以大家都没有强烈的反对。

  可如今看姜蓁这个架势,却让大家危机感满满。大学前阵子刚赶出了一批高官之子,这次选拔出来的学子却直接送进大学培养,之后姜蓁肯定会委以重任。

  姜蓁的目的,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是姜国的官员不敢和姜蓁作对,都不敢声张,只敢私下里嘀咕。

  他们心里本就有怨气,再被他国的人一挑拨,论台那边的舆论风向立刻就不对了。

  【总不会有人为了下你的面子,连自己的前程都不要了吧?】

  【连蛋糕被动了的姜国贵族都不敢吱声,那群白身的学生,应该不敢跳起来蹦跶。】

  【郑国的学子大多是儒家子弟,讲究尊师重道。老师不喜欢郑王,学生自然也不好去违逆。咱们姜国学派众多,那些读书人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不碍事。】

  【也别把普通人想得太聪明,他们大多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被别人一忽悠,说不定就上当了。】

  【每次看君王、官员、百姓三者之间的极限拉扯,都让我觉得刺激,一个不对就会集体翻车。】

  【嘿嘿,阿蓁可不觉得刺激。】

  不想跳进和郑王一样的坑里,姜蓁的指尖敲了敲桌子,说道:“研究院建成,里面的人员配置还不齐全,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考试,从外面招揽人才。”

  说起这个,秋月的表情就无奈了起来,说道:“我看上的工坊里的大匠们,都不愿意来研究院任职。”

  “连做官他们都不愿意了吗?”姜蓁疑惑。

  秋月心酸的说道:“大概是因为作坊给他们的待遇太好了。”

  蓝河县作坊里的工人,最开始都是姜蓁买来的奴隶。但就算是奴隶,姜蓁也没亏待过他们,让他们能填饱肚子。到了如今,这些奴隶大多都成了良民,只是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他们随意进出工业区。

  工业区那边就像一个小镇,里面吃穿用的东西全都有。就算是外面普通的乡民,也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老家,连县城都没去过。工业区里的人,也从没想过离开。

  外面的钱,可不像工业区里面那么好挣。

  普通工人的在作坊里工作,每月有工钱,年底的时候还会有奖金。

  作坊里的大匠,待遇就更好了,除了工钱和奖金还有分成。

  比如造纸作坊,如今生产的不只有写字用的竹纸,还有遮雨用的油纸,更加柔软的草纸……

  这些大匠们每拓展出一个赚钱的新工艺,到手的钱就哗哗哗的涨。

  可能入秋月眼的,偏偏就是这些能搞创新的大匠们。

  如今匠籍不会被针对,尤其是姜蓁麾下的匠籍,更是受到礼遇,背靠姜蓁,普通的官员见了他们都要客客气气的,所以对研究院的官职,他们并不是很心动,面对秋月的邀请,他们拒绝得干脆利落。

  【工业区就是他们的一个桃花源,在这里面待久了,估计都不想去外头讨生活。】

  【这个‘桃花源’并不是真的与世隔绝,只是阿蓁手动帮他们隔绝了外人,等以后科技发展,那些制作工艺不需要再保密,这个‘桃花源’就没了。】

  【可那群大匠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贪图短暂的安逸,他们只会觉得自己追求的是长久的稳定。】

  【按照他们以前的思维,工业区的饭碗,确实是个铁饭碗。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几百上千年都没什么变化,可现在时代变了啊……】

  姜蓁弄这个研究院出来,也是想想让这些大匠们未来发展得更好。

  谁知道他们直接被作坊那边的钱迷住了双眼,根本就挪不动步子。

  “这事好解决。就算这群大匠不在作坊干活,但他们做出的贡献不是假的,作坊年底的分成,照样发给他们。而且他们在研究院做出的新成果,作坊里如果能用上,也少不了他们的钱。”

  在姜蓁眼里,这群匠人就是自己的造钱机,对他们,姜蓁非常的舍得。

  这么好的待遇,秋月是无法做主的,只能来询问姜蓁,如今从姜蓁这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她立刻就精神了起来。

  “有了王上这话,我再去找他们谈就方便多了。等我把这批人安排好,研究院就可以向外招人了。”

  【这群工匠离开蓝河县,来都邑上班,遇到的人可就杂了,需不需要让他们签个保密协议?】

  【你当这是星际时代呢,这是封建社会,阿蓁可是姜王。所有人都知道,和王权作对,不会有好下场,签保密协议没必要。】

  【我就是替这群工匠担心,怕他们不小心坑了阿蓁,又坑了自己。】

  【不会的,他们都是奴隶出身,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们心里都有数。而且能玩得懂技术的,都不是傻子。】

  在遇到姜蓁之前,哪怕是有技术的匠人,他们也是奴隶,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心态早就练出来了。如今他们一生的荣辱都系在姜蓁身上,更不敢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