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58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韩氏笑着道:“自然是喜事。”

  顾见山重新坐下,外面丫鬟端来点心茶水,屋里有炭火,因晨起屋子里黑,还点着数盏烛灯。

  韩氏先喝了口茶暖暖身子,才道:“母亲,有人向我打听五弟,是为亲事。我虽是长嫂,但婚姻大事自由您做主,所以想先问您的一……”

  纵使韩氏是长辈,出言打断于礼不合,但顾见山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道:“大嫂,亲事就不必说了。”

  韩氏脸上挂不住,向着婆婆求助,“母亲,这……”

  郑氏心猛地跳了一下,“五郎的亲事我这儿有数,不管是谁,你回绝就好了。”

  郑氏更怕顾见山突然说出姜棠来,到时才不好收场,好在他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人。

  她让顾见山先回去,“你公事繁忙,不用总来正院。”

  韩氏低着头,更能感受到婆婆对幼子的偏爱。

  等顾见山离开后,韩氏笑着道:“原来母亲要有打算,不知是哪家贵女?”

  郑氏本就为这事心烦,偏偏韩氏没个眼力价儿专挑这个问,“这你就别问了,我问你,老大调到吏部可是你父亲的手笔?”

  韩氏点了点头,“我父亲在其中使了一点力,但主要是因为大爷上进。”

  她没敢说是因为搭上五皇子的的路子,怕婆母怪罪。

  因为永宁侯府是皇臣,公公打仗挣来的功劳,只侍奉皇上,不参与党派之争。

  这些事,她嫁进来的时候也有过叮嘱,但已经久远,韩氏估计永宁侯早把这些忘了。

  郑氏:“行了,一会儿我让人去你家送些东西,这种事不好声张。”

  既然已经做了,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如果只是使了一点力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世家联姻,就是为了这些关系。

  韩氏赶紧点点头,“儿媳知道。”

  郑氏心里还有别的事,韩氏走了就吩咐南香去办事,南雪在门外守着,郑氏吩咐,五公子若是来了,就说她不在。

  她实在没有精力应对顾见山,还是拖着吧。

  南雪按照吩咐去门口看着,但顾见山没再过来。

  宫中李德顺来传旨。

  皇上有令,让他即刻前往西北,不得有误。

  顾见山只能收拾东西,即刻动身。

  他想去见一见姜棠,但时间紧迫,不过几句话的功夫,东西让明朝收拾。这么一来,顾见山就没机会和郑氏说离开永宁侯府的事了。

  实在太赶了,他不能把事情留个尾巴。

  飞速赶往姜家,顾见山见到姜棠说的第一句便是,“我得走了。”

  顾见山脸被风吹的生疼,他把姜棠抱到怀里,“等我回来。”

第91章 独自生活的第二十九天

  今儿才十一而已, 顾见山回来不过五天,就又要回去了。

  姜棠以为他至少在盛京待个十天半个月。

  这个怀抱不同于银甲,姜棠能感觉到温热和血肉, 这个人是存在的,这份真心是给她的。

  姜棠觉得顾见山比她还要不舍, 她拍了拍顾见山的后背,轻声道:“那我去给你拿东西, 我做了肉干,你留着路上吃……是不是西北出了什么事,你回去的路上可要小心些。”

  姜棠不怕顾见山去西北, 只希望他护好自己,平安回来。

  原书里顾见舟升职在一年后, 连调到工部都在今年年初,因为她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很多事,她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事发生了改变。

  就算是改变, 她也希望是好的改变。

  有时她真的想告诉陆锦瑶或是顾见山, 提前知道侯府肯定能做些什么,可他们会信吗, 会不会因为她的提醒让其他人卷进这个漩涡。

  还是说, 觉得她不是人,是妖怪变的?

  姜棠不敢冒这个险。

  顾见山抱了好一会儿才松开手,“西北无事,你别担心。”

  只是他手中有兵权,他一回来, 使得朝中动荡, 诸位皇子蠢蠢欲动。

  他是武将, 不能随意见文官, 家中兄弟是避无可避,不过绝不会过多谈论公事。

  顾见山看朝中风向变了,昨日大臣们上朝,六皇子赵禛办事不力,被皇上训斥,而五皇子却得到了褒奖。

  顾见山不敢随意揣测皇上心意,但他觉得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四皇子赵构设计军情,已然成了皇上的一块心病。

  越是争,越会失了圣心。

  听李德顺说下朝之后皇上大怒,顾见山更不敢做什么。

  他只做该做的,守好西北。

  这回回去御朝该趁着胡族元气大伤乘胜追击。

  只是六皇子被训斥,到底是真是假,是做给大臣看的,还是真与皇位无望。

  五皇子被嘉奖,那接下来的一步是什么,大臣们会不会请立太子……

  顾见山心里沉重些许,他已经和父亲说了,切勿卷进党派之争,现在放不下的只有姜棠,“你去江南要小心一点,有事让春台去做。常给我写信,还有……”

