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79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宁王妃被宁王这番话吓了一大跳,只觉得惊世骇俗不可置信。

  宁王也觉得自己说得远了,再轻声安慰道:“你放松心情,说不得就怀孕了,日日吃着那些苦药,心情郁结,更不利于怀孕吧。”

  于是宁王妃便收拾好了自己的心情,也停了那些药物,不再自寻烦恼了。不过她却更加珍惜现在与宁王之间的夫妻感情,也更加看重对朝霞郡主的教导。

  于是在时晗雪登门教授朝霞郡主课程的时候,就会压力很大地发现——每次她授课的时候都会受到宁王妃的接见,甚至宁王妃会很专心地坐在一旁认真地旁听她的课程。

  哪怕她说的是一些很浅显的儿童所学的内容,宁王妃也丝毫没有觉得不合时宜、没有觉得不耐烦,反而听得津津有味,让她心中奇怪。

  之后,宁王妃也常常与她交流,问她是如何教养女儿的,她的女儿为何会得到女坤元的称号,为何能做女县令做得这么好?也让时晗雪觉得有些尴尬。

  但是她也感觉得到宁王妃的真心诚意求教,于是愿意和宁王妃做一些育儿方面的交流。

  就这样,时光匆匆。

第152章 女官之福

  时晗雪最近一段时间已经与宁王妃处得很熟悉了, 虽然她年纪比宁王妃长几岁,但是她们其实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比如说她们的丈夫都只有她们一个妻子,并无纳妾、通房丫头等烦恼, 但是也会被其他女子敌视, 称她们“善妒”。

  时晗雪因为已经为季兴邦生了一个儿子, 所以压力略微小一些, 但是也还是会听到很多攻击性的语言,就更别提宁王妃这个并未能生下儿子的女人了。

  同时她们两人都有一个女儿,都有好些需要培养女儿、为她发愁的地方。

  时晗雪的女儿已经大了,学问精深, 甚至已经考中了女坤元。宁王妃自然觉得时晗雪的育女之道是成功了,所以想要缠着她问一些养育女儿的方法,也想将自己的女儿日后培养成这般懂得很多知识、又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的人。

  可是时晗雪叹了口气,对宁王妃吐槽道,好些人都觉得女子的成功只有唯一一个标准, 那就是——嫁个好男人, 生个好儿子,所以她对女儿现在大龄未婚非常的忧愁, 怕女儿日后难以找婆家, 也怕女儿迫于压力匆匆随意地嫁了一个不合适的男子, 造成日后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宁王妃在为时晗雪鞠了一把同情泪的同时, 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实不管是嫁给哪个男人,女人只有立起来才能过得好。

  就比如说我这个宁王妃吧,外人看着我倒是很风光,觉得宁王独宠我一个人, 没有儿子也不介意。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就连我娘多次把我叫过去敲边鼓似的说过好多次, 让我不要这么短视, 为了自家男人的前途好要给他纳侧妃、纳通房。

  甚至我娘家好些表姐妹、堂姐妹都眼红得很,个个盯着我的夫君,眼睛绿得跟狼似的。

  我心中不愿意,可是我娘的意思也得尊重,她毕竟是为我好的。于是我在那边和王爷略微提了提,幸好王爷也是不愿意加新人的,我才得以保住现有的生活。

  但是这只是我娘那边我能挡了,万一有哪一天皇后娘娘和皇上也对我这个不能生育儿子的宁王妃生出了不满,降下旨意来要我给夫君纳侧妃或者美人的话,可就真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我现在是自在了,就想着过一天这样自在幸福的日子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

  可若是其他女子做了这宁王妃,听不了老娘的唠叨,受不得这个‘善妒’的名声,自作主张给宁王纳侧妃或者美人,自然夫妻感情就会毁于一旦,哪儿能过得如我现在这般逍遥自在?

