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 第157章

作者:冉珏儿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程涛陪着齐父下了会象棋就下楼来了, 虽然赢的时候是挺有成就感,但是实在比不上连输的挫败感。

  虽然齐父再三挽留,他还是走了。

  他其实不知道程红秋他们到底去了哪, 不过这附近就属篮球场这边最亮,他就过来碰碰运气,很快就看到了张文芳和程红秋。

  走近就听到她们谈论的内容,这俩姐姐看自家兄弟, 那是哪哪都好。

  作为其中一个当事人, 程涛还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的。

  不过,听他姐又把白面面条的事儿拿出来炫,他多少有些脸热。

  他不觉得这件事情值得炫耀,他对他姐好完全是应该的。但是他姐不这么认为, 反正程仓里现在就没有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他姐回娘家的时间到底有限, 就这都有这么强烈的宣传效果,就更不用说她所在的县城了。

  张文芳这个小老太太和村里大家的反应差不多, 待他姐说完,就是一阵猛夸。为了印证自己说的全都是发自肺腑, 她又开始追忆往昔,说他们那会儿别说白面,就是红薯干都管不了饱,然后才得出结论, 你弟弟是真不错。

  俩人你来我往, 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根本无暇顾及周围。

  程涛站了一会, 索性在他姐旁边找了个砖头坐下。

  现在张文芳已经开始传授训弟经验。

  “男孩长大, 你就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拿手捶, 拿脚踹喽,教训他的时候得找个没人的地方……”

  程涛:“……”

  这话一听,就知道小老太太这方面的经验不少。这些话也都出自肺腑,她自己曾经走过的瞎路,不想让新认识的小姐妹儿再走一趟。

  果然,程红秋连连点头,表示学到了。这趟来省城,她清楚的意识到涛子确实长大了,往后她是得跟阿姨还有大姐好好学学,得把兄弟当成大人来对待,不能总觉得他还小。

  “二姐,”程涛喊了一声,他并不介意姐姐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亲人之间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交往模式,现在看他姐跟张文芳同志这么认真的交流经验,他只觉得好笑。

  另外,他也不觉得他姐能做到。上辈子,程红秋同志到老看他不顺眼,还抬脚呢。

  “没看到我和阿姨说话呢,你先去找找小墩,别让他跟着齐主任闹乱子。”程红秋摆摆手,打发程涛赶紧走。你说她搁这儿跟人学习呢,他净跟着捣乱。

  程涛:“……”

  好吧。

  程涛只能转身去找他家崽儿。

  没有什么犹豫,程涛直接往最热闹的方向走去。程小墩喜欢凑热闹,这边打篮球打的热火朝天,周围还时不时传来叫好声,这种情况他家崽儿咋可能错过?

  果然,没走几步,程涛就看到了坐在齐和昌的肩膀上的崽子。齐和昌个高,程小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混在人群中特别明显。

  崽子看上去非常高兴,时不时学着身边人鼓掌叫好,程涛敢肯定他都不知道周围人在干啥,纯属就是爱凑热闹。

  程涛没有凑进去,而是找了个能看见崽儿情况的长凳坐了下来。

  要说齐和昌看上去那么冷,竟然能让程小墩坐在他脖子上,也是没想到。

  程涛都觉得诧异,其他人就更这么觉得了。

  曹进路和蔡晓玲刚来,离老远就看到他昌哥把一个孩子举到自己脖颈上坐着。曹进路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人了,跟蔡晓玲再三确认才终于确定,那确确实实是的他昌哥。

  “那是程同志家的孩子吧,怎么和昌哥凑到一块了?”蔡晓玲疑惑。

  “就是涛子哥家的小墩,”曹进路一眼就认出了程小墩,“涛子哥呢,怎么是昌哥照顾孩子?”

  曹进路往周围找找,就看到了坐在长条凳上的程涛。似乎察觉到有人看自己,程涛抬头朝他这边看过来,还笑着打招呼。

  曹进路拉着蔡小玲跑到程涛身边,“涛子哥,你也来看球?”

