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52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安南行省的贵族们知道大明要管理好安南,必须任用本地人,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朱标当然也知道,安南和云贵不同。云贵即便以前是土司自制,但历朝历代已经多次开发,中原文化早已经渗透,朝廷对云贵也已经很了解。

  现在了解安南的人只有他,他分身乏术,就算有大明军士为官吏,勉强能填充基层,但也很难迅速教化安南。

  但本地人可不只有那些老贵族。

  拉拢一批人,打击一批人,这是华夏史书中看腻了的最低等的朝堂斗争,和为君之道。

  朱标的诱饵已经抛出,那么这群商人为了得到他们的利益,为了得到身份和地位,能付出什么?

  答案是一切。

  这时候投靠大明,与从龙之功无异。

  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赚钱,甚至不是成为安南新的官宦之家,他们的视线投向了北方,投向了他们曾经不敢踏足的中原,投向了大明的京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话可不只是用于造反啊。

  ……

  朱标的三个哥哥知道自己突然打下这么大一块蛮荒之地,之后肯定会很辛苦。

  他们已经动员好麾下将士,让大家勒紧裤腰带,重回红巾军时代,艰苦奋斗。

  但朱标来了才一个月,只开了几场会,朱标的三个哥哥发现,他们急缺的人力物力似乎都不缺了。

  别说朱文正,李文忠都傻了。他们俩一人拿着朱标的一只手,翻来覆去地看,观察这只手怎么就能点石成金。

  陈英虽然没有做这么傻的动作,视线也在朱标左右手之间来回移动。

  “我爹还是个乞丐的时候,就能空手套白狼,娶到我娘,得到濠州红巾军基业,还成了皇帝。我好歹背靠着大明,说动几个商人为大明做贡献,有什么值得惊讶?”

  朱标好脾气地让哥哥们把他的手当玩具捏来捏去。

  “不过我也没想到,这番话的效果这么好。我还以为他们会等到大明对安南有很多的投入,知道大明不会撤离安南,真的把安南当行省建设后,才会投入资产。”

  陈英忍不住道:“标儿,你真的没想到?我还以为他们会这么迅速信任你,也在你的考虑内。”

  朱标笑道:“我确实有做努力,比如我亲自来,比如让孔家人来。但我确实没料到这么顺利。”

  朱标低估了他和孔家双重名声加成,对这些向往中原文明的只富不贵的人的震慑程度。

  朱文正笑道:“等他们知道标儿你是太子,他们就会对大明死心塌地。”

  李文忠惊讶:“文正,你居然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朱文正:“你妈……”

  他松开朱标的手,就要揍李文忠。

  李文忠一边还击,一边道:“我妈是你姑姑。”

  双手终于得到自由的朱标抖了抖手,叹气。

  这两个哥哥都三十多了吗?

  朱标想起他前世见过的那些三十多的男人……呃,比哥哥们更幼稚甚至中二。罢了,他对这两个哥哥不抱希望了。

  还是英哥好,从小就成熟靠谱。

  “英哥,既然他们肯出钱出力,你带着炸药去云南和安南的边境,先修一条路出来。”朱标道,“用水泥修。”

  陈英道:“好。”

  朱标又道:“正哥,你既然这么闲,就多在湄公河平原逛逛,主持湄公河平原开垦。这块地非常重要。”

  朱文正叹气:“好好好,不就是屯田元帅吗?你哥我也能做。”

  “忠哥,你就负责海军。最近肯定会有许多安南贵族冒充海盗,劫掠我们的物资。”朱标道,“汤叔叔已经南下,胡叔叔和叶二先生也在南边,你们一起维护好海上贸易线路。建设安南,海上通道最为重要。”

  李文忠十分高兴:“海仗我也很擅长,标儿你放心。”

  朱文正满脸不高兴。他也想打仗,但他确实不擅长水仗,只能让李文忠去。

  “除了打仗,你也要寻找可以建设港口和码头的地方,特别是安南海峡两侧。”朱标叮嘱,“还记得我教你的如何看港口的知识吗?”

  李文忠道:“我会把手抄本带上。”

  朱标合掌:“那就没问题了,我们一起努力。等朝中吵完架,发现安南已经被我们真正拿下,吓死他们。”

  朱文正实话实说道:“标儿,不需要把安南拿下,你现在去朝堂上大喊一声‘我朱标就是太子’,就能吓死他们。”

  朱标飞起一拳砸向堂哥的脑壳。

  要你多嘴!

第221章 说好的安南是蛮荒呢

  朱元璋认为自己摆平朝堂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他得到朱标的书信后,第一时间就派出了朱标想要的孔家等人,将其他心腹的岗位安排到位。

  一个月后,朱元璋召集了官学前三届学生中已经通过毕业考试、且能空出手的人,前去安南支援朱标。

  又是一个月后,朱元璋得到了从安南送来的书信,顺带把那群学生们给长辈写的信收集起来,大家凑一起拼凑安南现在的真实情况。

  他们拼凑的情况如果写成一篇游记,大约是如下。

  “在出发前,我已经知道安南是蛮荒之地,百姓皆为蛮夷。我做好了充足的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快靠岸的时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络绎不绝的大船。船上堆满了货物,在挂着大明旗帜的风帆战船的护送下远航,其繁荣不输泉州等万国港口。

  到岸后,港口十分宽敞,船只停泊、货物搬运井然有序。身穿大明服饰的人在码头处行走,不断有官吏拿着写着汉字的木板讲解什么。

  上岸前往知省官邸。官道宽敞平整,岸边房屋鳞次栉比。商铺悬挂的旗帜、小贩叫卖的口号、街上往返的行人,也都与大明腹地无二。

  此地真为蛮夷遍地的蛮荒之地?”

