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06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如果她坚信这个点子正确,哪怕对方是北直隶知省和水军大元帅,她也锲而不舍地缠着朱标和廖永忠。

  要么她把这两位大官说服,要么这两位大官把她说服。否则她绝对不退缩。

  朱标怀疑,赵红花如果到了现代社会,肯定能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居委会主任。

  廖永忠好奇极了:“你都不害怕吗!我是元帅啊!正常的老百姓看到元帅不会害怕吗!”

  赵红花叉着腰道:“怕啊!但他们信了我,全家跟着我出山讨生活,我再怕也得做!”

  廖永忠无奈:“行,行,我明白了。不就是开炮炸个山吗?我炸。”

  秉承着“神圣的新式火炮怎么能这样浪费”思想的廖永忠都被说服,朱标哭笑不得地在后勤调配上签了字。

  廖永忠看着堆积如山的咸鱼干,砸吧嘴,生无可恋。

  赵红花很实诚,用一座咸鱼干小山向廖永忠请求炸开一块堵着水源的山壁。

  只要有足够的柴火,渔民们就能迅速将新鲜的海鱼变成耐储存的咸鱼干。最近天气又好,很适合晒鱼干。

  那块山壁面前是平坦的土地,可以用来开垦,只是取水麻烦。只要炸开了山壁,耽罗岛民们立刻就能挖出一条小河作为灌溉水源,开垦新土地了。

  廖永忠从未想过,明军的火炮还能这么用。

  “和平时期时,炸药在国内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用于工程施工。其实以前也有在开山取石的时候用火药。”朱标道,“书上有写,廖叔叔你……”

  廖永忠立刻道:“我走得急,没带几本书!回去一定看!一定!”

  朱标失笑。

  怎么每次他一说起“书上有写”,从廖叔叔到普通士兵,都一副被老师抽查作业的紧张神情?

  本知省又不是什么魔鬼。

  但显然,在朱标那些愚钝的学生们眼中,朱标比什么魔鬼可怕多了。

  连耽罗岛民看着朱标的眼神都充满尊敬和恐惧。

  他们已经开始开始“大明百姓培训课程”,已经进行几年基础教育的明兵轮流给他们授课。

  这些岛民的学习基础,和大部分普通大明士兵差不多——不识字,只懂方言,算数靠数棍子。

  他们都是经历过的人,所以教导岛民很有经验,也很暴躁。

  这时候,飞速总结出耽罗方言和大明官话的“常用字词一百例”,然后适时为他们调整课程的朱标,很快在耽罗岛民心中上升成了“啊,原来这就是前王后说的文曲星下凡”的感慨。

  而后朱标用千奇百怪的方法督促激励和鞭挞他们自动学习,让他们晚上不断做噩梦的时候,他们开始怕了。

  赵红花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陈家标儿成了朱家标儿之后,还是这么神奇。我的运气可真好啊!

  赵红花在耽罗岛民越来越不怕明军之后,除了带领耽罗岛民学习、屯田、打猎、打鱼、修房屋,支持明军在耽罗岛建城之后,还打起了单身明兵的主意。

  这一日,赵红花堵了几天门,终于堵住了廖永忠:“廖元帅!廖元帅!你别跑啊!这是好事!”

  廖永忠面红耳赤道:“这是好事,但不归我管啊!你去找标儿!”

  赵红花道:“廖元帅,知省大人还是个雏儿,他懂什么?这事应该你来负责啊。我听说常元帅就会负责这个,这不是大明元帅都会做的事吗?”

  廖永忠:“??!!!”

  常遇春还负责给百姓和明军牵线相亲?!这不是马皇后才会做的事吗??

  廖永忠严肃道:“这是假的!这都是皇后娘娘负责,我们大明元帅不负责这个!”

  赵红花瞪眼:“真的!我三大姑的小舅子的女儿就是常元帅给找的人家!”

  廖永忠大为震惊。

  常遇春还真的会做这种事吗!水战陆战攻城守城他全都会就罢了,屯田教化治理他全都行也罢了,怎么连媒婆的事他也掺一脚啊!

  你样样都掺和,让我们其他的普普通通大明元帅该怎么办?

  廖永忠脸皮子直哆嗦:“好吧,我问问标儿。”

  赵红花眼睛瞪得更大了:“知省大人已经够忙了,你忍心连这点小事都让知省大人操心吗?你家里有孩子,你也这么压榨吗!知省大人叫你一声叔叔,你怎么能什么事都往他身上推!”

  赵红花拽着廖永忠的袖口不肯松手,一副泼妇样。

  原耽罗国民在原耽罗国王的带领下,都偷偷(光明正大)围观,(高声)窃窃私语。

  躲在一旁看笑话的朱标竖着耳朵偷听。

  翻译成大明官话,他们说了以下话。

  “铁牛,你媳妇真强!”

  “哎哟妈耶,咱们王后拉着大明元帅的袖子吼,元帅不抽刀砍他?”

  “我爷爷见过元军,我见过高丽军,别说拉着袖子吼,跪得不够快,脑袋就掉了。”

  “大明的元帅真奇怪。”

  “确实,大明的元帅真奇怪。”……

  赵红花听到了那群人的高声哔哔,松开廖永忠的袖子,转身大骂道:“活干完了吗!今天学的字学会了吗!都没有你们杵在那里干什么?当懒汉懒婆娘吗!还不快去!”

  看热闹的人群一哄而散,赵红花的瘸子丈夫跑得最快,除了背影一摇一晃不协调,速度丝毫不像个瘸子。

  “哈哈哈哈……”朱标忍不住了,捧腹大笑。

  廖永忠:“……标儿!”救我!