  所以人啊,吃多大的苦才能享多大的福,谁的好日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

  宁王妃这些话在心中堵了很多年了,但是对于自己身旁那些家中有一众“姐妹”一起分享丈夫的夫人可说不出口这些话,她们听了之后不但不会感同身受,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在炫耀。

  但是和时晗雪说这些就不同了,她相信时晗雪能够理解的。但是宁王曾经说过的那些“日后大不了立朝霞郡主为女皇”之类的话,她却也知道事关重大,是半个字都不会对人说起的。

  只不过她在心中也存了那么一点儿念想,觉得自己若是万一真的不能再生下一儿半女了,好好地培养现在膝下的朝霞郡主,说不得日后也能得了好,能顺利地坐上太后的位置。

  为此,她真的觉得自家朝霞郡主选的师傅时晗雪太好了,她培养出来的女儿不但学识深厚,更重要的是懂得为官之道,能在宦海臣服之中还做得这么好,不是一般的女子。

  若是自己女儿要以女子之身登基,这些现在的女官们自然就是天然的同盟者和助力,她是一定要拉拢了。对于时晗雪这个不断培养出多个女官的人才她也也极为仰慕、极尽拉拢的。

  时晗雪听了宁王妃的话点了点头,她同意宁王妃的话,也满意她和朝霞郡主的治学态度,真诚待人的方式,所以交情倒是一天比一天深厚了。

  前朝这边,宁王殿下也是在皇上面前越来越得到重用。几乎盖过了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的所有风头。皇上剪除了太子和魏王的羽翼之后,对他们二人几乎是闲置不用的,反而重用起了宁王,一时之间朝廷之中风向大变,宁王府这个冷灶立马就热起来了。

  可惜宁王殿下心中很是拎得清,他知晓自己父亲对权力的看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目前这个阶段是绝对不会放权给任何一个王爷做大的,若是自己心态飘了起来,再搞出一个真正的“宁王党”来,那才真是取死之道。

  于是宁王殿下还是稳稳当当的发展,一点儿也不飘,一点儿也不好高骛远,一点儿也不得意忘形。与他相处的还是那些他以前就很熟悉的人,比如说季兴邦之类的人。

  皇上嘴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中却对宁王的表现非常的满意。觉得自己这个最小的嫡子年纪小的时候有些娇气,但是长大之后却越发沉稳,比他的两个嫡兄好,比那些庶出的兄长们更是甩出去几条街了。

  不过皇上因为之前身体不好尝过丧失权力的难熬滋味,虽然现在对宁王有些看好,却也不愿意让宁王坐大,因此减少了对太子和魏王的打压,并未废除太子的身份,渐渐的也让太子和魏王出来沾沾权力做做事,避免宁王一家独大。

  太子和魏王两个以前如日中天的皇子们经过了皇上这么一通收拾,都变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起来了,基本上都是夹起尾巴在做人,他们对宁王这个兄弟的脾气和嘴脸也变得好了很多。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宁王和宁王一系的季兴邦等一家人日子过得好了很多。

  宁王和宁王妃因为膝下只有一女,所以他们对于皇后娘娘的女官考试非常支持,也对这些女官的出路非常的关心,想要为这些女官谋求更多的职位和政治地位,希望等到十余年后这些现在女官们都能在整个朝廷之中形成一股不小的力量,日后若是真的他们膝下无子,便是女儿朝霞郡主以女子之身做皇帝也有多一些的人帮助和支持,不至于一下子就成为天下所有男子官员的敌人。

  皇后娘娘等人想不到宁王一家人想得如此的远,但是对于宁王的这些建议是很支持的。

  男子官员的任用掌握在皇上手中,女官的考试和任用可是掌握在皇后娘娘的手中。这些年来,皇后娘娘吃够了手中有权力、说话硬气的好处,此时又怎么会放过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儿呢?因此她与宁王一系很快就结成了同盟,一同推动女官的权益。

  季兴邦这个礼部尚书因为有着一个做着女官的女儿,甚至这个女儿从小念书、考试就一直比她的哥哥出色很多,在做官一途上也比她哥哥有天赋,因此季兴邦自然是大力助推这种风潮的,希望自己那个在做女官的女儿能够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就这样,女官们一下子就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余地。不至于所有的女官都要千里迢迢的跑到西南省那边去做县令了,在其他的省份也空出了一些名额可以给女官们选择去做县令。

  但是因为等候做官的男子太多了,这些位置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基本上每一个岗位都要经过激烈的考试来角逐。

  于是季兴邦这个吏部尚书便组织了好多场考试,让有功名的女子和男子同堂竞技,谁考得更好就大公无私地把官位给谁。

  若是有些男子酸酸地说季兴邦这个吏部尚书做得不好,季兴邦也不惧他们,只会甩给他们一个鄙视的眼神,谁让他们学艺不精,在考试的时候落败。

  他们这些人嘴巴上说着看不起女子,可是学习上还赶不及那些女子,是不是该好好的自我反省一番?你自己那么差劲,凭什么看不起女子?

