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107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何熙就笑着说:“我的意思是,其实购买二手设备本来为的就是又便宜,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产品竞争力,所以部委不合适,其实可以考虑一下由部委监督下的民营公司来干。”

  “首先,对于部委来说,这些事太庞杂,不值得耗费精力,但对于民营公司来说,这是门好生意。虽然庞杂,但有需求就代表着有利润,肯定会愿意上心干。”

  “其次,民营公司不涉及到政策问题,所以谁有需求帮助谁,也就无所谓轻重工业的问题了。”

  “再次,作为普通的公司,去和外国这些二手设备商谈判也有优势,挑肥拣瘦、左右比较,坐地还钱,这事儿公司能干,国家就不太好意思了,更节省外汇。”

  “最终,部委来监督,就可以让这件事的运作更透明化,更规范化。一是部委掌控心中有数,二是解决了工厂企业们对于资质的担忧。”

  “您觉得怎么样?”

  刘成礼上下打量着何熙,他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想干?!”

  何熙点头:“对,昨天您把我叫来,就给我按了这个名头,我思来想去,就觉得您这边不好干,但您不是不负责的人,所以又托给了我。”

  这高帽子戴的,比要何熙来的时候说辞还好听呢。

  偏偏刘成礼还真这么想的,所以倒是不觉得不得劲,反倒是觉得何熙看的明白。

  很多时候,他做的事情看似是推辞,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人在这个位置,总要有所衡量,要选择最有利的方案,而不是只要是好的都要去做,那不乱套了。

  他点头,代表着认同。

  何熙就接着说:“我本身就觉得这作为补充,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于国家,于行业,于企业工厂都有好处。交给了我,这事儿就应该好好干,想办法干。”

  “但拿到资料才发现很难。所以想到了这条路。至于我的毛遂自荐,一方面是我阴差阳错一直在参与这件事,二是我的确也想做成这件事,三是这的确是门好生意。”

  这话说的又聪明又坦诚,一是点名不是我主动参与的,是你们办不好推给我的,二是说明何熙的决心,三是也袒露私心,最后一点尤为重要,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都是聪明人,你想说得天花乱坠掩盖私心,那是遮不住的,反倒是如此坦诚,更让人相信。

  刘成礼并没有说话,而是在思考。

  何熙也没吭声,她知道,这事儿需要好好想想,虽然部委看不上,但这个生意的确利润太大了。

  何熙说的嘴巴也干了,就在那儿慢慢喝茶,等着一杯水都进去了,刘成礼才开口:“你的资金从哪里来。我记得你发动机生产线都是贷款建厂房,现在还欠债一堆,没还上吧,更何况这需要大量外汇。”

  何熙就说:“我的确没钱,欠了不少。”

  “但是刘司长,我有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它所生产的CS系列发动机,是专门用于小型汽车上的发动机。目前虽然在樱花国大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是准备淘汰的,但是,大工在樱花国是家中等规模汽车公司,主要是以转子发动机为主。”

  “这就代表两件事,一是CS系列发动机并不是一无是处,是因为投入不够而导致了它的落伍。二是它在樱花国也不是最差的产品,而樱花国的汽车行业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也就是说,这款发动机,虽然不足以与美丽国樱花国这样的国家竞争,但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十足。”

  她说:“生产线将会在二月底三月初运达,整条生产线改装加安装调试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明年六月初我们的产品就将问世。”

  “而做二手设备生意,我们则需要前期的大量调研,一是对各国市场的了解,二是对各类型机器的了解,三是对交易流程,规避风险的了解。我们还需要招聘人才,外语类人才,精通各种机器设备的专业人才,还有谈判人才。”

  “另外,还需要跟国内各企业厂家进行联络,沟通。这也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我倒是觉得我们的产品量产的时候,二手设备公司也差不多筹划完毕了。二者合一,恰恰好。”

  这些条条刘成礼是都听懂了,何熙说的都在点上,但问题是,连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两者时间相差不多又怎样,我问的是钱从哪里来,外汇从哪里来?如果是公司做这事儿,国家不可能拨给外汇的。”

  何熙笑着说:“这就得部委支持了,我的想法是,带着发动机参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挣外汇。除了必须留存的外汇,其他的都运来运转二手设备公司,这不就是完美结合?”

  刘成礼看着何熙,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他此时心里就六个字:好家伙!真敢想!

