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171章

作者:骨生迷 标签: 科举 美食 穿越重生

  这怎么说呢?反正他跟穆云川接触不少,从未在他脸上看到过这么生动灵活的神情。

  也难怪他前头一时间没把他们兄弟二人联系起来,平心而论,他们二人的五官确实有四五分相似,但穆云川尽管也面上带笑,给人的感觉却是冷峻,眼前的小贡士虽然故作严肃,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温润。

  兄弟二人一冷一热,气质上迥然不同。

  熙和帝兀自神游天外,突然听到一声轻咳。

  这轻咳是殿内同样帮着主持会试的王尚书发出的。

  这是在给他提醒呢,别一个劲儿盯着同一个人瞧,万一把人盯的发挥失常了,不还是朝廷的损失吗?

  熙和帝同样轻咳一声,若无其事地收回了目光,接着干自己的事儿。

  而穆二胖这边,他思考了一阵后,还是没敢从赋税方面大展拳脚,只略为提了一提在朝廷财政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减轻一下民赋。

  写完这个,他又结合范蠡的经济思想,接着写道‘劝农桑,务积谷’。

  等这一块写完,便该写教育了。

  教化百姓的重要性从《论语》中便能引申出很多来。

  而他重点写的,是秉承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如何从无到有建设教书育人的书院。

  办好一间书院,看着不过是一件小事,教化几十、或者上百名学生。

  但《道德经》中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有些东西自来就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这块儿他写的可就顺手了,到底是翠微书院的少东家,他娘下头的二把手,帮着分担过不少书院事务呢。

  因为写的太入神,他甚至连宫中提供的简单饭食都没吃,也没发觉午饭过后,熙和帝就离开了保和殿,就一鼓作气地在稿纸上写完所有心中所想。

  最后他数了数字数,发现超标了——前头关于农桑的,他写了一千字左右。

  而后头关于教育的,他则已经写了将近三千字了。

  这就需要再删改和梳理了,穆二胖又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最终卡着正好二千字的标准,在试卷上誊写上了自己的策论。

  等他誊写完毕,又再次检查过后,时间便已经到了下午。

  穆二胖余光一扫,发现同排和第二排的位置上已经少了许多人。

  当然梅若初和沈傲霜、卫奚他们也还是在的,但他们同样是早就停了笔,显然是在等他。

  穆二胖便也不再停留,举手示意表示自己交卷。

  梅若初他们也是这般,四人交了卷之后,方可从位置上站起身。

  一站起来,穆二胖才发现原不是第一二排如此,其他位置上空着的也不在少数。

  果然还是他写的太尽兴了,一篇策论写出了两篇的长度,删改又花费了不少时间。

  卫恕和崔斐是早就写完了,跟着宫人出了宫,等在外头了。

  见到他们四人出来,他们迎上前,询问道:“写的不顺利吗?怎么这样久?”

  这就好比两个成绩差点的学生,看过试题之后觉得并不难,没花多少时间就写完了答案交了卷。

  结果发现成绩比自己好的学霸居然花了数倍时间来写答案,可不是让他们心慌?生怕是自己审错了题,没了解到题中的深意。

  穆二胖立刻说没有,解释道:“是我自己写的太兴起了,篇幅上没控制好,写了将近四千字。足足删改了一半,花费了不少工夫。他们都是等我的。”

  也得亏沈傲霜和卫奚都等着他,不然等他删改完,余光一瞧发现自己身边都空了,估计心慌的就该是他了。

  卫恕和崔斐这才呼出一口长气,一左一右地把穆二胖往中间一夹,好笑道:“只见过写题写不出的,没见过写题写的打不住的。刚可把我吓死了。”

  说着话,众人在傍晚之前回到了书院。

  沈翠已经张罗好了晚饭。

  因为他们并不觉得如何劳累,所以用过饭后再去趟茅厕,随后洗漱一番,就坐到了课室,开始默写卷子内容。

  也就半个时辰,大家都一字不落地默出来了。

  劳不语一一看过,依旧还是梅若初的最无懈可击,接近完美,水平已经远超他这当先生的了。

  而沈傲霜在农桑改革一道上,提出的几项治国之策,则兼具了保守和创新两方面,既新颖又不会太过冒进。

  穆二胖农桑方面在他们为首的四人中算是表现平平,毕竟他虽是农家子出身,但前头十年都在浑噩着,很难真的像其他农家子那样从自身情况出发,言之有物,只能算是用上了生平所学,引经据典,相比之下,他教育那块就实在亮眼了。单论这一块,甚至比梅若初写的还好上几分,显然这上头他的思想非常深远。

  至于卫奚,倒是没有特别亮眼的,跟卫恕、崔斐一样,稳扎稳打。只是他们三人的基础水平不同,所以同样稳扎稳打的情况下,依旧是卫奚最出挑,卫恕次之,崔斐排在最后。

  后头劳不语和梅若初就没再讲评什么了,到这一步了,他们如何想已然不重要,全看皇帝的喜好来确定最终名次了。

第二百零五章

  殿试过后,便是糊名弥封阅卷的流程了。

  说是皇帝主考,但也不可能真的让九五之尊一个人去看二百来份卷子。

  所以在他过目之前,自有八位阅卷大臣齐聚文华殿来负责评卷。

  他们会以‘圈’、‘尖’、‘点’、‘直’、‘叉’五个符号来标记优劣。

  一众阅卷大臣的审美和喜恶不同,所以对待相同一份试卷,评价也会有出入。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但如果评价出入太多,比如这位大臣画了圈的卷子,到了另一位手里被打了叉,就得另派大臣查看。

