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58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这样锦棠居就有五样吃食了,并不算少。

  平日,陆锦瑶肯定留半日,看生意如何,等稳妥了再回去。

  今儿她把事情交代清楚就离开了,生意有掌柜照看,她留在这儿又不能帮忙,反而心乱。

  姜棠和箐湘就一同跟着回了永宁侯府。

  中午,姜棠和赵大娘一起做了中午饭,顾见舟回来,又恢复了六菜一汤。

  顾见舟连着在家里吃了两日饭,看着终于好了些,去一趟滇南是瘦了,但陆锦瑶有信心让他胖回来。顾见舟吃的也多,每天中午都不会剩饭剩菜,什么红烧肉炖肘子烤鸡烤鸭,他都爱吃。

  有时,陆锦瑶吃不完的饭顾见舟也会全部吃完。

  这两天顾见舟胃口都不错,唯独今天,看着菜迟迟没有动筷子。

  陆锦瑶给他夹了一只干虾,“快吃呀。”

  顾见舟早上去了翰林院,临近中午才回来。他把放在翰林院的书籍都拿了回来,零零散散的东西加起来也有一筐。

  他以后不用再去翰林院了。

  顾见舟伸手按住陆锦瑶的手腕,“阿瑶,我有话想说。”

  陆锦瑶把筷子放下,另一只手覆在顾见舟手背上,“你说吧,是调任的事吧,可说了去哪儿?是去户部还是哪里,圣上让你跟着去治水……”

  顾见舟从来都不说废话,早上既然问了,那就是已经定下了,只是上头还没下旨而已。

  朝廷的事陆锦瑶不会多问,对她来说顾见舟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不想说问了也是支吾着说不上来。

  就是觉得可惜,回来不过三天而已。

  又要走了。

  顾见舟久久没说话。

  他坐到陆锦瑶旁边,一直拉着她的手。

  “阿瑶,圣上调我去了工部,命工部尚书前往滇南治水,我同去。”

  户部主管赈灾,工部主管屯田水利,顾见舟原以为他会去户部,但顾见水在户部任职,他们兄弟俩不可能都进户部。

  工部对他来说正合适。

  圣上派工部去滇南整修水利,五到九月份是汛期,五六月份是主汛期,顾见舟至少要待到九月份。

  而修建水利,要等明年五月份汛期到了,才知修建的效果如何。

  陆锦瑶是一月份的产期,顾见舟都不知能不能看见孩子出生。

  他现在根本不敢说,说他何时才能回来,心里牵挂越多,越舍不得。

  盛京有他的爹娘,有陆锦瑶,有孩子。

  他无法想象当初顾见山那般年纪就离开家中,去战场上厮杀……

  陆锦瑶点了点头,“那没几天了,这回要在滇南常住吧,不能像上回一样了,得多收拾些东西。先吃饭吧,不是明儿走吧,不是明儿就不急。”

  顾见舟鼻子发酸,“我……”

  陆锦瑶目光温柔,“你什么你,早上不是都说清楚了吗,我是你娘子,你是我夫君,这种事不都是商量着来吗。”

  姜棠都知道,为国为民之事不求回报,那样的方子说给就给了,她不至于连这点都看不透。

  她该学姜棠的,姜棠身上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品质,大方无畏,少计较。

  顾见舟:“大后天走。”

  陆锦瑶:“好了,吃饭吧。”

  顾见舟其实想说,让陆锦瑶和他一起去滇南,但是滇南他也去过了,没有盛京繁华,涝灾过后,处处荒凉。

  陆锦瑶和他去就是受苦,况且,还有孩子。

  再有,爹娘都在盛京,他们夫妻二人不可能都去滇南,铺子庄子也都在这边,陆锦瑶走不开。

  他尽量早些回来。

  吃过中午饭,顾见舟就去工部应卯了。

  陆锦瑶没睡午觉,先去了正院,她把顾见舟调到工部的事说了,“历来也没有人在翰林院待两年就去工部的。”

  顾见水熬了四年,又去湘城待了两年,才得以去户部,官职尚且不如顾见舟。

  郑氏大喜,“那真是菩萨保佑菩萨保佑,还好月初去了普陀寺。”

  郑氏都不知说什么好了,“这大喜的事,咱们一家人合该好好聚一聚。”

  两个儿子升职,都出息,郑氏哪儿能不高兴。顾见海虽是庶子,那自小也是她教导的,要一碗水端平,那就一同庆贺。

  其实顾见水也该庆贺一番,但他做的事太不着调,一看见他郑氏就想起那个月娘,一想起月娘就想起吴小娘,心里能高兴得起来吗。

  陆锦瑶:“还是母亲考虑的周到,那明儿聚一聚吧,上头下了调令,工部尚书奉旨去滇南治水,四爷同去,大后天出发。”

  郑氏看着陆锦瑶,笑容僵在脸上,“什么,你再说一遍……”

  陆锦瑶挑着要紧的话重复了一遍,最后道:“圣上这是看重四爷。”

