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3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娘。”程氏截住了四老夫人的话头。

  此时,四老夫人才自觉失言,又对程氏道:“那孩子以为自己脱离我们四房,日后便毫无干系,甚至拿二房来压我们,到底我也留了一手。”

  忽然四老夫人凑近了,压低声音对程氏道:“我让小长房同意日后把妙娘嫁给程晷。”

  妙娘脸上还是懵懂状,心中却已经是波涛汹涌了,怎么她会和程晷有婚约,她记得书里她是和礼部尚书之子程晏定了亲,就因为如此,男主身边的下人都很不平,说她抛弃寒门未婚夫,攀上高枝。

  书中说顾妙娘对别人骄纵,却对程晏百般柔顺谄媚,但随着未婚夫程晏早逝,顾妙娘先有抛弃寒门未婚夫之名,又有克夫之说,故而人越来越偏执,她认为是由于男主林寒哲不仅放话让她名声受损,更是故意在国子监处处压程晏一头,以至于程晏过度用功致死。所以想尽办法报复林寒哲,最后不仅是没成功,反而还被当时的京兆尹程晷抓住证据,送她入了教坊司。

  可现在外祖母说的分明是程晷。

  又听耳边程氏惊慌道:“娘,我们可不敢高攀。”

  她虽然想女儿高嫁,但是也没想过要嫁那么高,而且这种威胁之法完全不可取,次辅夫人聂氏也不会同意,聂氏之父可是门下平章京事,堪为副相,且多有荣宠。聂家素来女儿多,多以女儿笼络众人,京城中聂家有个外号叫聂半朝,意思就是在朝为官的不是聂家的人就是聂家女婿,连宗房的老三,当朝宰相的孙子娶的也是聂氏女。这样的人家,程氏不想惹,也不敢惹。

  四老夫人却很镇定,还嗤笑:“你怕什么,你哥哥们但凡成器些,我也不会想出这招来,我看的出来姑爷是个极为上进的,难得修身齐家一样不差,人又活络,他的兄弟是范大学士的女婿,日后就未必会差。你哥哥们是怎么扶也扶不起来,你父亲曾经在世的时候也曾经看好清沅这个女婿,他不是个忘恩负义的,有他在,又结了这门好亲,你哥哥他们才有人看顾一二。”

  若非是亲生儿子不得力,孙子们年纪也小,尚且不能支应门庭,她怎会如此?

  “娘——”程氏还要再说什么,却见大舅母来了,四老夫人又和程氏谈起旁的来。

  过年总是很忙的,雅表姐那边来了很多程家老亲的孙女儿在招待,妙娘便找谢霜一起玩儿,谢霜明显察觉到妙娘变了许多,今日来还特地带了礼物给她。

  就像程雅说的,姑娘家之间都是礼轻情意重,因此,她送的是一个精致的香包,妙娘笑道:“内里放了薄荷草陈皮,你若是出去玩儿拿这个在鼻子底下恂一熏,立刻就提神醒脑。”

  谢霜特特谢过,又拉她出去程家园子里玩儿,程家一共五房虽然聚族而居,但是各房繁衍又不能全混在一起,故而都互有墙边开一扇小门,这小门处都有下人看着,年节期间,互相串门常有的事,谢霜所说的园子在宗房。她和宗房的魏姑娘关系不错,说是去园子里玩儿,其实是去找魏小姐的。

  一路上,谢霜不免提起魏小姐,“她是宗房大太太的姨侄女,她最擅长画画,性情也是极促狭的,我们常在一处玩儿,你不必怕。”

  若非是见妙娘这次来,规矩娴熟,无论是说话行事比以往大有长进,谢霜也不敢带她来见自己的朋友。

  在亲戚家生活,虽然外祖家待她十分好,但和亲生爹娘到底不同,就像是她听说小姨母给妙娘请了女先生来,一年就二百里束脩,故而妙娘才短短半年功夫脱胎换骨,这二百两她们谢家不是没有,她母亲生前替她攒了不少嫁妆,父亲也时常送银子来,但是谁会替她张罗此事?本来舅母对她饮食生活都尽善了,她若还有要求,外人该说她多事了。

  寄人篱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这园子美吧,那是绿梅,竟不比红梅逊色呢。”谢霜指着绿梅给她看。