  程涛摇头,“我来找人的。”奈何一个和新认识的老姐们儿说的高兴,一个跟新认识的叔叔打的火热,他哪都插不进去,只能在这儿干等着。

  “我瞅见小墩和昌哥在一块儿,”曹进路说道。

  “嗯,我们被张阿姨邀请家去吃饭,晚饭后我陪着伯父下象棋,齐主任领着孩子出来逛逛。”程涛简单解释道。

  曹进路和蔡晓玲对视一眼,下班到现在才不到俩小时,昌哥就不是他们认识的昌哥了。

  刚给他们开会,昌哥提出死要求,工会必须在三天内上交三篇文章。

  要说凡是进能进工会的工人都上过学,并且还有点小能力,但要说做文章还必须做得快,质量又不错,那可真就是为难他们。不过,齐和昌这里没有半分讨价还价的可能,只要他发布通知,大家就得全力以赴去完成。

  这次倒也不能怨齐和昌严格,谁叫最后选中的是他们自家工厂的工人。他们相比其他工厂更了解情况,也更容易接近杨三叔,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要是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后交上去的文章质量还比不上其他厂,那可真就是说不过去了。

  大家都以为齐和昌这几天得加班的,这是齐和昌工作的常态,更不用说现在时间这么紧急。省纺织厂内,大家都服齐和昌,为什么?就是因为每一个任务,他都全力以赴,从来从来不懈怠。

  没想到转眼,他昌哥竟然跑去照顾小孩儿了。倒也不是说不行,就是和以往习惯完全不同。

  曹进路一时半会想不出个所以然,索性不想,他眼神一闪,坐在程涛身边,笑嘻嘻的问道,“涛子哥,关于杨三叔这篇文章你准备怎么入手啊?”

  文章?

  对了,他还得写篇文章。

  程涛突然醒悟。齐和昌说写得好有奖励,奖励还是几个工厂联合颁发,像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几家工厂加起来光工人都有数十万人,这奖励肯定很丰厚吧?

  他倒也没觉得自己必然拿到奖励,但是人得有梦想不是。

  “怎么入手?”程涛琢磨了一下,然后说:“首先当然要从当事人入手,我准备明天抽空去采访三叔。”

  “这样啊,”曹进路若有所思。

  “那涛子哥,你准备选什么主题?”曹进路又问道。

  程涛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笑着看向曹进路,“小曹同志,过分了啊,你打探的可是机密!”

  曹进路就只是好奇,自然而然就问出来了,反应过来他才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涛子哥,我不是那意思。我这不是觉得你的文章能被报社看中,肯定有过人之处,想跟你取取经吗?”

  程涛失笑,“玩笑呢,怎么还当真了?主题我还没来得及想,另外——”

  “我也是半路出家,能力不足以能指导别人写作。跟我取经,你还不如多看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没准能学到更多。”程涛真诚给出建议。

  “嗯嗯。”这话曹进路听着耳熟,峰哥之前好像也是这样说的。

  “其实,会议上发布的那份资料不完全是我自己准备的,杨三叔的家人,就是他儿子杨建峰出了不少力气。”曹进路靠着椅背,坦白道。

  如果让他自己去搜集资料,整理文件,别说是半下午,就是再给他两天,他也做不出那么详尽的资料,尤其里面还掺杂着家人的想法和杨三叔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这些程涛之前就想到了,此事听曹进路坦白,一点儿都不觉得惊讶。有些事情你靠打听,靠着自己观察,可以得到一些结论,但有些细节的地方就只有真正的亲人才知道。

  曹进路整理出来的那份材料,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杨三叔出事之后,家里人的选择和想法,但却处处透露出悲。

  这个“悲”理解为悲壮更贴切。

  父亲失去一只手,救了人,也救了机器,到头来却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待遇。也不是说看大门就比其他工作低贱,相反,以杨三叔现在的情况也就只能做类似简单的工作,但是家里人会伤心啊!

  尤其,现在厂里竟然还有人跟厂委提议要把杨三叔撤下来,理由是影响工厂面貌。

  简直滑稽!

  别说杨三叔的家人,就是程涛听到这个消息都紧皱眉头。

  “那看来他对大家选他父亲作为工人代表,很满意。”应该是满意的吧,因为这就意味着父亲的经历会被更多人知道,家里人倒不是希望父亲因此得到什么荣誉,单纯少些质疑的声音也好。

  “你说峰哥啊?峰哥现在是省城日报社的编辑,涛子哥,你那篇文章就是他选中的。回头要是有机会我介绍你们认识,你好好谢谢他。”

  能刊登在省城日报的文章,质量都不错。不过投稿多了去了,就算文章质量不错却不能保证就能刊登,峰哥这也算是慧眼识英雄,曹进路是觉得涛子哥和峰哥能交个朋友。

  “哦,那是得好好谢谢。”

  程涛脑中盘算着接下来几天的日程表。三天后发表完文章,医院那边的检查结果差不多也就出来了。他下午没有班,去省城医院正合适。

  就在这时候,齐和昌驮着程小墩走了过来。

  往他们身后看,大家已经开始散场了。

  在篮球场打球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精力好,无处释放就来玩玩。像上了年岁的,上一整天班,回家后恨不得直接瘫倒在炕上,哪还有精力出来跑动?

