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54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在奏疏里,尹知府可谓是慷慨激昂,把这些个州府都臭骂了一顿,骂他们是大明的蛀虫,无时无刻都在吸百姓的血,建议立刻处决。

  这尹知府为了自己保命,屁股觉得是非常正的。

  崇祯大笔一挥:全部抄家,斩立决!

  皇帝的御令刚出去,便有从京师到西安的奏疏送来,正是吏部尚书王永光写的。

  王永光在奏疏中阐明皇帝在陕西随意杀官员朝廷带来了诸多弊端,不但对陕西的灾情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动摇陕西的根基。

  崇祯扫了一眼,就把这奏疏扔到火堆里了。

  什么狗屁给朝廷带来了诸多弊端?

  分明就是朕杀了他们的人!

  还有什么动摇陕西的根基,分明就是委派官员没有征求你吏部的同意!

  不满归不满,不过崇祯从来不会和自己委派的大臣把关系搞僵硬,毕竟以后还是需要人家给自己卖命的。

  于是崇祯给他回写道:爱卿说得对。

  五个字,写完就没了,陕西该怎么样怎么样。

  面子朕给你了,里子你别想要,那是朕的。

  五月中旬,各个州府的知府就被押送到了西安城。

  崇祯没有见他们,只是在行刑名单上全部打了对勾,意思就是:去砍吧!

  崇祯元年,五月十六日,陕西省,九大知府在西安城人头落地。

  处决文书下发整个陕西省,几乎每一个驿站都能听到“某某知府斩立决、抄家,天子御令赈灾,不得有误,否则斩立决”这样的声音。

  一时间,陕西省一潭死水的官场被狠狠震了几下。

  消息传回京师,朝堂震惊。

  皇帝在陕西搞大清洗,这简直就是超出了所有大臣的认知。

  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和成祖,就没有人敢这么玩!

  一时间,奏疏如同暴风雨一样从京师往西安送。

  尤其是吏部,按照大明的规矩,任命官员,那都得吏部盖章的。

  现在皇帝这么玩倒好,直接越过了吏部,先让人上任,然后再让吏部盖章,这章不就只剩下形式主义了吗!

  王永光胡子都气直了,他已经预感到皇帝一定把他的奏疏给撕了。

  结果下午就接到了皇帝的回信,上面写得五个大字:爱卿说得对。

  王永光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皇帝,你这就过分了啊,一边说臣说得对,一边就开始马不停蹄磨刀子杀人。

  对于皇帝这种行为,大臣们只能用笔墨还发泄自己的不满,毕竟皇帝在西安,连面都见不到,这特么的真实操蛋啊!

  却说崇祯在陕西搞大清洗的事情,很快就传出去了,一时间,中原和荆湖之地为之震动。

  正在洛阳办案的魏忠贤听说皇帝在陕西杀得是人头滚滚,心思一转,立刻给皇帝写信。

  写什么信?

  难道魏忠贤也和朝臣们一样的观点?

  或者说陕西有不少被杀的知府都给他魏公公修过宗祠,他魏公公不是那么无情无义的人?

  都不是!

  东厂提督魏忠贤趁机弹劾了洛阳都转运使吕维祺在运输灾粮的时候,密谋私吞,高价卖给河南商人,谋取私利。

  吕维琪是谁?

  前吏部主事,东林党人,之前得罪了魏忠贤,被罢免了。

  福王被抄家,崇祯问王永光和孙承宗,洛阳都转运使关系重大,该由谁担任,于是王永光就推荐了自己这个老下属。

  于是吕维琪就去洛阳上任了。

  上任做什么?

  负责把福王府所有的粮食分批运到陕西。

  这件事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

  得知魏公公奏疏弹劾自己,吕维琪立刻也写了一封奏疏。

  什么奏疏?

  不是喊冤。

  而是揭发!

  揭发什么?