  顾见山想对姜棠说侯府那边他还没来得及说,可姜棠并不知道他的打算,就把这话咽了下去,“好好的,等我回来。”

  姜棠点了点头,“我……”

  好像越是这种时候,越不知道说什么。

  姜棠咳了一声,“我等你回来,别人说的我不会信,就算是春台说的,我也不信。我只信你说的。”

  哪怕郑氏过来,说顾见山要娶别人,家里给定了亲事,她也不会信。

  顾见山眼中有微光闪烁,“我亦如此。”

  就算他母亲写信,说姜棠嫁给别人,他也不信。

  顾见山没办法留太久,带上东西回了趟侯府就启程了。

  他奉密令回西北,只和郑氏说了,以免泄露行踪。

  郑氏叮嘱了几句,“路上小心,缺什么往家里写信,注意身体,你这走的匆忙,也没给你准备什么东西,你多拿点银子带着。娘不求你出人头地,只求你平平安安。”

  说到最后,郑氏欲言又止,“……走吧,别耽搁了。”

  顾见山:“那儿子走了。”

  郑氏点了点头,屋门口的身影很快就消失了。

  府上公子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开,本来顾见山就不用丫鬟伺候,独来独往,侯府的人都不知道他走了。

  晚上,她又撺掇顾见风带着两个弟弟和她父亲吃饭,顾见风道:“也得看看他们有没有空闲,吏部很忙,四弟五弟定然也忙。”

  韩氏心中还有些可惜,这一直拖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还是早点的好。

  到时候在饭桌上,什么话都好说。

  不过,等韩氏发现顾见山离京,估计都过去好几天了。

  她父亲派人送信来,说是五皇子受了皇上嘉奖,五皇子一派的人虽然目前不会上奏折请立太子,但这是迟早的事。

  只看今天三月份祭祀,皇上会让哪一位皇子去呢。

  若真是五皇子,那这就稳了。

  三月清明时节春种,农桑可是御朝头等要紧事。

  清明之前,皇上会去天坛祭祀,祈求今年风调雨顺。

  去年,皇上身体不适,让四皇子代他去的。让四皇子去也情有可原,毕竟陈王在西南封地,无诏不得进京。二皇子三皇子幼时夭折,以长幼论,该四皇子去替安庆帝去登天坛祭祀。

  可去年四皇子没了,虽然安庆帝为顾全皇家颜面,对外宣称四皇子明贵妃病死,但是外人能看见明国公一家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今年自有人想去祭天。

  让哪个皇子去,总不能安庆帝自己登天坛祭祀。

  安庆帝年事已高,身子大不如前,天坛在御凤山上,有几千个台阶,安庆帝已经爬不上去了。

  上朝时下头的大臣偶尔能听见他隐忍的咳意。

  皇上还未下旨让哪位皇子去祭祀,但新的旨意下来了,让大臣们琢磨此举究竟为何。

  皇上封五皇子赵耀为秦王,六皇子赵禛为燕王,下面几位皇子皆封了王位,连最小的二十三皇子都有封号。

  只不过,安庆帝在圣旨上说,念在天家父子情深,特命诸位皇子等明年开春再前往封地。

  一时之间,大臣在私下议论纷纷。

  封王最重要的不是封地和爵位,这意味着可以养私兵。

  像远在西南的陈王,手下也有几万兵马。

  而秦王等人虽在盛京,但可养两千私兵,这是经过安庆帝特许的。

  便是知道安庆帝有算计在内,也让人眼红心热,难不成真等明年开春前往封地?要知道封地可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多是那些将士打下来的城池,百姓未经训化,粗俗不堪。

  要么去封地当一辈子王爷,要么守着盛京的万里江山,谁都知道怎么选。

  秦王的谋士让他先等,想想四皇子的前车之鉴,这事根本急不得。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安庆帝如今身子骨已经不大好了,每日睡得少,吃的也少,再坐皇位,能坐几年?

  秦王也想等,“可父皇这步棋下的,分明是想让我们几位皇子打起来,本就是个坑。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如了他的愿。”

  谋士在心中感叹了几句,若说聪明,安庆帝的几个儿子中,秦王是最聪明的,也是最有胆识的,只是屡屡冒险,他劝道:“王爷就算有这个心,也得观望观望再说。”

  秦王问道:“那你说,三月初天坛祭祀,父皇属意谁去?他属意的人,可会是未来的太子。”

  就怕不是太子,而是活靶子。

  谋士低下头,“属下不敢望断,但依属下看,王爷是最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的。祭天的事,最好还是争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