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48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他想念爹了。他爹虽然也什么都不懂,但听了不懂的话只会询问,不会像两个愚蠢的哥哥一样,听到太多听不懂的话就开始眼睛转圈圈。

  人和人的天赋真的差距很大。

  陈标叹着气将话匣子关上,开始说在农村帮助建房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收拢人心;第二个好处是让劳动改造的青军和精力充沛无处使的驻军有活干,有额外的钱粮拿,不会闲出坏心思;第三个好处就是帮助建造房屋的时候,可以再普查一次人口,登记年龄不够领田的人,便于管理。

  有好处,百姓才会积极配合户籍审查。每次分田和建房都统计好农村户籍,等大明建国后划分农村和城市户口,就会减少很多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些比如培训百姓们依托新建的房子,在扬州再燃战火的时候帮助朱元璋的军队打仗之类的好处,不一一赘述。

  李文忠忍不住使劲挼着陈标的脑袋。

  陈标被挼地脑袋使劲晃,不耐烦打了李文忠一下:“表哥,你干什么?”

  李文忠一边挼一边道:“我总算知道舅舅为什么喜欢揉你的脑袋。标弟你的脑袋怎么长的?别人走一步算三步,你走一步是不是要算三年后?”

  陈标开了一个只有穿越者才懂的玩笑:“不是算三年后,是五年后。五年计划,懂吗?”

  恢复元气的朱文正把陈标抢回怀里,也挼着陈标的脑袋道:“不懂!我能算到一两日后敌军的动向就很了不得,你能算到五年后,还是个人吗!赶紧让哥吸取一点标弟的聪明!”

  陈标怒道:“你是僵尸吗!准备吃我脑子?!别玩了!赶紧看!看懂这个,我还有下一件事!”

  朱文正哀嚎:“什么?!还有下一件事?!标弟,标儿!你是不是安排的事太多了!你真的想几个月做完几年的事吗!”

  陈标解释:“不是几个月做完几年的事,是几个月把几年的事的基础打好。以后朱大帅肯定是要当皇帝的人,扬州是他的疆土,需要治理几百年。现在咱们把基础打好,扬州人就能多有几十年的好日子过。”

  朱文正哭丧着脸道:“好吧,标弟你说得都对。我有点后悔留下来了,我应该和阿英换一下,让阿英来镇守扬州城,我打仗去。”

  陈标使劲翻白眼。

  他这个堂哥究竟什么毛病?在扬州城安安全全地搞基建他不乐意,非要去马上厮杀受伤。受伤就算不会死,不疼吗?

  李文忠道:“别抱怨了,别耽误标儿时间。标儿为咱们写了这么多东西,肯定很累,得早点睡。”

  朱文正沮丧道:“好。标儿,你还有什么计划?”

  陈标道:“你们往下翻,怎么还非得我来说?”

  两个笨蛋哥哥赶紧翻开陈标所写的文书的下一页。

  翻开之后,他们都瞪大了眼睛。

  这份文书是宋濂和叶铮呈上来的百姓最急迫的请求——被分田的妇女派来一老媪作为代表,请求朱家军给她们牵线找男人迅速成婚,速度越快越好。

  两个已经成年,但并未婚配的小子都有些面红耳赤。

  李文忠结结巴巴道:“这、这请求,真的是扬州城的女人们最迫切的要求?也、也太……”

  朱文正一手搂着陈标,一手捏着下巴,颇不正经道:“圣贤怎么说的,饱暖思那啥。这个如果不是一群想女人想疯了的男人假托女人的名义提要求,就是这群女人,嘿嘿嘿,饥渴啊。”

  李文忠脸一黑:“朱文正!你闭嘴!不要在标弟面前胡言乱语!”

  朱文正自知失言,但还是梗着脖子道:“我什么都没说!你才是!思想龌龊!标弟别听他乱说……啊,标弟,你这是什么眼神?你生气了?我错了我错了,我不该胡言乱语,我打自己嘴巴!”

  陈标收起淡漠的眼神,道:“你们俩真的过过苦日子吗?”

  朱文正扇了自己的嘴两下,道:“标弟,你怎么说这个?”

