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337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怪不得连邑伊县指挥使都夸他。

  以后他们三人,必能把酒言欢。

  当然也必能将兴华府整肃一清,他很好奇,让太子跟谢阁老一直夸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他又会以什么样方式解决兴华府的难题。

第110章

  引娘已经知道所有事情,自然站在纪彬身边陪着送人。

  等马车离开,两人才关上西院的门,再去有为院清理东西。

  在这院子里有关谢阁老的一切,都要全部销毁。

  至于棉紫也在后面默默陪同,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只知道主人家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她的命,她女儿的命,都是主君夫人给的。

  其他的事跟她无关。

  可纪彬引娘去了有为院,只见里面干干净净,完全是普通院落的模样,没有留下一丝纸张字迹。

  至于那个匾额也被谢阁老临时翻了过去,只有个空荡荡的匾额在上面,谁都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若是有人过来看一眼,只会觉得,这是个没住过人的地方。

  至于把匾额反过来?

  谁又有这个闲情逸致管这个。

  不过是个普通的客房院子而已。

  怪不得他是阁老。

  纪彬笑了下,再次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遗漏,这才跟着引娘离开。

  这个院子就像没住过人一样。

  就跟深花坡那个早就消失了的竹屋。

  可能只有缸里的海鱼跟院子里的兰花表明,这里曾经住过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第二日的纪彬引娘照常做事。

  主要是他们的商会还在报名阶段,他们两个要时刻关注。

  特别是第三类棉农棉商们,这点很重要。

  甚至有邑伊县以外的棉农棉商找过来,想要加入纪彬的商会,全都被他婉拒了。

  他们商会只要邑伊县的人!

  其他人都不行!

  这让很多人失望而归,为什么他们就不是邑伊县的百姓呢!

  怎么就差那么一点呢!

  估计几年前也没人想当邑伊县百姓吧,也就是现在邑伊县的生活好起来了,才有那么多人想加入。

  应付完这些,纪彬又问了引娘春安城徐杰的事,他们两个虽然不能过去,但礼物要备齐了的。

  徐杰在五月份成亲,他母亲跟弟弟妹妹都已经接到春安城,靠着之前的积蓄,还有在纪彬这里暂借的一百多两银子,算是在春安城稍微偏的地方买了个小宅子,虽然地方不大,但足够一家生活的了。

  主要也是新婚夫妇两个住,等婚礼办完,徐杰母亲跟弟弟妹妹都会回邑伊县。

  他家弟弟还在上学,妹妹在刺绣坊学手艺,平日里引娘都很照顾。

  只是他家弟弟不是念书的材料,识几个字之后也会出来做工。

  反正徐杰现在的日子也还不错。

  引娘道:“礼金礼物,跟着这次的货已经送过去,能赶在成亲之前送到徐杰手上。”

  那就好,徐杰也算跟着他们夫妇两个比较早的了。

  自然要优待一些。

  纪彬又从箱子里找出徐杰给他写的借条,也是当初□□安城宅子的时候写的。

  “把这个也给他吧,咱们不缺这点钱,他做事也是很认真的。”

  引娘点头,把借条放好,同样塞到礼物里面。

  到时候一打开就能看到。

  若不是最近家里事多,他们也会去观礼,如今是不成了。

  不管商会,还是谢阁老的事,都需要两人挂念。

  好在其他铺子的事有引娘来做,纪彬只要照看好商会纠纷,注意兴华府动向就好。

  以后兴华府的消息,还有程知县等人的行动,都要经过他这里。

  一想到这事,纪彬就头疼。

  等到巡察使过来,他估计还要配合巡察使的工作。

  他只是个小货郎,无官无职的,怎么就开始做这种事了。

  可是头疼也没用,该做还是要做。

  太子都把他夸成花了,老老实实地搞定兴华府吧。

  再说按照太子的性格,此事结束,肯定不会亏待他,只是不知道这次的奖赏又是什么。

  他还是挺期待的。

  单单给的两张冰引,已经让他家每个月多了几百两的收益。

  这钱几乎都是白赚的。

  而且他家的冰引跟其他人家不同,其他人家冰引有效期两年,他家的是二十年。

  不怪春安城侯刺史对他另眼相看,毕竟纪彬这种待遇确实很特殊啊。

  而且这事还不能外传,肯定是为了保护纪彬。

  这些侯刺史都是知道的。

  可现在对纪彬来说,冰铺只是多了个额外的收入,兴华府才是一等要事。

  在纪彬埋头整理兴华府信息的时候,另一个好消息传过来了。

  那就是纪滦村,纪家私塾,出了第一个秀才!

  秀才啊!

  还记得年前就提起过,纪滦村有两个天赋不错的少年要去参加童试,万秀才去汴京考试吗。

  按理说童试早就应该出成绩了,毕竟汴京那边的成绩都要快到了。

  可本地成绩却迟迟不出,很多人都等得着急了。

  这是因为今年春安城换新刺史,耽误了一段时间,一直到现在五月二十二号,成绩才出来。

  整个春安城的成绩都是推迟发放的。

  纪滦村这边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消息终于出来,其中年龄稍小的那个少年,一举考上了秀才!

  去年十四,今年十五。

  十五岁的秀才!

  倒是比他大两岁的少年名落孙山。

  两人都是在纪家私塾读过大半年的书,被万秀才认定是有天资的,再送到荆高庄深读。

  满打满算,读了不到三年的书,竟然就考中了。

  还是十五岁的秀才。

  这消息谁听了不欢喜?

  纪彬知道的时候,便跟引娘一起去了考中秀才那家人门前道喜。

  那少年的爹娘祖父有些不知所措,他家孩子真的考上秀才了?

  这是真的?

  不管他们怎么不敢置信,但这是真的啊。

  来报喜的人小吏:“秀才老爷还在路上,再有两天就回来了,我们这些小的快马加鞭过来,提前报喜。”

  小吏说着,抬头看了看他们。

  纪彬笑了下,引娘从荷包摸了块碎银子帮忙打赏:“多些官家了,来坐下吃些酒吧,这一路果真辛苦了。”

  正好里长也急匆匆从酿酒坊过来,赶紧接待,这才让场面重新热闹起来。

  这家人感激地看向纪彬跟引娘。

  他们这边高兴,另一家又跑去确定自己孩子的名次。

  确定没有考上之后,跟这边简直完全两个画风,考上的这家欢天喜地,终于反应过来要放鞭炮,没考上这家则是默默离开。

  纪彬引娘看着,走到没考上这家门前,他家就是先在纪滦村卖午饭的,也算是纪滦村头一家小食肆,平日里生意不错。

  今日看样子,应该也没心情再买东西了。

  引娘安慰道:“舸儿不过才十八,这童试也不比其他,明年还能再考。”

  纪舸爹娘虽然点头,可明显还是不开怀的。

  可有纪彬引娘在,还是慢慢聊着。

  纪彬道:“无论是科举,还是以后跟着你做生意,都是出路。再说他不过读了两年的书,还有很多机会,这次看看童试的成绩,虽说是不过的,但说不定能去县学读书。”

  毕竟是有童试经历,县学大概也是收的,只是要费些银钱。

  纪彬这么一讲,像是燃起纪舸爹娘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