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112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但是就修我们村子?这是不是有点枪打出头鸟?”林屿纳闷,别的村子不闹吗?

  “他们闹?凭什么啊?”村长也纳闷的很,“要知道去年就我们村缴田税最快最齐,别的村还是一贯的拉胯,光是这一条就足够塞住他们的嘴。”想闹也要资格的。

  林屿一琢磨也是,就就跟大家庭里,家长奖励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一样,别的孩子想闹都闹不起来。

  “但是怎么修?什么时候开修?大伯伯知道县令怎么安排的吗?”

  “春耕完成后就开工,还有,林家村的每一户都要抽调一个男丁去服役,有工钱的。”因为跟往常的徭役不同,大家都很有积极性。

  林屿算了算从县城到林家村的距离,如果从官道开始接过来,差不多在入夏之前能够修好。以后下暴雨再也不用在湿滑的土路上赶路啦!真是个好消息。

  因为这个好消息,村里十分轰动,种田都格外卖力,打算早点干完早点开始修路。

  下河村则是带着一点酸酸的心态,安慰自个说,没关系,林家村隔着他们这么近,他们也早晚能够受益的。

  但总共还是不爽,憋着一股气开始耕种,就跟比赛似的,看看到底是哪边先春耕完毕。

  “咱们已经输了一筹,这次修路一定要抢在前头,给林家村的卖个人情!”王村长私下悄悄说着,充满了较劲和争强好胜的意图。

  如果他们表现的宽容大度,也好引的林屿继续带着他们发财。

  春耕的事情自然不用林屿操心的,但他有另外的事情要忙。

  从前他在河湾边上买了二十亩的荒地,一半用来种芦荟,一边用来种了紫茉莉,因为制作脂粉需要的紫茉莉消耗甚巨。

  芦荟当然是不能动的,甚至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来保证面霜的产量,但是紫茉莉可以委托陈叔去种。

  因为他想找一块安全的,属于自己的地来种西瓜,也就只能种在河湾边了。河湾边的荒地以沙土居多,吸水性差,种粮食粮食会长的歪歪扭扭,但用来种西瓜,沙土的透气性和土壤稀松反而成了优势,加强了西瓜汲取养分的能力。而且西瓜又喜水,在河湾边灌溉更容易方便。

  这可真真是被错放的宝藏地。

  林屿雇人把荒地全部翻了一遍,还挖出了排水沟,全部调整好后,这才把已经育好苗的瓜,种了下去。

  满满十亩地的瓜苗,就是满满的希望,如果真能长出大量的西瓜来,吃一块,扔一块。

  康平垂涎欲滴的想着。

  而康安反而有点忧心忡忡,“大哥,一口气种十亩地,会不会太多了,万一种不出来呢?”他始终还记得,去年那个种瓜人也半是得意半是炫耀的说过,他种过很多亩瓜的,可是后面能安全长到成熟的,十不存一。

  “那是因为土地的原因,西瓜既需要大量的水,又不能长期泡在水里,瓜是长在地上的,跟湿润的土壤接触,很容易就会长出小虫子或者腐烂,那可不要坏事嘛?”

  这个问题林屿还记得农业节目讲过,因为跟一般植物的习性相反,所以他牢牢记在心里。

  康安若有所悟的点头,好像很有道理?可种这么多瓜还是超出他理解。

  “嗨!实在倒霉顶多就是全部没养活呗!这点银子难道我亏不起吗?十亩地能种多少麦子?也就是几十两的事情。”

  这时康平悠悠拆台,“买西瓜种子花了二百两...”

  林屿一噎,不带这么拆台的!康平笑嘻嘻的,“这都是要计入成本里的!”

  “但是成果了,可就不止二百两,二千,二万都有可能,你们难道不想赌一把?”

  这种成功之后赚个十倍百倍的生意,当然想做!康安立刻觉得这笔生意划算。

  春耕完成后,修路正式提上日程,虽然说一户人家只让出一个男丁,但空闲的村民却没有闲着,妇人帮着做饭,老人帮着抬石头石板,尽到自己的每一分力量,加上还有下河村的帮忙,让修路的进程比平常快了不少。

  顺便震惊了一回章县令,他见过和睦相处的村里,也见过农忙时为了抢水打的头破血流,可见过那么多的村子,也是头一回见到为了给对方帮忙,差点吵起来的村子。

  “这车石头我来搬,我力气大!”