第54章 三章合一

  刘成礼是真的震惊。

  他倒不是不知道现在提倡搞活经济,很多人动了起来,南方那边甚至有了万元户。但他没想过在进口设备这么大的事儿,有私人敢提出来要去做。

  要知道,连他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项合同都是认认真真却又战战兢兢,自己都不能保证是不是走了冤枉路,怎么有私人能干的了呢。

  但是何熙提出来,仿佛又不是不行。

  首先,何熙说的不无道理,事儿是好事,他们做不了也是做不了,与其真的搁置,不如有人去做,这的确是对提高行业竞争力大有好处。

  其次是既然允许做,非得是何熙本人吗?他想了想,还真得是她。

  她是参与过谈判的,这方面有经验,其实这样的人不少,但还有个要命的条件是需要有外汇来源,这事儿才能真正的落下。

  有这本事的,除了何熙,目前刘成礼还真不知道。

  这会儿从刚刚的震惊,他的态度又有了微微的改变,如果何熙真的能盘活,是不是也挺好。

  他不由对何熙刮目相看,这个女孩真不简单。

  他将人从外地连夜叫来,二话不说推了个棘手项目给她。何熙没说一句不愿意,也没抱怨一句,招待所都没回,带着人埋头干到了夜里八点半。

  这态度就没话说。

  这事儿不好推进,她也不曾直接放弃,而是找数据找政策,想办法想出路。

  她的确有私心,但她的私心是在这事儿部委做不了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他又不是不吃白面,不吸人间烟火,谁做生意都需要利润。

  同样是要生意,有人可能会给你千推百推无数困难,跟国家要好处要福利要政策才愿意答应。而何熙呢,她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她足够坦荡。

  不管这事儿能不能推行,刘成礼对何熙印象那是相当好,他甚至觉得以后部委有需要的话,何熙真的是不错的合作对象。

  不过回到这事儿上,他可不敢打包票。

  这事儿能这么干吗?政策允许吗?二手设备可是很大的市场,如果允许这个度怎么把握?

  刘成礼是拿不准的。

  他站起来转了两圈,最终跟何熙说:“你胆子不小啊!”

  何熙回答的很是恰当:“非常之时,非常之事。”

  刘成礼盯着她看了几秒钟,最终说:“这事儿让我想想,你先回去吧。”

  何熙也知道这事儿有点前卫,所以她之前才铺垫了那么多,为的就是别一说出来,刘成礼先跳起来说不行。

  如今刘成礼虽然震惊,但却没拒绝,这就是好消息。

  她立刻站了起来,笑着说:“那我等您消息,您放心,这事儿无论怎样,我都会好好做,我这几天先带着组里的人,将这份汇报完善一下。”

  这个表态让刘成礼很高兴,谁也不喜欢太功利的人,他点点头:“好,你去吧。”

  何熙这才出了门。

  外面已经等了两个人,瞧见何熙出来,就想敲门进去,却发现刘成礼也跟着出来了,冲着他们说:“我有点事,你们下午再过来吧。”

  然后就大步往楼下走去,两个人看了看,只能先离开了。

  刘成礼是去的张部长那里,到了就问新来的秘书小王:“张部长有空吗?”

  小王连忙说:“有空的,我去给您问问。”

  刘成礼连忙点头。

  趁着小王进屋的时间,刘成礼又把心里要说的话过了一遍,等着小王叫他,他就进了办公室。

  张部长正忙着,笔头刷刷刷的写着,他进来也没抬头,而是说:“老刘,等我写完这一段,你先做。”

  刘成礼就找了个地方坐下。

  然后一抬头就瞧见了桌子上晾着的一幅字,他一看居然是:“晴天机械发动机厂”八个大字,这是写给何熙的?

  正想着,张俊已经写完了,抬头见他看自己的字,就笑着问:“怎么样,这几个字还不错吧。”

  刘成礼就说:“力透纸背,功力深厚。”

  张俊一听就摆手:“算了算了,跟你聊不起来,每次问这都八个字,你这是万金油。”

  刘成礼就摸摸头笑了:“我是真不懂,反正很好看。”

  张俊就是随口聊一句,说完就回归正题:“有事?”

