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50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在古代,地图非常重要。没有卫星,世界地图是人们花了几百上千年用脚步踏遍土地,然后汇总描绘出来。

  所有能拥有世界地图的国家,都是当世强国。

  朱标占了穿越者的便利,脑海里有这个地球大陆完整的形状。但他还需要往这个框架里填充细节。

  朱标还是陈标的时候,为世界地图框架填充内容就已经是陈家海外贸易商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陈家虽然没有走遍全球,但经过和其他国家商人做生意,他们打探着国外政权变更和疆域变化的消息,一点点完善世界地图。

  只是商人们一出海就可能好几年不回家。他们对政权变更的了解并不及时。所以朱标手中的地图其实有滞后性。

  特别是中亚、东欧这一带,因大元覆灭,大蒙古国中的汗国也陷入战乱,国家政权更迭很快。朱标对四大汗国的了解并不多。

  倒是鞑靼和瓦剌的消息朱标了解了不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朱棡。

  朱棡虽然也常去草原游荡,但他和朱文正不一样。朱文正抢了就跑,朱棡则和那些草原部落“不打不相识”“以战交心”,不断把草原上的人往北直隶领。

  现在朱棡手中已经有了一支来自于草原的骑兵,朱棡经常拉着这支骑兵去和边防军的老将们打架,被朱标罚过很多次社区服务(扫大街挑大粪)。

  朱标对于瓦剌和鞑靼的消息就来自于朱棡手下的蒙古骑兵。

  “都是正哥开了个坏头。现在三弟三天两头就带着人去蒙古贵族中开会,还和鞑靼和瓦剌的贵族做起了生意。”朱标满心的嘈想吐。

  朱文正乐了:“瓦剌和鞑靼是傻的吗?我骗了他们一次,他们还相信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蒙古小贵族?”

  李文忠在竹躺椅上翻了个身,脸对着朱文正道:“没听标儿说吗?朱棡手下的蒙古部落和蒙古骑兵都是真的。”

  陈英想了许久,都想象不出朱棡带着蒙古骑兵在草原上浪,冒充蒙古贵族,被瓦剌、鞑靼的当权者拉拢的画面。

  在他的印象中,朱棡还是个十分孩子气的顽皮少年。

  陈英想,无论是标儿还是朱棡,在这个年龄阶段,成长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朱标提起朱棡,又头疼又自豪。

  “我已经罚过他了,不准他再深入草原。”朱标叹气,“他去多了总会露馅,而且跑那么远,后勤耗费太多,不划算。现在我已经着手在草原上铺铁路,沿着铁路沿线建城,该是草原部落防着我们了。可惜西边的地理情况太复杂,还是得哥哥们来守。”

  朱文正好奇:“铁路是什么?”

  朱标比划着告诉他们铁路的概念。

  李文忠越听越兴奋,跑去书房拿来纸笔,让朱标画给他看。

  朱文正只咋舌:“有了这玩意儿,我岂不是还有机会回来看望你?”

  朱标心头一酸,脸上笑道:“要在复杂地形铺设铁路很难,我会努力。”

  朱文正伸手拍了拍朱标的脑袋,笑道:“不努力也没关系。等我老了打不动仗了,还得回来让你给我养老呢。”

  陈英立刻道:“我也会回来。”

  李文忠笑道:“我就不一样了,我会一直麻烦标儿。”

  朱标在心里道,等你们老了,我年纪也不小了。

  但他仍旧笑道:“好,一言为定。你们回来后,我就把皇位丢给太子,我们兄弟四人一起环游世界去。唔,如果你们身体不够好,我们就找个山清水秀有温泉的地方隐居。”

  三位哥哥都笑着应下。

  ……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之后,朱标调整好了精神和身体状态,开始干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军队,检查军士们文化课掌握情况。

  和朱标相处过的将领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会这样”的疲惫微笑,不熟悉朱标、只听过朱标名声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标确实很可怕。

  现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烦是官吏不够。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来的合格官吏?

  于是朱标盯上了军中的人。

  现在大明建国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国前的时间,军中的老兵们有些已经读了近十年的书,虽说文采不怎么样,但读书识字算术已经完全掌握,当个文吏绰绰有余。

  安南行商刚打下来,军队不能撤走。三人的军队加起来,只论精兵都有五六万人。

  这五万人都经过了军中基础教育,再差也会写几十个字;读写顺利的人将近一万人。只要把这些人都利用起来,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员。

  朱标已经和哥哥们商量过了,朝中的武将们都去当文官了,那么军中这些人为何不能当文吏?

  朱标不仅要让军中的普通士兵们当文吏,还要让他们当教化百姓的老师。

  劳动改造营和流民营中已经实践完善的制度,朱标会照搬到安南。明军不仅要给百姓们分田、帮百姓们重新规划和建造村落,还要负责教导百姓们说大明官话和识字。

  有百姓能学会大明话,就能多领一块地;如果能学会读写,就能分得更多的地,并从平民一跃成为底层管理人员。

  这一点有些违背井田制的公平原则,但比起公平,调动当地百姓学汉话、汉字的积极性,对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为重要。

  朱标问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来的孔家人数量有限,且不擅长教导一无所知的平民百姓。军士们受了这么多年教育,依葫芦画瓢,再加上朱标制定的教学大纲,正好“辅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学识,再加上军士们的经验,应该能迅速撑起安南行省的教育体系。

  这样广撒网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细水长流的事,朱标不奢望一两年时间内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标想要的,是让当地人都忙碌起来,并且在忙碌中有一种他们已经是大明人,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乱,肯定是要让当地百姓感觉大明来了之后,他们的日子不会好过,必须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们比华夏的百姓过得更加没有尊严,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尊严。大明来了之后,又分田又免费教导识字算数,还帮他们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将他们当成人来对待。朱标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会让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

