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97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汝林地处西南,那边湿热,菜辣的多,宴几堂的菜什么口味都有。

  顾湘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顿能吃两碗饭。

  陆锦瑶看她吃的香,自己也能多用些。

  两人等着上菜,先是凉菜,有顾湘珺爱吃的双皮奶、糯米糕。

  还有酸爽开胃的凉拌菜、卤牛肉。

  最后端上来的是两个大汤碗。

  闻着就有一股浓郁的骨汤香气,一看,是馄饨。顾湘珺试着把头往下探了探,这碗比她脸都大啊。

  旁边还有小碟子,是油辣子和酸萝卜丝,想吃辣的和酸的就往里放好了。

  顾湘珺能吃辣,她先尝尝到底有多辣,然后一股脑儿全倒进去了,连着酸萝卜丝也是。

  陆锦瑶道:“你倒是能吃辣。”

  “我们那儿的辣椒比这个辣的多,嫂子要想吃辣的,我写信让那边寄一点过来。”顾湘珺冲陆锦瑶笑笑,又道,“那才是又香又辣,可好吃了呢。”

  陆锦瑶心道,各地的吃食各不相同,连带着这些小东西也各有各的风味。

  像滇南的菌菇……若以后想开吃食铺子,光做的好吃还不够,真的让人去御朝各地去寻好吃的食材,味道上才能更胜一筹。

  这样就算有人想模仿,那也模仿不来。

  而食材、方子这些都是铺子的机密,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的。

  顾湘珺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什么好吃,想给陆锦瑶带一份,辣椒也不是多金贵的东西,从汝林寄过来,还没有路上花的银子多。

  她见陆锦瑶动筷子了,也夹了一个,汤烫,顾湘珺吃的很小心,但第一口只咬下一层馄饨皮。

  和以前吃过的馄饨不太一样,味道不一样。

  再尝尝肉馅,整只馄饨都鲜美的只让人想立马大快朵颐

  就是太烫了。

  从小教导的礼仪没有说能一边吃一边吹的,只能慢慢等着馄饨放凉。顾湘珺吃了一口酸萝卜丝,然后拢了拢耳边的头发,冲陆锦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才一鼓作气咬了半个。

  真烫,可也是真鲜。

  可里面的蘑菇丁裹在猪肉里,吃着有种艮艮的感觉,形状也好看,外面的皮晶莹剔透,透过皮看的内陷儿又大又满。

  看的人都舍不得吃了。

  顾湘珺尝第二个,是鱼肉的,但是外皮裹着并没有腥味。

  顾湘珺眼睛带着亮光,“四嫂,这个馄饨真的比我以前吃的馄饨都好吃!”

  陆锦瑶也觉得好吃,从馄饨皮看里面的馅儿颜色各不相同,好像连馄饨皮都有细微的差别。

  街头卖的肉馅儿馄饨六文钱一碗,里面的馅儿也是各大饱满,但完全及不上这个。

  陆锦瑶道:“这个馄饨皮是什么做的,怎么和以前吃的不太一样。”

  顾湘珺捧着脸,道:“只有肉做的才能这么美味吧。”

  陆锦瑶忍俊不禁,“你呀,光想吃肉了。”

  陆锦瑶吩咐伺候的白薇,“这馄饨给正院送一份去,今日中午侯爷是不是没回来?”

  白薇点了点头,“是没回来。”

  陆锦瑶道:“直接送生的吧,多拿些。”

  到了正院,想分给谁就分给谁。

  这一碗馄饨吃的人浑身上下都舒坦,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还有几天便是立秋,陆锦瑶感觉现在天气就慢慢凉快下来了,不用冰,穿着夏衣正合适。

  立秋之后得换秋衣了,赶上庄子秋收,也得派人去盯着。往年都过去小住几日,但顾见舟不在,她肚子大了,受不住颠簸,今年就不过去了。

  陆锦瑶打算铺子开业之后就回平阳侯府,姜棠怀兮去盯着庄子,她带白薇和月云回娘家。

  高嬷嬷跟着一同回去,剩下的丫鬟有两个跟着怀兮她们去庄子,其余人就留在宴几堂。

  八月初五新铺子开业,陆锦瑶并没有露脸,而是约了几位玩的好的,去二楼玩竹牌打麻将。

  连郑氏都来了,为的就是给陆锦瑶拉生意。

  这玩法新奇,铺子里吃的喝的也新奇。

  有人爱喝乌龙茶,这儿就有两种,白桃乌龙和葡萄乌龙,不仅有茶的清新还有桃子葡萄的香甜味,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点心样数也多了,有人习惯吃五香居的,但也有人慢慢习惯锦棠居了。

  论绵软细腻,五香居任何一点心都比不过锦棠居的奶油,还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开了三个月就开了第一家分店,是在盛京算站得住脚了。

  而且,除了芋泥糕和红薯糕,其他的点心没人能做得出来,而这两样锦棠居卖的很便宜,况且味道更胜一筹,何必去别处买。

  新铺子开业,陆锦瑶在铺子里坐了一天,跟着打麻将打牌。

  一开始是陪着楚晗玉安阳她们玩,后来劲儿上来了走都不想走。

  幸好姜棠有先见之明,有专门给按肩膀的丫鬟。

  安阳头一回见这种牌,比叶子牌好玩,还有麻将,最开始没上手的时候光闹笑话了,后来才觉得好玩。

  “陆姐姐,这个你还有多的吗,匀我一副成不成?”安阳不缺银子,也不怕欠人情。

  陆锦瑶让白薇拿了一副,安阳问多少钱,陆锦瑶道:“这个还真不值多少钱,我给你拿两副,若是觉着好玩帮忙引荐给别人。”

