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35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皇甫氏人还挺知礼的,但是话少,人显得就有点那么清高,明明是新婚,却看不出任何羞怯之意。

  “三弟妹。”妙娘和程晏一起送了一对玉如意给这对新人。

  程时一如既往的活泼:“二嫂,这对玉如意一看就知道不是我二哥挑的,他不能出去,我是知道的。”

  说到最后还捂嘴笑。

  就因为楚达刺杀的事情,程晏很少被允许出门,上次能和妙娘一道出门都出动了好些人保护。

  程时说这事儿纯粹就是调侃程晏。

  程晏冷笑:“若你今儿不是新郎,看我怎么对付你。”

  妙娘捂嘴直笑。

  待皇甫氏正式把名字记入族谱上,算是真的成了程家的媳妇,她不怎么走动,也不和别人往来,就是一门心思的教夫。

  程晏真是一脸庆幸,他当初也是和皇甫氏议亲的,还好没成,那他真的要疯了,他可不是什么被人管束的人。

  晚膳时,程晏和妙娘一起用的,众所周知,程晏爱吃肉,从不吃青菜,妙娘则相反,桌上一定要有绿叶菜,也必须要有清汤。妙娘很少拘着程晏,也不会刻意让他和自己一样,但程晏也是奇怪,以前上桌就是先夹肉。

  现在上桌先喝一碗清汤,再吃几块肉,吃完肉,再吃青菜解腻。

  等等,这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分明他是不爱吃青菜的,怎么现在又开始吃青菜了。

  难道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程晏抬眸看妙娘,这丫头即便是过了个炎暑,也依旧白嫩如初,身上从没有任何瑕疵,你看到她会觉得一切都那么的好。

  现在她正优雅的吃着通菜,吃好几口,才夹一小块肉。

  看来,她比皇甫氏更可怕,谁都知道按头喝水这事儿是强逼着,后者未必心甘情愿,甚至迟早逆反,这都属于很正常的。但是他就怕妙娘这种,表面上看起来不会强迫你做什么,但你做的一切都在她的掌控和引导之下。

  “你看我做什么,快吃呀?”妙娘见程晏看自己,觉得奇奇怪怪的。

  程晏立马埋头吃饭。

  二人用完膳,漱口完,却见程时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晏哥,我有不懂的,特地来请教你。”

  程晏露出了个意想不到的笑容:“没想到你也有请教我的一天,来吧,坐这儿,哪里不懂啊?”

  见他们兄弟讨论上了,妙娘赶紧下去,让丫头们上了鲜果点心和她自己做的茶点。她不大喜欢吃时下的甜点,都是那种齁甜的,妙娘自己做的,一般都不会放很多糖,微微有点滋味,配着茶喝是最好的。

  本来是她自个儿吃的,最多分点给程晏用,但客来了,肯定要把自家最好的东西拿出去招待,于是便让下人上了茶点。

  下人们一退下去,程时就把书丢在一旁:“这几天从早到晚看书,我头都晕了。皇甫氏还真是的——”

  他正饿着肚子,见透明如菊花状的茶点,连忙拿起来吃了好几块:“咦,这茶点好吃,还真的不错。这又是什么,碧莹莹似的,我尝尝。”

  程晏拿书打了一下他的手:“这是你嫂子亲手为我做的茶点,今儿一大早特地去寻厨房做的,我还没来得及吃呢,你小子一碟都快吃光了。”

  “原来是嫂子亲自下厨做的啊,那我更要尝尝了。”程时不怕死的说道。

  “你要是尝了,我就亲自送你回去。”

  程晏得意洋洋的看着程时,程时顿时委屈的很。

  见弟弟这般,程晏也觉得他可怜,“罢了,你就在这里多坐会儿吧。”

  听了这话,程时又觉得自己活过来了,但难免对着程晏吐苦水:“哎,我真是倒大霉了,您说我惹了谁啊。好不容易每天回个家,天天被逼着读书到半夜。本来刚开始她陪着我读书,我还挺感动,哪里想她搞的跟个老夫子似的。”

  “还是嫂子好,二哥你想做什么,她都不管你。还天天下厨,又是跟你做荷包做鞋,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程晏心道,你嫂子也是如此,但方法更高明罢了。

  但这些话他不会跟程时吐露,只是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倒是难得正经的跟他出主意:“既然这般,你就好好儿的读书,考取个功名,日后出仕也容易些。其实以你这个年纪,能有个秀才功名,就已经很不错了,也不能太强求了。”