  “不不不,还是我来!我力气也大,你快去休息。”

  两边人真情实感,互不相让,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两在干嘛呢!

  林家村村长也十分困扰,这是在干嘛啊!哪有抢着干活的!无奈下他只能让林屿做个中间人传话,打听下河村到底要干嘛。

  林屿找王村长问过,透过他扭扭捏捏的词语,勉强理解了王村长的意思,就是想报答这边。

  “这事好办,早晚会轮到下河村修路的,到时候咱们再帮回去不就行了?礼尚往来嘛!”

  “这个词语我晓得,是互相送礼的意思,前儿学堂里刚刚教过。”村长深沉的强调,“这次就先让他们出个头吧。”

  在这种奇怪的,其乐融融的氛围里,修路的进展很快。过来进货的何货郎都啧啧称奇,“以后这里怕是要热闹起来了。”

  “没错,路修好了,怎么样都方便。”林屿心想,如果路好走,运货车就能换成大的,一次能承载更多的货物。

  何货郎突然想到什么,“对了,今年你们还酿酒吗?我听说去年梨子蜂蜜酒,卖的极好,最后抢都抢不到呢。”

  “哪有那么热门!不过本来就酿的少,所以来几个客商,很快就卖光了。”林屿笑道:“你要是有兴趣,等第一批酒出来了通知你。”

  “这还差不多,我怎么说也是指定独家经销商嘛!”何货郎煞有介事的点头。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幼苗萌发, 万物生长。雨水丰沛,地里的庄稼喝饱了水,就一个劲儿的往上窜, 所以田地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在运送石头的村民一边看着农田,一边看着逐渐成型的路面,心里畅快难言。

  新修好的道路, 足够容纳两辆马车并排行驶, 路面经过加固,不仅不会颠簸, 还能快速排出雨水,这样的路面还能提高行驶速度,用途十分的广。

  为了缩短工期,林屿曾经提议过,让施工队两头并行,一边从县城里往外修, 一边从林家村往县城修, 这样速度可以提高两倍。另外, 路途的终点并不是林家村,而是位于几个村子的中间距离点,这样以后其余的村子想要修路, 就可以续上, 更省事。

  章县令不防他提出这样的建议, 吃了一惊后答应下来, 心头却冒出几分佩服来。

  不是每个人在占据利益后, 还能分给别人的。

  章县令脑补了种种, 自己先把自己感动了。

  其实林屿完全没想那么多, 纯粹是觉得这么做更能节省工程上的花销而已。

  现如今,男丁去修路,妇女留在家中种蘑菇,开荒种花,孩子去学堂里认字,一派井然有序,安居乐业的场面。

  现在也暂时不算忙,不论是蘑菇还是蜂蜜都在生长中,林屿突然发现,这段时间他还挺闲的。人一闲就想给自己找事情做,但晃悠了几圈,林屿发现,自己的合作者太能干了!

  先说绢花这边,胡婆婆一把抓,不论是研发新品,投入生长,或者是具体的产量统统都搞的定,然后是蘑菇产业,村长大伯伯管的也妥妥当当。至于别的,也不需要他操心。

  他捋了一遍,发现还真的没有他需要操心的点,不由得叹了口气。

  随即想起前世的日子,恨不得天天放假,现在居然会因为闲下来主动找事做,太可怕了!环境的印象也太大了。

  不过说曹操曹操到,正觉得没事可干,徐夫人就到了,这次也是来下新订单的,并且把前两次订单的尾款付清。

  徐夫人春风满面,身上的气势柔和晴朗,林屿有些好奇,于是干脆问了出来:“这是碰到什么好事了吗?”

  徐夫人坦然承认,“对啊,解决一个大问题。”

  “恭喜恭喜。”林屿连声道,对方没有深聊的意思,他也就此打住。

  徐夫人干脆说道:“是商行的事情,打败了一个竞争对手,估计短时间都不会过来找我们麻烦。”

  “那可真是好事啊!”虽然跟新兴隆不是同一根绳子的蚂蚱,但新兴隆变的好,他也能受益。

  徐夫人略过这个话题,开始询问口脂的产量,因为有了成熟的配方,只要口脂管子跟得上,其实产量能涨一大截的。

  现在口脂正在京城一只难求,但为了控制价格,徐夫人并不打算大肆发售,物以稀为贵,如果大批量泛滥,也就卖不上价了。

  如果想要赚钱,自然还有别的法子。

  “有没有想过,在州城去开个分店?”

