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女场长 第60章

作者:洛水伽楠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两边的群众纷纷向他问好,锣鼓队敲得更用力了,咚咚锵,咚咚锵。

  随行的宣传干事兼内刊编辑小刘赶紧用相机拍下这有意义的一幕。

  杨君苏率领四分场全体职工上前迎接致辞,杨君苏做为主持人引导着纪书记走向奠基场,这时,乐声响起,鞭炮齐鸣,现场热闹非凡。

  纪书记面带笑容:“小杨啊,你费心了,今天的安排挺好,就是太麻烦了。”

  杨君苏说道:“我本来也想简单一些,可是下面的群众不答应啊。这些奏乐的打鼓的,都是群众自动自发组织的。”

  “哈哈,大家伙的积极性很高啊。”

  纪书记站在奠基石旁边,注视着下面的群众,拿起杨君苏准备好的话筒开始讲话:“各位同志,上午好。”

  下面传来一阵山呼海啸的问好声:“纪书记好。”

  纪书记心情颇好地接着讲话:“今天,我们胜利农场的第一批工人阶级集资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们胜利农场的大事……”

  他每说一段,大家就热烈鼓掌。

  纪书记致辞完毕,由宋要武和贺新华上前说明第一批房子的规划设计。

  他们发言完毕,按照计划好的流程,就可以挥动铁锹挖土了。

  谁知,纪书记今天太满意杨君苏的安排了,心情一好,就想给她一个表现的机会,于是笑着点名:“小杨,你也上来说两句。”

  杨君苏也就是微微一怔,很快便说道:“刚才纪书记的发言,我入脑入心,感慨万端,心中豪情万丈,我就绉了几句顺口溜。”

  纪书记十分感兴趣,点头示意她上来讲。

  杨君苏接过话筒,大大方方地走上前。

  杨利民激动得快得脑溢血了,他在台下比杨君苏本人还紧张,叶香云也跟他差不多。

  杨君苏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拿起话筒朗声说道:

  “‘祖国大地春光好,浩荡东风阵阵吹⑴。

  春雷一声震天响,红日照亮心窝窝。

  社会主义新事物,遍地发芽吐花蕾。

  层层农田泛绿波,荒山变成画中画。

  三山五岳披锦绣,五洲四海一片红。’”

  杨君苏的声音高亢响亮,感情充沛,话音一落,纪书记就大声叫好:“好!。”

  台下众人热烈鼓掌。杨利民把手都拍红了,一边拍还一边对旁边的同事说道:“我们君君这孩子从小就胆大,这么多人她也不怕。”

  大家:“……”

  叶香云紧张得心砰砰直跳,她靠在牛婶肩膀上,拍着胸口说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咋一点不害怕。”

  牛婶说:“你家君苏可真是个人才,你听这诗做得多好。”

  吴婶也说:“可不是嘛,比我家小敏强多了。”

  叶香云的心中涌起了一丝难以形容的快感和骄傲。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她从小被娘家打压,嫁到杨家后又连生了四个闺女,一直被人笑话。现在,她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她对君苏这个闺女的观感也好了一点。

  大家以为杨君苏赋诗一首就完事了,没想到人家还有个结尾:

  “晴朗的天,碧绿的田,欢笑的脸,竹笛尽情地吹,锣鼓使劲地擂。

  我们擂时代的鼓,扬跃进的响鞭。擎革命的大旗,开战斗的航帆。

  船靠篷篷靠风,社会主义靠群众,我们全体职工一起朝前冲。”

  掌声,如雷一般的掌声再次响了起来。

  贺新华老金老高他们这帮粗人,集体震惊傻眼。文化人要整活儿,那真是花样繁多,一般人比不了。他们只有佩服感叹罢了。

  胡东海和陆长安的眼睛也盯着杨君苏,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道:当初怎么就没把她招进来呢。

  杨利民更不用说了,嘴巴都咧到耳朵后边去了。

  叶香云的腰都不自觉地挺直了。

  杨君苏讲完话后,奠基仪式正式开始。纪书记拿起绑着红布的铁锹,象征性的挖了第一揪土,宣传干事小刘咔咔拍照。

  奠基仪式圆满结束,纪书记十分满意,他还亲切地跟杨君苏聊了几句,很体恤地问她工作上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杨君苏:“纪书记,在咱们农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就算偶尔有困难,领导同事们都会及时帮着解决。我现在没什么困难。”领导问这话那是工作需要,你可不能真说。

  纪书记笑着点头:“好好。”

  宣传干事小刘也过来采访了一下杨君苏,并提了几个问题。

  “杨同志,听说你能想到集资建房是受领袖思想影响?”

  杨君苏笃定地回答:“那可不。领袖思想和马列主义,常读常新。我们青年一代,要用里面的唯物论指导社会实践,用辩证法思索社会万象,读了这些书,我的思想从浅薄走向了深刻。”

  小刘暗想,他们读的是同一本书吗?

  小刘采访完杨君苏,回去写了一篇文章。他还写了一篇关于纪书记的,当然发表之前需要纪书记亲自审核一下。

  纪书记大致浏览一遍,不太满意。明明当天气氛高涨,情绪拉满,怎么写出来就那么平平无奇呢。小刘也表示很委屈,他以前就是这么写的。他一个内刊的编辑,十天半月出一期稿子,你不能拿记者的水准来要求他吧。

  他满腹委屈地去找已经退休的马师父请教,马师父一针见血地说道:“你写得着实平淡了,以前没问题是没有对比。现在有了对比,就不一样了。”

  小刘不解地问道:“我跟谁对比了?”