  “爸爸,我来哒。”程小墩担心自己摔了,抱着齐和昌的脑袋。瞧见程涛,他拍了拍齐和昌的耳朵,“昌叔叔,昌叔叔,你快放我下来,快放我下来,我找爸爸了。”

  齐和昌配合他蹲下,程小墩直接从他背上滑了下来。

  程小墩哒哒哒跑到程涛跟前,他很有礼貌,先跟曹进路和蔡晓玲问好,“曹叔叔,蔡阿姨好,”

  “你也好,”蔡晓玲没想到程小墩竟然还记得她姓蔡。

  程小墩点点头,开始往他爸身上爬,凑到他爸耳朵边,小声说道:“爸爸,我想尿尿。”

  程小墩年纪小,但是对于亲疏远近的把控可是杠杠的,什么事情该找爸爸和姑姑,什么事情能找外人,他心里门儿清。像上厕所这样隐秘的事情,他就得小小声告诉爸爸,要不然别人肯定要笑话他的。

  “嗯,”程涛抱着崽子站起身,和大家提出了告辞。

  “时候已经不早了,我带孩子回去休息。”他着重感谢齐和昌,“齐主任,今天谢谢你了,小墩他玩的很高兴,”

  齐和昌轻轻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程小墩着急,示意他爸赶快。

  程涛不敢再耽搁,抱着崽儿直冲厕所。完事从厕所里出来,程小墩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

  程涛一边抱着他,一边给他刷牙、擦脸擦手,然后给他塞进被窝。

  被窝暖呼呼的,刚才程涛用玻璃瓶暖过,这样孩子能睡的更舒服。为了防止烫着孩子或者玻璃瓶掉地上摔碎,程小墩进被窝后,他就把玻璃瓶拿了出来,随手摆在旁边的茶几上。

  这时候外面传来动静,程涛打开门,是程红秋回来了。

  “小墩睡了?”程红秋压低声音。

  “嗯。”程涛应声,然后笑着看向程红秋,“姐,你和张阿姨还挺合得来。”

  “有啥合得来合不来的,就是多聊了几句。”程红秋摆摆手。

  “对了,我听说你这两天要写文章,这可不是小事。这样,明天小墩就交给我,我和张阿姨领着他去逛集市。”

  现在也是有集市的,大都是周边大队拿农副产品来城里,换成粮票或者其他的物件,严格来说还属于以物易物的范畴。

  也就是说上边知道且默许存在。

  程涛沉默,刚还说合不来呢,这刚散场就约好明天要去干啥了。

  “出去还带孩子方便不?不然还是我看着他。”

  “你当你姐我是专门凑热闹去的,集市就在纺织厂后门,家属院好些人结伴去,再安全不过了。”接着,程红秋又压低声音,“听说附近工厂会来处理瑕疵品,虽然要钱要票,却要比百货大楼便宜很多,我去瞅瞅,如果合算我也买点。”

  这个倒是有可能,周围纺织厂、鞋厂都是大工厂,订单多有几件瑕疵品再正常不过。这些产品除了内部发福利,也只能脱销出去,反正收钱收票,只要能回本,对工厂来说都是件好事,上面自然也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不过,像这种事情,大家一般都不会随意外传。毕竟,虽然合情却不合法。

  “好,我知道了。”

  然后,第二天早饭后,程涛就见他姐拿绳把他崽儿捆在了胸前。

  程小墩伸伸胳膊,踢踢短腿,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他感受非常新奇。

  程涛哭笑不得,这倒让他想起以前,每次上街,程红秋都会在他手腕上栓根绳,另一端连在自己手腕上。他那时候已经挺大了,跟得上大人的脚步,程小墩现在走路脚下没根,大人一使劲儿,可能就把他拉趴地上,这样固定在胸前确实是个不错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