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77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季绍敏也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她有事情不决,就可以问问自己的母亲、自己的表妹、自己的表兄和其他人等等。

  周围她的师傅那么多,上司也都是熟人,没有人为难她。因此,几个月之后她也渐入佳境,这个女县令当得也有模有样,有滋有味了。

  整个西南省很可喜的按照季兴邦当时的预计思路飞速的发展着,虽然他人并未继续做西南省的巡抚,但是并未有其他原因阻挡西南省的冲天发展之势。

  一年多过后,西南省已经成为整个大景朝之中挺好的地方了。虽然仍然不能与江南省、直隶省这些第一等的省相比,但也不再是那些偏远的辽东省、西北省等可以比肩的。

  西南省已经从第三等的省,上升到第二等的省了。

  季兴邦做鸿胪寺卿的成效也非常的好,又自己学会了蒙古语、朝鲜语等等,将周边几个时不时会打交道的地方人的语言都学了个便。

  他与那些部族的使者们交流起来不仅毫无障碍,甚至学的程度比一些鸿学博学都更加厉害。

  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二人都不得不佩服季兴邦这个状元,觉得他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在之后的政治斗争当中,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摒弃前嫌,决定还是将季兴邦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放出去做一省巡抚、封疆大吏。

  因为他们二人在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若是换了其他人去做那些不毛之地省份的封疆大吏,多年之后那个省份还在原地踏步,依然是不毛之地,不能给朝廷多交一文的赋税。

  但若是将季兴邦这样一个能吏放到那样一个不毛之地的省份之中,那个省份便有可能会像西南省这般一飞冲天,成为大景朝的粮仓、成为大景朝的钱袋子,为朝廷增加不少钱粮。

  于是他们两个达成了和解,无论他们二人在朝廷当中争位争得再厉害,日后都是想获得整个大景朝的,都希望自己统治的国家能多一些钱粮的。

  现在季兴邦跟着宁王殿下两不相帮,将他外放出去也不会影响目前自己争位的情况。

  于是不久之后,季兴邦便收到了一道圣旨,将他外放作辽东省巡抚,让他替朝廷去经略辽东省那个苦寒之地了。

  季兴邦收到圣旨之后没有任何抱怨,叩谢天恩之后收拾行李带着自己的班底去了辽东省。

  在他看来,外放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他所盼望的。

  他也不想去计较为何朝廷将他放到辽东省那样一个苦寒之地,他只觉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可以将辽东省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心中充满了干劲。

  时晗雪在收到季兴邦寄来的信件时,已经在西南省生活了一年多了。

  她收到信之后,心中替自己的丈夫感到欢喜,再看看女儿在西南省这边基本没有什么太多的事了,已经可以能够顺利解决工作当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了。

  她非常想收拾行李,立刻奔赴辽东,与自己的丈夫一同将辽东省打造得非常的美,好像现在的西南省一般。

  同时在辽东省也建立起新的灵毓女学来,将自己创办的灵毓女学打造得更加的好。

  不过有一桩心事她一直没有解决——那便是自己的女儿季昀舒的婚事。

  在解决这个大难题之前,她不敢离开西南省。毕竟女生的花期就那么几年,若是错过了的话,日后太难找对象了。

  季昀舒却一点都不赞同时晗雪的想法,她告诉时晗雪自己若是嫁人,一定要嫁一个非常喜欢的人,绝不会盲婚哑嫁,也绝不会听人安排。

  所以她劝解时晗雪赶紧到辽东省去和父亲一起施展拳脚,不要让自己的婚事成为时晗雪的一个羁绊。

  时晗雪见女儿表现得非常的坚决,只能拜访了自家嫂子,让她帮忙相看着周围的年轻俊彦们,得了李思微的肯定答复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启程奔赴辽东。

  作者有话说:

第148章 徐徐图之

  一百四十八章

  季兴邦在妻子时晗雪还未到辽东省的时候先到了辽东省城, 此时,他的身边缺少了左膀右臂——妻子时晗雪和大管家周平安都不在身边。

  可是他府中之前那些跟着周平安学做事的管事也慢慢的成长了起来,他决定先把自己的院门扎紧, 然后慢慢打听辽东省的情况。

  对于辽东省, 季兴邦还是稍微有一些了解的, 毕竟之前他的好友曾阳夏曾经在辽东省某县做过好几年的县令, 对于辽东省的官场和地头蛇都有所了解,他们二人也曾深入交流过。

  而曾阳夏的父亲趁着曾阳夏在辽东省任职县令的机会,也在辽东省开了几家铺子,小打小闹地经营皮货生意和人参的生意。

  虽然之后他本人随着曾阳夏的调动又将曾家的生意开到了西南省, 但是辽东省这边的生意一直都还在经营着,季兴邦想要问他们掌柜什么情况也很方便的。

  不过这些掌柜生意虽然做得小,但是对于辽东省的各种情况那是门儿清的,对季兴邦也是因为东家的嘱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季兴邦便知道了,整个辽东省的皮货生意和人参生意的大头和好的货源都被其他人垄断了。

