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120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好在村里还有许多闲着的婶子伯娘叔父大爷们等等,付钱让他们过来帮忙也是可以的啊。

  里长已经从刚开始的小气,恨不得不给伙计们开工钱,到现在懂得雇人了,作坊的伙计们还在低声调侃。

  只是不敢在里长跟里长儿子们面前说。

  可在纪彬这,倒是有些不怕的。

  因为就算调侃纪彬东家,东家也不会生气。

  纪彬好笑道:“好好干活,回头让婶娘给你们做好吃的。”

  大家立刻高声答是,做事更卖力了。

  包达也在帮着收酸果,不过脸上带笑,明显觉得做得还行。

  而且家人孩子就在附近,干活更踏实了。

  酿酒坊经过短暂的慌乱,很快恢复秩序,伙计们还在作坊酿酒,只派两个识字识数的过来帮里长记账。

  里长跟包达分了两个桌子,身边跟着帮忙称重的婶娘们。

  来送酸果的人必须排队,不排队就直接送到队尾,若是再过分,那就直接回家。

  至于想捣乱?

  酿酒坊十几个小伙子,也没人敢捣乱。

  酿酒坊人来人往的,干活的心里高兴,送酸果拿到钱的也高兴。

  不少人惊讶地看着纪滦村。

  明明这个村子之前跟他们村差不多,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变得让人向往。

  再看看手里用酸果换来的铜板,若是纪滦村天天都收酸果,那就好了。

  这些钱够只老母鸡,用来吃肉了。

  家里好久没吃过肉了啊。

  他们这里热闹,第二排正在建私塾的地方也热闹。

  一挂鞭炮放完,正式动工。

  盖新房子,在哪都是大喜事。

  而且这盖的还是私塾,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能读书啊,这可是好事。

  要是私塾盖好之后,他们堰河村的小孩能不能也送过来,上学真的是好事。

  以前他们可能不懂,但看看纪彬,看看引娘。

  引娘的变化大家可都看在眼里,也有人说她是嫁了个好夫君才有现在的日子。

  但她嫁人之后也是上学的,那么聪明漂亮,跟上学也有关系吧?

  一会跟宣老爹一起吃饭,定然要奉承几句,既感谢他带大家做活,也求他帮忙问问,别村的小孩能不能过来上学啊。

  纪彬走在石子路上,为自己荷包隐隐作痛,到处生机勃勃,到处都在花钱。

  正想着,柴力指了指前面。

  “东家,送炭火的人是不是来了。”

  好家伙,两大车炭火。

  又要出钱了啊!

  但在出钱跟有炭火的冬天相比,还是出钱吧!

第52章

  炭火,皮货。

  古代冬天最好的两样东西。

  纪彬订了炭火之后,就等着他们拉过来呢。

  其实一共订了三大车,其中一车已经停在邑伊县杂货店。

  这些炭火都是上等炭,虽说不是最好的银丝炭吧,但也不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而且是专用用来取暖的炭火,跟做饭用的不同。

  所以并不售卖,只是自己用。

  当然了,还有送人。

  大冬天的,送炭火不比送别的强?

  现在十月下旬,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一早一晚温度已经很低,该烧炭还是要烧的。

  以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有钱,自然不能冻着自己。

  所以很早开始,引娘已经收拾自家的皮货去给两人做冬□□裳,纪彬则买了炭火炉,还给引娘买了暖手的袖炉,写字手冷了就抱一抱。

  这三车炭一共一万两千斤炭火,听着挺多,但其实根本不经用。

  不说送人了。

  只讲纪彬自己家里,他不常在家就算了,在家的时候,家里炭火肯定不会断。

  让家里舒舒服服,一天少说也要二十斤,从十一月十五开始烧,一直到正月十五。

  六十天就要一千两百斤炭。

  家里要准备一千两百斤。

  刺绣坊地方大,一个冬天要个两千斤不过分吧。

  还有酿酒坊要少些,给个一千斤足够,做酒要来回跑动,不如刺绣那么需要炭火。

  这加起来,都要四千两百斤。

  不然怎么说冬天不好过,就是这个原因。

  像去年凑凑合合过,那也是过,如今舒舒服服过,更是过。

  大家经常说的薪水其中的薪字,就是来自炭火的意思,朝廷都会给官员们发放炭火,或者折成银子,可见这炭火有多重要。

  所以过年好难。

  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更难。

  好在政局稳定的朝代,都会限制炭火价格,不能太低,太低做炭的百姓无以为继。

  也不能太高,那样大家都买不起。

  纪彬这一万两千斤炭火,一共花了一百一十两。

  对纪彬来说自然是不贵的,可让普通人来说,那是想也不敢想。

  就为取暖?花这么多银子?

  要知道一百一十两,普通人十年也赚不到。

  村里人取暖,顶多用木柴,又或者稻草,再不行牛粪。

  闲的话自己烧出来也行,买炭火?他们想都不敢想。

  或许今年可以想想了?

  其实一斤木炭也才十八文对不对。

  而且纪彬买的是上等炭,他们买普通炭火也行啊,估计只要七八文就行。

  想要以后瑟瑟发抖,在家里也什么都做不成的冬天,现在是不是可以改改了?

  纪滦村的人没发现,他们对银钱的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了。

  除开自家,刺绣坊,酿酒坊之外,还剩下七八千斤炭火,则被纪彬送到各个好友亲朋家中。

  还是上面说的,大冬天的,送炭火可太实在了。

  你想想大雪纷飞的冬天,你在屋里冻得瑟瑟发抖下不来床,这时候给你送炭火,你不开心吗?

  再说已经到年底了,借着送炭走动走动,维系一下感情,这可太要紧了。

  他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就不能那么冷淡。

  纪彬先给岳父岳母家,还有本村的亲爹都送了些。

  一人五百斤的定额,大家都一样。

  至于继母?

  那是谁,他不认识。

  岳父岳母对他一向好,这不用讲。

  亲爹毕竟占了个亲,古代那么注重孝道,他在明面上不会怠慢,花小钱省大麻烦,纪彬很愿意这么做。

  送炭到岳父岳母家中,堰河村不少人都去围观。

  瞧瞧宣老爹宣老娘这家,过得多舒服啊,虽说他家原本在堰河村就算可以。

  但女婿做了大买卖,让他们一家跟着赚钱,不止他们赚钱,堰河村不少妇人女子也靠着刺绣坊补贴家用呢。

  听说有家小女子一个刺绣能赚四百文,现在求亲的人家排着队在门口等,门槛都要踩破了。

  看着就羡慕。

  现在要过冬了,还送几百斤炭火过来,真是好福气啊。

  宣老娘自然笑得看不到眼睛,嘴里还念叨:“哎呀,纪彬也不知道省钱,每日花的钱我们都挣不来。”

  这话说的,更让人心里发酸好吧。

  而且人家宣老爹还在女婿那做事呢,肯定又能赚笔钱,真好啊。

  至于纪彬亲爹,他看到炭火的时候什么也没说,送炭火的人也不敢讲什么。

  毕竟东家跟他爹之前的关系,大家都是明白的。

  更是知道这亲爹之前做过什么,东家能送炭已经很好了!

  这么心慈的东家可真不多啊。