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121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看能不能再让刘四和给弄几个大点的仓库,放被子的仓库一定要做好防潮才行。

  这些可都是钱呢。

  南雁看到马书记,简单说了下广交会上的事情,又说起了省城之行,“……我们订单多,这就得要公社这边火力全开,辛苦赵主任这两天把人给找齐,马上来做鸭绒被,做多了不怕总归能卖出去,但不能少。”

  赵留真应了下来,但很快又想起了另一桩麻烦事,“可马上就要夏收,能不能往后推推?我想回头实在不行就两班倒。”

  “不行,做针线活本来就伤眼睛,晚上干这个怕不是早早都成了瞎子,咱们不能为了挣钱而饮鸩止渴,不顾惜大家的身体。”

  这话引得马书记点头,搞被服厂的初衷是给公社挣钱,带领社员们过好日子,可不是为了给公社弄一批瞎子。

  “可夏收……”

  “夏收的事情不会因为这百十来个工人耽误。”褚怀良知道赵主任担心什么,“这次我跟小高去省城,正好跟那边农机厂谈了下,就先做主张弄来了两台拖拉机和收割机。”

  四十多万的定金被花的只剩下了个零头。

  褚怀良觉得自己可真是大手笔,但花钱的感觉真的挺爽!

  “四台机器,总能赶上这百十个工人吧?”

  赵留真傻了眼。

  倒是马书记乐呵的拍大腿,“那一百个工人哪够用的?要不再找五十个,让她们去忙去。”

  有了收割机和拖拉机,别说一百个人,二百个人他都舍得给!

  作者有话说:

  南雁:褚厂长于红武公社发表重要讲话。掌声响起。

  褚怀良:我家总工坏得很,你真的是在夸我?

第59章 被指控假公济私

  收割机多好的东西啊。

  别说女人了, 换个壮劳力一天割一亩地的麦子也相当不错。

  而收割机呢,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

  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补上这些女同志的空缺,何况是两台!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事半功倍!

  有了这收割机拖拉机, 他们公社的夏收就轻松多了。

  平原地区没山没丘陵,大片的农田连在一起看不到头, 可不是最适合用收割机?

  马书记乐呵呵的, 谁不想要收割机呢?

  但价钱贵不说还少, 咬咬牙公社也不是买不起, 但问题在于压根买不到!

  这可不是自行车,凑够了工业券和钱怎么着都能买到一辆。

  僧多粥少没办法啊。

  但现在不怕了,他们有收割机了, 还有两台。

  天上掉馅饼都没这么好的事儿。

  赵留真也喜出望外, 她最担心的就是为了搞这个被服厂结果耽误生产,虽说做被服完全能覆盖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 但才吃了几个白馒头就开始不拿庄稼当回事了?

  更何况上面还有县里盯着,关系到庄稼的事情, 粮所、农业局都死命盯着呢,谁敢在这件事上糊弄?

  天大的麻烦就这么被解决了,赵留真高兴得很,但她很快就意识到另一件事。

  “这么多机器, 得不少钱吧?”

  公社拿得出这个钱?

  “收割机贵了点,不过也还行。”褚怀良拿出购买单据, 那是盖了农机厂公章的。

  “这是四台机器的钱, 当时我跟农机厂的厂长聊到这事,就自作主张了。”

  除了这购买单据, 还有就是剩下的一些定金, 以及在广州那边签的合同, 收据。

  四十万没了踪影,说不心疼是假的。

  但这还只是定金,要是全款的话那得多少啊。

  红武公社的妇女主任一贯胆大心思,这会儿却压根不敢想。

  褚怀良一笔笔的解释,“等到九月份秋季广交会,咱们公社可以派人跟县里的厂子一块过去,到时候应该还会有一些订单。”

  “好好好。”真要是安排人过去,得是机灵的能说会道的,跟外国人打交道是不是还得会外语?

  要不安排着偷偷学点英语什么的。

  赵留真心里头合计着这事,忽然间又想起了一桩事,“这定金咱们这就花掉是不是不太合适?”

