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46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杜勇就说:“好!”

  江建中忍不住问:“那车间其他师傅没一起过来?”

  杜勇显然不善言辞,不过他的话语很肯定:“需要再等等吧,一定会来的,这会儿上班呢。”然后就走了。

  江建中只好又等了起来。

  可这一等就到了下班点,没一个人登门。江建中不死心,觉得大部分人可能是想下班有空过来,也没回家而是继续等着。

  倒是真来了不少人,可都是二车间的和热处理厂的,一车间除了杜勇一个人也没有。

  报名一共两天,这通知就是为了一车间下的,结果一车间没人来。

  江建中就忍不住有点失落了,还问一起加班的于桂芬:“怎么办?”

  于桂芬想想说:“不对啊!我去问问。”

  结果一看,一车间都在加班呢。

  刘海涛看见她还笑呢:“于主任,有事吗?”

  于桂芬那个生气啊,回了技术科就把事儿说了:“还问我有事吗?还笑!他就是故意的气人!这邬大河,太过分了。厂里的通知也敢这么做!这一车间又不是他的,他不愿意参加,还拦着工人不参加,怎么有这样的人!”

  “那完了,厂里的通知说的再好听,也是以后的事儿。很多人恐怕看邬大河这么阻拦,不想得罪他,就不参加了。”

  “你说这什么事儿。好好的事儿,真赢了也是海州厂的得利啊。邬大河怎么能这样?真当厂子是他自己的。我真想找他评评理。”

  “评理也没用。邬大河又没说不让参加,他就是强调生产任务而已,这是他的工作,他一点错没有。谁都说不了他。”

  于桂芬只觉得气得心疼,坐一边不吭声了。

  江建中就问:“那怎么还等吗?”

  于桂芬就回答:“等……”她本想说等什么等呢,结果何熙也开口了:“等!等到他们一车间加班结束。”

  于桂芬就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你觉得他们报名?!”

  何熙点点头:“会的。杜师傅不是说了,没下班呢。再说,现在出来报名,那是众目睽睽之下跟邬大河实打实的对着干,一般人没这勇气的。但我想下了班不一定。”

  这好像也有道理。

  于桂芬想了想就说:“那我也等等吧。”

  江建中也说:“正好加班,一起等等吧。”

  一车间晚班结束,已经是夜里九点,大家成群结队的去车棚推车,准备回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哎,技术科亮着灯呢!”

  这会儿整栋楼的灯都熄灭了,只有技术科的几个窗特别明亮,就跟星火一样。

  “他们昨天就加班了!”“这大学生们比咱们还辛苦呢!”“也不知道这大比武还参加的成吗?我看没人报名吧,刘海涛今晚眼睛刷刷刷的盯人,去趟厕所回来他都看。”

  却不知道,有几个人趁着夜色,走进了办公楼。

  第二天,邬大河照常上班,刚到门口就瞧见了刘海涛等着了,手里还拿着一张纸,邬大河就问:“你守门口干什么?”

  刘海涛着急的说:“刚刚技术科江建中来了,给我张名单,说是这是报名参加培训的人,从今天起就不在一车间上班了,让咱们安排好工作。”

  邬大河一听就把那张纸扯过来了,好家伙,除了那个跟他作对的杜勇外,吴太高、张慧丽、罗小军和高长虹这几个人的名字都在上面。

  这是一车间最好的工人了,这是都去了!

  邬大河直接就怒了:“不是昨天没去报名吗?”

  “技术科一直亮着灯,咱们加班完了还没走呢,恐怕那时候去的。”

  “人呢,告诉他们,我不同意。”

  刘海涛皱着一张脸:“大清早我没来,这几个人就交接完毕走了。人已经在二车间了。”

  邬大河直接气笑了:“胆子还不小,行啊,做事不讲规矩,正好我去找老徐说理去!他技术科凭什么这么调用我的人,我的任务完成不了算谁的?!”