  朱元璋看完之后,抬头问道:“难道安南其实和中原一样繁荣?”

  李善长无语道:“即便安南繁荣,和大明无二的景象,难道也是安南原本就有?”

  徐达忍不住爆粗口:“标儿牛叉!”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臣子中居然有个徐达。

  他疑惑道:“你怎么在这?让你去北京嗯。”

  徐达也很无语,他都来了多久了?陛下怎么现在才发现他。

  兄弟之情会消失的,对吗?

  “二皇子、三皇子十分厉害,连年少的四皇子、五皇子都能独当一面,臣听闻京中忙碌,特意来帮陛下。”徐达拱手恭敬道。

  朱元璋道:“说人话。”

  徐达放下手,满脸无奈:“你家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把活都干完了,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问老大能不能让我换个地方待,好无聊。”

  朱元璋道:“什么?你这么废物?”

  李善长无语道:“主公,说正事中,不要嬉闹。”

  朱元璋挠挠头:“我没嬉闹。好吧,我不骂他,行了吧?我让你去北京,是借着你的名声和地位镇住想要插手北京的人。你干不干活无所谓,得给我乖乖待在那。”

  徐达叹气:“我觉得就算坐镇都不需要我啊。军队被你家老二老三攥得死死的,你家老三甚至自己去草原上招募了一群蒙古骑兵,开始在草原上建城了。”

  朱元璋也十分无语。

  原来我那没用的二儿子三儿子其实也有点用吗?至少比没仗打后逐渐长胖的徐达有用。

  “魏国公的事之后再聊,现在聊安南!”李善长再次阻止朱元璋和徐达话题跑偏。

  李善长十分头疼。

  每次朱元璋和徐达等人凑一起,立刻话题就会歪到不知道哪去,唠叨许久才会说回正事。所以从他加入朱元璋的队伍后,就时常承担起提醒“别废话,先说正事”的角色。

  朱元璋干咳一声,道:“看来标儿在安南干得不错啊。我都想去看看,标儿已经把安南变成什么样了。刘伯温,你平时话不是很多吗?现在怎么傻了?”

  刘基深呼吸,然后拍着大腿懊悔道:“我真傻,真的!我从一开始就应该留在标儿身边。我留在南京干嘛?错过了多少事!”

  朱元璋:“……”

  章溢见朱元璋神色不豫,立刻替刘基打圆场:“陛下,伯温只是担心太子殿下身边事情太多,没有足够的人手。”

  朱元璋一拍大腿:“我也是这么想!我留在南京干嘛啊!待在标儿身边多有意思!”

  然后朱元璋和刘基这对狗猫君臣交换了一个惺惺相惜的眼神。

  章溢:“……”

  这一刻,章溢脑海里冒出了诸多如“臭味相投”“一丘之貉”等词语。

  “太子的信中没有说明他在安南做了些什么吗?”章溢试图把话题扳向正规,“若太子做得很出色,我们也能让朝堂上那群仍旧喋喋不休的人闭嘴。”

  章溢能教出一个武将儿子,对朝中那群天天嚷着放弃安南的朝臣自然深恶痛绝。

  如果不是他刚回京,还不清楚朝堂的规矩,需要先蛰伏一阵子。章溢一定会抄起手中的朝笏,在嚷着放弃安南的朝臣中杀个七进七出,就像他儿子在敌军中手持马槊杀个七进七出一样。

  朱元璋叹气:“标儿不装之后,就变懒了。他在信里说,平时要处理那么多政务,还要写信向我详细描述怎么处理的政务,十分麻烦,所以懒得写,让我自己派人去问。”

  众人皆无语。

  朱元璋还在那一边叹气一边比划:“标儿还说,要说明他做了多少事,估计一万字都写不完,他才不要把每日紧张无比的休息时间用来写这东西。有这个时间,他宁愿多睡一个时辰。”

  李善长立刻道:“标儿所言极是。安南陌生,水土不服,且事务繁重,标儿还是多休息为好。”

  刘基道:“主公派去的人,应该把消息收集得差不多了,书信应该很快就到,不急。”

  徐达叹气:“要不让我去瞅瞅?反正我无聊。”

  章溢:“?”

  作为一个进入朱元璋核心文臣群体后就已经自请外放坐镇一方的人,章溢实在有些不习惯这群人的言行。

  你们这样,还像皇帝和大臣吗?

  章溢在心中提醒自己,不能被这群人同化。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成何体统!

  这一场君臣奏对逐渐离谱,众人都开始吹标儿厉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决策。

  章溢两眼发直,神游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