  一听这个,刘成礼就点头:“有事,何熙给我吓了一跳,我拿不准,只能来吓吓您了。”

  这说法,让张俊实在是好奇,不过他倒是不相信:“那丫头是有点敢想敢干还敢放高炮,但是,还能再怎么放?”他指了指那幅字,“还能比这个更厉害?”

  他是真被惊讶了,“咱们国家,底子薄,对于专利这事儿一直抓得不紧,她跟我说,一项专利可以换一条发动机生产线,我只当她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说着玩。结果呢!”

  这事儿显然是让他十分高兴,他哈哈大笑起来:“我被上了一课。人家真的换来了。你想想,咱们跟泰斯集团,跟啤酒国樱花国几个汽车商谈引进技术,多难啊,她一个人就换了一条生产线!”

  “我把这事儿跟部长说,部长都惊讶得很。而且,我还和专利局的老胡聊了聊这事儿,老胡也兴奋的很,跟我说,他们正在推进《夏国专利法》的进行,这就是很好的案例。”

  刘成礼这才知道,何熙换生产线这事儿居然早就放出过话,他心里不由想:这丫头可不是一般人,真是艺高人胆大,那会儿她就是海州顾问吧,都敢跟部长这么说,跟我说这事儿,也就正常了。

  说到这儿,张俊才回归原题:“还能有比这个更吓人的?”

  刘成礼也就轻松很多,张俊也是受过惊吓的,不怕他跳脚:“何熙昨天过来,我让她负责二手设备工作组。”

  这话一说,他就感觉到张俊看他一眼,他也知道这事儿推的太明显,不过硬着头皮说下去了:“何熙是个实干家,当天就带着三个组员进行了资料收集,今天到了我这里汇报。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分析,认为我们部委来做二手设备进口这事儿的可能性。”

  他将从何熙那里拿的资料递给了张俊,而且还拿出了一份本身就写好的报告,这是他自己的见解,也一起递了上去。

  张俊看他一眼,拿着资料回了桌子前,认真地看了一遍,并没有表态,而是问:“何熙什么意思?”

  刘成礼倒也不隐瞒,直接说了何熙的两条路,第一条路说出来的时候,张俊和刘成礼的反应是一样的:“太耗费精力,得不偿失。”

  可当第二条说出来后,张俊也沉默了,他两只手相互扣了扣,并没有说话。

  刘成礼接着说:“这事儿我是这么看的,一方面我赞同,这事儿干比不干强,但另一方面我担心,这生意是不是有点大?她可是个民营企业。我们能把这么大的利润给她吗?”

  不过刘成礼最终还是说了一句话:“如果真可以干的话,我还是推荐何熙,她从能力资质和心性上都很合适。”

  张俊意外看了他一眼,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何熙来的原因,他还以为刘成礼对何熙不会很喜欢呢,但这句话说出来,就说明刘成礼对何熙的认可。

  这就是人格魅力了。

  那边刘成礼还等着,他寻思这事儿怎么也要开会研究一下,却没想到,张俊来了句:“有什么理由不干呢。利润也是人做起来的,她干不好哪里来的利润,她干得好,按国家规定缴税纳税,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难不成怕我们设备升级太快了吗?”

  倒是何熙,从刘成礼办公室出来,就直接回了工作组。

  一进门就发现王希和林侯胜两人凑在一起,正在埋头干活,杜大海一个人在旁边喝茶看报纸。

  何熙进来,杜大海先发现的,立刻将报纸放下了,叫了一声:“何组长,你回来了,怎么样?刘司长怎么说?”

  他一出声,那边两人也抬起了头。

  何熙没回答杜大海的话,而是走过去看了看,“你们这是……”她瞧了瞧,看的是带回来的樱花语的一些资料,何熙就问:“你们懂樱花语?”

  林侯胜笑笑说:“我懂一些,但都是书面功夫,说不了。王希也懂一些,他上大学专门学的二外,这不整理资料,翻到了这个,我俩一瞧这么便宜,就看上了。”

  他俩就是听说二手设备便宜,但显然没想到是这个价格,这会儿声音都带着兴奋。

  “这个龙门铣床,我记得我们在78年进口过一台,是啤酒国生产的。同样的型号,我们足足花了620万元。可是这个报价我按着汇率算了算,居然只需要150万,这差太多了。”

  “虽然这是用过了七八年的机床,但机床这东西本来就非常耐用,还可以升级,这个并不差,这得节省多少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