  “我又何尝不知道呢。”程时也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进士及第的好处,可也不是想就能中的,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不是那种真的能狠心忘却一切读书的人。

  就像二哥程晏,表面看起来比他还像走马章台的公子哥,可人家用功是真的用功,几乎到了日夜书本不离手的地步,只要有文会,有学识高深的人到京中来,他都会积极参与,不缺一场。

  自己可没有人家这种精神,他只想恩荫个小官,日后靠着家族余荫,做个富贵闲人。

  因为他很知道自己的斤两,所有再折腾也是耗费时光。

  日后会试他也会去,但不是像皇甫氏这般紧紧逼着他。

  ……

  “小姐,姑爷怎么天黑了都还没回来呀?要不要奴婢去乐安居问问?”丫头担心的看着皇甫氏。

  皇甫氏却摇头“罢了,他不想学,我也不能真的逼他。你也不必去问,他有功夫自然就回来了。”

  她继续执书相看,颇有些当年谢道韫的困扰了。

  本以为程家这样人才辈出之地,程时即便贪玩些,也到底有些上进心,却没想到如此。

  但程时这一晚上却没回来,从乐安居出去后,他和吴俊玉一道出去了,吃花酒不至于,吴俊玉还是有点分寸,但二人却一道去瓦子里看相扑,杂技看了大半夜,索性就宿在外面。

  都以为皇甫氏会大闹一场,却没想到皇甫氏一如往常。

  程时才松了一口气,觉得皇甫氏也不过如此,但正当他这么以为的时候,程时一个宠幸的房里的丫头却被皇甫氏打了板子,又发卖出去,震惊府中人。

  也同时让大范氏很生气,还没到一个月,三房婆媳俩就颇有些王不见王了。

  妙娘也是唏嘘不已。

  这个时候也进了九月,天气开始转凉,也开始变得干燥起来,她更是不敢马虎,每日不仅护肤,还时常炖点止渴生津的汤水让厨下送去给程晏。

  一开始程晏不怎么吃,后来慢慢儿的,每天都不同,今儿是雪梨银耳羹清热止咳,明儿就是红薯百合甜汤,更是补气健脾,再之后又是莲子百合薏米,清火润肺。又有什么桂花芋头红豆甜汤这等口感极好的,尤其是芋头类的甜汤,因为程晏爱吃,就做了好几种。

  这么吃了半个月后,猛地有一天妙娘没送,程晏还急了。

  “怎么今日没送甜汤了,先生今儿还等着呢。”他巧妙的把自己换成了先生。

  妙娘不解道:“不是你说甜汤都是女人喝的么?什么大男人都不喝。还让我别婆婆妈妈的,我以为你们不想喝呢。”

  程晏陪笑:“我那是说笑呢。你知道的,我最爱说笑了。”

  “不,你最爱训人了,我可不会自作多情了。反正现在换季也换过了,你也早该适应了。”妙娘白了他一眼。

  程晏忙摇头:“我不适应,一点都不适应,秋干物燥的,我难受的很。”

  却见妙娘面上一喜:“那感情好,你既然难受,就开始抹面膏,身上也要抹,看看你的脸都干了,我心疼的紧。”

  其实她就一直觉得程晏这样俊的一张脸就得好好保养,可惜他不听,现在送上门的机会,她怎能放过?

  “你要是答应我,我明儿还给你做芋头红豆黑芝麻汤圆甜汤,如何?”她歪着头看着他。

  程晏无奈的扶额,“依你,都依你吧。”

  他真是怕了她,一个不留意就被拿捏住了,还每次都是心甘情愿上套。

第56章 二虎相争

  当然,妙娘也不是也不是所有的事情就真的完全自律,有时候看到一本好看的书,就会弃掉平日早睡,捧着书孜孜不倦的看。

  她看的也不是什么晦涩的书,其实就是话本子,主要是古代生活太无聊了,话本子中有不少神仙志怪,看的也更有意思。

  尤其是近来得了一本叫《狐仙传》的话本子,她看的正上头,丫鬟们催了好几次,她都依旧如故,等程晏从书房回来时发现房内灯火通明,还吓了一跳。要知道妙娘早睡就是真的睡下,还为了防止火灾,一般房里不燃灯,都是守在外间的丫头拿灯盏来点燃,程晏才进来。

