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39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郑氏夸赞道:“你做生意我是放心的,若是需要家里帮忙,别不好开口。”

  陆锦瑶笑着说好。

  郑氏又问起陆锦瑶这几日吃得如何睡得如何,陆锦瑶一一答了,“也是因为儿媳身边有姜棠在,不然不能这么顺心的。这几日她为铺子奔波,前儿还给五弟准备路上带的干粮,我就留她在宴几堂了。”

  郑氏一听还为顾见山准备路上带的干粮,顿时就笑了,“她做的东西好吃,你也是个体恤下人的主子。”

  韩氏默不作声,心里有气也不知道往哪边撒。上回张管事出事,她战战兢兢老实了好久,这才让郑氏在心里把这事过去。

  如今哪儿敢再做什么。

  就是姜棠,韩氏还是觉得可惜。

  若是姜棠识趣些,铺子不就是她的了。还眼高于顶,不知以后能嫁个什么人。

  韩氏暗自打量着陆锦瑶的肚子,还未显怀,看不出是男是女。倒是爱吃酸的,酸儿辣女,怕是个男孩。

  顾见风都快而立了,还未被立为世子,别的府上,长子又是嫡子,谁不是世子。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说话的兴致都没有了。

  临近中午,顾宁远从书院回来,立刻来正院拜见郑氏。很快永宁侯他们下职,一番收拾才落座吃饭。

  三世同堂,言笑晏晏,但相较而言,宴几堂吃饭更自在。

  九个人坐了一桌,高嬷嬷坐了前首。

  高嬷嬷是陆锦瑶的奶娘,平日都是照顾陆锦瑶的衣食起居,夜里不去下人房,而是睡在宴几堂的西厢房。

  虽然被陆锦瑶优待,但从不恃宠而骄,更不会僭越。

  在姜棠看来,是一个本分,存在感低,但有手段的老人。在书里,她就是陆锦瑶的左膀右臂。

  她还有一双火眼金睛,但凡有什么对陆锦瑶不利的东西,她看一看闻一闻就能找出来。

  平日姜棠很少见到高嬷嬷,但白薇说过,她很是和善,只要不犯错,就不会为难人。

  高嬷嬷话少,就说了一句大家多吃点,然后筷子就去叨肘子上面最软最耙的那块皮了。

  有句老话,叫吃肘子先叨皮,一辈子不着急。

  眼看着高嬷嬷夹了最大的一块,陆英她们就坐不住了,纷纷去夹肘子皮,和红烧肉不一样,肘子皮更厚,更软,放在嘴里抿一抿就化了,香味直冲天灵盖。

  这香味不会让人觉得腻,反而解了犯的馋瘾,又把肚子里的馋虫勾了出来。

  一群人一句客套的话都没有,直接埋头干饭。

  这两个肘子姜棠炖了有两个时辰,东坡肘子除了必不可少的香料,炖的时间也比一般的肘子要长。

  先得炖够半个时辰,然后另起一高锅,把肘子连着炖汤一起倒进去。一边小火慢炖,一边用勺子舀着汤汁往肘子上浇,才得到肉皮软烂,内里十足入味的东坡肘子。

  骨头只需轻轻一抽,立马和肘子肉分开,肘子肉早已入了味,每一根肉丝都是香软的。除了肘子皮和肘子肉,这道菜还有一样东西好吃,那就是骨髓。挖出来拌在米饭中,再加一片肘子肉,一块孜然羊肉,用肘子皮慢慢裹起来,再放到嘴里。

  那才叫一个香。

  有凉拌黄瓜丝吃起来也不会腻,一顿饭除了给露竹三人留的,剩下的连汤都不剩。

  佩兰今天吃了三碗,最后一碗泡汤吃的。

  就连高嬷嬷这种上了年纪平日只吃一碗的,今儿都多吃了碗。

  陆锦瑶回来得晚,吃过饭又说了会儿话,她在正院吃得不多,回来走了一路,肚子又饿了。

  一问小厨房有什么吃的,才知道姜棠炖了肘子。

  顾见舟:“那切成薄片,端过来,再来一碗饭。”

  陆锦瑶:“你会不会吃呀,不用切,直接端上来,肘子自己扒着吃才香。”

  顾见舟转头吩咐月云:“那不切了,来两碗饭。”

  月云看了眼陆锦瑶。

  顾见舟不好意思地冲陆锦瑶笑了笑,“我也饿了。”

  省着一会儿再去盛饭让丫鬟多跑一趟,他看陆锦瑶吃,肯定会馋的。

第29章 当丫鬟的第二十九天

  顾见舟在正院没吃好, 兄弟三个喝了酒,推杯换盏间说了许多朝中的事。他心思不在酒上也不在朝堂之事上,就草草吃了几口。

  倒不是说正院的饭菜不好吃, 就是人多,没一个人的心思在吃饭上。长兄话里话外打听他在翰林院的差事, 顾见海左右周旋,同笑面虎一般。

  没有他和陆锦瑶两个人吃自在。

  这样多好。

  就他们两个人, 不,如今还有个未出世的孩子。

  很快箐湘就把肘子和凉拌黄瓜丝端了上来,一人盛了半碗多的饭, 怕吃多了胃里难受。

  陆锦瑶倾下身子闻了闻,鬓间的步摇微微晃动, 流光溢彩。

  她道:“闻着就香,你快给我夹一块。”

  顾见舟夹了一块肘子皮放陆锦瑶的碗里,转手又夹了黄瓜丝, “菜也吃些。”

  陆锦瑶:“你也快吃吧。”

