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11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姜棠趁着天还没黑炖了一大锅肉,这个时代普通人家不是顿顿能吃肉的。家里孩子多,只有一份收入,日子照样过得紧巴巴。

  姜棠以前在永宁侯府,有月银,有赏赐,在小厨房干活还有油水可拿,比一般丫鬟过的自在多了。

  比起普通人,过的就更好了。

  她不能因为刚搬出来,日子没侯府好,就觉得以前当丫鬟好。万事开头难,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炖好了肉,姜棠盛在小碗里端出去挨个敲门。

  都住一条巷子,姜棠过来看房子、把房子定下、来收拾两天、今儿又搬家,这些他们都知道。

  这么好看的一个姑娘,又是一个人,搬过来连爹娘都没看见,别是哪个大户人家公子养的外室。

  外室屡见不鲜,多的是。

  好好的姑娘,有手有脚的,干什么不成,非当外室去。

  他们最烦的就是外室,到时候正头娘子找过来,闹得整条街都不得安宁。

  对姜棠这个人,所有人都小心观望着,谁知道到了傍晚,这个姑娘竟然自己找上门了。

  各家烟囱里都冒了烟,也不能装没听见,打开门后,刘家娘子对着姜棠的脸愣了一会儿。

  姜棠道:“我是隔壁新搬过来的主户,叫姜棠。也不知道你们做没做饭,过来送点吃食,这是我自己做的,味道虽然一般,但胜在干净。”

  还热乎的红烧肉朝着她递过来,香味就在鼻尖,她做饭的时候还想呢,谁家再炖肉,原来是新搬来这家。

  刘家嫂子冷硬的表情顿时没挂住。

  姜棠长得好看,没去过高门大院的,也没见过什么世家贵女,刘家娘子觉得她这辈子见过最好看的姑娘就是姜棠了。

  天都快黑了,这么朦胧的夜色,还能看出这姑娘哪儿都好看。

  穿着打扮很朴素,头上一支素银钗,脸上也没扑粉,身上的味道干干净净,有皂荚的香气,还有点红烧肉的香味。

  一小碗肉七八块,还有两块炖土豆。

  吃人嘴短,而且,光看着是个好姑娘。

  “我夫君姓刘,我也是,你叫我刘大嫂就成了,过来招呼一声的事儿,你还拿什么东西。”刘大嫂拍了拍大腿,“你等会儿!”

  刘大嫂把碗接过来,很快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碗里多了金黄的炒鸡蛋,已经炒出黄皮了,上面绿叶点点,不知道是小葱还是韭菜。

  “我炒的,你回去添个菜。”刘大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个肯定比不上红烧肉,但是不能白要姜棠的东西。

  姜棠也没客气,“那大嫂需要帮忙了就过去找我。”

  姜棠都那么说了,刘大嫂就更不好意思了,她点了点头,道:“你刚过来,要是缺啥东西跟我说,邻里邻间的不必那么客气。”

  她看姜棠谈吐也好,眼神清清亮亮,长得好看但打扮不出格,这才菜也好吃,是个会过日子的。

  回去之后刘捕快道:“你快坐下,好吃的很。”

  这边住着的都是盛京城的小官小户,靠着家里男人的俸禄过日子。

  刘大嫂道:“看着不像啥坏人,得再接触看看。我估计是哪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出来了,你看这菜,一般人哪儿做得出来。”

  刘大嫂给三个孩子一人夹了一块。

  又给婆婆和公公夹了肉,自己夹的则是土豆子。

  人多,住的地方小,吃的也得分着。

  刘大嫂咬了口土豆,已经炖出沙了,又面又软,肉汁混在土豆里,把这平平无奇的菜都做的无比好吃。

  可比她的厨艺好多了,真是谦虚。

  她低头一看,三个不大的孩子狼吞虎咽,公婆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她婆婆道:“软的很,你也吃一块,别啥吃的都紧着孩子。明儿给送点葱和蒜,别白拿人东西。”

  “就是,你吃吧。”

  “娘你快吃吧,真的好吃!”