  有了季兴邦这个强援的帮助,也没有人敢难为季昀舒这个能力出色的女官。因此她干满一届之后就有高升的可能性,可以离开西南省这个又穷又偏远的地方,到一个好地方去做其他的官员了。

  这个消息对于季昀舒和追求她的岩相保来说,却又是喜忧参半的一个消息。二人之间的感情也需要在这一次彻底说个清楚、弄个明白了。

第153章 昀舒成婚

  季昀舒想了想, 还是不可能因为一段感情而放弃她自己的仕途,她已经先收到了父母所写来的密信,得知自己很有可能高升到其他省份去做官, 她决定若是朝廷下调令给她, 她自然是会毫不犹豫地走的。

  可是岩相保这个男子又是她所喜欢的男子, 若是离开之后怕是自己此生再也找不到如此一个真心对待自己的男子了, 所以她还是决定争取一下。

  季昀舒找到了岩相保,告诉了他自己任期将满,可能会调走的事情。

  因为西南省有很多女县令,她们任期满了之后有的会升职到其他的府县去做其他的官员, 一般还是总兜兜转转地留在西南省内,所以岩相保一时之间也没有怎么担忧的,他还以为季昀舒只不过换一个府县待待而已。

  于是岩相保笑着说道:“不怕,我可以带着我的一部分族人迁过去那边生活,反正都在西南省之中, 哪个地方都差不多, 我妹妹基本上已经培养出来了,她可以带着一部分不愿意外出的人继续留在老寨子里生活呢。

  虽然说父亲只有我这么一个独子, 但是我妹妹是很不错的, 汉家皇帝都让女子做县令了, 我们阿昌族人也要改变之前‘重男轻女’的观念, 好些其他民族也都有女族长呢,何况我这个族长的身份也没有卸下来,只不过是带着他们换个地方生活而已。”

  季昀舒却摇了摇头,说道:“岩相保, 我不瞒你。目前朝廷对于女官的任用可能会有大的变动, 这几年也许会是女官仕途发展最好、最顺利的好时候。

  我不想这辈子默默无闻, 我想要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女官。因此我会一直尊崇朝廷的改革方向,也会一直安心地接受朝廷的安排,朝廷安排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实话和你说,日后我不太可能继续留在西南省了,我的足迹有可能会遍布江南省、山北省、辽东省等等,还有可能会有好些年常驻京城。

  若是你决意留在西南省,那么我们二人后半生绝对会是聚少离多,别说是建立一个家庭,便是维系现在这般似有若无的感情都是不可能的,若真是那样,我们便断了吧。”

  说完这番话之后,季昀舒看着岩相保这番如遭雷击的表情,心中还是有些沉痛的,原来不知不觉之间,这个热情大胆、爱送礼物、还爱唱山歌给自己,帮自己抬重物、做活的少数民族强壮男子的模样已经深深地印在自己身上了。

  岩相宝很舍不得离开季昀舒,但是让他彻底放弃族人这边他也很难作出这样的决定,于是他心情有些落寞地告诉季昀舒他要回家去想一想。

  回到家以后,岩相宝与自己的妹妹月银铃说了自己的困惑,月银铃沉吟了很久,之后才勇敢地抬起头来对岩相宝说道:“哥,你问问你自己的内心,最想如何做?如果你想要留在西南省,留在族中,那么当断则断,不要犹豫。

  虽然季县令是很好,但是我们族中喜欢你的姑娘也不少,你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成婚。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和季县令在一起,她又好不容易松了口,那你就赶紧跟着她去吧,去追求你们的幸福生活吧。