  妙娘“嗯”了一声,不禁暗自咋舌,程家倒是真大,且宗房修的十分精巧,江南这边巷子也小,房屋也并非高瓴,但是却胜在精巧,尤其是程家的园子修的太妙了,不愧是阁老府邸。

  穿过园子,很快就到了一处幽静的雅居,此处正是魏小姐的住处。

  有一个穿水红衫子的俏婢立马出来笑道:“谢姑娘终于来了,我们姑娘就盼着您呢。”

  “春樱,这是我姨表妹顾姑娘,我本是带她来园子里看看,正好看梅花看到这边了,便来看看魏姐姐。”谢霜拉着妙娘进去。

  同一般姑娘家的闺房不同,这位魏姑娘的房里几乎都是书画,倒不像是女儿家的书房,很是哪位少爷的书房。魏姑娘小字令月,脸色微微有些苍白,似空谷幽兰一般,但为人机敏,又有趣儿,见着妙娘便上前拉着她的手道:“真真是了不得,她倒是肯带人来看我,只是我身子骨不大中用,不能陪着你们逛园子了。”

  “冬日里最容易患病了,莫说是姐姐就是我也在年轻病了一场,我母亲说等开了春,就能放纸鸢了,这放纸鸢能够去疾,如今我正跟着爹爹学做纸鸢,姐姐若是不嫌弃,我做好了送一个给姐姐,只待姐姐放了它,日后便平平安安了。”妙娘笑道。

  放纸鸢?魏令月眼睛一下就亮了。

  谢霜有些醋道:“妙妙也要给我一个才是。”她也好想出门放纸鸢的。

  妙娘只好又安抚住表姐,谢霜便拿出妙娘给的香包说是醒神的,还让魏令月闻了闻,魏令月却笑:“咱们这些人都不出门子,用这个做什么,就是要送也得送那些要出门子的人啊。”

  说罢,她又看着妙娘,歉意道:“妙娘,我并非针对你,而是,哎。”

  见状,谢霜劝解道:“你又是何苦呢,过继承嗣总归与咱们无关,晏表哥那里连宗房最疼他的老大人都决定过继,想必这肯定对他是最好的决定了。”

  “你也说起这些了,没意思的很。”魏令月把帕子往脸上蒙了,不再说话。

  谢霜知道她的脾性,也不怪她,拉着妙娘出来,还小声嘱咐妙娘,“你也别怪魏姐姐,实在是她心里难受,她在这府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我好歹还有个爹在,她却是爹娘全无,才投靠姨母家。她心里存着些念想,以前有亲戚关系在还好,日后无这层亲戚关系了,怕是就不可能了。”

  虽然谢霜说的婉转,可妙娘全部听懂了,二房的小长房打算过继四房的她表哥程晷,小二房的礼部侍郎准备过继宗房的程晏。魏令月兴许以前存着念想,又有程晏的母亲这层关系在,她能嫁到宗房,可随着程晏过继到二房的小二房去,在亲缘上就认侍郎夫人为母,和魏令月远了一层,连婚嫁都是由程晏的嗣母作主。

  所以,妙娘想不通的是,她怎么就和程晏定亲了呢?奇怪。

  按照四老夫人的说法,怎么着也应该是程晷才是,这门亲事又如何会落到程晏头上呢?

第5章 报复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程氏今日本来是带着女儿儿子回娘家拜年的,结果被四老夫人这桩所谓的亲事整蒙了,回来便和丈夫顾清沅商量:“我怎么都觉得不妥,我当然知道这对咱们女儿来说是好事,能嫁到次辅家甚至日后的首辅家做儿媳妇,煊赫的很,可齐大非偶,况且晷儿是极恨四房的,日后能过好吗?我娘是剑走偏锋,可咱们不能。”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们夫妻撺掇的呢。

  顾清沅也觉得不妥当:“你说的是,这世上谁不盼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可是我官位不高,也就妙妙这么一个闺女儿,嫁到那样的人家,还是被逼迫着娶的,女儿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

  夫妻二人商议好了,准备次日再去娘家让四老夫人改变主意,倒不是她们二人清高,而是有自知之明。

  但四老夫人非常执拗,任凭她们夫妻如何说,她老人家还是固执己见。

  程氏无法,只能携丈夫去二房,亲自找二房的老太君说明,二房的老太爷并非身在高位,但三个儿子却十分出色,得意于二房吴老太君的教导,足以见吴老太君是个极有见地又通透之人。

  好在他们夫妻去二房的时候,吴老太君正好也在,见到程氏便笑:“听说你是又有了?”

