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01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民间传说,陈标是“文曲星下凡”;民间还传说,陈标是“诸葛武侯转世”,即使陈标和诸葛武侯八竿子打不着。

  只能说,在百姓心中,即使历史中有许多神仙般的人物,对诸葛武侯的好感度也数一数二。

  民间甚至有了一句顺口溜,“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陈军师”。

  陈标听闻这个顺口溜后傻了许久。

  朱元璋的渡江直取应天府都变成他出谋划策了,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呢!民间传说就离谱!

  应天上下皆为此事喜笑颜开的时候,有三个人笑不出来。

  第一个人自然是张昶。他来朱元璋麾下就是亲身当奸细,他的事暂且不提。

  剩下两个人,都是徐达进攻闽广的时候绑回来的。

  一人是主动投降的方国珍,一人是被抓回来的陈友定。

  当朱元璋回到应天后,方国珍再次书写长文,请求朱元璋的原谅;陈友定则大骂了朱元璋一顿,说要为元朝皇帝赴死,当大元忠臣。

  朱元璋把他们俩都晾在了一旁,既没有再劝降,也没有杀他们。

  两人好吃好喝的住在应天,方国珍隔三岔五给朱元璋写信服软,陈友定隔三岔五骂朱元璋一顿,朱元璋皆无反应。

  这两人心里都忐忑极了。

  方国珍不想死,心中自然忐忑。陈友定本存了必死的心,本应该无所畏惧。但现在他被朱元璋晾在一旁,今天没死明天没死,这天天等死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陈友定想过再自杀一次。

  但第一次自杀后没死,那劫后余生的滋味太难熬。陈友定宁愿被杀,也没有勇气再自杀一次。

  他苦苦熬着,骂朱元璋的心思逐渐没了,开始关注应天的大事。

  朱元璋没有拦着陈友定和外界联系,他自然也知道了陈标做的两件大事。

  当听到朱元璋命令陈标为目不识丁的普通士兵教授学问的时候,陈友定心情很复杂。

  他最初也是个名字只能用数字的普通农民,后来成了元朝大官。

  他当官后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他没名字时候的事。朱元璋却以自己曾经出身贫寒为由,希望能惠及军中同样出身贫寒的普通士兵。

  佩服?不解?陈友定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滋味,但每日不再骂朱元璋,变成酗酒了。

  方国珍十分积极地请求朱元璋原谅,希求能保下一家老小的性命。他当然也对外界的事很关心。

  得知这件事后,方国珍不知为何,伤伤心心哭了一场。

  他的三个儿子皆叹气。

  方国珍老早就奉表投靠朱元璋,但仗着自己离朱元璋很远,总幻想着能独占一块地,占山当个小王,所以一会儿给这个势力写信,一会儿向那个势力问好,还接受元朝招安给元朝送粮……称王又不敢称,归顺又不甘心,就这样反复无常左右横跳。

  方国珍的三个儿子到了启蒙年龄的时候,方国珍已经有了兵马地盘,能给儿子们请得起好先生,所以他的三个儿子皆有才华,特别是小儿子方行,才情见识特别出众。

  方行多次劝说方国珍,方国珍也有意动,但方国珍并非一人,他拉着整个方家反元,现在整个方家都是他领地高层。兄长侄子不肯归服,方国珍不能舍弃他们。

  就这样一步一步拖着,方国珍拖到了最坏的局面。

  方行道:“明王有如此见识和仁心,身居高位也记着曾经的苦楚,愿意对平民百姓好,他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

  方国珍哭着叹气:“现在说这个已经晚了。恐怕我们父子皆要掉脑袋了。”

  方行道:“我想再试试。”

  方国珍抹了抹眼泪:“我们都不能从这屋里出去,你怎么试?”

