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55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徐将军点了点头,“这是你家里人弄出来的?”

  他是听说永宁侯府立了功。

  顾见山盘腿坐下,“家里厨子琢磨出来的,上回那个锅巴也是,将军不是尝过。不过那个是米做的,咱们军营哪儿有那么多的米,还是红薯芋头好。”

  徐桢南笑了一下,他笑起来透着一股憨厚劲儿。

  “不错。”

  他拍了拍顾见山的肩膀,又重复了一遍,“不错。”

  他是穷苦出身,不知道被人伺候是什么滋味。在他眼里,世家公子都细皮嫩肉,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便是有永宁侯这样的爹也是如此。

  看定北侯的儿子,接不下他一拳。

  顾见山不错。

  顾见山把方子和干粮留下,回到了自己的营帐里。

  他的营帐,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一张床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几本兵书,柜子里有衣裳被子。

  跟着运粮车送来的还有两封家书,一封郑氏写的,一封他三哥写的。

  郑氏写的信同往常一样,说了家中一切都好,又问他好不好,上头的话顾见山都能背下来。

  以前顾见海并未给他写过信,信里写什么顾见山也能猜出来。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做饼干的始末,为何这么久才送到。

  最后顾见海一连几个惭愧——厨子已答谢,五弟请放心。

  多此一举,答不答谢,他才不在意。

  顾见山妥帖把信折好,然后点火烧掉。

  火光映着他的脸,信很快被火苗舔舐了个干净。

  顾见山拍了拍手,来龙去脉他知道就行,其他人就没有必要了。

  盛京的雨一连下了三天,雨停那日,天边云彩退散开,一早看见一片耀眼的彩霞。

  没有云彩的地方天色极蓝,仿佛真的被水洗过。

  永宁侯府的小厮从街上快跑回来,进了门房猛喘了几口气,立马就去找管事了。

  “魏管事,我们三爷说……赈灾大臣们在城外五十里,马上就能到盛京……”

  管事听他说完,匆匆忙忙去了正院,等丫鬟通禀之后,立刻和郑氏说:“夫人,三爷传话回来,说滇南赈灾大臣们已经到了盛京城五十里外的地方了。”

  郑氏:“当真?!”

  管事道:“小的不敢说假话。”

  郑氏挥手让管事下去,有条不紊地吩咐道:“南雪,你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四娘子。南香,你去大厨房,吩咐准备午膳,让孙大娘李大娘过去帮忙。”

  这才早晨,到中午人肯定能回来。

  郑氏这些日子担惊受怕,顾见舟是她亲子,怎能不担心。

  永宁侯都不知道的消息顾见海都能打听到,看来在军营吃得开。

  南香南雪应了是,一人朝着宴几堂的方向,一人去了小厨房。

  顾见舟五月下旬去的滇南,现在已经六月初十,去了二十天,总算回来了。

  除去路上的时间,在滇南待的时间有半个月。

  陆锦瑶听到消息时正坐着看书,她缓了一会儿,把书合上,这才扶着露竹的手慢慢站起来。

  “那我这边收拾一下,一会儿就去正院。月云,你送南雪姑娘出门。”陆锦瑶把书放好,去梳妆台前换了一支钗子,想了想又把衣服换了。

  二十天不见,心里岂止是思念。

  她对着镜子,怎么看都不觉得满意,转头问露竹,“我这一身如何?有没有哪里不妥当的地方?”

  露竹道:“大娘子哪里都妥当,只怕四爷回来见了您,高兴地昏过去。”

  “胡说。”

  陆锦瑶一高兴差点给忘了,顾见舟回来第一顿饭必然要在正院吃,现在正院只有一个大厨,“你让赵大娘去正院帮忙,姜棠留下。”

  不能总让姜棠去,机会都是给的,赵大娘在宴几堂小厨房待了两年,她也是极满意的。

  陆锦瑶对着镜子看了又看,她突然想起上个月这天顾见水回来,从湘城带回来一个外室和一个孩子。

  纵使相信顾见舟不会办出来这种事,但还是怕,“露竹和姜棠跟我去正院吧,怀兮看着院子。”

  反正姜棠在她身边,她安心。

  兴许是因为喜欢看漂亮姑娘,光看着就觉得心里舒服,心里舒服了,做什么事都会顺心。

  收拾妥当之后姜棠露竹就跟着陆锦瑶去了正院。

  到了之后,郑氏就招呼陆锦瑶坐下,姜棠和露竹像两个门神一样站在陆锦瑶身后。

  郑氏吩咐道:“南雪,你把冰盆摆上。”

  正院还没用上冰,郑氏是怕陆锦瑶热。

  正厅正北边摆着两张太师椅,椅子中间是张方正的小桌子。

  陆锦瑶坐在下手,后头架子上摆着两只开的极大的荷花,令人心旷神怡。

  郑氏道:“这回也算出去见见世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为官,更要体察民心,知道百姓疾苦,你多担待些。”

