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296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贺兰山迟疑了下这才说道:“不用。”

  已经别了千山万水,倒也没必要再有什么牵扯。

  即便有着最浓厚的血缘关系,那也没必要。

  南雁没再这件事上纠缠什么。

  “你有没有认识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南雁需要一些资料,委托四机部那边找人不见得能找到太合适的。

  但贺兰山就不一样了。

  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呢。

  “倒也有几位教授人很是不错,不过你要找到他们,可能需要人引荐。”

  “你父亲行吗?”

  赫尔曼·希克斯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甚至不需要露面,一封手书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不合适就算了。”

  南雁都觉得自己有点无耻,利用人的心思太明显了点。

  “没什么。”贺兰山笑了笑,“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好不容易出国一趟,自然要竭尽所能地达成目的。

  能被利用,也是那人的荣幸。

  总算还有点可利用价值。

  不止他要写信,便是贺红棉也随手写了一封,“真的有用吗?”

  “对男人来说,得不到的总是骚动。”

  日夜陪伴的觉得稀松平常,不懂得珍惜。

  失去了才会觉得好。

  有时候人就这样,他不是没收到过来自美国方面的信。

  他的导师格兰特教授好几次给他邮寄来一些书籍时,也会掺杂着对好友的一些念叨。

  哪怕贺兰山没回信,格兰特教授也会在下次寄东西过来时,旧话重提。

  他哪有那么多的废话?不过是顾全老友的面子,所以每次都被迫写那些罢了。

  既然他的父亲有亏欠之意,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呢?

  别浪费。

  贺红棉寻思着儿子这话,“那你这是一直在骚动?”

  贺兰山脸一绿,“说我做什么?”

  他抢过信,匆忙离开,不敢回应母亲的审视。

  贺红棉嗤笑一声,嘀咕道:“就你这胆量,哪来的勇气说他?”

  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

  南雁在这边做准备,当然也要跟美国那边约时间。

  美国硅谷方面回应倒是挺积极,考察学习的时间定在了七月中旬。

  原本只是芜湖这边无线电厂的考察行动,因为四机部的一个小会,又往代表团里塞了一些人,其他几个无线电厂的领导和研究员。

  这下子专机都要塞满了,倒是不枉费特意飞这一趟。

  南雁这边刚把事情安排好,天津那边来了电话。

  去天津谈彩电生产线的徐兴华遇到了点麻烦。

  那边倒是不介意把生产线转手给芜湖这边,但总不能白送吧。

  徐兴华被遛了好几圈之后,总算摸到了门道。

  “他们想着入股。”

  天津那边不打算搞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给你没问题。

  但又不甘心。

  就想着占有一部分股权。

  这样将来芜湖这边真要是赚了钱,天津也能分上一笔红利。

  “这要求不过分,答应就行了。”

  南雁还以为啥事呢,这并不是什么无理的要求。

  “另外,还想要一台数控机床设备。”

  南雁:“……”下次说话能一次性说完吗?

  无线电厂不生产数控机床,只是搞和数控机床有关的微型计算机罢了。

  “成,我会跟机械厂那边联系,还有别的要求吗?”

  “没了没了。”徐兴华松了口气,彩色电视机能不能赚钱他不清楚,但是数控机床可不便宜。

  天津这边也是狮子大开口,自己实在谈不下来,只能如实说。

  好在这似乎在领导的接受范围内。

  “他们要求的股权占比是多少?”

  老徐愣了下,“三分之一。”

  “太多了,我顶多给他们5%,你再去谈。”

  作者有话说:

  一更啦

第153章 美国之行

  徐兴华惊了, 从30%到5%,这是从夏天直接到了冬天好吗?

  “南雁同志,这……”

  “再去谈, 这是我的底线。老徐,生产线在那里放着也是浪费, 但是到了咱们无线电厂, 就能创收, 你记住这一点就行。”

  彩色电视机出现的早, 但却始终没能量产,原因在于国内的电视信号不支持。

  当初这条生产线也不是奔着生产去的。

  何况又在地震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再维修, 这也需要不少的投入。

  天津这边的电视机厂并不想要出这个钱, 他们目前还是专注于黑白电视的生产,充其量就是把黑白电视的生产线升级一下, 跟无线电厂这边谈条件要一条数控机床,提高生产效率。

  对方的心思南雁十分清楚。

  但徐兴华这些年来更多的是在科研上动脑子, 似乎还没想明白这事。

  南雁也不着急,让他慢慢去谈。

  总得给人机会成长,哪怕老徐同志的年龄当她爹都绰绰有余。

  徐兴华看着挂断的电话,寻思着南雁的那一番说辞。

  所以, 他该咋弄呢。

  再打电话,接电话的人就是余明城了。

  余主任乐呵呵地听徐兴华吐苦水, 可他哪有什么主意啊。

  “要不你问问供销部的同志?”

  供销部的没用, 他还不如去找外贸部的呢,起码这些……

  对哦, 外贸部的人跟外界打交道, 显然更擅长讨价还价。

  那么问题来了, 他好像不认识在外贸部工作的人。

  余明城倒是很热心,“省外贸的老刘和我还算熟悉,要不我把他电话给你,你跟他咨询咨询?”

  “成。”

  余明城找出老刘的电话,又补充道:“你也别怪高厂长,她最近忙着准备出国的事情,也是焦头烂额的。”

  “我知道。”

  徐兴华懂得老余说这话的意思,哪能不动脑子,如果事情都按照领导吩咐来办事,那他们来做这些,和寻找其他随便一个人来做这些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他们第三研究中心想要搞这条彩电生产线,那自己这个主任可不是得承担起责任来?

  其实这事也还有商谈的余地,只不过老徐同志不太懂这些话术。

  需要找人请教请教。

  这边余明城挂断电话,跟南雁汇报了这事。

  南雁笑了下,“你帮忙盯着点,要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辛苦你过去一趟。”

  办公室主任向来八面玲珑,处理这些事情比徐兴华这个研究室主任靠谱多了。

  余明城连忙应下。

  又是说了未来几天的工作安排后,余明城这才出去。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到现在为止只点燃了第一把。

  倒是没烧到厂子里。

  也不知道另外两把火什么时候来。

  余明城心里头也有些不安稳。

  虽然只有这么一把火,但雷霆手段也算见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