  揭发魏忠贤在洛阳私吞福王良田。

  结果崇祯一看收到了两份奏疏都是双方在扯皮,立刻猜到这事得小心处理了。

  不然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的争执。

  眼下陕西的官员们都换了一波,第一批灾粮也都在有条不紊下沉下去。

  关键的第二批灾粮也在筹备,福王府的粮食算是第二纵队里的,必须要在半个月之后运过来的,不然就晚了。

  而显然现在魏忠贤是想借着自己彻查私吞灾粮的态度,来给自己捞一个功劳。

  先暂且不提吕维琪是否真的干了这事,至少洛阳的粮食,有一部分已经进入陕西了,这一点崇祯是看到下面的汇报了的。

  若是换做历史上的崇祯,必然会借此开始查案。

  但此一时彼一时,为政者必须懂得大开大合,有些事得彻查,但有些事,得压着。

  哪些事该彻查,例如粮食下沉不下去,这问题就非常严重。

  哪些问题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例如吕维琪这事,吕维琪给的结果,崇祯是满意的,这就已经打了大分。

  满意的结果都出来了,这比朝廷上那些每天只会喊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键盘侠们要好很多了。

  先压着。

  于是,崇祯把两人的奏疏都压下来了。

  这样,也没有将两人的争论扩大化,否则很可能引起朝堂新一轮的双方斗争。

第65章 平息

  崇祯不得不感慨,魏忠贤可真是没有消停过。

  这事被崇祯强压下来,倒是没有延伸到北京城,若是让朝中那些爱嚼舌头爱抬杠的大臣们知道了,估计这陕西赈灾的风向都会偏了。

  大概在五月二十日的时候,一个好消息:宋应星的红薯种子来了!

  崇祯立刻让尹伸组织安排老百姓,就在之前秦王的田里开始种植。

  虽然不知道这红薯为何物,但既然是皇帝强烈要求的,尹伸也不敢有任何意见,立刻就把消息传达下去。

  组织咸阳县的老百姓开始大片大片种植红薯。

  不仅组织人,他自己也亲自下去看。

  崇祯也是,这事非常重要。

  陕西的灾害绝对不是今年过去了就完事了,西北的灾情会越来越严重。

  总不能一直从其他地方调粮食。

  古时候不同于21世纪,古时候没有那么发达的道路系统,没有那么强大的运输系统,运输一次粮食已经很难了。

  所以说,要解决陕西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自给自足,让老百姓自己动起来。

  等把红薯的种子都种下去后,崇祯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陕西各州府的官员都是新官上任,接下来要推行各种事情,难度肯定会小很多。

  毕竟新官上任最重要的是出成绩,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把灾情稳住就是最大的成绩。

  既然西安府都在种红薯,皇帝也说有效,各个州府听闻消息后便争先恐后开始找尹伸要红薯种子。

  红薯种子都种下去了,那就等着长出红薯来了。

  另外,红薯叶也是能吃的。

  总之,这种作物,又耐旱,又饱腹。

  红薯至少还要两个月才有收获,而且这批量也只能缓解一部分的灾情。

  倒是宋应星那边准备的够充分,很快第二批种子又来了。

  崇祯给了他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他整出这么多种子来了。

  一时间,连崇祯对他都佩服不已。

  还好有宋应星啊!

  红薯还没有长出来,灾情还没有彻底缓解,但崇祯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洪承畴在七日前进入山西剿匪,把王自用和高迎祥那批农民军打得哭爹喊娘的。

  接到洪承畴的捷报,崇祯不由得感慨:这史书也的确没有骗人,洪承畴确实有本事,那么烂的卫兵被他带过去,都能把高迎祥他们打得满地找牙。

  听说现在那边躲在山西的大山里,硬是没有敢出来。

  这事态很快发展到这个地步。

  于是接下来,就该崇祯出马了。

  既然洪承畴把坏人都当绝了,总要有人来当好人了吧。

  朕就来当这个好人好了!

  六月初二,崇祯在西安府发了一道御令。

  什么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