  今日却是不同,这一进来,发现妙娘靠在床头,撑着脸正在看着话本子,连自己走进来都不知道。

  “妙娘,你这么晚还没歇下吗?”他不由分说的把妙娘手里的书抽走,一脸不可思议。

  妙娘则夺了回来,继续看:“还有一点点,我看完就歇下了,正好你趁这个功夫去洗漱一番。”

  程晏都被气笑了:“你都有黑眼圈了,还想再看,喏,现在眼里都有红血丝了,妙娘,你要继续看,你就继续看吧,到时候别自个儿哪里有事又说我没提醒。”

  “有黑眼圈红血丝了,啊……”妙娘逃也似的放下话本子,在心里默默发誓,还是早睡早睡毕竟好,虽然此时按现代时间算也不过十点钟。

  看到小丫头片子躺床上努力闭眼,程晏才心满意足。

  又说妙娘自嫁过来也约莫半年了,先前是因为直隶流民和程晏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回娘家,但眼看着就要辞旧迎新,妙娘遂和程晏商量要回娘家一趟,程晏也把此事同二老爷和二太太说了,这二人当然也是很赞成。

  “孝,乃人之根本,本就应早些去你老泰山家去的,如此,太太你把回礼备好。”程添对罗氏道。

  罗氏笑:“早就准备好了。”

  所以妙娘穿戴一新,一大早给长辈们请安后就和程晏一道回娘家,妙娘自从听说能回娘家,心情就很好,不仅是她,连带着彩云琉璃也是如此,她们的亲人都跟在程氏身边,这次回去都能见到,怎能不喜。

  在直隶的程氏当然也是望眼欲穿,虽然听妯娌小范氏提起妙娘看起来气色不错,妙娘自己也写信说她很好,但是没看到人,程氏还是担心。

  顾清沅却比她心宽:“咱们女儿可不是一个能委屈自己的人,既然她说自己过的好,那就一定很好。”

  程雅抚着已经很大的肚子也安慰她姑姑:“是啊,您就不必担心了,肯定无事的。”

  “雅姐儿,你坐着吧,这么大的肚子,我看着就心颤。”程氏不禁道。

  “无事,无事。”现在要程雅对妙娘示好,她是一百个情愿。

  以前大家都是同辈表姐妹,她甚至还是表姐,对妙娘当然有种在其之上的感觉,但是现在身份转变,妙娘就算不是吏部尚书的儿媳妇,她丈夫也已经是举人,地位当然也不同。

  沿路,虽然妙娘归心似箭,但程晏却仿佛游山玩水一般,尤其是他还认识不少人,尤其是赶考的书生,途径江宁会馆时,他还进去喝了点小酒才出来。

  妙娘忍不住道:“咱们这么走,一天的路程怕是要走三天才能到,我爹爹娘亲和弟弟们都等着呢。”

  “你不知道,这次算是科考大年,上京赶考的人不少,咱们家晷哥这次也要考,这能够结交的人,当然要多结交。”

  “晷哥为何这次要考?那为何你不要呢?”

  其实妙娘觉得程晏学问很好,程晷中举名次第三十四名,程晏还是会元呢。

  程晏就不好说了,大伯是宰相,礼部的郭清虽然刚去,但是人选都是大伯的熟人,大伯最喜任人唯亲,不会避讳,那么人家必定要给他这个元辅的面子,多说一个状元之位,少说一个探花。

  科举只能保证大部分人的公平,但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公平公正。

  而大伯最多还有两年就退下了,以后人走茶凉,谁会卖这个面子给他。

  但程晏又知道,此事虽然以前在位的元辅次辅不是没操作过,但郭清回来了,他乃言官之首,得知此事肯定不会罢休,就怕程晷这个状元易得,但人却很难再获得认同。

  要做保皇党的前提首先是你要有那个地位在那儿,否则,在你还未成为保皇党之前,就被清流言官干掉了。

  他和程晷不同,没有想一举成名跨那么大的步子,他也知道自己的才学,在顺天府看起来不错,但和江南福建士子比起来还差点,能进士及第就成。

  他给自己定个二甲前十,这样进翰林院的机会大一些。

  这样就行。

  到时候伯父致仕,他爹恐怕也很难再进一步,他正好堵上这个口子就成。

  当然这种事情,就不好同妙娘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