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宠妻 第32章

作者:录仙 标签: 布衣生活 甜文 穿越重生

  江氏看向杨明昭:“蔓姐儿胡闹,你也跟着一起胡闹吗?”

  杨明昭:“……”

  等连翘将小刀拿来,江氏让他们两个并排站好,一人在头顶上画了一个刻度。

  “好了,过来看看。”江氏指着墙上的两道杠:“昭哥儿还要高一些,蔓姐儿你看看,你站在凳子上够的着门楣吗?”

  本以为杜秋蔓会打消念头,结果她看了半天,说道:“不对啊……我怎么感觉我不止这么高呢?昭哥儿你在帮我量量,姨娘肯定把我量矮了!”

  江氏:手突然有点痒了是怎么回事!

  “昭哥儿,去,给她再量一次,好让她死心。”

  杜秋蔓赶紧站的笔笔直,杨明昭走进了几步。杜秋蔓眨着眼,催促道“快,帮我重新量!”纤长似蝶翅的睫毛微微抖动,杨明昭盯着她的面容,有些移不开眼。手里的动作倒是没有停,伸在她的头顶。杜秋蔓只觉得一片阴影洒下,只是一瞬间,杨明昭便又移开了,只留下墙上那轻轻刻画的一笔痕迹。

  “你自己再看看。”江氏站在一旁,“就是这么高!”

  杜秋蔓嘟着嘴,她总是忘记自己现在还是个小萝莉的事实。

  贴春联的权利被江氏彻底剥夺,好在还有福字可以让她贴。江氏叹口气,也只好随她去了。

  杨明昭回头看了看那墙上的两道刻痕,稍高些是他,紧挨着的是杜秋蔓。

  “咱们走!先将姨娘的窗户上贴上!”杜秋蔓催促道。

  杨明昭看着被自己被牵着的手,默默加大了力度,杜秋蔓一愣,小声道:“你也觉得姨娘刚才是小题大做吧。”

  杨明昭:“……嗯。”

  小桃早就将米浆调好了,杜秋蔓小心翼翼的沾上,递给杨明昭。两个人一个掌着字一个慢慢贴好。

  杨明昭低声问道:“蔓姐儿很喜欢过年么?”说完便觉得自己好像问了一句废话。

  “是啊。”杜秋蔓眼睛亮闪闪,“毕竟以前没怎么过过。嗯……我是说,以前在府里这些事都是其他人做了,也没什么意思。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杨明昭望着窗上的福字,目光悠远:“我总觉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好像也这样贴过窗花。”

  那时候他在屋里,望着回廊下来来去去的人,所有人都穿戴一新,脸上带笑。他回过头,问那些人在做什么。屋内的炭火烧的足足的,一个穿着华丽的妇人笑眯眯的将他抱着,身上有着好闻的味道,对他道:“过年了呀,府里每个人都要去老祖宗那边磕头领红包呢。等会儿咱们昭哥儿也要去呢,老祖宗最喜欢你了。”

  幼年的记忆太过模糊,除了偶尔这样的片段,他也只记得自己的名字。被卖到农家后,那户人家的男人给他改过名,但他始终知道那不是自己的真名。他固执的记住杨明昭这个名字,夜深人静时,躲在被子里不断告诉自己叫杨明昭,才不是这户人家的儿子。

  他害怕自己最后连名字都丢了……到那时,他又是谁呢。

  突然一股温柔的暖意覆在手背上,杨明昭诧异的抬头,杜秋蔓对他笑:“还有好几个屋的福与窗花都没贴呢,今年是咱们第一次来贴,做完就是熟练工了,等明年,后年,大后年,每一年我们都会一起来写福字贴窗花的。”

  杨明昭忍不住揉了揉眼,声音略有些沙哑:“好。”

  入夜,老宅里外都挂上了灯笼。十几根牛油蜡烛燃烧着,照着屋内无比明亮。今夜除夕守岁,桌上早就摆好了各色菜肴,还有好几个暖锅,由于杜秋蔓不能吃辣,这次便没有加辣子。

  羊肉切的薄薄的,扔到骨汤里瞬间就熟了,捞起来在芝麻酱里翻滚蘸好,杜秋蔓嘴巴瞬间鼓起来,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好吃!”

  桌上还有冬日难得的青菜,下了一把到高汤里,煮的烂烂的捞起,菜叶吸饱了汤汁,吃在嘴里比肉还要软和。

  因是过年,江氏允许两个小的一人饮一杯米酒。

  吃了肉又喝了酒,屋内暖洋洋的,杜秋蔓脸上浮起红晕,侧头一看杨明昭,对方与她也差不多。只是杨明昭吃饭就斯文多了,也不多话,不像她时不时催小桃赶紧下菜。

  屋外寒风瑟瑟,屋内暖意浓浓。

  一顿年夜饭吃完,一家子主仆都饱了。杜秋蔓彻底瘫软在椅子上,精神却还十分足,她可是要守岁的,不到天亮绝对不睡。

  这时屋外一片明亮。

  杜秋蔓立刻起来,兴奋道:“府衙那边放烟火了!”

