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73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姜棠倒不介意这个,只是顾见山心里应该很不好受。

  她道:“日后多多孝敬,我这边就一个人,倒是省事了。”

  原身被卖,她一个人,现在多了点金和乌金,以后肯定要带着的。

  顾见山觉得这可能是御朝立国这么多年头一回两个人商量彼此的婚事,也挺好的。就是,两人都没经验,说这事的时候又害臊又不好意思,顾见山每句话都得斟酌半天,完全不知怎么安排才更妥当。

  姜棠道:“先别说了,又不是明日就成亲,咱们别急。”

  他磨了磨牙,道:“不急,我这儿还得去趟长宁侯府,跟冯夫人说提亲的事,顺便问问订亲都该准备什么,明日我再来看你。”

  还没成亲,顾见山也不好待太久。

  正好等春台选好宅子,让姜棠选处喜欢的。

  顾见山今日还得进宫,下午再去军营一趟。他才回来,朝中许多事尚不清楚,前日进宫,皇上问他谁适合被立为储君。

  当时顾见山只说他不清楚朝中之事,若让他说难免偏颇。安庆帝笑了笑,不再过问了。

  皇上许是疑心他和朝中几位亲王私交过甚,又或者只是试探,但在顾见山看来,更像警告。

  但皇上未曾把兵符收上去,

  这种时候才最要紧,顾见山也不知安庆帝还能做几年皇帝,可最后无论哪位王爷继位,他都是个领兵打仗的将臣。

  拥护皇命,无论最后谁是赢家,他都不会犯错。

  姜棠点了点头,看着顾见山把剩下的东西吃完,“你忙你的事,你若有事,一定要和我说。我并非什么都不懂的女子,也不想一味地躲在你身后。我想和你承担所有事,而且我也知道你娶我辛苦,至于要嫁给你,我自然想过以后的事,并非头脑一热才答应的。”

  既然要嫁给顾见山,哪怕离开永宁侯府,那也是他的亲生父母。再者,郑氏对她不错,血脉亲情不可分割,她希望日后关系能缓和。

  顾见山静静听完,然后应了一声, “嗯,我都知道。”

  他伸手拉住姜棠的手,轻轻攥了一下,“你刚才说的我以后会多加注意。”

  他想的就是把一切都处理好,但姜棠却不想当那个站在他身后的人。顾见山觉得按照姜棠说的也不错,总之两人以后不分开就好了。

  姜棠笑了笑:“那我等人来上门提亲。”

  把顾见山送走之后,姜棠又想起另外一桩难事。她这边没有长辈,提亲这事总不能自己应下。

  冯氏是长辈,自己和冯氏说,于礼不合。

  而且,在这边成亲不是单单领个证就行了,陆英成亲准备了大半年,开春才嫁过去。

  不管在哪个时代,嫁人都是大事,就算顾见山离开侯府了,也得认认真真地办。

  不说大办一场,总得她自己满意才行吧。

  姜棠舒了一口气,抿了抿唇,又忍不住回里屋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镜子里的人比以前跳脱,眼睛是弯的,她刚才脸也这么红的吗。

  顾见山刚才看她,也是这样的吗。

  她就要订亲了,高兴一点没什么。

  这提亲要挑日子,如今已经是五月份了,成亲怎么也要等到明年了。

  姜棠心里极高兴的,可她不希望因为婚事耽误自己的生意,顾见山有自己的事,她也有自己的事,绝不能因为要嫁给顾见山就把自己给丢了。

  姜棠还没想好请什么长辈,她只见过陆英成亲,成亲当日,新娘子只管穿嫁衣出嫁,外面招待宾客的都是男方女方的亲眷。

  她要请的人还不少呢,总不能让她们自己坐着,没人招待吧。

  陆锦瑶是姜棠来这儿之后唯一当作亲人的人,但因为永宁侯府的缘故,恐怕也不能过来了。

  眼下侯府的其他人兴许还不知道顾见山要娶的是她,这会儿不知道,但总有知道的一天。到时或是鄙夷或是瞧不起,还有人可能会想,原来顾见山宁可家不要了都要娶的人就是她呀。

  那些目光都得受着,毕竟,这也是她选的路。

  在姜棠看来,日子是给自己过的,她又不和那些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她们想说就说吧。

  陆锦瑶不好过来,姜棠一时又想不到别的人,只能把这事先放放。

  她继续看账本,可看着看着就想到她现在也攒了不少银子了,估摸着有一千六百多两。就算没有侯府,她和顾见山也能过得不错。

  这会儿脑子里全是顾见山,不管什么事,想着想着总能和成亲沾点边儿。

  姜棠拍了拍脸,这八字写了一撇,她心里慌乱是常事,但不能一直这么想。

  顾见山听见她答应不也只是笑了笑吗,她干嘛这么高兴。

  这边又拍了拍脸,心里才慢慢沉静下来。

  顾见山离开姜家,去街头牵马。

  自己一个人站在街头的大柳树前,愣愣地待了好一会儿,直到马刨了刨蹄子,扬了顾见山一脸灰,才回过神来。

  顾见山拍了拍马儿。

  等明儿他先把家里的值钱东西给姜棠拿过来,其他的,下聘那日再拿。

  他想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姜棠,现在就想给。

  顾见山对着红棕色的马笑了一下,“若是你带着姜棠,肯定带就带了,但你看点金和乌金,我都来了多少次了,见我就咬。”