  刘捕快和几个孩子也跟着说。

  刘大嫂一笑,看着婆婆把剩的最后一块夹到自己碗里。

  她咬了小口,皮软而不散,选的还是肥肉相间的五花肉,香而不腻。

  这一晚,住在这一片的家里都摆上了一碗红烧肉,姜棠桌上添了炒鸡蛋,鸡蛋羹,一碗小鲫鱼炖豆腐,还有小葱拌豆腐。

  都是家常菜,但看着就很丰盛。

  顾见山说的那家也没表现出什么来,一家住了六口。

  陈大嫂看着快四十岁了,孩子有四个,公婆也住在这边。这里的人家普遍住在一块儿,家里孩子也多。

  姜棠打算歇两天,等月中的时候做生意。

  她跟了陆锦瑶这么久,怎么开铺子也都知道,自然不可能自己去支摊子去买。

  姜棠想找人合伙。

  她现在不想找陆锦瑶,虽然陆锦瑶有钱,随便投点钱就够她做生意的了。

  但是,姜棠觉得那样的话愧对陆锦瑶。

  做生意谁想的都是赚钱,但不一定能赚。

  她做菜是好吃,但不一定卖的出去,总得让人看到她的本事才成。

  这碗红烧肉就是敲门砖。

  这里的人家都是盛京人,靠着男人的俸禄养活一大家子,女人最多种点菜绣绣帕子来补贴家用。

  一大家子呢,谁不想孩子吃好点。

  姜棠可以做,然后由她们出去卖,按照分成给,先请一两个人,看看生意能不能行,再想以后的事。

  她有八两多银子,加上温锅的随礼,一共是十三两银子。

  这十三两可不算少。

  姜棠歇到了九月中旬。

  每天就睡到自然醒,去街上转转,看看都有什么生意,和邻居聊聊天,然后喂喂小狗,试着训一训。

  日子过的也快。

  在永宁侯府的日子好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了,做丫鬟,赚钱,跟着陆锦瑶开铺子,还有遇见顾见山,发生的很多事,都好像过去了许久。

  但对于永宁侯府的人来说,姜棠也才走几日而已。

  宴几堂的是最不习惯的。

  陆锦瑶有时经过小厨房会下意识往那边看一眼,静墨送帖子的时候会下意识喊姜棠的名字。

  静墨等人也不习惯。

  屋里新搬进来一个丫鬟,叫严夏,是个很安静憨厚的姑娘,不过从三等丫鬟做起。

  她们三个人仍然是三等丫鬟,有时候看着靠窗的位子,也会想起姜棠。

  赵大娘有时也会想起,突然就少了个人,自然不习惯。

  而且,没有新鲜吃食,很多菜都是做过的。

  姜棠和正院、大厨房的人最熟,郑氏还问了问南香,姜棠何时走的。

  南香道:“初六那天搬的家,已经好几天了,奴婢随了礼,也不知道她在外头过的好不好。”

  那天陆锦瑶说姜棠以前过的苦,郑氏有点心疼。

  虽说有不少像姜棠一样被卖的人,她心疼不过来,但姜棠和她有点关系。

  人相处了难免有感情。

  郑氏:“行,过阵子你再去看看,若是过得不好,帮帮也是成的。”

  南香给郑氏端了杯白桃乌龙茶,“夫人放心吧,姜姑娘她会做菜,养活自己肯定不成问题。而且呀,她在四娘子身边,学了不少本事,咱们侯府出去的人,怎么可能过的不好。”

第66章 独自生活的第四天

  郑氏想想, 也是这个道理。

  侯府出去的,至少见过大世面,不至于轻易被花言巧语骗了。姜棠跟着陆锦瑶学过管家、打理铺子、做生意, 什么人都打过交道,自己手艺又好, 凭借手艺过日子,养活自己定然是不成问题的。

  她是瞎操心了。

  郑氏淡淡一笑, “行了,各人有各自的命数。”

  自己选的路,就算难走也得走下去。

  郑氏信命, 这月月初又去普陀寺上香了。她希望佛祖和菩萨可以保佑她的儿子,保佑他长命百岁。

  后来知道顾见山受伤, 郑氏心里已经没那么发慌了。

  顾见山说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会受伤,受伤了还能养好,他伤好的差不多了。

  顾见山说他保证以后会多加小心。

  永宁侯还不知道, 作为父亲, 他更关心的是儿子们的前途。

  有没有升官,事情做的好不好, 有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

  说了也没用。

  郑氏让人给宴回堂送了不少药材, 没有再提给顾见山议亲的事。

  郑氏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她嫁给永宁侯时,永宁侯还只是个小将军,出身汝林顾家,名不见经传。

  永宁侯那时总上战场,留她一个人在家里带着孩子, 等他回来。

  就那么一直等, 不知道传回来的是捷报还是他战死的消息。

  心总是悬着, 每一刻安定下来的时候。

  郑氏想, 等顾见山定下来再管亲事吧。

  前头几个儿子都成亲了,孩子都满地跑了,郑氏也不盼着抱孙子。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说的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