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355章

作者:蒿里茫茫 标签: 女强 励志人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老人冷哼了一声,“他去岁与曹操决战,胜负已分,董承又大肆劫掠,而今兖州生民十不存一,刘备若有此心,如何攻不破曹操?”

  他的声音里带着斩钉截铁的威严,似乎不容置喙,于是儿子的脸色立刻就白了。

  “父亲!”杨修委屈极了,“父亲既然这样不喜欢刘备,为何还要我出使徐州呢!”

  这个须发半白,葛衣素巾的老人忽然很不屑地瞥了他一眼。

  “我不曾这样说。”

  “那父亲是……”

  “我只是轻轻地质疑几句,”杨彪说道,“你便如此失态了。”

  竹帘外的蝉使劲地叫了起来。

  杨修悄悄地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

  杨彪看着自己这个聪明秀雅的独生子,总感觉心里交织着两种很复杂的情绪,想夸他聪明,别人的情绪他一眼就能看破,又想骂他这样轻浮,一点事都压不住。

  但他的确还年轻,杨彪对自己这样说道,只要跟了一个性情宽仁的好主君,慢慢历练,他总能成熟的。

  “其实这件事想要查清楚是谁所为,”老人笑道,“你试一试便知了。”

  杨修肃然,“如何试?”

  “那些听了消息的人,如何行事了?”

  杨修想了一会儿,忽然恍然大悟。

  六月里,黄河的水渐渐涨了起来,带着几近凶狠的气势,咆哮着,奔腾着,似乎随时想要离开河道,将惊涛骇浪卷向碧绿的田野,吞噬掉这片难得平静的土地。

  东郡太守臧洪每年到了这时候,总会离开郡治濮阳,去黄河边上巡视一番,看一看河水是不是涨得太高了,河堤需不需要加固,偶尔还会请那些对气象历法比较懂行的名士和巫师来看一看,某一段河道有没有危险,当地官员需不需要将附近高地先收拾出来,以备百姓躲避洪水。

  他今年也是这样四处巡视的,但与往年不同,他所看到的不仅有眼前在田里汗流浃背除草浇水的百姓,还有远处连绵不绝的浓烟。

  “那是朝歌啊,”农人停下了锄头,将破草帽抬高些,“出什么事了?”

  “你不知吗?听说整个河内郡都出事了!有人逃过来啦!”

  “那咱们可得警醒些!回去我得告诉妇人一声,家里的粮食且收好了!”

  的确是要收好的,因为逐渐有流民来了。

  那些流民衣衫褴褛,裸露着双脚,仓惶而痛苦地逃到了东郡的地界上,他们与以往那些雒阳和长安的百姓不同,他们还没有麻木,没有习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因此他们会走一步,回一下头,看一眼已经辛苦耕种了数月,还差一个多月就可以收割的麦田。

  他们甚至看着看着,就会忽然跪在地上,向祖宗坟茔的方向用力地磕头,泣不成声。

  无论男女老幼,他们都在一路走,一路哭。

  “有没有好心的贵人,”他们这样哭着问路边的商贾,田里的农人,“有没有好心的将军,他们能不能帮帮忙,救救我们,帮我们赶走那些溃兵啊?”

  “我们都是好百姓,”他们的嗓子都要哭哑了,“我们的田里还有麦子啊!就快熟了!”

  没人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臧洪自己也不能。

  他已经写了数封文书给袁公,想要出兵河内,帮吕布和眭固平乱,解救百姓于水火。

  但过了许久,许攸才替袁公回信给他,说袁公最近身体欠佳,这事还要再商讨一下,才能给他一个回复。

  比起当初听闻董承攻破兖州时,袁绍派人连夜飞马传书,要他出兵协助曹操的效率,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臧洪因此明晰了主公的态度和立场,只下令各县官吏,尽心尽力去安置那些百姓,再不提出兵的事。

  荀谌就是在此时来到东郡的。

  荀谌与臧洪并不算至交好友,但他每次去兖州,或是从兖州返回时,总会特地登门拜访。

  荀氏子似乎都有这样的本事,远看似乎端正疏离,自有和而不亵的风度,接近时又觉得和蔼可亲,相逢倾盖便可语终日,甚相亲。

  因此这次荀谌出使青徐后,又特地绕了一圈从东郡返回冀州的路线也令臧洪感到十分高兴,他很乐意和这位士人喝喝酒,聊聊天,诉诉苦。

  如果荀谌的嘴巴不那么严,能将他的牢骚带去邺城就更好了。

  婢女悄悄走过来,斟满了主君手中的酒杯,臧洪目光一错不错地注视着微微泛着乳白色的酒液注入酒盏,于是荀谌也趁这个时机,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儿臧洪。

  “子源公似是憔悴了。”

  “忧心天子,食不能下咽,夜不能安寝,故而憔悴。”

  青年轻轻地点了点头,“子源公是担心河内兵乱?”

