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94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刘基疑惑地起身走过来,拿起李善长落在桌子上的信纸:“我看看……嗯?啊?!什么?!!我!!!”

  刘基很快跌坐在椅子上,两眼无神地直视前方,和傻了似的。

  朱元璋嘀咕:“说什么我自欺欺人,你们不也一样?”

  叶铮帮李善长顺好了气,犹豫了许久,才拿起信纸。

  看到朱元璋等三人的举动,叶铮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大概就是残元攻破北京,标儿受伤?

  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叶铮也很震惊,没有像朱元璋三人那样事态。

  他没有紧皱:“陛下,标儿这封奏折是直接到你手中的吗?不要被他人得知!”

  朱元璋稳了稳心神,道:“标儿的书信和奏折,自然都是直接到我手中,我怎么可能让别人先看?”

  叶铮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陛下,臣建议先瞒着此事,等事情结束后再根据结果处理后续。”

  李善长终于把气喘匀了,虚弱道:“陛下,你赶紧给标儿补一道圣旨,同意燕王出兵。”

  朱元璋骂道:“什么?朕还要为朱文正那个蠢货背锅!”

  刘基也回过神,道:“不是为朱文正背锅,是为标儿。标儿虽是文官,但如果朱文正出事,他也难辞其咎。”

  朱元璋骂骂咧咧了许久,才不情不愿地提笔写了一道大白话的圣旨。

  三人皆心神震荡,没闲暇替朱元璋润色圣旨,让朱元璋把他的大白话圣旨直接发往北京,让标儿安心。

  当侍卫拿着圣旨要离开的时候,朱元璋赶紧把侍卫拦下来,换字迹重写了一份。

  他气得差点忘记了用王袆左手的字迹给标儿写圣旨。

  先免了朱标的后顾之忧,让他不用担心会被朝廷惩罚之后,君臣四人才继续讨论朱文正孤军深入的事。

  这讨论等于没讨论。他们就光顾着骂朱文正了。

  朱元璋嘴中不断爆粗口,三位大文人则引经据典,各有各的骂人本事。

  骂累了之后,四人灌下了茶水,终于把话题拐到了朱文正此行获胜可能性上。

  刘基道:“标儿说,燕王可能会扮做蒙古贵族,这似乎有一定可行性?”

  朱元璋道:“如果没有可行性,标儿就不会拿出北京所有库粮支持朱文正这混球的行动!娘的!朱文正的胆子怎么这么大?”

  叶铮打圆场道:“陛下给了燕王自行向草原出兵的权力。只要燕王的兵是往边境之外,而不是往大明其他地方,就可以不用禀报朝廷再行动。燕王并非肆意妄为。”

  朱元璋翻白眼:“他要顾着标儿,会连累标儿的事,他就不会不顾法令。此次出征如果他失败,应该也有本事逃回来……不,这家伙绝对没想过自己会失败!他就是这么狂妄!”

  李善长咬牙切齿:“这还不是陛下你教的!”

  朱元璋辩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他四叔,又不是他爹!”

  李善长骂道:“但他是你养的你教的,你还是他义父!”

  朱元璋:“……行行行,我的错。”

  看到李善长都气得快晕过去了,朱元璋认怂。

  他还想让老李多给他干几年活呢。

  李善长当上丞相后,大部分时候都铭记君臣界限,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对朱元璋不客气。

  见李善长此次气得连朱元璋一起骂,叶铮和刘基不知道怎么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好了好了,李公你别太生气。以朱文正的本事,他有把握才会出兵。”刘基冷静下来,微笑道,“就算你不信朱文正,标儿选择拿出北直隶所有库粮支援朱文正,而不是把朱文正追回来,恐怕标儿也有把握。你总该信任标儿。”

  李善长骂道:“我当然信标儿!但燕王那个竖子好歹和标儿商量一下再出发!他这是逼迫标儿吗!”

  朱元璋皱眉。他也想到了这一点。

  即使朱文正和标儿关系再好,朱文正是燕王,标儿是太子和未来皇帝,身为手握兵权的藩王,怎么能逼迫太子?

  朱元璋冷声道:“他这个藩王,可能不想做了。”

  李善长道:“应该让他冷静一下,不能仗着标儿护着他,他就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叶铮思索了一会儿,道:“不过朱文正这次逼迫标儿,恐怕还是为了标儿。”

  朱元璋不悦道:“为了标儿?你什么时候和朱文正关系好了?”

  叶铮哭笑不得:“我和朱文正不熟悉。只是朱文正骂朝臣,朝臣弹劾朱文正的折子正好经过了我的手。”

  叶铮这么一说,刘基也想了起来。他还管着御史,骂人的折子他当然最先看。

  “标儿想匀出一部分蒸汽机的生产力,用以研究可用于开垦、抽水等百姓生计的器械。”刘基道,“陛下和朝中百官商量后,认为北方残元未灭,海上有倭寇,应该继续研究将蒸汽机如何用在新武器上。燕王上折子骂朝中百官只知道打仗,不管百姓死活。”

  朱元璋黑线:“对,那混球还上折子骂我!”

  朱元璋每次拒绝朱标的要求时都很心虚,觉得自己这个当父亲的没做好,不能满足儿子的小小要求。所以朱文正骂他,他也忍了。

  朱标此次要求,他确实没办法满足。蒸汽机的生产工艺很复杂,成本虽然已经降到了大明可以接受的地步,但用于做什么耕地机抽水机,还是太奢侈了。

  再者蒸汽工坊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都有限,如果去研究什么耕地机抽水机,就没办法继续研究战船和战车。朱元璋依据现实,只能拒绝。

  但这和朱文正此番出征有什么关系?

