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72章

作者:重熙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对啊,陆江南就是给你拿回来的啊。”

  王翠翠立刻把军装从他们两人手里抢走:“不行,这么好的衣服,得放着等过节的时候穿。”

  沈夏来有些哭笑不得:“娘,一年才几个节?禄来他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衣服不穿放着,很容易就小了。”

  王翠翠还是舍不得,说:“二妮,这是陆知青给你拿回来的衣服,要不娘给你改改,你穿。”

  她觉得这想法不错,还拿着衣服在沈夏来身上比划:“二妮,陆知青穿这衣服小,但娘觉得你穿着正正好。就是这腰上得收一收。这么好看的衣服,二妮,你自己留着穿。”

  沈禄来立刻眼巴巴看着他二姐。

  “娘,我有衣服穿,陆江南二姐给我拿了不少她不能穿的旧衣服,咱们家人都比较瘦,等会儿娘,大姐大嫂也都挑一件吧。”

  陆江南二姐真的挺能买衣服的,按以前沈夏来的消费BBZL习惯来看,一个季度买三五身十来身衣服不算多,但现在她已经习惯春秋两三件衣服,夏天两三件,冬天一身大棉袄。

  她现在住校,衣服太多了反而不好收纳。

  沈夏来不知道陆江南二姐具体的身材,但看这些她穿着有些小的衣服,就知道陆江南二姐应该个子高挑,身材圆润丰满。

  但沈夏来家里人,稍稍有些胖的也只有大嫂,大嫂体重也只上了一百斤,就脸盘大一些,显得胖。

  毕竟农村平时只吃一些红薯窝头,地里的活儿也重,想胖起来也不容易。

  沈夏来大嫂高兴的说:“呀,还有我的衣服啊,没想到才嫁过来,结婚时刚穿了新衣服,这又有新衣服穿。”

  沈夏来解释一句:“大嫂,这衣服虽然不旧,但也不是新的。”

  王小满无所谓的说:“这和新的有什么不一样,而且这些衣服瞧着可都是成衣,是首都百货大楼的成衣,这怕是我这辈子穿过的最好的衣服了。”

  沈夏来听着有些心酸,说:“大嫂,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等有机会了,咱们一家去首都,去逛首都的百货大楼,想买什么买什么。”

  王小满不觉得自己能有去首都的本事,听沈夏来这么说,觉得沈夏来这是在说等她发达了,就领着他们这些家里人去一趟首都。

  心里更是觉得自己嫁给沈福来真是嫁对了,公公婆婆人好,丈夫还当了工人,最要紧的是有这么一个有本事有出息的小姑子。

  这小姑子找的对象还是首都干部家的儿子。

  就是不靠人家走后门,单跟在屁股后面,也能过得比大队里其他人强得多。你看,现在不就连首都货都穿上了。

  而且看这个小姑子总盯着下头几个弟弟妹妹念书,她结实的人脉也多,说不定将来禄来他们毕业了,都能和福来似的一一给他们找着工作,把全家人都扒拉着当了工人。

  王小满越想越觉得自己眼光好,挑中了沈福来。

  她有些好奇的问沈夏来:“二妮,这陆知青的二姐是干什么工作的啊,能挣钱买这么多衣服,想来每个月工资不少呢。”

  沈夏来摇摇头:“这我不知道,我也没问。”

  沈夏来是真没和陆江南打听过他家里人都从事什么工作,只从他平时一些言谈中知道他大哥二哥是军人,大嫂二嫂也是军人不过一个是军医,一个是文艺兵。

  至于陆江南大姐二姐,陆江南只说他们在厂子里,但现在工厂这么多,还真不知道她们是什么女工。

  王小满有些羡慕:“当工人可真好,能自己挣钱自己养活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王翠翠说:“现在福来当工人了,等他能分到房子,你跟着他去了县里,说不准也能遇到当工人的机会呢。”

  王小满叹口气:“娘,这些我可不敢指望,就盼着将来有了孩子,孩子能出息一些。等我老了,能像BBZL爹娘似的享享儿女的福,就够了。”

  临到傍晚,陆江南提着大包小包的到了沈夏来家里,和沈夏来家人拜了年。

  沈夏来大哥沈福来也从县里回来了,他借的工友们的自行车。

  大哥沈福来性格好,能吃苦,工作还没多长时间,已经处下一些朋友了。

  娘做着饭,大嫂打着下手,沈夏来要帮忙,王翠翠说:“二妮,你去陪陪陆知青。”

  说完她又喊沈秋来沈冬来:“三妮四妮,去一趟你大姐家,让你大姐大姐夫来家里吃饭。”

  晚饭桌上,大哥谈起了工作上的事情,沈夏来看大哥洋溢着神采的脸,感觉这个工作真的是找对了。

  既不困难,大哥能比较容易的上手,也需要体力,大哥这种能吃苦的反而可以干得很不错。

  禄来也问陆江南一些首都的事情,首都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好吃的地方。

  陆江南也很有耐心的给他讲着,不仅沈禄来爱听,家里其他人也爱听。

  王翠翠甚至没忍住问:“小陆知青,你们这些生活在首都的,是不是能常常遇到大领导啊?”