  虽然没下过死口,但次次如此。

  马又听不懂顾见山的话,只转了转眼睛。

  顾见山伸手拍了拍马儿的脑袋,然后翻身上马,他去了长宁侯府。

  徐桢南常年不在盛京,他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府中只有徐夫人和为数不多的奴仆。

  徐夫人冯氏和徐桢南一样都是穷苦出身,她性子爽朗大方。

  只是适应这么多年的世家生活还没适应过来,这么多年也没个能交心的朋友。

  长宁侯府是御赐的宅子,和永宁侯府差不多大,院子也多,但多数地都被犁了,种上了瓜果蔬菜,根本不见花花草草。

  这在其他人口中,就当笑话说了。

  还有一小块麦子地,而府中的池塘已经成了稻田,凡是看得见的地,都被种上了。

  冯氏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也膈应一句话拐八个弯儿说,再加上徐将军领兵,她也不好和那么多人说话,省着一不小心就被绕进去,到时候给徐桢南添麻烦。

  至于她是乡下来的,种地种菜野蛮,冯氏自己不在意,事实如此,反正那些人不敢当着她面说,毕竟有圣上诰封,论身份地位,谁也及不上她,只要听不到,冯氏就不管那些了。

  自己自在才是最要紧的。

  顾见山的功夫是跟着徐桢南学的,虽然没正经拜过师,但他同徐家走得一向近。

  姜棠及笄礼,就是他托徐将军写的信。

  顾见山进府连通传都没用,直接跟着门房进来,门房喊了顾公子,一路给带到了正院。

  这一路上顾见山看见各种各样的菜地,早已是见怪不怪,到了正院,冯氏冲顾见山招了招手,“快过来,好长时间没见了,让我仔细看看。”

  顾见山行了一礼,“冯姨。”

  冯氏先问了问徐桢南的近况,然后道:“我做了几件护膝,你一会儿一块儿带走吧,回西北的时候给捎带上。”

  顾见山点了点头,开口道:“冯姨,我有一事相求。”

  顾见山说明来意,原本和姜棠的事在冯氏及笄礼时就能看出端倪,若是顾见山没有心思,怎么会又是请人打发笈又是请她过去撑场子呢。

  冯氏答应的爽快,“成,我找人算算日子,然后去姜家提亲。只是她一个人住,婚事谁给她做主,总不能我带着媒人跟她自己说吧。”

  另一个顾见山能想到的人只有陆锦瑶,只是他离开侯府,陆锦瑶怕是不方便过来,但她是姜棠那边的人,或许可是一试。

  顾见山道:“姜姑娘那边我能找人。”

  冯氏:“那就行,你这回来也不定什么时候回去,先把亲事定下来,成亲倒是不急……不急吧?”

  顾见山摇了摇头,“不急。”

  急也急不得,什么事都不能赶着来,本来他脱离侯府就够委屈姜棠的了,其他事自然都得准备好才能成亲。

  只是想到赶着,他又想到离开侯府的事,那就像赶着来的。

  冯氏不知顾见山心中所想,笑着点了点头,“那就好,成,你等着吧,回去把聘礼单子列一列,还有你的生辰八字给我。”

  姜棠的生辰八字自己及笄礼那日冯氏就知道了,顾见山的生辰在三月十八,具体哪个时辰冯氏却不知。

  顾见山直接把八字写了下来,然后交给了冯氏,这下,算是把所有东西都准备齐全了。

  知道顾见山离开侯府,冯氏劝了两句,“永宁侯府的事你也别太在意,既然有取舍,就把这事担着,拿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来,让人看看,你的选择没错。”

  顾见山嗯了一声,坚定道:“冯姨,我是不会后悔的。”

  冯氏觉得,世人说成亲之后都是柴米油盐,可姜棠能自己做生意,顾见山又有官职,吃喝肯定是不愁了。只是顾见山偶尔才回来一趟,就像这次,保不齐哪天皇上一声令下,他又得回西北,最苦的不是别的,而是空等却等不到人,更怕哪一日传来的是夫君的死讯。

  冯氏笑容有些苦,徐桢南手握重兵,如今已经半年多没回来了。

  就怕等,而冯氏早已习惯。

  想顾见山是郑氏最小的儿子,就算想儿子了,还有其他孩子陪着伴着,姜棠若嫁给顾见山,除非去西北,但就算去了,顾见山也常在军营。

  冯氏低下头,她自然希望两人不后悔,相知相守不易,最后也得开花结果才是。

  她瞧着姜棠也是个性子坚韧的,人也聪明,总不会不知道嫁给顾见山要面对什么,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定然不会轻易放手。

  冯氏想留顾见山用午饭,但顾见山一会儿还要进宫。

  等送走顾见山,没过多大会儿,听门房来报,说永宁侯夫人递帖子,人就在门口。

  冯氏看了看帖子,“请进来吧。”

  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找到她这儿来了。

  *

  顾见山去了宫里,这一来一回,路上就得花两个时辰,进宫之后,见安庆帝在练字,顾见山就站在一旁等安庆帝写完。

  写到一半,安庆帝把笔放下,揉了揉手腕,“年纪大了,笔都握不住了。你回来可让太医看过,旧伤如何?”

  顾见山道:“没来及看太医,只阴天下雨难挨些,手上的伤恢复的差不多了,不影响用剑。”

  手上的伤用的是最好的药,而有些伤,不轻不重,受的时候觉得不打紧,粗养着,如今才知道难受。

  安庆帝又道:“再请太医看看,不拘用什么药,先把身子养好了。”

  对顾见山,安庆帝倒是有几分真心实意的心疼之情,顾见山年纪太小了,却被磨成一把刀,让安庆帝于心不忍。

  他恨铁不成钢地看了顾见山一眼,“听说,你离开永宁侯府了,就为了娶一女子。”

  顾见山刚撩起袍子,安庆帝就皱着眉道:“只是问问,不必跪。”

  顾见山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