  叶铮解释道:“燕王骂人的信中曾与人打赌,他很快就会扫灭残元,这群人不准再反对标儿的提议。”

  朱元璋立刻又想了起来:“对对对!我也记起来了,文正说他灭了残元朝廷,让北边暂时安稳后,能不能满足标儿请求,分出些工匠研究标儿想要的东西,我同意了!”

  李善长、叶铮、刘基:“……”

  他们皆用无语的眼神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一头雾水:“你们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着我……看着朕!”

  李善长咬牙切齿道:“老臣向燕王道歉,老臣冤枉燕王了,不该骂燕王。”

  叶铮苦笑不已:“皇上……主公啊,你、你这……”

  刘基一甩衣袖,双手背在身后:“主公,既然这次出征是你同意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朱元璋更加一头雾水:“为什么是朕同意的?朕没有同意啊!”

  李善长闭上双眼,不想再说话。

  叶铮继续苦笑,连连摇头。

  刘基没好气道:“主公,你同意燕王的提议,燕王灭了残元,你就满足标儿的要求。燕王这不抓住机会就出征了?我算明白燕王为什么不告诉标儿了,如果标儿知道燕王是为了他出征,肯定死死扒拉着燕王的腿,不准燕王出门。”

  叶铮叹气:“是啊。虽然这次出征燕王有信心,但也很冒险。以标儿谨慎,他肯定会一里路一里路朝着北方逐渐推进,将其变为大明的领土,这样花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逐渐蚕食蒙古的地盘。这样虽然会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大明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小。”

  李善长睁开眼,平静道:“若要执行标儿的计划,就得标儿自己继续坐镇北方几年、十几年。除了标儿,没有人做得到这一点。就算是我们全部去往北边,也不如标儿。这件事主公应该知道。”

  朱元璋眉头紧皱。

  他当然知道。即使标儿将他如何让草原并入大明的建议写出来,除了标儿,朝中没有其他人有“豪商思维”,能将边境和草原的资源都调动起来,转化成粮食和金钱。

  朝中其他人也不会像标儿那样,即使与蒙古为敌,也将蒙古视作大明的一份子,总想着把大元的岭北行省也打下来,将岭北行省的百姓也纳入大明的管理。

  标儿甚至想着,让岭北行省的牧民们也过上不饿死的盛世日子。

  如果不用一场大仗击溃残元,杀掉残元上层贵族,迅速占领岭北行省,标儿就被绑在北京几年、十几年,甚至就算成了太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标儿也得留在北京。

  可朱标曾经说过,他长大了想去大明其他地方看看,还想出海。

第176章 去国外买粮补窟窿

  因为朱文正除了打仗之外,其他时候都非常不靠谱。所以朱文正递折子上蹿下跳了许久,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南京君臣都没把他当回事。

  为了不让为朱文正的幼稚举动烦心,朱元璋将朱文正所有相关的折子都压下来,没有告诉朱标。

  朱元璋没想到,朱文正不仅敢说,还真的敢做。

  他按着额角,无奈道:“我怎么知道他真的会去……唉,好歹和我说一声。”

  刘基道:“主公,燕王和你说了啊。”

  朱元璋骂道:“那叫说?!”

  李善长都忍不住为朱文正说好话了:“既然主公你允许燕王发现机会就出征,他发现了残元朝廷所在立刻出征,并让曹国公禀报。先不论胜负,只说至今为止燕王行事,并无过错。”

  曹国公即李文忠。李文忠在洪武二年的大明开国功臣名单中名列前十,如今已经得封曹国公,顺带还成了个亲。

  如果不是李文忠新婚燕尔,朱文正也没有那么容易在李文忠眼皮子底下搞事。

  话又说回来,朱文正趁着李文忠新婚燕尔精神松懈搞事,真是和李文忠虽是表兄弟,胜似亲兄弟了。

  李文忠越想越气,点出一万精兵,带着二十天干粮,与他一同飞速赶往捕鱼儿海;剩下一万人护送后勤辎重队伍继续前进。

  等打完残元,他不把朱文正揍得下不了床,就不姓李也不姓朱!

  北京城。

  朱标得到朱元璋旨意的时候,愣了许久。

  半晌,他将心中异样压下,思索要如何将这件事利益最大化。

  “将廖叔叔请来。”朱标吩咐道。

  护卫领命后,朱标又让人将陈麟、宋璲、刘琏,以及分散到各处实习的学生们叫来,把更改后的真相告知他们。

  这更改,自然是颠倒事情发生的时间,把朱文正的行动变成洪武皇帝默许的秘密紧急行动。

  皇帝决定的事,陈麟等人再不满,也只能憋着。

  陈麟叹气:“我还以为真的是去打东北……要是去打东北,我们还能把粮仓里用掉的粮食赚回来。”

  宋璲和刘琏想起花掉的粮食,也很头疼。

  北方只能一年一熟。百姓才分田没几年,家中的存粮顶多吃半年。很快,北直隶百姓就将进入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刻。

  往年这个时候,北京城和其他城镇都会招工,用以工代赈的形势,一边完善北方被打烂的城池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边让百姓多条活路。

  如果北直隶的粮仓空到七八月也得不到补充,今年的以工代赈恐怕难了。

  刘琏问道:“能不能让朝廷多支援一点?”

  宋璲也道:“朝廷既然让燕王出征,应该会支援军粮吧?”

  朱标摇头:“甘肃、山西、云南等地急需粮食,甘肃、山西连驻扎军士都要愁军粮。北直隶只是不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让百姓过得更好,怎能以此为借口要粮,抢夺其他地方百姓的活命粮?”

  朱标说完此话后,面前大部分人脸上都带了些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