  陆江南笑笑,说:“当然不是,我也没见过几次,一次是我小时候,哥哥领着我在公园玩,正好有遇上。还有其他也是差不多,远远的看一看。”

  “能远远看一看就是天大的福气啦。”

  众人听得心里羡慕的很。

  一顿饭吃饭,大哥大嫂,大姐大姐夫,还有陆江南,他们的房子都挨的很近,一起离开了。

  秋来冬来换上了沈夏来拿回来的衣服,出去找她们的朋友玩了。

  沈夏来收拾着行李,她明天就要回学校了。

  突然听得王翠翠一声叹息,沈夏来问她:“娘,您这是怎么了,还叹上气了。”

  王翠翠说:“没事儿。”

  “娘,有事儿您就说,您如果说没事儿,我可真当没事儿,不再问了。”

  “你这二妮,唉,真没什么事儿,我就是有些烦心。”

  “现在日子过得也挺好,大嫂人不错,弟弟妹妹们也在念书,您烦心什么呀?”

  王翠翠说:“烦心你大姐,她结婚都两年了,怎么也没见开怀。”

  “娘,您这日子是怎么算的啊,大姐是七二年冬天结婚的,现在才七四年开年,连一年半都没有,怎么就两年了。再说大姐不也说了,她想先把欠的钱都还了,再要孩子嘛。大姐大姐夫能干,想来去年年底算工分,大姐大姐夫应该把借得外债还的差不多了。”

  “是,钱是还差不多,就是你大姐夫这人,以前没瞧出来他是个小心眼的。刚才吃饭的时候,你大哥说起他在单位的事儿,你大姐夫就拉着一张脸。后来陆知青说他在首都的事儿,你大姐夫瞧着也不高兴。”

  这事儿沈夏来也注意到了,但她也不好说什么。

  大哥和陆江南并没有炫耀的意思,但大姐夫可能听着心里有落差感。

  王翠翠又说:“从你大哥当了工人,你大姐夫BBZL心里就不痛快,觉得老丈人老丈母娘说疼闺女,可真遇着好事了,还是想着儿子。”

  沈夏来听的有些无语:“大姐夫这人也挺有意思的,他爹娘偏心弟弟,到了咱们家,倒是想让您和爹对他和对大哥一样,这怎么可能?您和爹都帮他们盖了房,还要怎么样?”

  沈夏来在家的时间短,这些事儿王翠翠不说,她还真不知道。

  她又说:“再说了,当初月娥婶子那工作,我是先想到大哥,没想大姐,主要是普通工人要的钱少,差两百,这不是小数目。食堂油水大,想去的人多,你没关系,去了指不定还要受人排挤。不如少些钱,让大哥去当个木材厂的普通工人。”

  “就是,就算你大哥不去,那去的也该是你大姐,怎么也不会是你大姐夫。万一你大姐夫靠着你的关系,去县里当了工人,反而心野了,那怎么办。”

  王翠翠还说了件沈夏来不知道的事儿:“当初你说了这事儿,我和你爹去亲戚家借钱,当时时间紧,我们也知道你大姐大姐夫手里没什么钱,也就没去你大姐那里。后来钱凑齐了,又赶紧让你去县里,把钱给了人家,把这事儿给定下来。”

  沈夏来记得这事儿,当时爹娘真的是怕大哥这个工作给飞走了,一直催沈夏来。

  王翠翠继续说:“当天是陆知青送的你,陆知青回来后和我们说明儿就领你大哥去木材厂,人家能直接安排着你大哥先当学徒工。你大姐夫听说后,觉得事情定下来了他才知道,我和你爹故意瞒着他瞒着你大姐。可我们真不是,是当时太着急,又知道他们没什么钱。”

  “您和爹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呢。再说了,大姐夫早一天迟一天知道,又有什么区别,难道大哥这工作还能给了他?”