  说完,他抓着那张纸,扭头就往办公楼走。这会儿大家都是刚上班,办公室王主任瞧见他怒气冲冲往厂长办公室走,还拦了拦:“邬主任,怎么了?”

  邬大河都没搭理他,直接到了厂长办公室门口,大门这会儿正开着呢,他二话不说就进去将纸放在了徐海信的桌子上:“厂长,您可得为我评评理。技术科昨天下了通知,今天就把我的主力干将全带走培训了。”

  “我这里生产任务那么重,要是不重要的人,我也就无所谓了,可这几个,哪个不是缺一不可,他们这是要耽误生产的。”

  “我不是不赞成大比武,可他们不能这么用人吧。我们一车间怎么办?”

  他以为徐海信会安抚安抚,却没想到,徐海珍把钢笔直接拍在了桌子上,砰地一声让他心突的一跳。

  然后他听见徐海信质问他:“我刚刚给茂州农场打了电话,他们并没有说提前交货的事儿。邬大河,谁给你打的电话,要求的提前收货?”

  “关键时刻你故意加班,你安得什么心?”

  邬大河的冷汗一下子流下来了!

第28章 三章合一

  这种阴奉阳违的事儿,邬大河没少干。

  徐海信从来没管过,毕竟他是一把手,天天忙的要死,哪里有空管这么细节的问题——只要不耽误交货时间,早交总比晚交好。

  就算是加班量大了,工人真是有意见,也是分管生产的王川华负责,他和王川华的关系,这不就等于自己负责吗?

  所以,他干的时候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谁能想到,徐海信这次居然真管了?

  邬大河脑子转的很快,这是说明,徐海信还真将这事儿当大事儿啊。

  就海州厂这水平,敢这么孤注一掷,还信心十足,邬大河不由怀疑,徐海信不是在部委里有了什么大靠山了吧。

  他这么想,话自然就软了点,笑嘻嘻地说:“没有吗我怎么记得这事儿啊。我回去查查。要不可能是别的农场,别弄错了。不过厂长你放心,都是t185,现在需求量大,生产出来也不会当库存的。”

  “再说,我怎么可能阻拦厂里进步呢,我实在是因为生产任务着急,才让加班的。要不这样,我表个态,这几位报名的工人,就算是一车间出的,这可是我们车间最好的师傅,他们走了,我这生产都顶好大的压力!”

  反正人是要不回来了,那光得沾上吧。

  却没想到,徐海信直接说:“你想多了,这事儿我已经报上去了,二车间为主,我是组长,郑文华和步镜音副组长,何熙顾问。你既然不看好,那这事儿成了跟你没关系,输了跟你也没关系,这几个人你以后不用管了。”

  “你不是加紧生产吗?加班去吧。”

  邬大河听到步镜音是副组长,已经兜不住情绪了,不过他也不能跟徐海信杠上,只能气呼呼的扭头就走。

  他都下楼了,想了想转了一圈又上去找了王川华:“你说他什么意思,我不上没关系,你还是副厂长呢,分管生产的,凭什么步镜音当副组长,他这是恶心谁呢!”

  王川华脸色也不好看,徐海信这是直接打了他的脸。

  这事儿徐海信闹得全场皆知,人人都知道重要,结果名单上没他,这不就是告诉所有人,我不用你,我也看不上你吗?

  他怎么在厂里混啊!

  “我们怎么办?现在他们定在了二车间,把我的人也带走了,什么事都阻拦不了啊。真是气死了。”

  王川华虽然自认为挺聪明,可这会儿也没办法了,职级的差距,就是鸿沟,徐海信真出手了,他是半点劲儿也使不上。

  而且,他还不能去找徐海信,好像他多在乎似的。

  王川华只觉得胸口闷起来,却偏偏还得解决邬大河的一连串怎么办,只能故作高深:“做不了就等吧,他有个屁靠山,我看他将宝都压在那个何熙身上,真以为一个小丫头比得过人家别的厂几十年的积累?想得美!”