  她怕陆锦瑶心里有怨气,头胎,又是头三个月这么要紧的时候,顾见舟不在,便是谁心里都不好受。

  陆锦瑶笑着道:“怎会,夫君为国事公事奔波,媳妇应该在家中孝敬婆母公爹,让夫君无后顾之忧。我虽有孕,可母亲还有几位嫂子都对我照顾有加,这是我的福气,高兴还来不及呢。”

  姜棠低着头,觉得陆锦瑶这话说的极其漂亮。

  果然,郑氏脸色愈来愈好,等了差不多两个时辰,都过了晌午,看人还没回来,郑氏和陆锦瑶先用了点饭。

  过了未时,顾见海才带着一人回来。

  守在正厅外头的丫鬟进来通禀,郑氏让人赶紧进来,千盼万盼,可算把顾见舟盼回来了。

  姜棠暗自抬起头,偷看了一眼,只见三爷顾见海身边是一个身姿修长,看着干瘦,胡子拉碴的男子。

  看轮廓,依稀有几分顾见舟从前的样子。

  这,是顾见舟?

  别看姜棠愣了,连陆锦瑶都愣了好一会儿。

  郑氏捏着帕子,想站起来却没站稳,她看了顾见海一眼,“老四,你可算回来了……你……”

  已经瘦了一大圈的顾见舟跪在地上,“儿子不孝,让母亲担心了。”

第38章 当丫鬟的第三十八天

  郑氏起身把顾见舟扶起来,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她想说怎么瘦成这个鬼样子, 但觉得这话十分不合适,到嘴边才改过来。

  郑氏回头看了陆锦瑶一眼, 陆锦瑶眼眶微红,想着她怀孕, 太过伤心了不好,急忙补救道:“这看着多精神,看着精神多了。”

  顾见舟看向陆锦瑶, 冲她点头笑了一下。

  陆锦瑶别开头,快速抹掉眼角的泪珠, 看见顾见舟的一瞬间还是心疼多一些,不过,能平安回来就好。

  她嘴角弯了弯, “瘦些好, 瘦了那是在那边做事了。”

  姜棠立在后头,她心道, 这还无意之中内涵了顾见水一把。想顾见水回来的时候马车小厮, 身边还有一个美娇娘。

  顾见舟活像逃难回来的。

  原书中是没有这段剧情的,姜棠也不知道为什么顾见舟去赈灾了,也许有小部分原因在陆锦瑶身上。

  他们两个,一直都是互相成就的。

  顾见舟理解陆锦瑶的为难,明白她的独立, 陆锦瑶也知道顾见舟的不易, 这才在水深火热的侯府相互扶持走到了最后。

  顾见海道:“母亲弟妹不必担心, 滇南灾情得到了控制, 当地知守知府知县已能独自应对。钦差大臣进宫面圣,其余人都回来了。弟妹说的没错,四弟在滇南立了功。”

  顾见舟走到陆锦瑶身边,他看着瘦了,其实是结实了,“不是立功,是因为阿瑶。”

  他离开时陆锦瑶为他收拾的行李,除了衣服和干粮,还带了醋和生石灰。

  那时钦差大臣在议事,只有他无事可做,他就帮灾民挑水分发干粮。

  除此之外,把灾民住的地方角角落落撒了石灰水和醋。

  顾见舟以前不懂这些,也只是按照陆锦瑶说的做了,他带的东西不多,只洒了几个灾民帐篷。

  然后,那里人就生了疫病。

  幸好随行有太医,可太医也无济于事,有人治好有人又病了,反反复复,找不到根源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后来细查的时候才发现有几间灾民帐篷没出事,一问才知是顾见舟洒了石灰水和醋。

  这回一边用石灰水和醋消毒,一边治病,双管齐下,疫情才得以延缓。

  他们离开滇南时,大部分灾民都已经恢复正常。

  顾见舟立了一功,而且这个法子对以后的疫情也有裨益,治病救人光通风透气不够,用石灰水撒一撒更有效用。

  虽不知其中的缘由,但有用就成。

  陆锦瑶动作一顿,她眼角余光瞥了眼姜棠,姜棠低着头,和露竹的姿势一样。

  这是姜棠告诉她的。

  赈灾粮就是姜棠的主意,这个也是。

  陆锦瑶心里犹豫不决,还是没有说。

  顾见海因为此事立功,他只知道这法子是四房给的。

  顾见舟能不能立功圣上还没说,郑氏若是知道这些主意全是姜棠想出来的,是何想法不得而知。

  觉得她聪明?还是觉得她一个丫鬟太过聪明。

  这里有顾见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