  陈标道:“你们俩要是真的在地里务过农,就不会问出这种话。”

  李文忠和朱文正对视了一眼。

  陈标道:“不过你们过苦日子的时候还小,又是在外面颠沛流离,可能没见过农村的情况。不知者不为过,但现在你们已经是一方父母官,以后别说这种话,惹人笑话。”

  陈标每次用过于平静和淡漠的语气说话时,李文忠和朱文正就像是遇到了朱元璋似的,心中莫名犯怂。

  他们俩缩了缩脖子,虽然不太明白,还是乖乖认错,并向陈标请教这条迫切请求背后的原因。

  不知者不为过。陈标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想责怪他们。

  只是连自家两位曾经在乱世中吃过苦头的兄长尚且如此,那些高高在上却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士绅文人们,恐怕更会如此。

  “大部分女人天生力气不如男性,所以一些农活,男人一天能做完,她们要做两三天。但这不算什么,农活也不在乎这么一两日,她们若拼了命地干活,自己的地还是能自己耕种好。但总有些事,是女人们做不了的。比如修缮房屋、推动石磨等纯粹的力气活。或者……需要打架的地方。”

  陈标回想起前世,眼神不由黯淡了一瞬。

  在大学创业的时候,他的商品和农产品有关,经常去村里商洽。所以他虽然是富商之子,比普通同龄人更了解农村一些。

  在这一世,他听多了李贞的唠叨,对这个乱世中的农村的情况也较为了解。

  简单来说,村庄是个“法外之地”。

  在现代社会法治社会中,每当遇到争抢水源、宅基地边界、以及一些鸡皮蒜毛的问题时,若农村家中有更多粗壮男丁,话语权就会强一些。

  在古代,村庄的“法外之地”属性就更强大。

  若女子家中无男丁,很容易遭遇入室盗窃、甚至更严重的侵害,基本不可能找到凶手,找到凶手也没用。

  一些地痞无赖还不会一次性“杀鸡取卵”,长期来敲诈、侵害。女人们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忍着。

  封建时代,乡里的事可别指望什么官府。

  家中有父兄还好,但这个乱世中,有多少家庭是齐全的?稍稍强壮一点的男人都被强征为兵,遇到土匪屠杀,也是先杀青壮男人以绝后患。

  所以扬州城里大部分领田的女子都是独身或者带着老弱,无人保护。她们需要人来干体力活,需要人来保护她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乱世之后,农村女子就算有父兄在,也会积极地找同村青壮年成亲。这样他们就能分工合作,让种田的效率更高,或者在风调雨顺的农闲时节,一人伺候田地,一人进城找其他活干。

  从古至今,女子单身都是在经济条件不错的前提下,非农村人口的选择。

  那些在史书中有记载的孤儿寡母,各个都是在宗族帮助下才能生活,或者是去城中找纺织的活干。所以农村宗族势力才那么强大。

  而扬州现在都是流民,还没有形成可以庇佑女眷的宗族势力。

  古代的自梳女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之后,最先在城中纺织女工中兴起。

  到了现代,安全问题找警察,力气活登陆app一键摇人。即使农村女性,富裕一点的家庭有各种机械帮忙,贫穷一点的若不想嫁人,背着背包北上南下东迁打工就成了。

  这个时代,没有家族依靠的农村女性不嫁人,等待她们的就是无尽的地狱。所以,她们有田地后,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赶紧找个男人。

  陈标说得很细,朱文正和李文忠都听懂了。

  朱文正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投靠娘家,才能勉强活下来。

  李文忠的母亲早就去世了,他不太懂这些,好奇地问道:“我行军途中,曾听闻一些村庄有一些独身女子特别有话语权,这是为何?”

  陈标眉头跳了跳:“独身、年轻女子?”

  李文忠道:“对,也没有孩子。一般都是无子的寡妇。”

  陈标无语:“表哥,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你这么单纯?”

  李文忠疑惑:“什么?”

  朱文正:“……文忠,你说的那种寡妇,一般都是村妓,和村中许多男人有染,所以话语权自然高。”

  李文忠:“!!!”