  “没事的。”南雁知道赵留真担心什么,“咱们按时交付就行,如果对方要取消,那定金就是给咱们的赔偿款。”

  赵留真彻底松了口气。

  虽说四十万一口气就花掉挺可惜的,但收割机和拖拉机那都是公社的长久资产。

  今年用明年也能用的那种,还能让公社里的女人们有了一份工作,怎么看都是好事。

  马书记关心的事情更实际一些,“那收割机什么时候能过来呀。”

  “我跟小高先回来的,收割机比我们晚一趟车次。”

  从省城到陵县的列车是隔天发一次,所以后天就能到。

  到时候去火车站接站就行。

  他们过去都是接人,这次是去接机器,不太一样。

  不过收割机耗油,还得去弄些柴油才行。

  褚怀良已经想到了这事。

  “我回去后跟我姐打声招呼,回头让她给批个条子,到时候去炼油厂弄来柴油就是。”

  也不算多贵,但想要拿到这个条子需要麻烦。

  好在褚红艳能弄,即便她不给批,褚怀良也有别的办法。

  麻烦事一个个解决,等从公社大院出来已然是日近黄昏。

  褚怀良骑着自行车离开,南雁则是去鸭棚那边找刘焕金,刚巧姚知雪人也在,就跟着一块回了家。

  这些时日刘焕金也缓过劲来,没啥大不了的。

  充其量就是赚不了钱瞎折腾一通,当初把积蓄拿出来养鸭这事她都干过,现在也没什么好怕的。

  赵主任她们干劲十足,自己也不能拖后腿才是。

  细细说了最近在忙活的事情,算是交流了情报。

  “对了,小北最近可真是出息了。”

  公社让人做窗户总不能不给钱,高北辰做的很是认真,倒是真有这方面的天赋。

  “不管将来怎么样,有个手艺总归饿不死自己。”

  至于念书的事情,还不着急。

  亲姐姐都不着急,刘焕金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南雁刚出差回来,不能总说这些有的没的,刘焕金让她去早点休息。

  只不过晚上姚知雪还是拉着南雁细细说了起来。

  之前食品厂的罐头也去了广交会,签署了好些个大订单。

  都是香港那边下的订单。

  姚知雪有些奇怪,“香港人那么喜欢吃鸭肉罐头吗?”

  “不是香港人吃。”南雁倒是知道怎么回事,香港人的确不缺钱,但也不见得那么喜欢这些鸭肉罐头,其实鸭肉罐头是往越南那边去的。

  那里有不少美国大兵。

  打仗要花钱嘛,军火贩子最喜欢打仗,每每都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挣钱的也不止军火商,其他行当的生意人也挣钱。

  甚至连卖裹尸袋、骨灰盒的都可以赚上一票。

  从北美打到东南亚,自然不能指望跨越太平洋运送物资,供应物资的是日本。

  某种意义上,日本也正是借着两次战争的机会,通过给美国当供应商实现了二战战败后的经济复苏。

  当然真的经济腾飞则是举国之力的发展科技,比如半导体,但后来威胁到美国以至于签署了半导体协议那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了。

  从日本进货比从美国远洋运输方便,而香港则是更好的选择。

  靠着战争发财的生意人,可不在乎日本人被抢了生意什么心情,他们能挣钱就好。

  南雁暂时也是这么想的,虽然国内对北越也有支持帮助,甚至出了不少钱。

  不过并没有直接参战。

  就当把花出去的钱再赚回来吧。

  南雁自我安慰一句,食品厂不要这订单,就是白白便宜日本人。

  便宜谁也不能便宜日本人啊,那可是不共戴天的血仇。

  不过这事倒没必要跟姚知雪解释,南雁怕她觉得这是在跟国家政策过不去。

  “香港是中转站,往外出口的。”

  姚知雪对这事一知半解,也没再问。

  倒是对鸭绒采集有些想法,对陵县这十来个公社养鸭情况最清楚的人,如果姚知雪说第二没人敢认领这个第一名。

  与其一块堆到食品厂采绒,倒不如分批次来,先采绒再送到食品厂。

  她最近看杂志上说,并非鸭子养的时间越久鸭绒保暖度就更好,好像有个时间期限。

  “这样的话就把采绒的事情分给了下面的公社,主要是我看桂花说最近从食品厂那边拉来的鸭绒不算特别好,也不知道是不是跟鸭子养殖时间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