  “等着,抬着,夸着,对了,找厂报,好好报道他们,表扬他们,到时候输掉了我就去部委告他去!”

  可即便这么说,丢人的事儿也挺难受的。

  办公室简直就是神速,邬大河早上来找徐海信的时候,通知栏里还没贴呢,等着他从王川华的办公室出去,路过通知栏就瞧见贴上了通知。

  上面明晃晃地写着顾问何熙,后面跟着副组长郑文华和步镜音。

  前者是他看不惯的小丫头片子,总觉得是个骗子,后两个人可都是他认为不如他的,现在居然成了副组长了。

  邬大河狠狠地盯了一眼,甩袖回了一车间。

  当然,第二个受到目光洗礼的王川华就没这么好受了,他是中午下班下楼吃饭看到的,这个点大家都去食堂,人特别多。

  偏偏通知栏就在办公楼外面的空地处,贴了这么一大张纸,谁不要去看看。

  王川华就觉得他一下楼就成了焦点了,是个人都看他一眼,不过大部分人都很节制,就看惊讶的一眼而已。

  但这也够让人讨厌的,王川华都能想到,这群人会在脑子里想什么:这家伙跟厂长顶着干,被排斥了。这家伙不行了吧。

  还有早就跟他不对付的刺头,因为得罪他,被他从办公室弄到档案科的陶小江故意问他:“王厂长,这副组长怎么没你啊。您不是分管生产的吗?这么大的事儿,全国的比赛,集合了咱们全厂的精英,您怎么不带队啊!”

  王川华瞪了他一眼,直接骑车子回家了。

  就这样,他去食堂也吃不下去!

  这一幕倒是让下来吃饭的何熙他们瞧见了,江建中就两个字:“活该!”

  不过让郑文华咳嗽一声盖住了,郑文华说他:“小孩子家家口无遮拦,领导能随便议论吗?”

  江建中摸摸头:“实在是他们太可恶了。”

  郑文华点头:“私底下说说就行了,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这么说话。”

  本来江建中还一脸听训的表情呢,这会儿直接乐了:“我知道了。”

  郑文华接着教育:“这不过就是一时之快,真扬眉吐气的法子,可不是他多吃瘪,而是我们的胜利有多辉煌,人都到齐了,努力吧!”

  这话何熙同意,跟着点了点头。

  但她着实没想到,剩下的日子有这么苦。

  改造t185,虽然是她早就思考成熟了,但毕竟想要落地,还是困难重重。

  每一个方案,虽然在她看完全没有问题,但对于海州厂来说,不可能照葫芦画瓢的,他们也需要一一验证。

  当然,何熙并不是没有收获的,即便她有着21世纪的学识,有着从小在维修厂长大的经历,但她依旧被80年代的夏国工人和技术员感动了。

  大家不仅仅是勤劳刻苦,还有严谨细致。

  比如t185上的六角闷头经常漏油,因为尺寸非常小,所以连垫圈都不好加,只能依靠闷头本身的螺纹防漏,何熙提出了改进方法——不要六角闷头,改为圆形,放大尺寸后,就可以加一个非标准的垫圈,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漏油问题。

  而张师傅和罗小军、高长虹三个钳工,就为了这个非六角闷头和型垫圈,足足做出了八套来一一实验,最终选了一套最合适的。

  何熙见了都吓了一跳:“这也太辛苦了。”

  三人异口同声直接说:“这有什么,只要产品能改进好,咱再忙也高兴!”

  何熙真是感动的不得了,而这不过是其中小小一件而已。

  这时的人们有着让何熙动容的工作热情,身处其中,何熙自然也全力转起来,随后半个月,她简直就是黑白颠倒日夜混淆,除了去食堂和招待所,大部分时间都在技术科和生产车间。

  只有每周三约好了跟李仲国通个电话,她报平安,李仲国则是说一说晴天水泵和家里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