  程氏愣了一下,她自个儿还未对外边公布了,才两个多月没坐稳胎,只说给四老夫人听了,没想到吴老太君居然知道,她便笑道:“是,是有了。今日找您来,是有点事情。”

  吴老太君会意,屏退了下人,却见程氏叹道:“我娘昨儿跟我提起一件事儿,侄女儿听了自觉十分不妥。我本外嫁女,夫君官位不高,又只得了这个女儿,只想留在身边。”

  这是不愿意了,这就让吴老太君很惊讶了,她本以为是程氏撺掇的呢。

  她是知道自己这个老妯娌的,很疼这个老生闺女,没想到程氏居然不愿意。

  吴老太君欣赏她识时务,“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她们二房的长孙媳妇肯定不可能要个寒门之女的,不是她看不上顾妙娘,而是这但凡结亲要讲个门当户对。不是四老夫人说的什么程氏能生,所以顾家小娘子能生就是适合程家二房的。

  娶个贤良媳妇惠及三代,同样,娶个不贤的媳妇毁三代。

  和吴老太君这样的通透人说话也痛快,程氏达到目的,心中一块大石终于放下,顺利和顾清沅回到了家中。

  又怕女儿昨儿听到了四老夫人的话,程氏还把妙娘也喊过来,亲自说了此事,“儿啊,你现在也八岁了,跟着唐先生呢又学了不少,昨儿你听你外祖母说的事情,娘今日去回绝了,齐大非偶啊。”

  “是么?那太好了。”顾妙娘半年前还被程氏当成懵懂孩儿,只因这半年学业有成,规矩学的不错,在大人们看到是个懂事的孩子了,故而才亲自和她说这些。

  可和程家回绝婚事这就再好不过了,且不说程晷是送自己下大狱的人,就是程晏也短命,她现在就想脱离剧情,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殊不知在程氏走后,吴老太君的长媳聂氏得知后,倒是夸赞程氏来:“这四房的姑太太倒是个明白人,能守住本心。”

  吴老太君和长媳关系非常好,聂氏自进门来,上孝顺公婆,下照顾小叔,全家上下打点的妥妥当当,甚至主动给丈夫纳妾,只可惜二房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全都无嗣。

  现在他们夫妻都年近五旬了,最小的三弟也四十多岁了,子嗣希望渺茫,这才不兴起过继一事。

  程晷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来程晷聪明稳重有大才也会藏拙,二来他牵累少,他父亲已经续娶了,且对后头的儿子和妻子更好,整个四房支应门庭的也只有举人功名。

  是以,聂氏打算正式过继后,好生培养嗣子,再为她选一门得力的妻室,助他能走的长远,但四老夫人以此要挟让局面僵持住,还好程氏和顾清沅俩口子算是本分,于程晷而言,四房唯一的掣肘都没了。

  “唔,我也是这样想的,好了,此事到此为止。晷儿那里,你也要同他说,虽则他离开了四房,但也不能真的跟四房闹翻了,四房也不是每个人都是不好的。小小年纪,心思太重可不是一件好事啊。”吴老太君意有所指。

  聂氏忙应喏。

  却说聂氏嘴中说的程晷正在门外等人,很快,荣昌街上一个穿红色锦袍的小公子高高坐在驾着三匹马的马车上,高抬着下巴,前呼后拥,见到程晷,立马喝住马夫停马车,自个儿独自从马车上下来,兴冲冲的朝程晷走来。

  “晷哥,你又长高了,你看看你就比我大一个月,看着比我高半个头呢。”少年热情又阳光,上前就捶了捶程晷胸口,显然关系很不错。

  程晷称道:“晏四弟,你也别来无恙啊。知道你一向挂念江宁,今年肯定是要回来的,却没曾想回来的这般晚。”

  程晏乃宗房第四子,上头三个哥哥,俗话说皇帝重长子,百姓重幺儿,可他从小寐生出来,让其母费氏颇为受苦,差点一尸两命,自此对他十分冷淡,但他虽然没有母亲疼爱,但老太爷却把小孙子当命根子,今日坐的三驾马车是老相爷的坐骑,一般只给他用。

  他是个闲不住的,尤其喜欢江宁,总思念故土,每年年节下总喜回来。

  往年都是提早回来,今年都正月初八了才堪堪到家。

  提起这个,程晏不免露出几分萧瑟:“是祖父生了场病,等他大好了我才回来的。”

