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14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陈标捂着耳朵。不听不听,哥哥们念经。

  反正主公已经同意了。你们反对也没用,略略略。

  陈标虽然有满腹的理由,但他明白,对溺爱自己的哥哥们而言,所有理由都不是理由。所以他只能耍赖糊弄过去。

  反正我现在已经在北伐名单上,你们拿我没办法!

  三位哥哥第一次后悔,以前为什么那么溺爱标儿。现在看到标儿耍赖,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要是他们但凡有一点哥哥的威严,就能训斥标儿,让标儿乖乖待在家里。

  见陈标油盐不进,朱元璋又开始躲着他们,三人只好去找马秀英求助。

  马秀英叹气:“你们应该知道,标儿决定的事,我和你们义父也只能同意。”

  陈英、朱文正和李文忠都面露苦色:“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哪怕现在让标儿怨恨也没关系,我们把标儿锁起来好不好?如果标儿在路上出了什么事……”

  三人想想这个可能,就不由浑身颤抖。

  马秀英道:“我们锁不住他。你们不知道标儿的本事有多大。好了,事情已经决定,就不要抱怨。到时候标儿的安全就交给你们。”

  三人只能苦着脸接受这件事。

  然后,三人商量怎么在军中尽可能保证陈标的生活。

  虽然他们明王的将领在军中都不怎么讲究生活质量,但标儿不一样。那个张士诚的弟弟,叫什么来着,他在军中吃喝玩乐一条龙,日子过得和在城里一样舒坦。我们的标儿也可以。

  标儿一个人能用得了多少物资?其他将士们一定也能理解!

  于是他们开始疯狂张罗,陈标无语地任由他们张罗。

  反正用的都是陈家的钱和东西,没有用军中物资,他们开心就好。

  陈标知道自己年纪小,又没有长途行军的经验,不会为了面子逞强。

  朱元璋这边物资调动起来,幕僚们再次汇聚。

  攻打元大都这样的大事,朱元璋手下那群大先生们可不想错过。什么地方官都先交给别人,我先去大都打个卡。

  章溢把自己的活交给了二儿子,把二儿子也抓了壮丁。

  他二儿子现在正在写信给大哥吐槽,暗暗鄙视那个以前满口“我要留你在老家,给我们章家留条后路”的爹。

  所以为了父亲你参与北伐的心愿,你就不给章家留后路了吗?

  爹你还记得你曾经帮着元朝打红巾军吗?你曾经也算半个元朝的官员啊!

  你忘记了,你现在只知道你是明王麾下谋士!

  章溢的大儿子接到弟弟的信,将信好好的保存起来,准备等父亲回来就告状。

  这弟弟欠收拾,需要父亲再教育。

  已经成为明王的官,他还说什么“父亲曾经是元朝的官”,这不是给一家人招祸吗?

  怪不得爹不让他跟着一起出仕。

  给章家留一条后路?把弟弟约束在老家,就是给章家留后路了。

  章溢在出发前,得到了大儿子的信。

  他无语极了,找到朱元璋,希望北伐回来后,把二儿子也丢给陈标当伴读。

  “你看看这混账写的什么?!如果我的主公不是明王你,这封信就能让我立刻辞官归隐!”

  看着老成持重的章溢难得气得满脸胀红,朱元璋哈哈大笑,被三个天天来抱怨的义子影响的心情好转。

  “好,到时候丢给标儿,标儿制得住他。”朱元璋笑道,“他连刘琏那小子都能制得住。”

  刘基脸一黑。

  主公你说章溢就说章溢,突然提到我儿子怎么办?

  朱元璋又道:“标儿说,刘琏那小子的弟弟和刘琏脾气一样,甚至更火爆。伯温啊,你怎么养的儿子?儿子没有一个像你。”

  王袆戏谑道:“主公,有没有一种可能,刘兄的两个儿子都像年轻时候的他。”

  宋濂也跟着打趣道:“主公,伯温当年从元朝辞官,就是因为脾气太耿直得罪了权贵。”

  刘基挑眉:“主公,难道我对你很恭敬吗?”

  朱元璋:“……”

  朱元璋生气道:“刘伯温!我警告你!你再这样没大没小,我要打你板子!”

  刘基道:“打我廷杖?正好。被打廷杖的都是清官好官,会青史留名。所以才有官员想出名就骗廷杖的说法。主公你试试?”

  朱元璋立刻道:“想都别想,你别想踩着我的名声成就你自己的名声!”

  众人皆忍俊不禁,除了康茂才。

  康茂才脑袋狂冒冷汗。他以前不是没见过刘先生。当时鄱阳湖之战的时候,刘先生就已经是主公心腹幕僚之一。

  但他当时见到的刘先生很谦逊知礼,对主公毕恭毕敬。现在这个刘先生是谁?!他怎么能对主公冷嘲热讽!!

  这不是我认识的刘先生!!

  康茂才环顾四周,所有人都在开心地笑,完全没把刘基和朱元璋的斗嘴当回事。

  他不明白。

  这难道是可以不当一回事吗?!