  “嗯?”林屿沉思后,意外的发现这个建议不错。以前他没想过去州城开分店,原因就是翠州总归是州城,商铺租金直接翻了几倍,定价不高的商品根本没有利润。其次,他初来乍到又没有拜过山头,同行的反应不难想象,不知多少明招暗招等着他。

  所以,明明翠州可能会有更好的客户和销量,他也没有考虑过。大饼再好吃,也要喂得到嘴里才行。

  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不开分店还等什么时候呢?

  但是,他手头没有合适的掌柜人选啊!林屿又是一迟疑,翠州来回一次不容易,如果不是靠得住的人选,并不敢放手让他去管。

  徐夫人就看着林屿脸色不断的变化,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愁。她并不打断,耐心等着,终于等到一个肯定的答复,“我先考虑考虑。”

  其实也就约等于答应了。

  徐夫人心里一松,能够处理还之前的大问题,她通过大小姐的描述,也猜到是林屿指了明路,不能在明面上报答,就需要在暗处悄然回报了。

  带对方再开辟一门生意,是个刚好的主意。毕竟高端口脂和高端绢花,其实它们的目标客户本来就是小富阶层,以及大商户们,他们喜欢追寻潮流,标榜自己从不落伍,对价格反而没那么看重。

  “你如果打算去翠州开分店,我们商行倒是刚好有合适的商铺,因为面积不大不小,跟不上发展的规划,现在已经用不上了,位置嘛倒还可以,价格都好商量。”徐夫人面不改色的扯着谎,虚构出这么一个商铺来。

  如果真需要,她也可以马上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来。

  她的话语真让林屿心动了,去看看又不会亏本,自然想去打听。

  让工匠们先照常去制造口脂管,林屿带着小秘书康安一起上翠州打听商铺的事情。

  果然有那么一块商铺,位置在商业街的尾端,快要靠近居民区,但也显得清静优雅,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

  尤其是商铺背后的院子里,伸出半颗桂花树来,如果等到深秋,想必是一片馥郁清香的景象吧?

  商铺面积的确不大不小,除开柜台外,还能隔出一块地方,架起屏风来阻隔视线,让客户能够试用商品。

  林屿一看就十分满意,脑子里甚至能构造出怎么改造怎么装修,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可以说再完美不过。

  他也干脆,看中就不扭捏,直接问徐夫人商铺的租金,徐夫人报了一个市面价格的七成,刚好卡在他的心理底线上。要是徐夫人搞什么租金全免,他拒绝都来不及,绝对是不肯接受的。占一点小便宜,全当是你来我往,但如果占的太多,就超过了商业伙伴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底线,一次

  两次还好,以后又该如何相处呢?倒不如一开始就把道画下来,做好准备。

  不过徐夫人也通晓这个道理,并没有过分相让。

  因为没见着地契,他们说好了三日后再来签契约。

  回去的路上,他就开始商讨合适的掌柜人选。

  店员都可以从附近招聘,只要通过了培训,一切都好办,可是掌柜的作为日常管理着,一定得是机灵善辩,独当一面的,这样的人选可不好找啊!

  林屿提了好几个人,都被康安否决了,最后两人最好面面相觑,对天长叹。

  实在不行,就把总店的蓉蓉先派遣过去,她也是老经验的店长,至少应对一些小麻烦没问题,顶多就是一边招人一边培训,说不定撞大运就碰到一个合适的人呢?

  康安就去总店宣布消息,总店最近可能会调用一些人员去翠州分店做骨干,如果乐意的话就自己来报名。

  蓉蓉作为店长,也是从开业之初就跟随的老员工,按理说她也是最有资格的人,听到这消息却是一僵,私下说:“我可能去不了,翠州...太远了。”

  “蓉蓉姐是遇到什么困难吗?”康安迟疑。

  “倒不是什么困难,而是我快要成亲了,夫婿也是本地人,不可能让我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工,偶尔几天没关系,时间长了不行。”蓉蓉也知道自己错过好机会,但是没法子啊!

  “我知道了。”康安说不出什么感受,贺了一声恭喜,就让容容先回去做事。

  如果换成男人,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想必全家人都会支持,可是换成蓉蓉,只会被劝说以家庭为重。

  康安努力甩了甩脑袋,把自己的胡思乱想甩出去,唉!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先考虑选谁做店长吧。

  店铺的地址选好后,先忙装修,这事他们已经驾轻就熟,原样照搬总店就行,还能显得风格统一,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