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海归女富豪 第74章

作者:TJ追梦人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明女士,您说。”王副市长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明璃徐徐地说:“首先,购买地皮的费用我肯定得以美元的形式支付,毕竟即使您想要人民币,我这边也完全没能力提供这么多。”

  说到最后,她还俏皮地开了个玩笑。

  王副市长笑意更浓:“那当然再欢迎不过。”

  他们最缺的不就是外汇吗,美元可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外币,价值非常高。

  “但外汇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明璃适时地停顿,露出了一个稍显为难的微笑。

  王副市长心领神会地接道:“您放心,我们之间的合作必然是本着公平真诚的原则,汇率这方面肯定不是官方汇率,而是市场价格。”

  “谢谢王副市长,我自然是信任您和深城政府的,只是有些细节需要在合作开始便一一明确。”

  明璃补充说:“为了方便美元的支付和兑换,我是打算在深城开办几家琉璃银行,主要负责的就是这方面的业务,您觉得如何?”

  私人银行?

  当下国内对私人银行开办的限制还比较多,但是明璃的琉璃银行性质非常特殊。

  这可是拥有着庞大美元储备的外商银行。

  基本上不对国内开放储蓄业务,侧重的方向为外币的兑换和外汇投资。

  一旦琉璃银行在深城落地,之后的投资事宜可不就是顺风顺水,一直头疼的外汇麻烦也解决了一大块。

  “如果中途遇到什么问题,明女士可以联系华秘书,也可以直接联系我。”王副市长承诺。

  这就是同意走后门了。

  毕竟私人银行开办的手续繁琐复杂,如果没有人脉关系,可能几年也没办法落实。

  双方都具有合作的诚意,洽谈过程十分顺利。

  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最终,明璃从那二十多块地皮中挑中了十几块,大约占整体的三分之二。

  她必须在最开始便给深城这边的政府留下印象,她并不是照单全收,是有原则的择优挑选。

  虽然本着一腔诚意与政府合作,但她同时还是一名商人,并不接受敷衍和糊弄。

  这十几块地皮中,明璃又挑选了六块作为第一批购物广场的基地。

  琉璃商场的经营许可证已经在申请中,与此同时,琉璃房地产公司也完成了初始的注册流程。

  虽然具体的人员还没有找齐,但是基本的骨架已经建立起来了。

  只等顾首长那边的退伍军人以及在本地的招工活动,往骨架中填充血肉。

  八十年代,深城的房地产刚刚处于萌芽时期,这里有无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空间广阔可为。

  琉璃房地产公司刚刚建立,接到的第一份大单子便是几大购物广场的建筑和装修。

  这就像是左手倒右手一样,但却有着极大的意义。

  而之后的发展方向,明璃也早已心中有数。

  作为首批和深城政府达成合作的外商之一,她怎么能不好好利用这难得的优势,在房地产公司初建之时便确立起无以匹敌的优势?

  明璃不急不慢地搁下了筷子,面上的笑容温和而淡然。

  “这么算来,明女士在深城进行大规模招工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王副市长哈哈大笑,举杯敬了明璃一杯。

  只有给更多的人提供赚钱的机会,深城这摊子经济才能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

  政府大力鼓励招商引资,一方面是眼馋外汇,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希望能借鉴他们成功的经商经验。

  有了他们做榜样开辟出道路,更多的华国人才能从中得到启示。

  积极向他们学习,创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明璃配合地举杯,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

  “这还得要王市长您多多费心支持,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与政府的合作,任何一个公司也离不开政府的庇佑。”

  “自然自然!”王副市长痛快地答应:“我们一定会为琉璃提供足够优惠的政策,以展示我们的诚意。”

  第一个典型竖起来了,才有更多处于观望态度的外商愿意选择进入国内投资。

  再说,这是上面的大领导都点头同意的事,在细节方面给予明璃方便,王副市长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心虚。

  “明女士,不知道琉璃商场的货源方面,你是怎么打算的?”王副市长问。

  明璃早便有了打算,坦然地回答说:

  “为了支持华国的发展,性价比合适的商品肯定是优先选择在国内采购。”

  “不过,剩下的恐怕还是得要从港城等地运输过来,关税政策这边……”

  王副市长肯定地接道:“明女士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量提供最优惠的关税政策。”

  减免是不可能的,但作为吃螃蟹的第一个,优惠力度肯定不会小,这也正是明璃希望达成的目标。

  这点小事,对于掌管经济的王副市长来说,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他完全拥有这个权利。

  “感谢王市长的大力帮助,我先在这里替琉璃商场谢过您!”