  如果常遇春在这,一定会拍拍康茂才的肩膀,十分赞同康茂才的想法。

  可惜常遇春不在。

  北伐这么重要的事,常遇春居然不在!

  本来朱元璋想把常遇春也带着一起北伐,但是,明夏的皇帝正月病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当傀儡皇帝?!

  朱元璋一拍大腿,还有这种好事?那常遇春你别北伐了,继续慢慢侵吞川蜀的地盘。说不准等我北伐回来的时候,川蜀已经归我了。

  常遇春特意骑马回应天,当面跪下委屈道:“主公,我想北伐。攻打元大都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不去?”

  但朱元璋永远有他的理由让常遇春留在后方。

  朱元璋任命常遇春为征南大元帅,每个城池留守的兵马他都可以调动。如果有势力,比如张士诚撕破协约,在他们攻打元大都的时候进攻应天,常遇春就要负责抵抗。

  如果张士诚乖乖遵守约定,常遇春就图谋川蜀和云南,争取在北伐结束时,他能在川蜀和云南拿下一些地盘。

  常遇春哭着回去了。

  好惨一常元帅。

第118章 重火力下势如破竹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明王朱元璋三十九岁(虚岁),离他从军已经度过十二年。

  三月,明王大军集结,通过运河北上,浩浩荡荡直取大都。

  三月二十日,徐达先锋军来到海津镇,即后世天津。

  船上新安装的明王小炮对准海津镇重要建筑一通射击,海津镇守军弃城逃亡。不到一个时辰,明王大军占领海津镇。

  远距离火炮初显威力。

  指挥这场炮战的就是陈标。因为只有他能通过望远镜目测计算射程,决定明王小炮的射击角度。

  这个时代男子十五岁束发,陈标的年纪还没有到束发的时候。

  明王军队参军年龄限制为十五岁以上,所以军中只有陈标一人留着齐刘海,扎着小揪揪,显眼极了。

  徐达率领先锋军,陈标跟着徐达在先锋军中;明王在大军中段指挥调度;秀英夫人在大军末尾负责后勤调度。

  一家三口上了战场,正好位于大军前中后段。

  知道陈标是明王世子的人不由感慨,明王殿下也真是敢。

  其实明王殿下一点都不敢。但徐达率领的先锋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是邓愈、赵德胜、朱文正、李文忠的部众,和陈英的新式火铳队。先锋军中中低层将领,几乎全是经历过洪都之战的人。这群人一听小军师和他们一路,直接建议徐达听小军师的出谋划策,绝对能稳拿开门红。

  朱元璋没有下达确切的指令,让陈标一直待在后方,只让徐达看着办。

  “反正如果标儿出事,你也别回来了。”

  朱元璋表示,这绝对不是吓唬和威胁,而是徐达作为标儿徐叔叔,他保护不了标儿,难道不该羞愧自尽吗?

  徐达思来想去,只是出谋划策,不会有危险。既然标儿来到了军中,总该立点功劳。正好先锋军都信任标儿,就给标儿一个机会。

  徐达询问陈标的时候,陈标正用胳膊夹着一卷地图正好来献策。

  “让安装了新式火炮的舰船先试试。如果我打探的消息没错,或许能不费一兵一卒迅速占领海津镇。”陈标摊开地图,点了点地图上画了红圈的地方。

  他所画的圈,是海津镇堡垒所在处——这些堡垒上都安装了弩床或者大炮,是海津镇守城的“远程重火力”据点;海津镇的军营指挥部所在处;海津镇海运仓库所在处——大都连年天灾,全靠张士诚等人漕运接济。海津镇是最重要的漕运中转站之一,仓库储存有不少漕运物资。

  徐达皱眉:“不费一兵一卒?”

  陈标道:“这些据点都在离河岸不远处。以新式火炮的射程,我们可以在安全距离进行射击。先试试呗,就算不能摧毁对方重要据点,先用火炮给他们打个招呼,也能提升我们的士气,降低他们的士气。”

  徐达思索后,同意道:“好。按照你说的做。我来指挥。”

  陈标叹气:“这场战斗只能我来指挥,否则打不准。这个功劳我就先揽了。”

  徐达当即拒绝:“你去前线?太危险?不许!”

  陈标道:“都不上岸,哪危险了?”

  经过陈标的说服,徐达无奈同意让陈标尝试一下。

  徐达本来思索,要如何说服将领们同意陈标的尝试。

  第一仗打赢了就是首功,和攻城的“先登”一样,为北伐之战中最重要也最显眼的功劳之一。他担心将领会争功。

  对于将领而言,有时候士兵伤亡率不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功劳才是。

  但没想到,将领们听说陈标负责首战,各个眉开眼笑。

  “我就知道,小军师一定有办法。”

  “不费一兵一卒?确实是小军师的风格。小军师最关心就是将士伤亡,宁愿自己多劳累。”

  “我得知小军师在先锋军后,就知道我们这次打大都估计会很轻松。”

  “轻松还是不轻松,但说声胜券在握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