  “我是担心主公。”

  荀谌脸上的笑容淡去了。

  他这一路出使,似乎冷不丁就能遇到一个让他笑不出来的人。

  臧洪身材魁梧,又有美须髯,性情豪爽大度,一见便令人生出结交之心。

  熟悉之后,更觉得臧洪不仅有雄气壮节,是个豪杰义士,而且臧洪接人待物,言谈举止又都处处为旁人着想。

  ……与陆廉那种“我陆悬鱼今天就是存心要让你破防”的聊天风格迥然不同。

  但他是真心让荀谌感到担忧,因此笑不出来的人。

  臧洪是个坦诚而直率的人,他心里觉得有这样的一个道理,或是忠君也好,或是爱民也罢,或者就是不能背叛朋友,反正他觉得这道理是对的,那他就移山填海,也要这么去做,九死而不悔。

  ……这位东郡太守某种意义上,和陆廉还有点像。

  但他们的主公却一点也不像。

  “最迟不过今冬,雒阳恐将粮尽,生民嗷嗷,入陷水火,”臧洪问道,“主公为何不许我送粮进京?”

  荀谌笑了笑,正准备寻一个温和的理由来说服他时,臧洪忽然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主公……”这个大汉痛苦而纠结地望着来客,“还是汉臣吗?”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荀谌当然也可以用一些委婉而模糊的话语来哄骗这位太守,他很擅长此道。

  但他忽然觉得,说什么都没有意义。

  因为臧洪并非莽夫,有些事,“行”比“言”更加直白。

  “你知道张杨是怎么死的吗?”荀谌最后用另一个问题回答了这个问题。

  臧洪拿起手中的酒盏,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地洒在案前的地面上。

  他的目光直直地看着那些酒液流淌在木板上,再顺着缝隙渐渐消弭,只留下清淡的水痕。

  他的态度也很明了了。

  “子源公不该作此想,”荀谌不得不更直白地劝他一句,“更不该如他一般行事。”

  “友若,你自出仕以来,”臧洪问道,“认不认识哪一个……行事无愧于天地的丈夫?”

  荀谌忽然愣了。

  他自然是认识那样一个人的,虽然不在冀州,但他要是想,也可以时不时找理由去登门拜访。

  只是……终究不是同路。

  他的警告,臧洪已经全部都听懂了。

  因此接下来的酒宴里,臧洪一杯接一杯,以酒消愁,很快便喝醉了,倒在了席子上。

  有草虫在庭院里轻轻地鸣叫,偶尔也有鸮鸟展翅飞过。

  除此之外,天地间似乎都静极了,再没人将目光投向这位苦恼的主人,连带他的客人也被忽略掉了。

  于是这位客人用胳膊支了头颅,靠在凭几上,将怀里的半个金饼取了出来,盯着看了一会儿。

  青州最近没有这样的问题。

  汉朝,六月,农家,正常应该是什么状态?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pao 二声)羔,斗酒自劳。

  简单说就是进了伏天,大家都要吃点羊肉。大户人家可以多吃,吃到痛风发作,小户人家没钱自己吃一头羊,但这时候经常是宗族兄弟一大家子,但凡能吃上饭,怎么也要凑钱杀头羊,先祭祀祖宗,然后大家开吃。

  因此田间地头上只要有炊烟,或多或少就能闻到一点羊肉味儿,可以说是对小羊羔们而言非常不友好的一个月了。

  在这个时节出来巡视是有点辛苦的,毕竟天气炎热,太阳那样灼人。

  但也不是没有犒劳,每每遇到庄户里有人家在做羊肉吃,香味浓些,她就会去敲门,跟着蹭一点。

  ……她是给钱的。

  ……但是小孩子还是很不欢迎她抢走了羊肉,这东西难得过节吃一回!

  ……于是见了她就哭,最后导致尴尬的父母还要抓娃子过来,打几下屁股。

  ……话说同心现在都不那么频繁地打阿草了!

  后来陆悬鱼就尽量改变自己的行动风格了,不和小孩子抢羊肉,转而去寻那些里吏们一起吃饭,考虑到其中有些是出差的,没有族里的羊肉吃,陆悬鱼就自己买好羊肉去找他们。

  其中有几个女吏最擅烹羊,见将军拎着羊肉来了,立刻就能手法利落地把羊肉切好用各种调料腌上,再将炭火吹旺,将羊肉烤得外焦里嫩,滋滋流油,咬一口唇齿留香。

  吃羊肉的时候可以聊一点乡间的家长里短,以及她们自己的家长里短。

  “有时觉得就像做梦似的,”有个当过士人家婢女,因此特别会烤羊肉的女吏笑道,“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前是怎么样?”她问道,“现在又怎么样呢?”

  这个问题可以得出很多的回答,浅显些的比如翁姑和丈夫不敢再打她了,或者有的干脆和离了——但是汉朝官府看单身女人很不爽,还会继续催婚,这还是有点烦——总之是能过上好日子了,深邃些的比如以前没读过那么多书,不知道圣人的道理,现在想起来觉得以前的自己白活了,很是羞愧云云。

  至于能吃饱饭还是次要的,乡里的农人见到她们,刚开始很不适应,现在也都恭恭敬敬,待她们如男性里吏一般客气,这也是值得说一说的。

  她们为此很是尽心尽力,行事加倍谨慎小心,得到的风评也相当不错。

  “不过,使君们不会举荐我们。”

  那个女吏声音很清脆,一面在翻弄那些羊肉,一面这样说道。

  其他几个女吏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有点迷惑于同伴在说些什么。

  陆悬鱼愣了一会儿。

  “你们现在毕竟还比不过那些世家子,”她笑了笑,“剧城的学宫我可是去过的,里面不少满腹经纶的名士啊。”

  那个年轻的女吏抬起头,大眼睛很认真地望着她,“那要是,下吏们也有满腹经纶,也能写出经学文章呢?”

  ……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