  马师父恨铁不成钢:“那个杨君苏啊,你看看她的发言,多会鼓舞人心。听着她的话能让人热血沸腾,再瞧瞧你写的让人昏昏欲睡。”

  小刘垮着脸:“那我怎么办?”

  “向她求援。”

  小刘摇头:“她抢了我的饭碗怎么办?”

  马师父叹息一声:“你这孩子眼界窄了,人家会瞧得上你这职位?人家现在是宋科长的得力干将,是纪书记眼前的红人儿。会想不开来当一个内刊编辑?”

  小刘一想也是,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刘就快就找上了门,找杨君苏约稿。

  作者有话说:

  ⑴⑵为引用,出处是几本六七十年诗歌中的,没记书名,只记了笔记,百度没查到。

第六十七章 去县里开会

  农场内刊没稿费, 让人家义务写稿,小刘也有些不好意思:“杨同志,要不我请你吃饭吧。”

  杨君苏摆手拒绝:“不用不用, 咱们都是无产阶级兄弟姐妹, 理应互相帮助。没事的, 我给你写。”

  杨君苏答应第二天交稿。

  小刘一脸惊喜:“不急的不急的。”

  杨君苏说到做到,第二天上午就交了两篇稿子上去,一篇是奠基仪式的感想总结, 一篇是对新场未来的畅想。

  小刘先审的稿,看罢, 他不得不承认, 人家杨同志就是有两把刷子。跟她一比,自己写的文章就是白开水, 平淡无味, 让人昏昏欲睡。人家杨同志写的,能让瞌睡的人突然精神。小刘揣摩了一会儿, 为什么同样的词句, 人家杨同志这么一组合就是那么带劲呢。就像是同样的五官,有的人就是能组合出让人惊叹的长相。

  小刘叹息一声,把稿子交给纪书记审查, 纪书记一看,眉头都舒展开了, 心情也畅快了。稿子就要这么写才有意思嘛。

  他大手一挥:两篇都发。

  三天后, 杨利民在农场内刊上看到了闺女的名字, 还是两次, 他激动得两眼呆滞。

  众人争相传阅, 纷纷恭喜杨利民。

  杨利民得意得尾巴都快翘起来了。

  旁边的耿忠气得脸都绿了。

  他到底没忍住, 酸气冲天地说道:“有什么可得意的,不过是上个农场小报而已,总共才多少人看,有本事让你闺女上县里市里的报纸啊,那样我才服你。”

  杨利民回击道:“有本事,你也让你儿子也上一次内刊呀。”

  耿忠冷笑道:“你闺女好又怎样,你到底还是没有儿子。”

  杨利民头一扬:“你有儿子又怎样,到底还是没出息。”

  大家兴致勃勃地围观,他们现在就靠这对冤家下饭了。

  杨利民还记着闺女连个皮包都没有的事,下了班,他火速去镇上的商店给杨君苏买了个黑皮包。

  杨君苏接过皮包高兴地说道:“爸,你对我真好,我以后开会就用这个包。”

  好消息还不止一个,《农垦报》报社的编辑有时也会关注各大农场的内刊,这天正好看到了胜利农场的新刊,他本来只是随便看看,很快,他就被上面的两篇文章吸引住了。

  这天,编辑打电话到内刊编辑室,要求转载文章。这可把小刘给激动坏了。人家肯转载你的文章,那是给你面子。

  他连声答应:“好的好的,没有问题。”

  《农垦报》不像农场内刊,人家是有稿费的。短篇稿子2块钱一篇,杨君苏挣了4块钱稿费。

  杨利民激动得非要把这四块钱给裱起来。

  杨君苏:“……”

  她说道:“钱是用来花的,裱起来干什么?我还想用它买件短袖呢,马上就是夏天了。”

  杨利民一咬牙一跺脚:“就裱起来,我给你10块钱,你去买衣裳。”

  杨君苏把稿费给了他,杨利民真的拿去裱了,连同这期《农垦报》一起裱起来贴在墙上。

  做完这一切,他又找别人借了一张《农垦报》,回到办公室当众狠狠地嘲讽了耿忠一番:“我闺女就是上了报纸,哎哟哟,这次你不服也不行了。”

  耿忠耷拉着眼皮,一言不发。

  杨利民大获全胜,神清气爽。

  自从上了一次《农垦报》后,杨君苏在农垦系统内部也算有了一点点名气。

  甚至,纪书记去县里开会时还带上了杨君苏。虽然,她只是个小跟班,也没有发言的机会,但至少是不一样的。

  这下,不仅杨利民激动,连杨君苏的爷爷杨富贵也激动了。那可是县里呀,难道说,那个牙尖嘴利气死人不偿命的孙女还真有官运?难道说,杨家祖坟上真的冒青烟了,还冒错烟了?

  他找杨利民来问,杨利民决定不再隐藏实力,得意洋洋地就把上次算命的事说了出来。

  杨富贵也惊住了,他愣了一会儿,埋怨道:“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早说?”

  杨利民说道:“你见了我不是数落就是骂的,我哪有机会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