  又是一声,银花自天空散落,照亮了整个夜空。杜秋蔓走到屋外,神情专注又向往。

  杨明昭走到她身边,听到她低声呢喃:“真美啊。”

  少女仰望着那无数闪烁的星点,灿烂又绚丽。杨明昭望着她:“是啊……真美。”

  看完了烟火,两个小的就被江氏搓进屋里,一人灌了一碗热汤暖暖身子。杜秋蔓眼巴巴的问:“姨娘,红包呢?”

  江氏乐了:“明儿你给我拜了年才有。”这傻孩子怎么连这茬都忘了。

  杜秋蔓有点小失望:“哦。”梦中书也没有具体描写过,现在是她人生第一次过年,她的确是不知道呀。

  梦中书:怪我咯?

  自杨明昭上学去后,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江氏问道:“昭哥儿在书院里过得可好?”

  杨明昭正要回答一切都好时,江氏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慈爱:“每次问你,你都说好。可人们常说寒窗苦读,所以啊……这读书向来不是轻省的事。只是你一向都是有主意的,但万事也不要都闷在心里了,有时与我说说也好。姨娘没有念过书,也没法子帮你什么,但你若是馋嘴了,冷了饿了,都可以与姨娘说。”

  杨明昭看着身上的新衣,过年的衣裳是江氏亲手裁的。不知何时起,记忆中那个温柔的声音与江氏渐渐重合起来。

  “夫子说我进步很大。”杨明昭第一次与江氏细细说了书院的事,“年末时,还让我做了前几年童生试的卷子,夫子觉得明年县试时,可以让我下场。”

  杜秋蔓听着都惊呆了。到明年县试的时候,昭哥儿入书院也就才读满了一年,书院夫子竟然认为他可以去考童生了,要知道清溪书院向来是以严格著称的。

  “昭哥儿你简直就是天才!”杜秋蔓忍不住赞叹。

  杨明昭不好意思的红了红耳朵,如实道:“夫子也是让我下场去试一试,也不一定就会考中,主要还是去增长一些见识。”

  杜秋蔓一把将他搂在怀里。

  杨明昭:!!!

  “我太高兴了。”杜秋蔓大声道,“凭我们昭哥儿,以后肯定还能考上状元!”

  杨明昭一个不稳,上半身直接摔在了杜秋蔓腿上,脸瞬间红的能滴血。

  江氏挥手喊来小桃:“方才蔓姐儿到底喝了几杯酒?”

  小桃为难道:“喝了五杯。”

  江氏:“……”呵,趁她不注意,偷偷给自己加了四杯,这小妮子又在发酒疯呢?

  但下一刻,杜秋蔓就松开了手,迷迷瞪瞪打了个哈欠。从早上闹到大半夜,她的确是困了。江氏无声笑了笑,过了一会儿,将她抱上床了。

  等她再次醒来时,屋外已是大亮。杜秋蔓懊恼道:“怎么不把我喊醒?说好的一起守岁呢。”

  小桃道:“您昨晚睡着后,姨娘和昭哥儿都去睡觉了。”

  听到不是单独将她撇下,杜秋蔓心里舒服多了。

  穿上了过年新裁的衣裳,带上长命锁,刚开门,便见昭哥儿已经在门口等着。二人相视一笑,一并去找江氏要红包了。

第四十六章 元宵

  过年本该是走亲戚的时候, 但杜家情况特殊,亲戚都在京城, 倒是书坊、酒楼、绸缎庄的三位掌柜上门来给主家拜年,让杜家门前也显得有几分热闹。

  江氏却有些不高兴,好在她知道是过年,并没有带在面上, 只是无人时, 会叹息一声。连翘见她有心事,低声问道:“您怎么了?可是要开窗透透气?”