  明璃含笑起身,执着茶杯也敬了王副市长一杯。

  王副市长起身饮了杯中白酒,砸吧着嘴巴笑道:“明女士客气了,合作双赢嘛。”

  大致聊了些琉璃商场开办的宏观事宜,明璃又说起了琉璃房地产公司的事儿。

  “王副市长您也知道,我刚回华国没多久,深城就更是第一次来,对很多事情都是一抹黑。”

  “但是建筑施工队想要建起来,必要的施工器械是不能少的,像是卡车、挖掘机、升降机之类,光是六个琉璃商场的施工工地所需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不知道王副市长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推荐,能否在中间帮忙牵一牵线,只要质量好、数量足够,价格方面稍微贵一些我都可以接受。”

  明璃坐了下来,神色真诚地开口。

  这倒是没错,对于深城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家外商合资房地产公司,王副市长还是很看重的。

  他在记忆里扒拉了一会,还真寻到了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

  “明女士,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深城光明坦克军工厂?”王副市长斟酌着问。

  明璃:“???坦克军工厂?”

  不是,直属于军队的造坦克的军工厂,能看得上她这几个房产公司的器械单子?

  看出明璃的疑惑,王副市长不由失笑,解释道:“明女士您有所不知。”

  “深城光明坦克军工厂虽然现在还属于军队麾下,但上面已经收到了转地方的计划,现在也正处于转型的过程中。”

  “最迟明后年,光明军工厂的领导权就得从军队中央转向地方,所以现在他们还是非常想做出一些成就,为后面的转型积累经济和政治成本。”

  因为十分欣赏明璃的思想和举措,所以王副市长并没有向明璃隐瞒相关情况,而是十分坦诚地详细介绍了深城光明坦克军工厂的目前处境。

  听他介绍完,明璃恍然,记?????忆宫殿中的一部分相关记忆被点亮了。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因为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础国策,军队也勒紧了裤腰带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诸多军工厂的转型便是这一政策导致的结果之一。

  毕竟,八十年代,国内已经逐渐和平。

  开始铆足干劲搞生产、搞发展,不再像之前一样,不计一切代价地投入资金搞军队建设。

  军队的预算有限,下发的生产订单也有限,实在是养不起遍地开花的各大军工厂。

  于是,诸多建立在地方的军工厂,尤其是三线军工厂,纷纷迎来了转型。

  领导权从中央军部移交到了地方政府,名字也从“XXX军工厂”改成了“XXX城工厂”。

  只是,没有了军部资金和订单的大力支持,受困于原本保守老旧的思想、政策和管理策略。

  许多的军工厂都在这一进程中转型失败,折戟沉沙,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

  像后来非常有名的,“造坦克的去卖收音机”、“造飞机的去卖电风扇”,已经是军工厂转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了。

  心中百转千回,事实上不过是一刹那的时间。

  明璃沉吟了片刻便很快回神:“坦克军工厂那边会同意吗?”

  “这个我暂且没办法打包票。”王副市长摇头,又笑问:“不过明女士这批订单应该会全部选择美元支付?”

  “当然。”明璃回答得很肯定。

  “那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毕竟光明坦克军工厂那边也在为创收外汇的事儿烦恼。”

  王副市长摆了摆手:“也是巧了,我在那边还有好几个老伙计,如果明女士有时间,过几天我们可以一同去光明那边参观参观。”

  “那自然再好不过,感谢王市长,麻烦您费心了。”明璃举杯再敬,神色真诚。

  她本来并未想到这一方面,但等王副市长提及,她瞬间便确认了和光明坦克军工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决定。

  哪怕这笔建筑施工器械的订单并没有商议成功,至少也要和军工厂那边保持友好的关系。

  最好能有一定的利益合作,这才是最牢固的联系。

  明璃看重的,是光明坦克军工厂庞大的军事储备力量。

  没错,更确切的说,是军工厂的武器和人员战斗实力。

  如果明璃没有记错的话,如今的军工厂,民兵编制应该还没有被打散。

  厂内应该有着诸多身强力壮、久经训练的年轻民兵,是一股让旁人不敢小觑的、拥有着强大战斗实力和军事威慑力的一支队伍。

  八零年还没有开始严打,军工厂和私人的枪-炮武器也还没有被强制性收缴上交,说不准光明坦克军工厂里还有不少的枪-支弹药。

  这对于当下的明璃来说,是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的人脉。

  正规军队不可能随意插手地方,公安警方难以提供第一时间的保护,更不可能轻易因为私人关系徇私。

  但是光明坦克军工厂的民兵队,一旦建立了互相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不会吝啬在一些必要的急需场合伸出“援助之手”,这十分的合乎情理。

  明璃本只是下一步闲棋,为琉璃集团在国内的发展多争取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