  顾见舟在正院没吃好, 她能看出来。官场上的事她也是一知半解,只知大爷顾见风少时学问就不好, 如今二十八岁, 在鸿胪寺任职,是为正五品鸿胪寺寺丞。

  虽官职不低,但鸿胪寺主管招待外宾。相比起大理寺翰林院……还差得远呢。

  陆锦瑶觉得,永宁侯迟迟未请立世子,除了因为永宁侯身体尚好年富力强, 与这个也有关系。

  顾见风学问不好, 而顾见舟是天盛二十一年的进士, 状元及第, 虽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但前途不可限量。

  其实论学识,顾见水都比顾见风强,长房,也就占了个长字。

  陆锦瑶给顾见舟夹了一大块肉,“以后若是在正院吃的不痛快,你就悄悄拉我一下,我就说我难受,咱们回来吃。哪怕吃两碗素面都比那儿强,更何况还有炖肘子呢。”

  顾见舟嗯了一声。

  陆锦瑶:“官场的事我虽不懂,但也知道要做好官,做清官。便是你的兄长,不该说的就是不能说,你做你想做的事,母亲那边若是又说道,我去劝。”

  顾见舟笑了笑,“不用,这点小事哪儿用得着你。你要管铺子,还要帮着大嫂管家,初十二哥回来你还要帮忙筹备家宴,这就已经够累的了。”

  这回的家宴同顾见山回来那次像,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坐在一起吃,一桌子菜是有讲究的。

  郑氏没全交给韩氏,而是让陆锦瑶帮忙。

  陆锦瑶身边有姜棠,办一场家宴是不怵的,保准弄得又新奇又好看。

  她还听说,顾见水这回回来,官升了一级。听来的话做不得真,陆锦瑶就没和顾见舟说。

  夫妻俩一边说着话,一边吃肘子。陆锦瑶把半碗饭吃完就不再添了,顾见舟又添了半碗。

  晚上,两个人吃了粽子,顾见舟受不住咸粽子,只吃了蜜枣的,倒是陆锦瑶吃了半个咸蛋黄的,半个咸肉的。

  剩下的粽子,全赏给丫鬟们了。

  端午节过后,第二天一早,陆锦瑶便去了宴明堂,和韩氏商量家宴的菜品。

  几菜几汤,几荤几素。有些汤需要提前炖,买什么东西、家宴喝什么酒、喝什么果饮都得提前敲定好了。

  而不是等当日顾见水回来了,让大厨房去现准备。

  哪怕是个小小的家宴,也考验当家主母的能力。上次顾见山回来,菜色是二十六道菜两例汤。顾见水是庶子,却是顾见山的兄长,不好越过,故而还是二十六道菜,两道汤。

  韩氏不想被陆锦瑶比下去,所以对这件事极其上心。但陆锦瑶身边有个姜棠,就跟去科考打小抄似的。韩氏哪儿懂得做菜,订菜单还不是什么好吃就订什么。

  姜棠跟在陆锦瑶后面,还说得头头是道,就好像……陆锦瑶多长了张嘴。

  韩氏也没办法,管家这事向来是能者居之。若不是郑氏护着大房的颜面,无论如何她都比不过陆锦瑶。

  最后只得让姜棠去大厨房帮忙,韩氏身边的思瑕在一旁盯着,以免出了错漏。

  陆锦瑶这厢让姜棠去大厨房,姜棠想也不想就应下了。

  怎么想这都是件好事,和让她跟露竹去看铺子一样,也是一种历练。

  至于大厨房的师傅们有没有怨言,有自然是有。大厨房和各院的小厨房不一样,顾及着内院的主子,小厨房都是厨娘掌勺。

  大师傅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厨娘的本事没他们多。一个姑娘家,来掺和做饭的事儿,搁谁谁都不乐意。

  但这是在永宁侯府,不乐意也得憋着。

  上头的才是主子,在侯府里干活,不比资历,只比谁做的菜主子们爱吃。光这点,谁也比不过姜棠。别人没本事让郑氏、陆锦瑶用饭,姜棠有本事。

  换句话说,姜棠是宴几堂的丫鬟,办完家宴之后还得回宴几堂伺候,如果真能跟姜棠学些本事那定然受益匪浅。

  活了这么多年不至于这点道理都看不明白。

  姜棠也是这么想的,做了几十年菜的厨子功力肯定比她深厚,她不过是仗着多的二十年记忆,把现代的东西带了过来。跟大厨们学习,定能让她获益良多。

  从五月初六开始,姜棠就总往前院的大厨房跑。

  跟内院各院的小厨房相比,大厨房不仅大,东西还多。

  总共四个大师傅,看着四十多岁的样子,一人占着一个灶。每人有两个学徒,学徒要从案板功夫练起,如今还处在切土豆丝萝卜丝的阶段。

  别看短时间内不能上灶,但四个大师傅的学徒还是要争抢的。

  拜师,端茶,当亲爹一样供着。

  一个大厨房,姜棠是唯一的女子。

  姜棠想过的刁难、轻蔑的情景并没有出现,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开始商定家宴的菜式。

  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拿手菜,还把二十六道菜分了。

  姜棠松了一口气。

  是她想多了,就算有人瞧不起她,都是在侯府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不至于把不喜摆在脸上,顶多在心里背后说她。

  只要不当面说,姜棠都可以当作不知道,还管得了谁心里在想什么。她来这儿是办家宴的,好好做事比什么都强。

  说到底还是看在郑氏和陆锦瑶的面子上。

  姜棠明白了几个道理,本事是最重要的,要喜怒不形于色,让别人看不出你在想什么。

  就会觉得你高深莫测。

  思及此,姜棠就淡然地和大师傅们商量起菜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