  方行道:“只是乞求原谅,明王可能不搭理我们。如果是献策呢?听闻明王打造大船,有探索大海的意图。我们方家占据福建一隅后,常派船下来,与周边贸易,最远处甚至到达了大秦。明王手下可能没有经常出海之人,如果我们奉上海域图,明王或许见我们有用,就愿意见我们。”

  方国珍立刻道:“好,我试试!唉,不知道我们的信能不能呈上去!我都怀疑我写的信,明王根本没看。”

  方行安慰道:“如果是献策和地图,明王肯定会看,父亲放心。”

  方国珍哀叹:“就是不知明王对出海有多大渴望。”

  方行心里也没底。

  但一家人总不能一直被软禁着。他看陈标所作所为,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跟着陈标一起做事。

  被软禁一生,他不甘心。

第113章 这人和我志趣相投

  朱元璋看到方国珍的献策时,才恍然自己最近太忙,把两个俘虏丢到脑后了。

  他真不是故意的。

  若按后世地域划分,长江以南广西还在打,长江三角洲在张士诚控制下,川蜀自立,云南归服元朝,贵州有部分地区还未降服,其他已经尽数落入朱元璋手中;长江以北,朱元璋拥有河南,以及山东部分地区。

  只以中原论,朱元璋已经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以元朝疆土全域论,最富饶的地方除了长江三角洲和川蜀,已经全在朱元璋控制下。

  而川蜀明明行路这么难,居然快被常遇春打崩了。

  更让占领川蜀的“大夏”皇帝明玉珍愤怒的是,常遇春打他,还没有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只说,“常遇春你实在是憋不住的话,就带劳动改造营去练练兵,随便打哪。你管着后勤,军费自己算,不耽误我的事,也不准压榨百姓,其他随意”。

  常遇春缴纳了赋税后,扒拉了一下军屯收入,带着兵就上了,钱粮打完就停下来,打下的地盘立刻分田屯田。

  明玉珍的臣子皆禀报,咱们大夏也得分田了。再不分田,人都要往常遇春那里跑光了。

  得益于秦朝都江堰工程,以及季汉诸葛亮时的经营,成都平原沃土千里,本来十分富饶。

  但经过多年兵荒马乱,明夏朝廷又不懂治国,只是一群军阀“过家家”,川蜀平原千里沃土无人耕种,百姓皆逃窜。

  常遇春这里能安稳分田种地,百姓就出川逃到了常遇春这里。

  明玉珍虽称帝,但即便川蜀小小的一块,他麾下将领都各自为政,彼此征伐不断。

  原本除了明玉珍看到了危机之外,其他人都仗着川蜀天堑,没把常遇春当回事,反正常遇春打的是明玉珍控制的地方,和自己没关系。

  这群人打来打去发现,征(抢)不到兵了,这才开始重视常遇春的“小打小闹”。

  不过这群人着急后,只提议让明玉珍分他占领地盘的田,自己领地的田不分。

  毕竟川蜀平原沃土千里,大家分一分后各自手中的土地并不多。为了满足自身奢侈需求和军队屯田需要,哪有那么多田分给老百姓?明玉珍是皇帝,百姓的事该明玉珍来管。

  明玉珍身体好不容易好转了一点,再次气病。

  常遇春趁他病要他命,兵不够他打硬仗,就领着小部队纵深入川,专打屯田的地方,领着一众被约束在屯田地打白工的老百姓出川分田。

  当时川中老百姓民谣传唱,常元帅神兵天降,带着他们前往能吃饱肚子的仙境。大家要努力地活下去,等常元帅一来日子就好过了。

  常遇春后来纵深入川的时候,旗帜飘过的地方,就有百姓揭竿而起,闻风来投。

  投奔的人多了,常遇春就一点一点扩充地盘,就地分田屯田,稳扎稳打蚕食明夏的地盘。

  反正朱元璋没让常遇春打明夏,常遇春没有业绩负担,打的很悠闲。

  悠闲的常遇春试图引诱明夏主动出兵,给重病的明玉珍写信,说大家曾经都是因元朝暴政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的红巾军,现在你割据了一小块地方称帝,实际上就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治下百姓的生活还不如红巾军。红巾军有你这样的元帅,真是颜面无光。以后你别说和我家主公明王殿下都出自红巾军,你不配。