  这些人里面不乏当地的地头蛇和京城之中的权贵相勾结, 说不得归根结底又是太子党和魏王党之间的争夺——剑指储位。

  季兴邦心中明了, 这些人暂时还不是他能动的,他想要经略辽东是两党斗争的结果, 双方是想要看到自己将当地的钱粮数量提升, 不乐意看到自己断了他们的财路。

  于是季兴邦只是对这些情况进行摸底, 并没有打算擅动, 还是准备等到日后时机成熟了再动手。

  而他对于整个辽东省的规划,还是在于如何才能更好地种植粮食作物、更好地提升百姓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使百姓们的小日子过得更加的富足。

  为了掌握辽东省全省的情况,季兴邦的考察范围不仅仅局限在省城和省城周边, 而是深入到全省各个有特点的县城之中。

  他除了见一见县令, 问一问当地的情况之外, 也绝不对县令偏听偏信,而是会深入农村看一下该县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和农户们的生活情况。

  明显可以看出,在县令规划的路线当中,那些农户们都是被训练好的,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心中都非常清楚。

  他们口里说的都是一些夸赞县令、夸赞大景朝官员的话,把自己现在的生活美化得很好,仿佛已经是盛世到来,没有任何烦恼了。

  季兴邦放的时间很长,官场斗争经验非常丰富,如何能被这些县令和府君们的小伎俩唬弄住?

  不过他刚刚到辽东省,想慢慢的摸清情况,确定哪些人是可以拉拢的官员,哪些人是需要打压的官员,因此他对于这些无伤大雅的小动作只是笑笑,没有开口训斥其他人。

  但是他也不想让这些县令、府君们觉得他是一个容易被糊弄的人,于是他带着这些县令和府君们,穿着便装走到了他们未曾规划的路线当中,亲切的问了好些老农,听了该县该府的实际情况。

  没有被县令、府君大人们招呼过的老农们是很朴实的,眼见得季兴邦让一个有礼谦逊的人过来问问情况,他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帮县令、府军们藏着掖着的,于是问题提了一大堆、抱怨提了一大堆、诉苦诉了一大堆。

  其他跟着季兴邦巡视的县令和府君们听着这些老农的话,简直恨不得以头抢地、钻到土里去。

  他们心中自然知晓之前自己的小算盘已经暴露了,季巡抚也已经知晓了之前他们带领巡抚大人去看的那些老农说的话都是假话。

  难得的是巡抚大人竟然没有训斥他们,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们也面红耳赤。

  这样一来,他们既知道了季巡抚大人不是好糊弄的,也知道了季巡抚扶大人的容人之量,对于季兴邦这个辽东省的新任巡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就在季兴邦辛勤考察辽东省各地的时候,时晗雪也万里迢迢地赶路。

  她从大景朝最西南的西南省城赶赴大景朝最东北的辽东省城,几乎是穿越了整个大景朝,还走了最长的一条对角线。

  等她到了辽东省省城的时候,季兴邦已经考察完毕,夫妻俩见面之后自然是欢喜不已,二人互诉衷肠。

  季兴邦对时晗雪毫不藏私的说了他对辽东省各地的考察情况,时晗雪听了之后给他出了好些主意。

  同时,时晗雪到了辽东省城之后也没有闲着。她立即给季兴邦所有的属官夫人们下了帖子,搞起了夫人外交。

  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一来可以通过后宅帮助季兴邦了解每个官员的动向,传递一些消息,考察一些人品,利于结盟共同做事情。

  二来也可以打探一下辽东这边的女子情况,将灵毓女学的辽东省分院大张旗鼓的开起来。

  因为时晗雪手握灵毓女学的资源,所以她在后宅的夫人们那里很受欢迎。

  即便官场上有些男人是太子党、是魏王党,天生与宁王党季兴邦不对付,在办公事的时候不太听季兴邦的招呼。

  但是所有的夫人们都对时晗雪敬重有加,完全不会有惹她生气的言论或者事情出现。

  毕竟这么大把年纪了,谁还没有个女儿、侄女、亲戚之类的想要进灵毓女学去念书,日后好谋一个前程?

  若是此时得罪了灵毓女学的山长时晗雪,自家女儿、侄女、亲戚怎么办?

  可别说她们不在辽东就不受时晗雪的辖制,要知道这灵毓女学可是在整个大景朝遍地开花的,便是京城都有他们的学校。

  女孩子便是在老家,没有跟在他们夫妇身边,离辽东省这个不毛之地这有千里之遥,只要和时晗雪这个总山长打好了关系,让孩子进当地的灵毓女学不都是她一句话的事?