  你放心,族中的众人只有我来照顾,我们不会成为你的拖累,不会毁了你一辈子的幸福。

  而且你也可以想想,之前有几族为什么忽然间就强势起来,敢嚣张了起来?还不是因为他们族中有美貌的女子嫁了汉人的大官,或者都不是正经出嫁,只不过是给人做妾而已。

  大哥你这样跟着季县令一起去走南闯北,虽然人不在我们族中,但依然可以给我们庇护。你可别忘了,季县令的父亲现在是吏部尚书,她的亲哥哥和堂哥日后也不可限量呢。”

  岩相宝闻言失笑,他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跟着季昀舒走了,那么天高皇帝远,一定会很难照顾到族人。但妹妹所说的留给其他民族一个震慑也是真的。

  他的族人如果受了欺负,如果吃了亏,那么就能在事后找到他撑腰。

  他们阿昌族只要不灭种,只要有一个能活着喘气的人,跑到京城或者他在的任何地方告诉他这件事情,他绝对不会放过那些欺负他族人的人。

  这样一来,对方将要面临的会是他以及整个季家的报复。

  有了这样一个后盾,对方在动手之前自然顾虑,会好好地想一想值不值得,这样一来,他的族人自然会安全很多。

  岩相宝松了口气,收拾了一番自己的行李,乐颠颠地去找季昀舒了。

  季昀舒昨夜也是一夜未眠,第二天看到岩相宝欢乐的来找自己的时候,心中松了一口气。

  她这才发现,貌似岩相宝在她心里的位置比她自己以前认为的要重要一些。

  季昀舒将自己与岩相宝准备谈婚论嫁的事情,写了封信提前送到了京城。

  于是季兴邦和时晗雪赶紧挑黄道吉日,赶紧布置新房,等到季昀舒带着岩相宝来回京述职的时候趁机赶紧给他们二人办了个婚礼,将他们二人的关系过了明路。

  季兴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成了炙手可热的吏部尚书,所以他那未嫁的女儿季昀舒的婚事就落入了很多有心人的眼中。

  若是季昀舒再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成婚,此番回京,他们家肯定会面临偌大的压力。

  其他与同朝为官的人,不管是替自己还是替自己的子侄求婚,他拒绝起来倒是很简单。

  唯一害怕的就是那些皇子们打上季云舒主意。宁王殿下那边倒是可以放心,他们本来就在一条船上,宁王殿下也不至于下作到盯上他的女儿。

  但是现在已经蛰伏的太子殿下,魏王殿下,以及那些已经成年的庶出皇子们,可就不一定了。

  现在季昀舒自己挑了一个西南夷的少数民族小族族长作为自己的丈夫,虽然不是最让季兴邦满意的,但相比于其他的选择来说,也不算是最差的选择。

  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季兴邦于是满心欢喜地接受了自己这个女婿。

  岩相宝在跟着季昀舒回京之前还担心自己的岳父岳母会不接受自己,没有想到受到了季兴邦和时晗雪热情的款待,心中对两位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他开开心心的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妻子季昀舒,跟着自己的妻子一路上任去了。

  季昀舒的婚事一定,季兴邦和时晗雪也松了口气,就这样,大家平顺地过了三年。

  三年后,可能是皇上对太子殿下的耐心耗尽了,终于将太子殿下废了。

  可是皇上也没有另立太子,便是呼声最高的宁王殿下也是夹着尾巴做人,一点不敢嚣张。

  其他的皇子们更是战战兢兢,不敢跳出来做一些事情。

  但暗流始终涌动,毕竟那个万万人之上的位置太过于吸引人了。

  季兴邦也耳观鼻鼻观心地继续老沉,完全不敢作出或者是说出任何刺激皇上敏感神经的事情。

  他已经发现了,随着皇上的年纪变大身体变差,他的脾气和忍耐力也变差了,不再是之前那个有着雄心壮志和宽广心胸的皇上。

  现在的皇上多疑敏感,若是一个不好便会触怒了他,惹出祸来。

  最好的办法便是蛰伏。虽然皇上已经废了太子殿下,但是离另立太子、离新皇登基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