  一副竹牌的成本也就十几文钱,用的还是侯府的木匠师傅。

  陆锦瑶打算一副卖半钱银子,利润能有六成。

  陆锦瑶:“麻将是难做了些……”

  安阳道:“这个倒是不急,来这儿也能玩。放心好了,这个既然能卖,买的人定然多的。”

  她也是看竹牌是用竹子做的,才问陆锦瑶能不能卖。锦棠居的麻将是玉石的,光看着就花了不少功夫,和陆锦瑶关系再好安阳也不会问她要麻将上的花样自己找人做。

  安阳下楼的时候看了看四周,装潢很好看,清新雅致,和其他铺子不同的是铺子里很多花花草草,看着就舒心。

  安阳多看了几眼,状似地不经意提起,“姜棠今儿不在吗。”

  陆锦瑶淡笑道:“马上就秋收了,我让她去庄子盯着了。”

  陆锦瑶有两个陪嫁的庄子,嫁过来之后敬茶的见面礼也有一个庄子。成亲两年陆锦瑶还置办了一个小的,有钱她不会存到银庄,多是买田买地。

  安阳点了点头,“是要秋收了。”

  秋收是御朝头等大事,不仅百姓重视,朝廷也重视。

  除了滇南,其他地方都是风调雨顺,盛京五六月份虽然雨少,但七月份时不时就来场雨,想来今年收成不错。

  陆锦瑶的庄子在盛京城郊,这阵子整个侯府都忙,因为正赶上秋收。

  到中秋前后,差不多就能忙完。

  姜棠早上坐马车去的庄子,收拾了几身衣服,带了几两银子。同行的是静墨,陆锦瑶怕她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让静墨也来了。

  到这里主要是盯着秋收,顾见舟是进士出身,陆锦瑶的庄子并不用上税,给农户一部分佣金就成。

  这一片都是庄子,一望无际金色的农田,远远能看见几间小屋子,姜棠上午来的,快中午才到。

  她问静墨:“这边都是谁的庄子?”

  静墨道:“应该是咱们侯府其他几位爷的,这个庄子是四爷和大娘子成亲时侯爷和夫人给的,我听白薇说,府上庄子都在这一片。”

  地界宽,有河流和湖泊,自家人好说话,也省着因为处在上下流去别的庄子借水。

  姜棠点了点头,路过隔壁庄子,她看见院子里一闪而过个人影,好像是春台。

  若那是顾见山的庄子,春台在这儿也不奇怪。

第59章 当丫鬟的第五十九天

  姜棠看了一眼, 就迅速把车帘放下了。

  不管顾见山来没来,跟她关系不大,她过来是办正事的。

  她和静墨两人以前都没来过庄子, 但知道庄子占地多少亩,里面有几多少农户, 按照往年和御朝的亩产,能估算出今年的收成。

  自然是高于亩产的好。

  总共六十八亩七分地, 农户十六家,一家四口到十二口人不等。管事那家的姓刘,一家八口人。

  御朝土地小麦亩产二百多斤, 水稻亩产将近三百斤,南方略高, 北方及西北略低些。陆锦瑶庄子的农户是一亩地分三成粮食,收成越好分的越多,当然, 家里十几口的有五六个壮劳力, 种的地也比四口人家里要多得多。

  庄子里的农户都是府上的下人。

  别看永宁侯府伺候的丫鬟下人多,但是还有一些不识字、样貌普通的, 只能种地来养家糊口。

  犯了错的下人, 也是打发到庄子。

  只不过这种人来庄子后,基本活不了多长时间。

  到了庄子,姜棠和静墨从马车上下来,和盛京完全不同,这里人烟稀少, 目之所及都是田地。

  庄子上九成地种的是麦子和水稻, 剩下的一分为二, 一半种菜另一半牲畜。

  还有个小池塘, 里面有鱼虾,也供旱年储水供水用。

  除了送到侯府的,自己也能养点补贴家用。

  庄子里的农户给两人准备好了房间,两人里住一间屋子。

  还张罗了一桌子菜,也是希望姜棠静墨能在陆锦瑶面前多说好话。

  “今年收成不错,大娘子大可放心,前两天开始秋收的,收了的粮食晒在前头的院子,晒干之后能称重。”刘管事把该干的事和两人说了,“除此之外河里的鱼虾都肥了,也能吃,姑娘们想吃什么就跟我说,别的没有,但是庄稼地里和山里的东西多的是。秋收事忙,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姜棠和静墨不用做农活,只需盯着他们干活,要是有蛀虫敢中饱私囊的,先记下,回去告诉陆锦瑶再作处置。

  陆锦瑶叮嘱过,实在过分别吱声,到时再派人过来惩治,不过分的由他们去就成了。

  盛京地处御朝东南方,土地富饶,历年来收成都不错。

  农户们也会做假,毕竟谁都想多得一些粮食。对他们来说,孩子多,能下地干活的少,吃饱饭都是难事。

  但也不敢太过乱来,像亩产二百多却只斤报一百斤,这种是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