  他赶紧想捂住陈标的耳朵,陈标却继续道:“若没有宗族,又因为各种原因,呵,在这个时代,应该是理学原因,不能嫁与他人的寡妇,要在村里活下来,就只能出卖身体。”

  南宋之前,寡妇很容易嫁出去。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寡妇,最为受欢迎。

  理学盛行之后,寡妇再嫁被认为“不洁”,甚至后来编排上寡妇不吉利的谣言,女子守寡后很难找到称心的新丈夫。

  就算村里的寡妇想要守节,宁愿饿死也不要其他男人的帮助,但她们除了自杀,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村民的侵害?

  要么死,要么放弃尊严,这很好选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门连件完整的衣服都凑不出来,粮缸里连果腹的糠皮都不够,这种时候,和她们说什么尊严荣辱……”陈标停顿了一会儿,道,“不只是村里的寡妇,流民中的女子,哪个没有在路上换过好几个男人?在咱们这群能吃饱肚子、出门有衣服穿的人帮助她们远离饿死冻死前,谁也没有资格去指责她们。”

  “无论男人女人,在还在为生存挣扎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人了。”

  “你们当父母官的时候,脑子里不要把这群百姓和理想、尊严、荣辱、礼节之类的词语联系起来。那些文人自以为能博得农人好感的屈尊行为,比不过一捧粟米。”

  “你们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就只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他们活下来,这就已经够了。”

  陈标看得太透彻,透彻得他自己都有些提不起劲。

  朱元璋受贫民百姓欢迎,难道是因为朱元璋提高了贫民的地位吗?

  不,这群人脑海里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东西。他们感谢朱元璋,只是因为朱元璋给了他们活路。

  那群听了秀英夫人的名字就变得十分狂热的女子,她们脑海里也绝对没有什么“女性地位”的想法。

  无论是解放缠脚、给女子授田、帮女子寻找合适的丈夫,都是为这些贫苦女子寻找活路,所以秀英夫人才是她们的偶像,她们的“菩萨”。

  朱元璋麾下的两个女将军,秀英夫人手下的几个女儒生,将领们后院的女眷们,或许萌生了一点点这样的念头。

  她们能吃饱,读过书,才会思考这些问题。

  这些人自己会寻找自己的出路,自己会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天书也是为这样的人准备。

  这些都不是陈标现在要帮助的人。

  陈标身为穿越者的傲气稍稍激发了一丁点,开始想为家人之外的陌生人做一点点事。他要做的,只是让一些这个时代不是人的百姓变成人,没有太多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

  陈标本不想说这些沉重的话。

  乱世中沉重的话题太多了,若老想着这些,陈标一整日都不会开心。

  只是朱文正和李文忠作为镇守一城的大将,作为扬州临时的父母官,居然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让陈标颇为无奈,只好给他们讲解。

  陈标看着呆滞的两个哥哥,不断挠头。

  不会吧不会吧?他两个哥哥不都是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过,好不容易找到陈家,才有了好日子过?

  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他们也应该见惯了人世间的惨剧。其他不说,扬州城的惨剧在乱世中也是独一份的惨。

  为什么他们居然会如此震惊,好像三观都崩坏重组了?

  总不能是这些惨剧他们看过了就忘了,在被自己点明之后,才去深思惨剧背后代表的普遍性?

  两位笨蛋哥哥平时吃得很饱啊,吃饱了不思考这些思考什么?

  看来还是书读少了,我得给他们增加功课。

  陈标拍了拍桌子,声音不大,但朱文正和李文忠还是回神了。

  陈标问道:“听懂了吗?”

  朱文正和李文忠使劲点头。

  陈标道:“听懂了就赶紧去办正事。镇守在这里的兵有多少没成亲,你们要先算出来。然后酗酒的、赌博的、经常去找暗娼的筛选出去,脾气温和对人好的最先入选。咱们要主持一场相亲会……月老会,就由你们主持。”

  朱文正和李文忠傻眼:“我们?!”

  陈标想了想,道:“算了,你们俩都没成亲,不太适合。你们去求求宋先生和叶先生。若宋先生和叶先生反对,你们就用我刚才的话来说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