  老相爷今年七十岁了,之前以老乞休过几次,皇帝都不准,这次怕是要真的退下来了,还好程晏也有了着落。

  程晏却懵然不知,只恭喜程晷:“晷哥恭喜你啊,过继到二房后,就可以摆脱你那狼心狗肺的爹娘了。只是我祖父要乞休,我爹怕也是要致仕,以前是我在京中,你在江宁,日后你去京城了,我留在江宁,这样也好,我本也吃不习惯京中菜,回到江宁才是如鱼得水啊。”

  族中谁不知道程晷亲娘快病死的时候,他爹和探病的表妹早就已经苟且一处,被方氏的人抓了现行,四老夫人听闻十分恨儿媳妇不体面闹了出来,连带着对程晷也不喜,程晷亲爹继母更是忽视他。程晏时常为他抱不平,得知他要过继给二房的小长房,不知道多为他高兴。

  听他说的惬意,程晷狐疑:“晏哥儿,你不是也要过继给二房的小二房里,日后我们从族兄弟成了亲兄弟,也是常在一处的。”

  程晏愕然。

  **

  年过完后,程家闹的煊煊赫赫的过继承嗣尘埃落定,顾清沅作为江宁父母官也被请去见证,还吃了一顿饭,把在席上吃的一种藤萝饼打包回来特意给妙娘。

  程氏笑话他:“你倒好,又吃又拿。”

  “你是不知道这藤萝饼是京中手艺,我那时上京赶考就尝过一次,滋味儿不错,便带回来给妙娘尝尝,在江宁吃到的都是南边时兴糕点儿,就这还是从京城回来的那位哥儿带回来的。”顾清沅说的是藤萝饼,可回忆的何尝不是自己曾经吃过的苦。

  顾家清贫,顾老夫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不容易,顾清沅在京中俭省,平日都是炊饼泡水,只有一日弟弟发馋,他才买了,那也是兄弟二人最好的回忆。

  转瞬,见妻女都盯着他,顾清沅又一如往昔。

  到底自己的娘家事,程氏还是多嘴问上一句,“也不知道三房挑的是谁呢?说起来三房的太太和咱们弟妹还是姑侄呢。”

  二房的小三房的太太是范大学士的长女,当年范大学士特意挑的女婿,果然如今任一方大员,也算不得辱没了。

  顾清沅笑道:“三房的人没来,说是让长房代选,你放心聂氏夫人是个明白人,选的是外房的人。”

  宁可选外房也没选五房的人,程氏赞同:“这确实是个明白人,五房的温大哥在宁王府邸做长史,宁王是肖贵妃所出,温大哥长子娶的就是宁王的一位女儿乡君,另一位年纪虽然正当,可二房若是真的过继了,那才是牵扯越发的深了,外房挑一位倒也合适。”

  皇帝年纪大了,皇后无子,其余妃嫔所出不胜其数,以至于派系林立。

  难得程家二房不参与党争,只保持中立。

  “只是……”顾清沅有些迟疑。

  程氏不免追问:“难道今日还有旁的事不成?”

  “还记得芳姐儿那个逃跑的新郎吗?我今天见到他了。”顾清沅颇有些不可思议道,“他成了侍郎夫人罗氏的娘家侄儿。”

  罗克用是圣上乳母奉圣夫人之子,正是任江宁织造,颇得圣宠,罗氏便是罗克用之妹。

  “不成,你得快些写信给大哥,让他千万不要太过了。”

  大哥顾清正虽为浔阳县小吏,但是有俩个当官的弟弟,况且新郎新婚之夜弃夫,顾清正在浔阳也是一霸,就怕他对人家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来,罗克用可不是一般人,那是皇帝乳哥哥,掌管江南情报,直达天听的人,随便告一状,他们可吃不消。

  顾清沅点头:“很是这个道理。”他面上镇定,心里却是惴惴。

  他了解大哥,不是个好相与的性子,小时候一众人在一起,他从来睚眦必报,更何况受此奇耻大辱,不知道会如何。这孩子家本只是个商户倒也罢了,做出这种事情来,闹的女方家如何,打上门去也不为过,给点教训也是应当,但现在这孩子若是罗克用的儿子,便不能如此了。

  若是太过了,这事儿他兜不住,怕是前程也要坏。

  人家要着手对付大哥,哪能看着亲弟弟做高官,不等着你替兄报仇么?

  只是这信还没寄出去,罗昭便找上门来了。

第6章 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