  明玉珍气得吐了一口血,精神好多了,仿佛回光返照,写信给朱元璋骂常遇春。

  朱元璋把信放在一旁,叹了口气,把川蜀振兴计划提上议程。

  看来地盘马上又要多上很大一块了。

  朱元璋回顾往昔,前年他还是逐鹿中原众多势力中地盘最小的一个。就两年时间,他的势力和滚雪球似的急速扩大,眼见着不但不担心元朝来打他,他甚至都可以整合兵力北伐了。

  势力发展太快,朱元璋连官制都还没制定好。为了夯实根基,朱元璋现在连带兵打仗都没空,每天案牍劳形,提前体验了皇帝生活。

  每天这么多事,忘记两个被俘虏的败将,这不是很正常吗?

  朱元璋有点心虚,又不是很心虚。

  方国珍他本来就准备放出来。虽然方国珍反复无常,但他胆子太小,基本避战,和朱元璋没有过太大的冲突。

  千金买马骨,朱元璋厚待方国珍,也能让其他势力的军阀放心投降。

  至于陈友定,若他能降,朱元璋还是会给他一个官做;若不降,杀了就杀了。朱元璋有方国珍这个马骨,(划掉)再加上陈友定骂他(划掉),并不在意陈友定的死活。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一个“不小心忙忘记了”,居然把方国珍一家子吓得献策,要当大明能臣了?

  他拍了拍脑袋,“嘿嘿”一声,给自己放了一日假,揣着方国珍一家子的献策,去找儿子玩。

  出海是标儿的执念,标儿一定会对方国珍的献策感兴趣。

  朱元璋也不是什么魔鬼,他放假的时候给下属们也放了一日假。

  张昶走出明王府的时候仰头看天空,忽然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很久没有见过没被围墙框住的广阔天空了。

  在明王手下当官,怎么跟坐牢似的?

  张昶想起自己在元朝当户部尚书的事。元朝皇帝昏庸,很少早朝。他每日睡到自然醒,起床打一套养生拳,读一会儿书,慢吞吞去官署,一边喝茶一边看当日的文书,然后去酒楼食肆寻找街坊美食,吃饱后回官署看看有没有新的工作,没有就回家或者去应酬。

  那才是当官的生活啊!

  张昶背着手,摇摇头。

  之前朱元璋派朱升和季仁寿两个老成持重之人监视他。现在朱元璋已经对他放下心,遣走了监视的人呢。但他居然累得完全没有办法做间谍应该做的事?

  更让张昶郁闷的是,他做了那么多事,怎么都没见到成果?朱元璋为何收了他的奏折,就和此事已经完成似的,搁置不提了?

  张昶决定振作起来,趁着今日难得的假期,与同僚增进友谊,潜移默化地将其拉到自己阵营。

  但他刚决定振作,就抑制不住地打了个哈欠,脑袋一阵眩晕,身体也随之晃了晃。

  张昶按住额角缓了缓,转身上马车,决定回去补觉。

  命没了,什么筹划都没了。今日先休息,明日再去当间谍。

  张昶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就脑袋一耷拉,靠在马车厢睡着了。

  朱元璋兴高采烈地揣着方国珍一家的献策回到家,陈标正在院子里垒了烧炉做烧鹅。

  朱文正回到应天后,把陈标的弟弟们烦得嘴角都冒出了泡。

  为了降火,弟弟们最近吃得都很清淡。

  十月刚起头,朱元璋就把朱文正赶去了广东。陈标的弟弟们嘴边的泡立刻就消了。

  马秀英笑得直不起腰。

  陈标的弟弟们不上火后,立刻围着陈标蹦蹦跳跳,要吃大餐。

  正好汤和知道陈标爱吃,给陈标送来了几个广东厨子当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