  同时,这些文吏和老师都是大明的军人。如果有谁要生乱,他们立刻就能镇压。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还要念着圣贤书中的道理,这就是朱标安抚安南行省的政策。

  “当地的贵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状态。拉拢贵族治理当地,短期内安南看上去会很平静,但安南的大明化过程会非常艰难。长期来看,会留下巨大隐患。”

  “将目标放在被贵族们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们没当做人的农民身上,用农村包围城市,虽然开头会很麻烦,只要战线铺开了,他们便无力反抗。”朱标笑着对到来的孔家人道,“而且他们轻视这些他们认为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会对我们的行为有太多阻拦。”

  虽然受了重伤,仍旧咬牙亲自过来的孔希友叹息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为皇帝。”

  朱标点头:“是的,皇上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现在不过从安南从头再来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还好老朽没留在南京休息。”

  朱标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兴来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们一定能相处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说,他之后会派官学的人来这里‘实习’。詹事府中书令,‘实习’是什么意思?”

  朱标现在已经不是北直隶知省,但他还有了“詹事府中书令”这个拗口的官职。所以孔希友称呼朱标为“詹事府中书令”。

  “实习即在实践中学习。”朱标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诗。”

  孔希友感慨:“当年诸子百家都会周游列国,不会闭门造车。先祖也曾游历诸国,以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总结得失。确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后人以后要做学问,应该多走多看才行。”

  朱标道:“现在压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锁已经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着孔圣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孔圣人周游当时的天下,你们乘坐着更好的船和车,周游现在已经发现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启发。我想孔圣人等着后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荀子的话。虽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学的人抬出来抨击,想把这个儒家先贤开除出儒家籍贯。但现在文人主流观点,荀子仍旧是儒家圣人。朱标用这句话,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许久,道:“或许只有詹事府中书令才会对孔家人说,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认为,先祖是圣人,是不可超越的圣人。”

  朱标笑着摇头道:“孔圣人先是人,才是圣人。学海无涯,生命有限。孔圣人生前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他对弟子谆谆教导,言行中都传达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开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只把孔圣人当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强?无论是子孙还是学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么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标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我这么说,你可能认为我不尊敬孔圣人。但我有时候翻看《论语》的时候总会生出一个念头,如果孔圣人在世,看到现在的儒学、儒士和他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很痛苦吧。”

  “几千年了,这群不肖子孙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还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时才会到来?”

  孔希友呆愣了许久,双手颤抖着平举,一言不发,只对朱标深深作揖。

第219章 百姓知道才叫成功

  不知道孔希友回去后和带来的孔家人说了什么,这些本来略显焦躁的孔家人情绪逐渐平和,对待朱标越发尊敬。

  就是他们尊敬之余,隔三差五就来找朱标讨教学问。

  封建王朝在封孔家衍圣公后,对孔家又吹捧又防备,所以孔家人大多都在家中做学问。

  在这个时代,家中藏书够多,就不算闭门造车。只是比起朱标,他们就差远了。

  朱标攻入元大都后,每日都泡在元大都的图书馆中,往记忆宝库里储存书籍。

  只读书无实践的孔家人谈论起学问,全是从书本上得来。朱标不仅能与其相谈甚欢,还能说出是哪本书哪一段,并且多次提醒他们,“书错了”“作者错了”“你自己编的吧”。

  和朱标谈论完后,孔家人回到住处,打开书箱狂翻书,然后第二天红着脸给朱标作揖,辩解“不是我在编,只是记错了”。

  朱标非常厚颜无耻地用记忆挂将孔家人和他们的弟子折服,这些人便听他使唤了。

  朱标压榨人,让他们骑着安南行省的特产战象,踏遍安南行省每一块土地,先把行政区划划分妥善,界碑立好,连深山里的人也要统治到,现在这块地叫安南,是大明的行省。

  朱标甚至让他们带上了大明和周边大致地图,给底层的百姓看,让他们知道大明是个什么概念,皇帝叫什么,年号是什么,他们如果活不下去了,该去哪里讨生活求帮助。

  “我们不是来教书吗?”孔家人惊讶。

  朱标解释道:“教书要等秩序稳定之后,由军队护着你们开展。如果不让他们知道已经改朝换代,我们是接下来统治他们的人,他们就不会来接受我们的分田和教导。”

  孔家人在脑子里使劲翻书,找史书上记载过的东西:“改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

  朱标笑道:“差不多就是如此。”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厉害,就算孔家人没有实践经验,只要书读得够多,也能从老祖宗的书籍中汲取经验。

  孔家人现在没了“衍圣公”和先祖的光环,都对建功立业很有野心。他们便如同先祖一样,踏上了游历的旅途,期望在这样旅途中重振孔子后裔的名声。

  朱文正好奇道:“标儿,你是认真的吗?让他们把每一寸土地都踏遍?你不会是玩他们吧?”

  朱标道:“怎样才算夺得一块土地?不是军队打进来就算夺得,要百姓们都知道改朝换代了才叫夺得。现在没有便捷的通讯方式,只能靠人去传达。”

  李文忠道:“文正,叫你多读些书,你总是除了兵书和武将列传,其他都读不进去。文人传记中曾有过许多记载,他们到了偏远的山村,村民还以为在前朝。”

  朱文正满脸不关心:“哦。”

  反正他只管打仗,打完之后治理和教化,他才懒得关心。

  朱标忍不住了:“正哥!你还有三年就到不惑之年了,怎么你还和十几年前一样,不能成熟一点吗?这些很重要,就算你不喜欢,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