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211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一看就知道,纪彬肯定做了大买卖,怪不得还能去做汴京的生意呢。

  他这纪财□□声,还真是名不虚传啊。

  一时间整个村里都知道,纪彬这次生意又做得特别好。

  甚至还攀上了大人物。

  反正这话越传越离谱,可离谱之中,怎么又隐隐有些对劲呢。

  不过这箱子陆陆续续都被卸下来,全都堆在院子里,院墙又有些遮挡,算是躲开众人的目光。

  别人不知道,可詹明却明白里面到底有多少钱。

  除开纪彬拿走的五十万两银票,这里面除了各种物件之外,还有六十二万两银子。

  等吃过饭后,他会一一跟引娘交接。

  不得不说他们纪滦村现在的食材就是丰盛,随时过来都有各种吃喝。

  吃过饭,柴尺带着他家娘子,巧晴,蔡运在一旁聊天,并不去听詹明跟引娘的对话。

  毕竟那边是跟钱有关。

  他们留在这,只是不让其他人说闲话而已。

  引娘其实做事也快,这十几个箱子里其实东西放的很明白。

  纪彬把什么东西给哪家,其实都是分好小箱子的,其中要送到春安城的,直接再给詹明振生给带回去,让他帮忙转达。

  后面送给邑伊县各家的,那就是引娘接下来几天的事。

  至于引娘自己的礼物可以慢慢收拾,她这七箱子东西,估计全都拿出来都需要一段时间。

  引娘忍不住笑,她哪里需要这么多物件啊。

  这七个箱子刚放到房间里,詹明就道:“每个箱子中间都塞了东西,你看一下。”

  原本礼物是六个箱子的,只是为了放银子,所以把东西拆开。

  钱少也就算了,可这钱多啊。

  等前两个箱子打开,只见里面装了几十个金锭子,还有几个金条。

  这就是棉花的收入?

  引娘其实已经够稳重了,可此时还是忍不住震惊:“都说棉花在江南那边能赚到六千文一两,这是真的吗?”

  詹明点头:“是真的,这是账目,你先看看。”

  引娘常看账的,数了金子银子,再有些散碎银票,还看到纪大哥亲手写的支出五十万两,她就知道这些钱没错。

  等引娘在账本上签个字,詹明这趟最重要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太难了。

  知道随着带着百万两银子的难处吗?

  他自己的钱,加上纪彬家的钱,走一步都是怕遇到坏人啊。

  好在现在平安无事,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忙完,詹明也该回春安城了,他也是许久没回家,必须赶紧回去给家人报平安。

  不过走的时候,詹明又道:“你放心,就算是太子召见,应该也没什么大事,主要还是焦农人那边的技术。纪彬过去不过是个添头。”

  引娘点头:“怕也是没用的,纪大哥不是说他到京城之后会给我写信,年前应该能收到一封,放心吧。”

  这就好,见引娘心里有数,詹明也就放心了。

  平时看着引娘不显山不显水,遇到事还是沉着冷静的,不然说他俩是夫妻呢。

  因为纪彬不在家,詹明肯定不会留在纪滦村过夜,直接带着帮纪家送个春安城的礼物回春安城。

  还有他家的东西还在柴家放着,一起都会给运回去。

  这次出门时间对詹明来说不算长,可事情却是极多的,挣的钱也极多。

  大家都要时间消化一会的。

  柴尺他们也跟着离开,只是还是有些担心引娘。

  可看着引娘还在料理家事,就明白她心里是有数的。

  引娘反而宽慰他们:“纪大哥若是真有事,也不会把事情安排得这么妥当,詹明也不会按照计划回来。他给我写的信虽然还没看完,可开头就说了,他肯定没事的,大家都放心吧。”

  “再说了,他不在家,我肯定是要守好家里的。”

  “我对纪大哥有信心。”

  这么一说,大家心里也安稳许多。

  对啊,大家要相信纪彬,他会是那么不靠谱的人吗?

  纪彬若是还不靠谱,那他们这些人岂不是什么都不是了?

  话说着,引娘又对柴尺道:“我知晓衙门也快放年假,只是明日能不能腾个时间,我想送卖棉花的税款过去。只是要低调些。”

  低调些?