  郑氏捂住胸口,为人父母,不仅希望孩子能为国效力,更希望子孙可以承欢膝下。顾见山去西北是不可为而为之,她一共生了三个孩子,难道只能留一个在身边。

  陆锦瑶道:“四爷去滇南,媳妇留在家中照顾您和公爹。等滇南那边好了,四爷就回来了。”

  陆锦瑶为顾见舟离开做了很多思想建设,没想到的是,最接受不了的竟然是郑氏。

  郑氏又病了。

  来势汹汹。

  陆锦瑶回宴几堂不过一个时辰,南香就来传话,说夫人烧了起来,昏在床上人事不知。

  府医看过,说是急火攻心郁结于心,至于哪来的火,他也说不上来。

  各院的大娘子都来了正院,屋外围着一群人。

  韩氏质问陆锦瑶:“你都和母亲说了什么,好好的人怎么突然就病了。”

  陆锦瑶道:“四爷要去滇南治水,说完这事母亲便让我回去,然后南香就过来了。”

  韩氏不解道:“四弟在翰林院,怎么能去治水。”

  治水一向是工部管,顾见舟一个翰林修撰,不去编书,治什么水!

  出了这等事,陆锦瑶更不能瞒着了,“四爷被调去了工部。”

  韩氏也差点急火攻心,她张张嘴,指着贴身丫鬟思瑕道:“再去外面请个大夫,怎么就急火攻心了,这父亲回来了我怎么交代。”

  陆锦瑶:“已经请了大夫了。”

  她又不是大夫,怎么知道为何突然就急火攻心了,但韩氏说的不错,好端端的人突然就病了,永宁侯回来的确无法交代。

  就是顾见舟那边,她也没法交代。

  这当口病了,就是他们宴几堂的过错。

  后日顾见舟还要去滇南,陆锦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韩氏:“现在也不是归责的时候,多请几个大夫。让小厮给父亲那边传个话,这事闹的……你先回去,别在这边过了病气。”

  若是陆锦瑶再出什么事,那还成她这个当嫂子的不是了。

  陆锦瑶没动,云氏小声劝道:“你有身孕,当以孩子为重,母亲这边有我们呢。”

  陆锦瑶在心里叹了口气,“我让姜棠过来,母亲一病,怕是胃口不好,姜棠在这边我好放心些。”

  云氏安抚地拍了拍陆锦瑶的胳膊,“一有什么消息,我就让人往宴几堂传话。”

  事发突然,若不是郑氏是上一届的宅斗高手,姜棠甚至怀疑有人暗自下药。

  姜棠赶忙去了正院,丫鬟们都忧心忡忡。

  李大娘和孙大娘跟着姜棠清点了小厨房剩的东西,“开春的时候就是这么病的,突然就病倒了,用不下饭,人瘦了一大圈。”

  她们两个也急,在小厨房干活,管的就是主子们的吃食。

  吃不下饭就是她们的过错。

  说起来也是有钱闲的,夫人整日什么都不干,不吹风不淋雨,好端端坐着都能生病。看她们,什么活都干,反而好好的,没病没灾的。

  但这话俩人只敢心里想想,私下说说,对着姜棠都不敢说,更不敢把心里想的显现在脸上。

  姜棠道:“病着的人嘴里苦,就煮点白粥吧,弄两个咸鸭蛋,再来一叠干虾皮,别的就不必弄了。炖点热汤,蒸点馒头,夫人不吃饭,侯爷回来还是要用的。”

  都说是因为陆锦瑶去了正院,和郑氏说顾见舟要走了,这才病的,姜棠倒觉得不仅仅因为顾见舟。

  姜棠突然就想起顾见山了,小说中对他的着墨不多,不是在西北,就是在军营。

  幼时参军,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

  且不是离开了就一定能回来,顾见山兴许回不来,郑氏根本不知道下次相见是久别重逢,还是天人永隔。

  姜棠在心里叹了口气,也许也是闲出病来的。

  现在韩氏管家,陆锦瑶从中协助。陆锦瑶有多能干姜棠又不是不知道,郑氏不就无事可做了,人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

  姜棠刚来的时候夜里睡不好,总梦见哪天被赶到庄子里去,后来忙起来就好了。直到顾见水带着月娘回来她也没做过那样的梦。

  傍晚,郑氏醒了一回,姜棠端着粥进去,南香想伺候郑氏喝粥,郑氏挥挥手,翻了个身,给众人留了一个后背。

  南香看了姜棠一眼,面露为难。

  这会儿永宁侯他们还没回来,除了陆锦瑶,其他几房的大娘子都在。

  韩氏端过碗,“母亲,先喝点粥垫垫吧。”

  郑氏气若游丝道:“我不饿,拿走。”

  韩氏坐在床边,“这是现熬的粥,闻着可香了,您尝尝。”

  郑氏依旧不动。

  许氏和云氏立在一旁,像两块木头,韩氏使了个眼色,这俩人齐齐摇了摇头。

  以往侍疾也是丫鬟伺候,根本不用她们做什么,她们哪里会伺候人。

  韩氏又把碗放了回去,“都出去吧,一群人挤在这儿闷得慌。”

  中午用过饭,兴许现在不饿。

  姜棠跟着出去,到门口,她道:“大娘子,要不让奴婢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