  朱标背着手大摇大摆从藏身处走出来:“廖叔叔,赵夫人说得没错。解决明兵和百姓成家问题,本就是安抚的将领该做的事。常叔叔已经当了一个好榜样,你照做就是了,别什么都指望我啊。我很快就要回北京了。”

  廖永忠愁眉苦脸:“那你总得教我啊,我不知道怎么做。”

  朱标道:“不懂就自己琢磨啊,你和赵女士商量商量,我相信你!”

  廖永忠:“……”我可以说别相信我吗?

  但面前的人不仅仅是他的好侄儿标儿,还是没几年就要归位的太子。太子都说“我相信你”了,他也不好意思继续退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赵红花开心地振臂狂呼,没有任何礼仪可言、甚至有点没礼貌地转身就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耽罗岛民。

  耽罗岛民因连绵战乱和饥饿,大部分都是女性。

  因饥饿和劳累,这些女性都不好看。高丽人也看不起他们,所以很少与她们联姻。

  部落延续有其古老智慧在,比如同族不能有太多人通婚。许多女性都难以成家。

  现在,她们盯上了明军。

  认为有审美差异,可能这次相亲不会太顺利。不过就算能成个十几例,也会大大加速耽罗岛民大明化的程度。朱标很支持。

  看到廖永忠头疼的模样,他就更支持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马岛上,封锁已经持续了半月。

  明军就像是不知疲倦,每日都来对马岛周围晃悠一圈,风帆船速度快得就像是幽灵。对马岛倭寇们无法在山脚下的为数不多的良田种地,也不能出海捕鱼,至于出海打劫就更做不到了。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储备的粮食本就快见底。就算山里有部分田地,他们也能打猎求生,但已经习惯打劫过好日子,让他们重新回到山中当山民,他们实在是做不到。

  特别是统治对马岛的宗氏家族。他们依靠抢劫过上了和倭岛贵族差不多的奢侈生活,现在要让他们变回山中野人,也太为难他们。

  对马岛还收留了许多从倭岛逃出来的落败贵族武装和他们的家人仆人,这些人大部分都不会种田和打猎,纯粹靠抢劫过日子。被明军这么一堵,他们最先失去了口粮。

  对马岛很快因为抢夺粮食发生了内乱。一些老人、女人和小孩最先被驱赶着跑出来,摆出最凄惨的模样(也可能是真凄惨)求救。

  但封建军队心硬如铁,在打异族的时候心比铁还硬。

  明军严格执行廖永忠的命令,仍旧见人就放炮见船就放炮,根本不与这些人接触。

  见卖惨无法引发这群人的同情心,一些贵族让自己的家仆们穿着华丽的盔甲冒充自己,然后捧着金银和投降的旗帜,愿意归顺明军。

  但这些人出现在海岸时,迎接他们的仍旧只是炮击。

  待视野内的人全部消失后,明军才会上岸去看看他们拿来了些什么东西。

  于是倭寇再不敢出山,只能死死熬着。

  他们现在想到了好办法。等吃的不够的时候,就驱赶人出来送死,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粮食。

  于是他们继续内战,失败者被绑着推出去送死。这样既能空余出更多粮食,还能消耗明军的炮火。

  倭寇都知道,国家的正规军出战一定会有利可图。越是稳固的王朝,越不会轻易出兵。他们朝廷的户部不会允许。

  明军的火炮很可怕。如此可怕的火炮制作成本一定相当高昂。他们等待明军发现无利可图,主动撤退。

  对马岛当了这么多代的倭寇,在高丽政局还算稳定的时候遭遇了无数围剿,最后都是采取躲进深山等撤兵顺利熬了过去。

  他们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标从耽罗岛这座火山岛采集到了许多原材料,又从大明运来设备和工匠,在耽罗岛建立了新式造船厂和火器厂。

  耽罗岛远离大明,朱标特意采取了工厂的架构,让造船厂和火器厂的运行更加顺畅,产能更加高。

  当知道对马岛上的倭寇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后,朱标还带来了大量需要销毁的旧火炮旧弹药,一边让明军继续执行巡逻任务,一边邀请高丽的官员来参观。

  看,虽然这些都是旧式火器,但威力仍旧不俗,至少打个倭国人轻轻松松。

  大明很快就要攻打东北,和你们在北边打出狗脑子的女真人很快就会变成大明百姓,大概率还会被移民到南方更温暖的地方去屯田。你们北方将不需要防线,唯一的敌人就是倭岛。

  看到这些好东西,你们不心动吗?

  心动就行动,错过这次机会,我们就要去南边了。

  “南洋已经有许多岛国都在和大明商量火器贸易的事。这种旧火器以后都不会再制作,卖一点少一点。新火器我们短时间内不会卖。错过这个时间,你们就没有机会立刻拉起一支全火器的军队……”

  朱异没有口若悬河,只是实话实说。

  高丽官员都知道朱异是个实诚人,有极高的自我道德要求,绝对不会说谎。所以他们都慌了。

  于是朱异又完成好几笔粮食订单。

  廖永忠道:“他只说南洋有国家和我们商量火器贸易,但怎么不说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展?”

  朱标道:“为什么要把话说尽?他们又没付给我们情报费。”

  廖永忠:“……”

  他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做生意。

  廖永忠又感慨:“这一路走来,即便是高丽的都城开京都显得十分荒凉,城外遍地饥民,据说几年前发生大饥荒之后,一直没缓过来。我万万没想到,他们的贵族还有那么多粮食可以拿出来买火器。”

  朱标道:“我还以为廖叔叔习惯了。元朝最后几年年年天灾,大都附近有张士诚等人的漕粮接济,年年饿死的人至少以万计,但也不耽误贵族们酒池肉林,元朝和所有军阀的军队也有足够的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