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277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年轻姑娘鼓足勇气上前,得到了一个温和的笑容,“这些都是最新的杂志,没有基础的话看起来的确费劲,你可以问问老板,找一些过去的从基础点的东西看。”

  邵楠楠连忙点头,“高……南雁同志你说得对。”

  对极了!

  南雁瞧着女孩子那赤诚的眼神,问了邵楠楠几句,大概知道了她的基础有多少,然后这才给她列了一个书单目录。

  “厂里的图书馆基本上都有,你回头去那边把这些书先看了,打好基础就可以来看这些了。”

  纸张上的字迹苍劲有力。

  邵楠楠由衷夸赞,“南雁姐你这字写的可真好,我爸总说我写字没力气,跟蜗牛爬似的。”

  她小心机的改了称呼,很是小心地等待着南雁的反应。

  “多练练就好了,我之前字也不好,就是练出来的。”

  没有纠正她的称呼!

  邵楠楠放下心来,“那我能跟你一块在这看书吗?”

  “书店这么大,谁都可以的。”

  邵楠楠连忙去找了本书来看,余光瞧到南雁垂首在那里看书翻译,她也认真起来。

  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可不能这么三心二意的。

  周末,陪同南雁去书店的人换成了邵楠楠。

  吴孝钢陪着孩子来书店看书时,瞧到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虽说年轻漂亮的女同志看着也挺赏心悦目的,但想起那去了美国还没回来音讯的孙厂长。

  这心里头总觉得有点缺。

  也不知道什么缺。

  五一国际劳动节后,化肥厂的新厂区建设已经全部结束,包括生产线调试。

  正式投产的第二天。

  吴孝钢拿着两个从美国那边寄过来的包裹。

  “这次不知道怎么是两个。”

  但还挺奇怪,两个寄件人他都不认识。

  都是外国人的名字。

  南雁倒是认识一个,之前她问贺兰山那个药是什么,然后打电话给褚怀良,让他帮忙弄点。

  其中一份是褚怀良寄来的。

  至于第二份,拆开看到一模一样的药片。

  南雁想了想,跟无线电厂那边打了个电话。

  仿佛一下子被人抓住了把柄,贺兰山的声音都有些局促,“我让朋友帮忙寄的。”

  “你能联系到美国?”

  “和首都那边打了个电话,拜托他们跟我朋友说。”

  南雁反应过来,贺兰山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曲线救国这个道理。

  “我收到了,谢谢。”

  “不客气,注意照顾好身体。”

  南雁的嗓子不是很好,平日里要多喝水,说话多了就容易疼。

  而且现在也不怎么能吃辣。

  一场重病虽然痊愈,但留给她的小毛病还挺多。

  不过,她已经足够幸运。

  挂断电话,南雁看着这十来瓶药片。

  还好一瓶也就一百粒,吃个三五年的不成问题。

  她把药收到抽屉里,又看到了那个丑萌的小鸭子。

  南雁戳了戳小鸭子的脑袋,笑着忙活起来。

  五月中旬,季长青拉着南雁下乡去视察。

  他们的蔬菜大棚进度稍微有些慢,不过在大鹅饲养基地,还有鱼塘虾塘倒是都热闹得很。

  就是如果这些大鹅不拧人,那将会更好不过。

  大鹅的生长周期稍微慢了点,不过吃好喝好的这些家禽,羽毛十分的漂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可真好看。”

  南雁正想附和,又听季长青感慨道:“这可都是钱啊。”

  南雁:“……”很有道理,无法反驳。

  鹅绒的价值比鸭绒更高,因为对鹅绒的需求,所以在饲养时,就不能学习法国鹅肝的饲养方法。

  人哪能既要又要呢。

  总得作出取舍。

  只不过这一批鹅还没出栏,不知道这鹅肝滋味如何。

  有鱼虾养着,兴许也不错?

  南雁原本想着,等这批大鹅出栏,说什么都要尝尝这鹅肝滋味如何。

  然而还没等到这天,她就接到了计委那边的通知,要她去一趟部里开会。

  这个通知来的颇是怪异,南雁有些拿捏不准。

  倒是办事处的人跟南雁套近乎,“可能是跟南雁同志你的工作有关。”

  工作。

  南雁在化肥厂的工作十分到位,不管是化肥厂一期工程的建设,还是二期工程的施工,这些都无可挑剔。

  生产经营更不用说。

  现在沧化的年产量翻了足足三倍,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这还不是巅峰。

  二期工程毕竟刚投产没多久,等到生产效率再提升,沧化的化肥产量还能再大幅度提升。

  不管是地委还是省里,对此都是以表彰为主。

  南雁想不通,自己工作还有哪里不到位。

  办事处的人也只是听了个风声,但具体的还说不好。

  没再多说什么,交代了下厂里的事情,南雁收拾往首都去。

  到了首都那边才知道,被喊到计委的只有自己,其他大化肥厂那边没动静。

  所以跟自己的工作有关?

  南雁总算反应过来,这是要对她进行工作调动?

  计委的一把手姓于,也是老革命了。

  在了解了沧化的情况后,于主任笑呵呵的问南雁,“南雁同志你觉得,要是你走了,谁能够代替你接任沧化的领导者?”

  果然是调岗的事情。

  南雁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化肥厂的几位副厂长,处理内部事情的时候还挺内行,但有私心。

  尽管去年沧城整顿风气,让这些人不敢再乱来。

  但不能保证他们日后会不会瞎折腾。

  “我听组织安排。”

  “组织想听听你的意见,大胆的说。”

  于主任目光和蔼,这让南雁稍有些迟疑,这才说道:“现在厂里的管理人员,我最看好的是任雪松,但是任副总还欠缺了点强硬。”

  作为厂里的一把手,不止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手腕也得硬。

  软硬兼施,这才是管理的真谛。

  任雪松,还不够强硬。

  于主任点了点头,“雪松同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同志,脾气温和了点,不过这在其位谋其政嘛,当了领导脾气说不定久强硬起来了呢。”

  这话好像也没毛病。

  不过于主任的这意思,他也看好任雪松吗?

  正想着,南雁又听到于主任问,“那对你自己的未来,南雁同志你有什么想法没?”

  “我听组织安排。”

  一模一样的回答让于主任笑着摇头,“元任跟我说你心大主意大,怎么这会儿倒是一口一个听组织安排,没自己的想法了?”

  南雁含蓄的笑了笑,“孙副部看我如子侄,总觉得我哪哪都好。”

  “话不能这么说,那是因为你的确哪哪都不错。”于主任很是大方的肯定,他作为计委的一把手,当然知道南雁过去这些年的工作。

  十分值得肯定。

  “听说你跟芜湖那边的无线电厂还挺熟悉?”

  这个听说让南雁心头紧张了一下,自然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听到这个。

  “是有工作上的往来。”

  于主任点头,“前段时间中央开会,几个常委对半导体产业还是很重视的,无线电厂那边责任重大呀。”

  国内的无线电厂其实有好几个,比如首都就有,还有专门的研究实验室。

  不过芜湖那个无疑是最特殊的,因为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而这些微型计算机,在去年秋今年春的广交会上,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