  王翠翠说:“这肯定不能,你大姐夫也知道这工作肯定先紧着你大哥,他就是看着眼红。毕竟他也能吃苦,也不比你大哥差什么。”

  沈夏来说:“说个难听的,大哥有了工作,挣了工资,十块里总会给家里花一块两块。就是现在,大哥每个月拿一部分钱还债,剩下的不也是娘和大嫂一人一半,他自己是一分都不留。我也想大姐过得好,但只有一个工作,那还是大哥先去。然后再留意有没有其他的,比如纺织厂这些有没有适合大姐的机会。”

  但是大姐夫?沈夏来真没想过要怎么照应他。

  禄来他们只要沈夏来盯着,最起码能念完初中,再念个高中或者中专,以后凭本事自己找工作不成问题。

  家里也就大哥大姐只读了小学,如果打听到纺织厂食品厂这些地方有人退休,有接班的名额。大姐能和大哥似的花钱当个工人,虽一辈子大富大贵难,但普普通通,安安稳稳的也挺好。

  王翠翠没想沈夏来还有这样的打算,握着沈夏来的手,说:“二妮,家里真是让BBZL你操心了。”

  沈夏来倒也不觉得多操心,这就是顺便打听的事儿。

  本来她就在帮陆江南打听,说不准就有不适合陆江南但适合大姐的工作呢。

  如果能成,也是大姐想法子凑这份钱,如果不成,那就以后再看。

  不过沈夏来还是和王翠翠说:“娘,这样的机会少,还不知能不能遇上呢,您也别说出去。”

  王翠翠点点头:“娘知道,要是你大姐也能和你大哥似的有这么好的命,就好了。”

第73章

  沈夏来要开学了,有了陆江南拿回来的自行车,她可以自己骑车去县里,再坐车去市里。

  但陆江南非要送她,最后两人只能骑着自行车,并排走着。

  到了县里,陆江南又说:“夏来,你这辆自行车放学校就好,回来时还是我来县里汽车站接你。”

  沈夏来也知道陆江南是想他们两人可以多相处一些时间,毕竟上个学期她几乎是两周才回家一次,也都是周六下午回来,周日下午赶回学校。

  对沈夏来陆江南来说,从县里到大队的这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是难得的独属于两人的相处时光。

  等回了学校,沈夏来几个和她一样不在宁安市里的舍友们都到了。

  许培是女知青,过年回了一趟家,还给沈夏来他们拿了一些她家当地的特产。

  开学后,天慢慢暖和了起来,随着课程的深入,沈夏来需要花费的功夫也越来越多。

  她是同学里难得的每门课都很优秀的,不过因为他们这个专业并不怎么受人待见的缘故,沈夏来也不像其他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有不低的知名度。

  每当说起沈夏来,人们先想到的都是,大一那个长得很标致的女同学。再说起她的专业,总要有些可惜的叹一句,怎么不换个专业。

  有些和沈夏来关系相处的很好的朋好,甚至直接劝过沈夏来,别学外语,改学其他。

  不过他们见沈夏来态度坚定,又知道她家里根正苗红,学习成绩也很好,是真的在语言上有些天赋,也就没再劝她。

  沈夏来的几个老师,也都很喜欢她。沈夏来学得认真不说,还学得很快,老师们也会给她另外开开小灶,做一做提升。

  甚至其中一位教英语的老师,甚至和沈夏来说,等她大学毕业,完全可以留在学校教书育人。至于‘社来社去’的规定,也能把沈夏来档案先调回公社,再从公社调回学校。

  沈夏来还真没想过这条路,但老师的这话,是对沈夏来成绩的肯定,他是看重沈夏来的天赋,这才对一个大一学生就提出这个建议。

  老师的建议也能让沈夏来将来毕业后多一个选择。

  转眼,五月份到了,天也热了起来。

  沈夏来捧着报纸在食堂看,陈千声路过时,没忍住停下来问了句:“沈夏来,你这是在看什么新闻啊,看得这么认真?”

  沈夏来身边坐着的许培没忍住说:“她哪里是在看BBZL新闻啊,夏来明明是看她对象看得入神呢。”

  陈千声闻言更有兴趣了:“怎么?陆江南又发表文章了?可不对啊,如果是这样,那沈夏来只能看到陆江南的文章,名字,怎么能看到人啊?”

  陈千声当初帮过沈夏来的忙,陆江南手里文学系的课本都是陈千声牵线搭桥才买到的。

  后来沈夏来陆江南两人还一起请陈千声吃了饭,陈千声也知道了陆江南不仅喜欢文学,还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文章,有一些名气。

上一篇:醉欢眠

下一篇:七零之辣妈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