  江氏道:“我原以为叶家会派人来见见蔓姐儿。平日里不联系也就罢了,昌平离迁淮也不远, 舅老爷那边连一丝动静都没有。”

  杜秋蔓生母叶氏是迁淮县人, 与昌平同属金州治下,离昌平也不过是半日的距离。

  “我只是没想到叶家那么狠心。蔓姐儿怎么说也是外甥女, 如今过年,叶老太太也不派人来看看吗?”江氏愤愤不平。她是叶氏陪嫁丫头, 对叶家自然也是有感情的,可自从夫人病逝后,叶家硬是像没有蔓姐儿这个外甥女一样, 不管不问。

  连翘安慰道:“您只看看大小姐, 她一点儿都不在意那些人,您又何苦为那些不相干的人气着自己呢。”

  “蔓姐儿一向心宽。”江氏道,“这样也好,心宽的人都有福气。”

  杜秋蔓是一点儿都没有在意过,她甚至都没有想起来自己还有舅舅这样一家子的亲戚。此刻她赖在府衙后院, 吃着周达老家送来的蜜糖,喝着周达老家送来的顶级红茶,玩着周达老家送来的文玩核桃,无比悠哉问:“周大人,明儿就是元宵了,县里有花灯可以看吗?”

  周达看着过了一个年,难得长得有些圆乎的小萝莉,逗她:“自然有。明日街上人山人海,你姨娘会让你出来?”

  “这么热闹自然会出来呀,我还要走百病呢。”杜秋蔓道,“除夕时您府衙放的烟花可好看了,我听人说以前的县令都没有放过呢。明天元宵府衙会继续放烟花吗?”

  周达远目……

  就昌平这个小地方,哪里有什么烟花,还不都是他托人从云州老家送来的。以前那些县令哪里有他的家底子厚,为了当好这个父母官,他真是自带干粮!

  “明晚辰时你去知味轩临窗处坐着就能看到了。”周达说完,想到明日的热闹就有几分头疼。以前在云州他只觉得每年的元宵都要出门护着自家姐姐妹妹走百病很有意思,如今为官一方,再看这元宵只会想到,明日那么多人在街上,又是灯笼又是烛火的,会不会走水,会不会有拍花子的……

  杜秋蔓在周达这里消磨了半个下午,喜滋滋的拿了红包后,这才回家。

  正月十五元宵节,街上的人果然多了起来。

  江氏看着屋外有些担忧:“这么多人,蔓姐儿还是不要出去了。”一想到当初杜秋蔓丢了,她就腿肚子打颤。

  杜秋蔓安慰她道:“我们出门就坐马车,直接去知味轩,我已经让陶掌柜给留了一个雅间,就坐在那儿看看灯和烟花,等烟花放完了,咱们就坐马车回来,不去街上的。”

  江氏权衡再三,拗不过杜秋蔓,只好答应了。再三叮嘱跟着出门的吴春,大妞,连翘,狗子四个人,一定要将蔓姐儿与昭哥儿看好了。

  这次江氏也跟着一并出门,今晚蔓姐儿必须在她眼皮子底下寸步不离。

  一行人穿戴好,套了马车,谁料刚走出街巷,外面已是人山人海,到知味轩那边马车根本就走不过去。

  杜秋蔓道:“姨娘,咱们牵着手慢慢走去吧。”

  江氏:“也只能这样了。”

  路的两边被小摊摆满,杜秋蔓仰着头看着琳琅满目小物件,渐渐放慢了步伐。吴春与狗子站在两边,将大家围在中间。

  江氏一边一个,紧紧抓着杜秋蔓与杨明昭的手。

  杜秋蔓指着一个兔子灯说道:“那边有猜灯谜的!”

  江氏扫了一眼人群,低头对上了杜秋蔓期待的小眼神,只好道:“好,我们就去那边看看。”

  猜灯谜的摊前已聚了不少人,但由于是书生文人为主,倒是比旁的摊子要有秩序多了。杜秋蔓凑到人群中,摆摊的摊主慢悠悠道:“二十文钱猜一次,若是猜中了,则分文不取直接送你。”

  杜秋蔓斗志昂扬,指着一个灯道:“就那个了,给我看看!”

  摊主见时一个长得粉雕玉琢的女娃娃,知道这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客气道:“您稍等。”说着,伸手将字谜拿下。

  “一边红,一边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杜秋蔓念着字条上的谜面,每个字她都认识,组在一起啥意思?

  这时,一个脆生生的女声传来:“你要是猜不出来就给我来!”

  杜秋蔓回头,见到十二三岁的小娘子,一身华服锦衣,头戴金钗,手戴玉镯,就连鞋上都绣着珍珠,通身的富贵。

  “喂,我与你说话呢。你都看了半天了,到底猜不猜出来啊!”

  杜秋蔓看着自己手上的字条,她才看了几秒钟都不到,怎么叫看了半天呢。那小娘子见她不说话,当即就要伸手去拿,杜秋蔓略略侧身,让她捞了个空。

  小娘子跺脚怒道:“你这人好不讲理!”

  “蔓姐儿没事吧!”杨明昭见前面有动静,甩开了江氏的手,直接冲了过去,将她护在身后。

  杜秋蔓伸出小手,将字条递给他,有点委屈:“字谜好难,我猜不到。”

  “猜不到就给别人来!”那小娘子哼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