  引娘哪个月都会去缴税款的,怎么这次有些不同?

  柴尺刚愣住,瞬间反应过来,也就是说,这次的税款会格外多?

  引娘点点头,当然多了。

  她在看到账本的时候,就想到这件事了,一定要在年前交过去,省得衙门犯嘀咕。

  估计纪彬跟引娘都没想到。

  虽说纪彬在心里跟引娘交代过,税款最好在年前交上去。

  可引娘信都没看完呢,就跟纪彬有了同样的想法。

  旁的不说,就他俩这心意相通的想法,就像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至于这次交的税款?

  那可是差不多三万五两银子。

  想当初拿到上头的一万八千两拨款,都让王知县美得不行,还把县城里许多东西都修缮了一遍。

  今年甚至还去了县城里孤寡老人家中送了米粮,这就是衙门有钱的好处。

  如今天降这么多税款,能做的事岂不是更多了?就算王知县不能做,那留给下任知县也是好的。毕竟他们这种农桑税款,一般都是交上去一部分,自家县衙留一部分用于支出。

  有这三万五,整个衙门都会笑开花。

  至于王知县这升迁?肯定是板上钉钉了。

  一个偏远地区有这样多的税款,这样还是还不能升迁?那王知县的顶头上司谭刺史估计都不能答应吧?

  这也是纪彬跟引娘同时现在年前缴税款的原因,给王知县行方便,那就是他们自己行方便啊。

  毕竟年前就要考核,现在赶在考核之前交上税款,王知县估计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吧?

  别说王知县了,柴尺都朝引娘拱拱手。

  今年又是个好年啊!

第76章

  三年前,也就是永义十三年的时候,王知县刚带着妻儿到邑伊县的时候,以为自己会在此地呆上五六年,做完两个任期,说不定才有挪动的可能。

  毕竟整个邑伊县里,也只有一个荆高庄还算富裕,但是荆高庄做的是农桑生意,税款时常减免,毕竟还利于民确实重要。

  他一向胆小,自然不敢忤逆上面的命令。

  头一年也确实是这样的,只靠着一个荆高庄,再加上县城几个零散的铺子,他们衙门穷都快要喝西北风了。

  但谁知道就在永义十四年底,他像是转运了一般,先是县城里突然传他名声极好,治下有方,手下的人帮了一对年轻夫妻免遭恶人迫害。

  这事还得到谭刺史口头夸奖,本来以为这事就结束了。

  可这对年轻夫妻的名字却屡屡在耳朵里听到,什么开杂货店了,被告了,又开作坊了。

  等等等等。

  这些也不算大事,他在当个知县,天天能遇到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渐渐地,这也不是小事了,毕竟纪彬家的铺子作坊交税款越来越多,甚至都不像其他商铺,就黄家那样的,他们都是要催着交钱的。

  但纪彬这里就是抢着交。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邑伊县衙门日子好过了些,靠他买山买地,靠他交税。

  从永义十五年初到如今永义十六年底,就不说纪彬提醒拨款那件事吧,他们家平日交税都足以往他的政绩往上提一提了。

  至于纪彬种棉花这事,他也想过税款会极多,但收到引娘亲自送来的三万五千两税款,还是让他震惊。

  柴尺提前来说,讲引娘缴税款的时候想低调点。

  她是想低调的,那也是外部低调而已,衙门管账的,还有王知县,稍微算算就知道是个巨额税款。

  而且引娘还赶在年底前交完钱,这政绩就是在他身上啊。

  想必今年可以挪个好地方了!

  其实王知县也不挑,若是能到春安城就行,毕竟春安城富裕啊,又或者去个什么大点的城当个文官,然后一步步升迁。

  这都是好事。

  就拿他铺桥修路,救济百姓,任下民风极好,税款多多的情况,这不升迁,那就出鬼了。

  所以王知县数完税款,一面觉得自己马上要走,这些税款全留给下一任做政绩了。

  另一面觉得心里可太安定了。

  三万五千两啊!

  抵得上往年加起来的了。

  不是王知县没出息,他们这里偏远,自然不能跟汴京一带,江南一带相比。

  跟自己周围这几个穷兄弟比较,他是很厉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