  等他们阅完卷了,其中画圈数目不低于八个,评价最好的十份才会被呈送到皇帝面前。这些人才有荣幸让皇帝阅他们的卷。

  若其中真有特别让皇帝满意的,即便他会试名次在二甲之外,被点成一甲也有可能。

  但这也只是可能,起码本朝还未发生这种事——毕竟考生的水平就在那儿,也不可能说真的有人策论写的天上好地上无的,其他方面却很是稀松普通。

  而其余贡士的卷子就会按着八位阅卷大臣的意见来排名,若是他们八人评完等级差不多的,则会参照他们会试的名次来确定排名。

  说起来,在选阅卷大臣的时候,熙和帝又想到了沈阁老。

  结果近来沈阁老告了病假,在家休养了。根本没给他开口的机会。

  可这世上哪有这么凑巧的事儿呢?明明上个月沈阁老在朝堂上还声如洪钟呢。

  且沈阁老这些年为了家国大事夙兴夜寐,堪称两朝以来的第一劳模,除非病的起不来身,他就从没告过假。

  一开始熙和帝还真以为他如何了,遣了贴身太监去慰问。

  结果沈家人说老爷子要静养,只客客气气地留了贴身太监用茶,并不让他去探病。

  那太监就是前头给熙和帝进言的那个,大事上不大聪明,小事上却很有眼力见儿。

  虽没见到人,但他回来后道:“沈家人脸上不见愁苦,奴坐了好半晌,也未曾闻着一丝药味。”

  熙和帝便也知道沈阁老身子抱恙是假,而自己前头猜的不错,沈家后人确实就在本届的贡生中。

  不过可能沈家的子孙名次并不算特别好——前头四人中他记得是有贡士姓沈,殿试当天也坐在他眼皮底下考的试。

  但熙和帝觉得对方应该不是沈阁老家的子孙。

  原因也不是旁的,而是那人还有好几个同府而出的同窗呢。

  前头庞次辅让他做主,是按着真实水平排名,还是避嫌一番,打乱会试榜上的名次,他虽心中猜着大概是怎么回事了,但肯定不会只以自己的猜想为准,后来就还是派了人去查证了一番。

  确认贡院的异象无可疑之处,而那疯道人又没有跟梅若初他们有勾连之后,熙和帝这才没有其他动作。

  不然若是查出来贡院的异象、或者疯道人的言语是梅若初他们自己安排,为自己造势,熙和帝必不会让他们接着考后来的殿试了。

  那一番调查之下,梅若初、沈傲霜、穆二胖和卫奚的相关资料也一并呈送了上去。

  因为重点不是这几人的背景,而且熙和帝也没那么多工夫去看几个贡士的详细履历,所以许多事项只是一笔带过。

  但那一笔带过的几句话中,说了他们其实不止四人,而是六人一道下场。而且他们六人是从青州府同一间书院里头出来的,在府学里头也是同吃同住,好的形同一人。

  熙和帝虽然没见过沈阁老家的子孙,但两朝首辅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跟寻常百姓混在一处,还形影不离、同吃同住?多少还是会有点架子的。

  这个有点难办了,一甲的位置他还挺想给沈家的子孙留一留的。

  眼下不出意外的话,前头四人只要没有发挥失常,殿试也将由他们包揽前四。

  熙和帝倒没想着用皇权打乱他们的名次,毕竟梅若初他们已都在他这里挂了号,未来要得他重用的,他擅用职权把沈家的子孙塞进来,没得寒了他们的心。

  而且若是这样做,教性情刚正的沈阁老知道了,怕是也要让他老人家不高兴。

  他私心里便只盼着沈阁老家的子孙起码能稳住二甲,到时候同样是进士出身,经过考核同样能进翰林院,后头也同样能入阁。

  可千万别掉到三甲里头。同进士可就再无可能继承沈阁老的衣钵了。

  殿试过后的第三天,阅卷大臣完成了评卷,挑选出了十分卷子呈送上去。

  这日下早朝之后,熙和帝就过来文华殿进行最后的阅卷和定名次了。

  这其中还有专门的读卷官,可以由他们来给皇帝朗读,也是给皇帝减轻负担。

  不过本朝是皇帝年轻,反而一众得用的大臣都已老迈,熙和帝便免了这一步骤,自己开始看卷。

  看过之后,熙和帝选出了五份自己比较满意的。

  其中那份最好的,凤采鸾章,字字珠玑,和上一科的穆云川所写的不相上下,不用说,肯定是那个自小就有神童之名的梅若初写的。

  这个人的排名不用多说,自然是状元。

  剩下那四人,倒是各有所长,有人农桑写的好,有的教育写得好,有的没有特别出挑,但也没有明显不好的地方。

  熙和帝就让人把这十份卷子的糊名给拆掉,同时心中盼着能在其中看到沈阁老家子孙的名字,这样就算对方进不去前四,给个第五却是使得的。

  至于沈阁老跟先帝求的假户籍,在前头的考试中‘作假’给其他科举考官看,那肯定是无所谓的。

  但到了殿试这一环节,必然是要写真户籍的。不然让有心人抓住把柄,会说他倚老卖老,把从先帝那求得恩典,不把现在的皇帝放在眼里云云。

  一拆之下,熙和帝才知道自己想错了,那四人之中姓沈的贡士,居然还真的是沈阁老家的子孙。

  这也能说是灯下黑了,让熙和帝颇有些意外之喜。

  那么毫无疑问的,这沈傲霜就是名副其实的榜眼了。

  被他挑选出来的五人中还剩下三人,分别是穆寒山、卫奚和一个名叫李子峰的贡士。

  前头的两人,熙和帝还是知道的,最后那个倒是无甚印象,询问了礼部官员之后,才知道这李子峰会试名次也不差,在第八名。

  那自然就把李子峰排在第五。

  至于探花和传胪么……熙和帝点着穆二胖和卫奚的卷子,兀自沉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