  有了时晗雪这一股助力,季兴邦在推广他制定的各种惠农和办学政策的时候,也极少受人阻挠。

  反正季兴邦做的这些事情又没有断了太子党和魏王党的财路,没有砸了别人吃饭的碗,与他们没有那么深的矛盾,他们这些官员们为了顾及自己妻女的想法,也很少会主动为难季兴邦。

  就这样,季兴邦很缓慢的将自己的惠农政策和办学政策在整个辽东省推广。

  辽东省的少数民族虽然没有西南省二十多种那么多,但是也有两三种。

  季兴邦对于少数民族也是利用了当初在西南省推行的那样的优惠政策,争取到了好些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同时季兴邦也上奏朝廷,为辽东省的少数民族学子争取了同西南省一样的单独秀才、举人名额。

  太子和魏王殿下拿到奏折之后也没有争吵,他们觉得当时父皇都开恩同意了季兴邦的这个做法了,让西南的少数民族举人们甚至在会试、殿试上都保留了名额,现在他们也没有必要压着。

  凡事最怕没有先例,既然已经有珠玉在前,他们二人萧规曹随便不会有什么后患,于是二人很爽快的恩准了季兴邦的这个奏折。

  当季兴邦这个新的辽东省巡抚在全省推行这个政策,使得好多少数民族的学子考中了秀才举人之后,他在少数民族之中的声望更高了。

  就这样,季兴邦和时晗雪小两口缓缓的经营着辽东,经过两三年的休养生息和惠农政策,再加上大力办学,辽东省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作者有话说:

第149章 昀舒婚事

  在季兴邦和时晗雪将辽东经营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勃之后, 他们夫妻二人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能让自己的女儿季昀舒嫁个好男人,有个好归宿。

  可能这是所有父母都没有办法轻易说放弃的事情吧。

  在女儿年幼的时候,季兴邦、时晗雪这一对算是还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限制她的发展, 还是很愿意让她学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哪怕有些许离经叛道, 但是也并不会阻挡。

  可是等到女儿长大了,虽然还是会同意她去做女官,不要拘泥于后宅之中,也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 也可以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却绝对要在婚姻的这个事情上抓紧,难以看着她多年来都孤孤单单一个人。

  毕竟和她一同考女官考试、一同去西南做女官的堂姐季绍敏都已经成婚了,而她的哥哥季昀霆以及堂兄季邵楠不但都成婚了,甚至已经连孩子都有了!他们这对做父母的哪儿能不着急呢?

  因为辽东这边已经全都理顺了, 无论是季兴邦的官场生活, 还是时晗雪在辽东所开的灵毓女学都已经在正常运转了,所以时晗雪便辞别了自己的丈夫, 千里迢迢的从辽东远赴西南, 预备找自己的女儿好好谈谈心, 听听她的想法, 也准备利用自己这么多年来经营下来的人脉和关系网为女儿多物色一些青年才俊,让她相看相看,最好能兴起一些成婚的念头。

  等到时晗雪到了西南之后,看着女儿生龙活虎的样子, 看着她治下县城之中欣欣向荣的样子, 心中有些安定。看来这些年来女儿在西南这边过得很好, 很好地实现了她的理想,这个县令干得很有劲儿,生活得很开心。

  可是心中也有一些担忧——女儿现在处于未婚的状态活得这么开心,那么自己现在想让女儿成婚的念头岂不是很难实现了?

  她作为一个过来人总是知道的,女孩子的花期很短暂,该成婚的时候一定要成婚,这样才能找到门当户对的好男人相互扶持过一生,但是若过了这个时间段,那么女人再想要找到一个条件相当的男人就太艰难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男子不一样,二十岁想要成婚可以找个条件好的女子,三十岁四十岁想成婚也能找到一个好女子,最多只不过是家世上有区别罢了,总能跳到那些品性、长相、性格都好的。

  于是晚上,时晗雪这个做母亲的还是忍不住和季昀舒唠叨了几句。

  时晗雪说道:“昀舒,你来西南这边也好几年了,工作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大家都把你的能力看在眼里。可是个人生活上是不是也要好好考虑考虑?否则日后孤苦一生可怎么好呢?,

  哪怕你像你堂姐绍敏一样,找个没有功名、好相处的书生做丈夫也好啊。你看看她在外面做县令,丈夫在家中还能教教孩子读书,还能给她出谋划策,相当于请了一个贴心贴肝的师爷一同谋划未来,不是蛮好的吗?

  爹和娘也不是想让你成婚以后被困在后宅不能出来做事情,你完全可以找一个不影响你事业发展的丈夫来过好你的小日子,规划好你自己的生活的嘛!”

  季昀舒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娘,可是我不喜欢堂姐夫那种软绵绵的,一看起来就没有什么男子气概的人,我想要嫁的人还是得有能力,说一不二,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身上一定要有能被我喜欢的地方,让我钦佩的点,要不然我嫁给他做什么?

  像大堂姐那样死水一般平静的夫妻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随便找个男子都能生儿育女麻木不仁的过一生,我也想要找到一个像爹爹那样厉害的丈夫,我也希望我和丈夫的感情很好、目标一致,有像爹爹和娘亲一般美满的夫妻生活。”

  时晗雪闻言之后心头一怔,觉得其实女儿说得很在理,自己确实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凭什么自己就能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合心意的丈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却偏偏要求自己的女儿要将就下嫁一个她不是很喜欢的男子,逼迫她将生活过得不如意呢?

  于是时晗雪便不再开口劝季昀舒,不再天天催婚,而是好好地在当地准备住上几天,过一段时间便离开,自己女儿的事情还是让她自己做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